第4章 英魂(八)

“是極,是極,張大人所說乃老成持重之見。西域諸胡生性粗鄙,不宜待之過於嚴苛。給他們留一絲情面,以忠恕之道慢慢教化,假以時日,其必能自省其過.,而後,而後......!”疏勒城鎮守使蘇壽是張素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剛纔怕受到王洵的遷怒,一直沒敢插嘴。此刻,終於瞅準機會,搖頭晃腦地說道。

在中原各地,很多‘老成持重’的官員,都習慣於地方豪強互相勾結。藉助後者的力量,威懾治下百姓。雖然這樣做對百姓們很不公平,但在上頭看來,該名官吏的治下卻是非常“穩定”。年末考評之時,難免要給箇中上之選。同樣的經驗照搬到西域,自然是善待容易鬧事的部落武士和牧人,嚴格約束其他百姓。反正後者受了委屈也很少鬧事,頂多選擇悄悄地離開,不會給官員們的政績帶來任何實質上的損害。

這種經過幾代人總結出來的爲官之道,本應放之四海皆準。偏偏今天蘇壽倒黴碰到的是鐵錘王!只是輕輕豎起眼睛,王洵便將便他剩下的話給瞪回了肚子裡,“王某卻不敢這樣認爲。他各部牧人既然還是我大唐百姓,就少不得要遵守我大唐律法。若是在外邊吃了虧,就以唐人自居,跑回來要大唐替其出頭。行走在大唐國土上,卻又尋找諸多借口,不受大唐律法約束。他還算哪門子唐人?!天底下哪有這般便宜的好事?!既然越能胡鬧官府越要包庇,大夥一起胡鬧好了!反正鎮守使大人到頭來只會懲罰吃虧的那個!”

“這,這......”疏勒城鎮守使蘇壽鬧了個大紅臉,喃喃了半天,才顫抖着向王洵施禮,“採訪使大人說的是!蘇某受教了!”

“不敢!”王洵向旁邊避了避,不接受對方的致謝,“我不是教訓你,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想當初,王某隻帶着六百餘弟兄翻越蔥嶺,不到三年,卻替大唐收服了近千里國土。治下軍民增加到了三十餘萬,憑得便是‘一視同仁’四個字!”

即便對王洵再不服氣,這份戰績卻是明擺着的,誰也無法否定!一時間,衆人紛紛擡頭,恭聽他介紹經驗。目光掃視四周,王洵頓了頓,繼續說道:“大宛那邊,十里一城,百里一國。大小部落不知凡幾。若是王某對任何部落,都要區別對待,就不用再整軍與大食人爭鋒了。光是累,也得累吐了血。王某沒那份耐心,也沒那份本事。所以只給了所有人一句話,願意遵守我大唐法度,繳納我大唐賦稅者,便是唐人。王某必以唐人待之!否則,趁早滾遠遠的,別在王某面前礙眼!”

“好!好一個“願意遵守我大唐法度,繳納我大唐賦稅者,便是唐人。””話音未落,幾名武將已經撫掌喝起了彩,根本不在乎張素黑紫的臉色。

也不怪武將們忘了原本的立場,數十年來,大夥向來在西域橫着走,幾曾像現在這般,都被人騎到頭上拉屎了,還要處處忍讓?!說實話,不是大夥不給你張素面子,實在是人家採訪使大人做得更痛快,更得人心。

屯田使張素此刻真是有苦說不出。論官場爭鬥的經驗和手段,他比王洵高出不止一個檔次。奈何對方就是個愣頭青,天不怕地不怕,無論你如何出招,他只是一錘子砸過去,橫衝直撞。這讓文官出身的他,又如何應對得過來?!

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是王洵對手,張素只好找人幫忙。轉過頭以眼角的餘光暗示岑參,希望他站出來說句公道話。誰料一向軟弱聽命的岑參卻在關鍵時刻溜了號,雙眼望向了王洵,臉上寫滿了讚賞。

“老子不管你原本來自突厥、突騎施、鐵勒還是大食,生活於我大唐的土地上,便得遵守我大唐律法。願意遵守我大唐律法,定時繳納賦稅,在老子眼裡他便是唐人!”王洵伸出一根手指,再度大聲強調。“你在外邊受了馬賊劫掠,我大唐軍隊替你出頭。你在當地受了豪強欺凌,我大唐官府替你主持公道。至於你在家裡念什麼經,供哪路神仙,悉聽尊便。王某懶得管,也沒功夫管。可是如果你連我大唐法度都不願意遵從,就別在老子面前說什麼部落風俗,什麼教派信仰。給老子滾遠遠的去,願意去哪去哪裡。老子治下,還真不稀罕你這幾根爛蔥!”

“善,此言甚善!”非但老行伍們拍掌叫好,幾個城府稍潛的文職幕僚,也忍不住替王洵大聲喝彩。太解氣了,安西鎮早就該這麼辦。在我大唐土地上生活,就得遵守我大唐律法。否則,願意去哪去哪,老子不稀罕你們這幾根爛蔥!

屯田使張素見此,知道人心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這一邊。趕緊以手拍案,對王洵的說法表示支持。“採訪使大人之言,真的讓老夫耳目一新。若是採訪使大人年前便已經回來就好了,也省得老夫被這些牧人弄得焦頭爛額。受教,受教。老夫這就下令,整肅疏勒,不,整肅安西各地治安。凡在我大唐國土上討生活,就給老夫遵守大唐律法。否則,休怪老夫對他們不客氣!”

“大人虛懷若谷,王某亦好生佩服!”見對方徹底讓步,王洵也不爲己甚,拱拱手,以示自己讚賞之意。

到了此刻,屯田使張素索性也豁了出去,反正鐵錘王已經把局勢搗成一團漿糊了,不在乎讓他多搗幾錘,“大人還有什麼指教,儘管一併說出來,老夫立刻安排人去執行!”

“指教倒是不敢。幾點淺見而已!”王洵笑着接過話頭,將自己另外幾處看不慣的地方一一道出。

一個窟窿也是補,兩個窟窿也是漏,張素乾脆讓步到底,凡王洵所說,一切都表示遵從。兩個人配合默契,很快便將所有表面能見到的問題處理完畢。看看時候已經不早,疏勒鎮撫使蘇壽笑着上前,提醒酒席已經準備妥當。隨即,由岑參頭前領路,大夥緊隨其後,簇擁着屯田使張素和採訪使王洵,浩浩蕩蕩殺向了節度使衙門後院。

後院有處大廳,原爲封常清給凱旋將士慶功所用。此刻,倒還沒來得及被重新定位,依舊保持着原先的格局,只是內部裝潢變得華麗了許多,也儒雅了許多。

在這種充滿書卷氣的地方吃酒,身邊又坐得全是陌生人,王洵當然不可能放開胸懷。張素等人也提不起太高興頭,只是不願缺了禮數,惹客人怨恨而已。倒是宣威將軍馮治、忠武將軍吳賢等一干武將,因爲王洵先前那幾句擲地有聲的話,心中對他大增好感。頻頻舉起酒盞,上前請求對飲。

王洵心裡擔憂封常清,草草喝了幾杯,便找了個由頭,詢問起後者的下落。誰料不提封常清的名字還好,一說道封常清的名字,屯天使張素立刻開始大聲叫苦,“封老將軍被撤職之事,的確冤枉。全天下哪個不知道?!就這疏勒城中的軍民士庶,聞訊之後也是個個義憤填膺。可長安距離此地有上千里路,什麼消息傳過來,事情都已經成了定局。我等即便想要替封老將軍說幾句公道話,也無法及時上達天聽!”

“諸位大人能有這個心思,想必封帥知道後,也會非常感激。”王洵站起身,四下團團拱手,“該說的話,王某一定會替封帥說。但眼下最要緊的是,封帥的情況怎樣了。被奪職之後,朝廷還有沒有繼續爲難他?!”

“這個……”張素苦着臉,連連搖頭,“我們哪裡知道啊。朝廷的最近一份邸報還是四個月之前的,之後便音訊皆無。弄得眼下整個安西人心惶惶,說什麼的都有。可仔細一深究,又全是捕風捉影。不信你問岑大人,他一直盯着此事,他心裡最清楚!”

“的確如此!”岑參點點頭,低聲補充。“上一批邸報,還是去大宛傳旨的那位欽差帶過來的。從那之後,便再沒有任何邸報發下來。”

見岑參與張素二人的話語基本一致,王洵便知道自己不可能從對方口中得到什麼有價值消息了。皺了皺眉,將目光轉向剛纔向自己敬酒的馮治,“將軍從河西來,那邊可有什麼確切消息?”

“嗨,甭提了!”馮治咧開嘴巴,露出半口焦黃的牙齒,“也是謠言滿天飛,正式消息一個沒有。包括長安,謠傳中都不知道被叛軍攻破多少回了!”

“我們北庭那邊,更是如此。”沒等王洵將頭轉向自己,忠武將軍吳賢便主動彙報,“都護府最早被裁撤掉,把弟兄們多年的心血,都拱手送給了回紇人。說是爲了確保其不趁機作亂,可那回紇人的肚子,是輕易能填飽的麼?”

原來全都是又聾又瞎。王洵心中暗自腹誹!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退而求其次,“那長安的情況到底如何了?潼關呢,此刻還掌控在朝廷手中麼?”

“應該還在吧!”搶在所有人之前,岑參非常積極地回答。“沒有正式邸報,商隊也沒過來。但紛紛民間謠傳,郭子儀又攻入了河北,史思明招架不住。安祿山擔心老巢有失,不得不再度從前線抽調精銳回援史家父子!至於這傳言有幾分是真,岑某也不敢保證!”

這是王洵唯一聽到的好消息,雖然很可能是捕風捉影。“河西那邊呢,有沒有聽說什麼消息。哥舒翰將軍不也駐防在潼關麼?他還兼任着河西節度使之職,以安穩軍心民心計,也應該往治所送點什麼回來吧?”

“嗨,說來話長!”從河西調過來的宣威將軍馮治又是報以一聲無可奈何的長嘆。“河西軍的幾個管事的都督,都被分散到各地去了。就連高書記這種投筆從戎的書生,都被按了個團練使的頭銜,發往了淮南訓練民壯去了。好像唯恐我等勾結起來,趁機作亂一般!弄得整個河西鎮變成了個空架子,光留下了個名。即便哥舒大將軍又信送過來,事實上也沒人能接收…….”

“我們北庭還不一樣?!”沒等馮治把話說完,吳賢搶着開口抱怨,“都護府裁撤之後,程都督本人被調到河東,跟郭子儀搭夥去了。麾下的衆將們,卻是東一個,西一個分散派遣,誰也不讓挨着誰!”

“還不是受了安祿山那廝的牽連!”有人拍着矮几,大聲抱怨。

“都是安祿山那廝給害的!”有人大聲附和。

“可不是麼,朝廷原來對姓安的那麼信任,他都膽敢造反!也難怪陛下,嗯,嗯,嗚嗚,……”有人喝高了,借酒壯膽,把矛頭直接指向大唐天子李隆基。話說到一半,立刻被朋友用肉塊將嘴巴堵住,噎得上氣不接下氣。

他的話雖然沒說完整,在座者卻心裡都明白。長安城中那位皇帝陛下,是因爲安祿山的叛亂傷了心,所以對所有節鎮都開始疑神疑鬼。眼下受到波及的不止是河西、安西和北庭,連嶺南、廣南這些與河北根本不搭界的南方節鎮,都被朝廷找藉口分拆得支離破碎。

如此一來,倒是徹底杜絕了各鎮節度使當中,有人試圖步安祿山的後塵。只是各路勤王兵馬,卻愈發變成了沒頭的蒼蠅。各路大軍表面上兵強馬壯,實際上卻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在短時間內扭轉戰局,撲滅叛亂,纔怪!

王洵心裡對局勢的糜爛程度早有準備,卻也沒預料到情況居然嚴峻到了如此地步。如果安祿山能被及時擊退還好,念在駐守安西多年,勞苦功高份上,封常清也許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如果仗越打越窩囊,以朝中那些官員和皇帝陛下的個性,少不得又要推一個人出來遮蓋中樞無能的事實。

最好的替罪羊,莫過於封常清。想到這兒,他心裡忍不住悄悄地打了個冷戰。屯天使張素等人不會把一些消息掩蓋住,故意不讓我知曉吧?岑參呢,以他的爲人,不應該…….

第3章 陽關(三)第1章 羽衣(七)第2章 初雪(八)第4章 光陰(二)第4章 樓蘭(五)第3章 國殤(一)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紫袍(六)第5章 紫袍(八)第3章 國殤(九)第2章 初雪(二)第2章 殘醉(三)第6章 大唐(十)第4章 社鼠(八)第1章 看劍(二)第1章 羽衣(一)第2章 天河(六)第1章 羽衣(七)第3章 國殤(六)第4章 霜降(二)第3章 陽關(七)第1章 笳鼓(四)第6章 大唐(四)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英魂(六)第2章 礪鋒(一)第4章 英魂(八)第2章 天河(七)第4章 社鼠(二)第6章 大唐(三)第4章 社鼠(七)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國殤(六)第6章 驚蟄(六)第1章 看劍(二)第3章 國殤(六)第4章 英魂(五)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社鼠(六)第5章 不周山(十)第3章 陽關(三)第6章 驚蟄(四)第6章 驚蟄(十)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雙城(二)第2章 礪鋒(一)第6章 雪夜(一)第2章 初雪(二)第1章 笳鼓(八)第5章 春曉(二)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霓裳(三)第1章 秋聲(四)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礪鋒(四)第4章 樓蘭(四)第4章 英魂(九)第5章 紫袍(八)第6章 驚蟄(七)第4章 英魂(二)第2章 初雪(五)第4章 光陰(一)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雙城(六)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不周山(六)第3章 國殤(一)第4章 光陰(二)第6章 雪夜(五)第4章 英魂(六)第3章 陽關(六)第5章 春曉(四)第5章 紫袍(四)第6章 雪夜(五)第5章 不周山(九)第5章 異域(六)第2章 霓裳(二)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壯士(四)第2章 天河(一)第6章 大唐(三)第1章 長生殿(三)第5章 紫袍(九)第5章 春曉(五)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紫袍(七)第5章 紫袍(九)第4章 樓蘭(三)第2章 霓裳(三)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長生殿(二)第1章 羽衣(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初雪(六)第4章 社鼠(二)第3章 陽關(四)第3章 霜刃(七)第5章 雙城(二)
第3章 陽關(三)第1章 羽衣(七)第2章 初雪(八)第4章 光陰(二)第4章 樓蘭(五)第3章 國殤(一)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紫袍(六)第5章 紫袍(八)第3章 國殤(九)第2章 初雪(二)第2章 殘醉(三)第6章 大唐(十)第4章 社鼠(八)第1章 看劍(二)第1章 羽衣(一)第2章 天河(六)第1章 羽衣(七)第3章 國殤(六)第4章 霜降(二)第3章 陽關(七)第1章 笳鼓(四)第6章 大唐(四)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英魂(六)第2章 礪鋒(一)第4章 英魂(八)第2章 天河(七)第4章 社鼠(二)第6章 大唐(三)第4章 社鼠(七)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國殤(六)第6章 驚蟄(六)第1章 看劍(二)第3章 國殤(六)第4章 英魂(五)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社鼠(六)第5章 不周山(十)第3章 陽關(三)第6章 驚蟄(四)第6章 驚蟄(十)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雙城(二)第2章 礪鋒(一)第6章 雪夜(一)第2章 初雪(二)第1章 笳鼓(八)第5章 春曉(二)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霓裳(三)第1章 秋聲(四)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礪鋒(四)第4章 樓蘭(四)第4章 英魂(九)第5章 紫袍(八)第6章 驚蟄(七)第4章 英魂(二)第2章 初雪(五)第4章 光陰(一)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雙城(六)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不周山(六)第3章 國殤(一)第4章 光陰(二)第6章 雪夜(五)第4章 英魂(六)第3章 陽關(六)第5章 春曉(四)第5章 紫袍(四)第6章 雪夜(五)第5章 不周山(九)第5章 異域(六)第2章 霓裳(二)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壯士(四)第2章 天河(一)第6章 大唐(三)第1章 長生殿(三)第5章 紫袍(九)第5章 春曉(五)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紫袍(七)第5章 紫袍(九)第4章 樓蘭(三)第2章 霓裳(三)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長生殿(二)第1章 羽衣(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初雪(六)第4章 社鼠(二)第3章 陽關(四)第3章 霜刃(七)第5章 雙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