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長生殿(二)

“滾進來!”此刻的李隆基,連將高力士千刀萬剮的心思都有,擡起頭,衝着屋子外大聲怒吼。

他先前之所以又給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平反”,又毫不吝嗇地給所有活着的安西軍將士加官進爵,目的便是將王洵麾下的那支萬里回援兵馬抓在手裡。雖然那支兵馬在人數上只有數千,規模遠不及左右龍武軍和東宮六率。可數千百戰餘生的老兵所代表的戰鬥力,卻絕非龍武軍和東宮六率可比。況且那支軍隊也是目前與朝中各派勢力瓜葛最少的有生力量,最可能只聽天子的命令行事。

而高力士在暗中的一些小動作,卻讓他剛纔所有努力都變成了徒勞。沒等王洵帶兵到達京師,就先準備奪人家手中兵權,甚至擺明了想致人家於死地。那王洵再單純,對皇家再忠心耿耿,也不可能明明看到陷阱還主動往裡邊跳啊!?

想到這兒,李隆基越發覺得高力士面目可憎,連帶着對站在自己身邊的朱全,都厭惡了起來。惡狠狠地掃了二人一眼,冷笑着道:“驃騎大將軍回來得倒是快,朕這邊剛想處理點正事兒,你就急匆匆得跑回來了!怎麼,怕朕累壞了身子骨兒?還是怕朕離了你的指點兒,下亂命誤了國事?!”

“老奴不敢!”高力士“撲通”一聲跪倒,重重叩頭,淚流滿面。“老奴只是從外邊探聽到一些好消息,所以急着趕回來說給陛下聽,好讓陛下寬心。沒想到打擾了陛下處理政務!如果陛下認爲老奴已經不堪大用,請賞老奴一匹劣馬,一副甲冑。老奴立刻返回長安去,與叛軍一決生死,以報陛下多年來知遇之恩!”

他本來生得就魁偉,一番慷慨激揚的話說出來,竟然露出了幾分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大丈夫氣概。李隆基瞧在眼裡,心中登時覺得一熱,皺了下眉頭,大聲怒斥道:“胡說!朕陛下又不是沒有兵將了,哪裡輪到你個老東西去陣前拼命?!況且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那點兒本事,除了一手射藝還勉強過得去外,其他哪樣能拿得出手?還一決生死呢,依朕之見,你自己趕着去送死還差不多!”

“老奴追隨陛下五十餘年,享盡人間富貴。爲國捐軀,乃應有之義。總好過哪天被陛下厭了,到頭來,到頭來不得善終。那樣,非但老奴自己,非但老奴自己覺得委屈,還累得陛下心中不快,更是百死難辭其咎!”高力士又重重地磕了個頭,哽咽着解釋。

“你倒是想得美!朕才懶得爲你生氣!”李隆基撇着嘴,非常不屑地數落。臉上的怒氣卻消失不見了,代之的是一抹無法掩飾的溫情。“才說你幾句你就要死要活,朕還真說不得你了?!況且你做事就是缺乏遠見,只看到眼前那一點點私人恩怨,卻看不到整個大局!”

“老奴的確不堪大用,做事亂七八糟。但老奴,老奴對陛下的忠心,卻可以剝出來,給所有人看!”高力士越說越委屈,越說越傷心,淚珠成串地往下掉。

“那你就給朕剝出來看看?趕緊,別光說不幹!”李隆基又撇了下嘴,笑着罵道。“如果下不去手的話,就立刻給朕滾起來,打水把臉洗乾淨了!朕懶得看你這幅哭哭啼啼的摸樣!”

“老奴領旨!”高力士委委屈屈地站起來,轉身往外走去。腳還沒買過門檻,肚子裡卻發出了幾下“咕嚕嚕”的聲音,將屋子裡的悲傷氣氛破壞得蕩然無存。

“你這蠢才!就這點兒出息!”李隆基顧不得治高力士的“君前失儀”之罪,笑着罵道,“還沒吃飯吧!正好,朕這裡有剩飯剩菜,倒掉可惜了。全賞了你這蠢材吧!”

“臣謝陛下賜宴!”高力士立刻將身體轉過來,帶着滿臉的塵土、泥漿和淚痕謝恩。看到他風塵僕僕的摸樣,李隆基更是於心不忍。想了想,對朱全吩咐,“你去找人打些水來,讓他在這裡把臉洗了吧!反正咱們現在也是在逃命途中,無須太多講究!”

“臣不敢!臣,臣......,謝陛下洪恩!”高力士連忙推辭,卻拗不過李隆基的堅持,只好再度拜謝。然後在朱全等人的服侍下,整飭衣冠,清洗旅塵。待將自己重新收拾乾淨了,才又走到李隆基對面,一邊施禮,一邊笑着問道:“臣剛纔不知道因爲做錯了什麼事情,惹得陛下發那麼大的火?請陛下給臣一個補救的機會,臣定然......!”

“怎麼補?”李隆基瞪了他一眼,無奈地搖頭。“你也是追隨朕多年的老人了,做事兒怎麼一點兒也不看時機。那王洵王明允雖然不合你的心意,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怎好貿然動手對付他?一旦把他逼到安祿山那邊去,裡應外合,你我君臣還有重返長安的可能麼?”

“老奴,老奴.......”高力士用力揉了幾下眼睛,低頭認錯,“老奴其實也沒想拿他怎麼樣。只是覺得高仙芝和封常清剛剛被處斬,大宛都督府的軍心未必安穩。所以就派了一個心腹去那邊勞軍,一來可以示陛下對他們的看重之義,二則,也相當於在那小傢伙身邊安插個眼線,免得他真的起了什麼不臣之念!”

“結果呢,結果如何?”

“結果,結果老奴派去的人失蹤了。王明允和他麾下那支兵馬也突然沒了消息!”高力士嘆了口氣,非常沮喪地坦白。“想必,想必是走岔了方向,彼此沒有遇到吧!或者是兵部那邊走得太急,沒接到他們的最新奏報!”

“你這老匹夫!真是氣死朕了!”明知道高力士在胡攪蠻纏,李隆基卻不想再繼續深究。讓朝廷派去的監軍徹底消失,是王洵能拿出來的最佳應對之道。既能繼續保證此人的軍權,又能讓朝廷說不出什麼話來。換了自己與王洵易地而處,李隆基也會採用同樣的手段。反正眼下兵荒馬亂的,幾個太監突然走丟了,實屬再正常不過,誰都無法,也不敢往多餘的地方想。

“老奴莽撞了,請陛下治罪!”高力士早就將李隆基的脾氣秉性摸了個通透,繼續自請處分。

“你先吃飯吧。如何懲罰你,朕需要好好想想!朱全,你先下去,把朕頭前吩咐的那件事辦好!”李隆基看了他一眼,氣哼哼的吩咐。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了,再懲罰高力士也於事無補。況且眼下除了高力士等幾個太監外,他實在也找不到更能令自己信任的人。

太子羽翼已成,楊國忠尾大不掉,背後還有幾十萬叛軍,隨時都可能追殺過來。如果此刻連高力士、朱全等追隨了自己多年的老人都不能依仗了,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指望誰?

此時此刻,高力士卻表現得比李隆基還要鎮定。先是坐下吃了小半碗飯,然後又用飯碗喝了幾口濃茶,才放下筷子,笑着說道:“旁人這輩子吃上一次御宴,就足以光宗耀祖了。老奴卻不知道吃了幾百回,真不知道是幾世修來的.....”

“吃飽了就趕緊做事,別光想着說好聽的話哄朕開心!朕現在心煩得很,沒功夫聽你囉嗦!”李隆基皺了下眉頭,很不高興地打斷。

“陛下因何事而煩惱?!”高力士笑了笑,明知故問。

“長安都丟了,朕能不煩麼?”李隆基恨得直咬牙。“你這老貨,怎麼就不知道什麼叫愁?對了,你剛纔說有好消息告訴朕,什麼消息,趕緊說!”

“郭子儀在撤軍途中,設下埋伏,再度擊敗史思明父子。斬殺其麾下將士三萬餘人。震動河東河北,安祿山爲了保住老巢,又從前線抽調兵馬回援史氏父子。基本上已經無力再長安以西推進了!”高力士拱了拱手,喜滋滋地彙報。

叛軍在短時間內無力繼續西進,就意味着自己在逃命途中更安全了些!李隆基明白其中因果關係,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朕縱橫半生,到老來,卻要叛軍自己沒了力氣,才得已苟延殘喘。呵呵,呵呵......。安祿山不追趕朕,朕的車駕就能停在這裡麼?還不是一樣得向西南躲?去劍南!去蜀中!朕其實躲到天邊去,也未必能保證安全!”

“第二個好消息便是,回紇人已經答應出兵勤王。其先鋒五萬由王長子也忽率領,日前已經過了臨洮......”

“幾代忠臣良將攜手,纔將胡虜驅趕到大漠之西,朕卻又將他們請了回來!”李隆基嘆了口氣,精神頭依舊不覺得振奮。求回紇出兵,不是沒有代價的。整個北庭都護府,如今已經劃歸了對方所有。眼下安西、河西兩大都護府都成了空架子,回紇人沿途看清楚了大唐的虛實,恐怕轉眼之間,就又要獅子大開口。

“吐蕃派使節前來,願意出兵十萬,供陛下驅使......”

“是供朕驅使,還是趁火打劫?當朕真的老糊塗了麼?”李隆基揉着太陽穴,臉上沒有半點兒喜色,“也好,早也是來,晚也是來。既然來了,乾脆就一併將麻煩解決掉!”

高力士點點頭,慢吞吞拋出最後一條,“御史大夫魏方進等人上書太子,彈劾楊釗誤國。太子殿下已經命人接了奏摺,準備找合適機會面呈給陛下......”

話沒說完,李隆基已經一躍而起。“你這老貨,又揹着朕胡鬧!再這樣下去,惹得百官聯手彈劾,朕也保不住你!”

“老奴願意粉身碎骨,以報陛下知遇之恩!”高力士長揖及地,臉上沒有半點兒畏懼之色。

回紇人和吐蕃人對大唐土地的窺探,都是遠憂。楊國忠和太子兩個的威脅,對此刻的李隆基來說,卻是心腹之患。一旦車駕走到了益州郡,而地方兵馬依舊歸楊國忠掌握的話。所謂天子,不過是後者手中的一個傀儡。

李隆基心中明白高力士是爲了自己打算。放緩了語氣,低聲道:“朕讓你未雨綢繆,並不是讓你現在就去對付楊國忠。他畢竟,畢竟一直在盡心盡力爲朕做事。況且文武百官,眼下也很推崇此人。魏方進貿然彈劾他,讓朕,讓朕......”

“老奴已經吩咐底下人,掌握好分寸和火候。逼楊釗交出劍南節度使兵權即可,其他並不急於求成。”高力士將聲音壓得極低,緩緩向李隆基解釋自己的安排。“太子那邊如果提出了過分要求,魏方進等人也會聯手遏制,終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亂了方寸.......”

“也罷!國忠能力有限,的確不該兼管太多事情!”李隆基揮揮手,接受了高力士的解釋。這就是後者的可貴之處,總能主動替天子分憂,而自己將罵名背下來。“貴妃那邊,過後得給個交代。還有,讓陳玄禮做好準備,以應不測之變。你我君臣現在面臨的情況,未必比對付太平公主時簡單多少,千萬別掉以輕心!”

不着痕跡地解除楊國忠的兵權,纔是最急需做的事情。若是能讓他跟太子李亨鬥得兩敗俱傷,則是最上上之選。雖然對一個帝王來說,這樣做實在有些涼薄,有些悲哀。可眼下形勢便是如此,李隆基沒有更好的選擇。

“老奴領旨!”高力士躬了下身,笑着迴應。然後猶豫了一下,繼續說道:“老奴其實和大宛都督之間,也沒什麼過不去的私人恩怨。都是邊令誠那廝從中挑撥,才鬧了些小誤會。陛下如果想調大宛都督府兵馬到近前護駕,不妨再派人去路上找找。怎麼說也是上萬大軍,不可能就憑空消失了。若是能......”

話音未落,屋門忽然被人用力從外邊推開。老太監朱全跌跌撞撞地衝了進來,滿臉是汗,“陛下,陛下,快走,快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反了,反了,東宮六率、左右龍武軍,都造反了!!.”

第6章 驚蟄(三)第4章 破軍(五)第3章 霜刃(二)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殘醉(四)第1章 看劍(四)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笳鼓(五)第2章 天河(二)第1章 白虹(三)第3章 國殤(八)第1章 笳鼓(九)第5章 不周山(三)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不周山(一)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大唐(四)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天威(六)第4章 霜降(二)第4章 英魂(四)第5章 春曉(二)第3章 正氣(一)第5章 紫袍(八)第6章 大唐(三)第1章 笳鼓(三)第6章 驚蟄(三)第4章 光陰(一)第1章 羽衣(四)第4章 英魂(三)第3章 正氣(一)第1章 看劍(五)第6章 驚蟄(五)第6章 雪夜(五)第1章 長生殿(三)第4章 樓蘭(四)第4章 社鼠(八)第5章 雙城(四)第2章 天河(三)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異域(七)第1章 看劍(二)第2章 天威(五)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羽衣(六)第1章 白虹(二)第6章 驚蟄(九)第3章 國殤(五)第1章 羽衣(七)第1章 白虹(四)第3章 霜刃(六)第1章 羽衣(八)第1章 秋聲(七)第2章 殘醉(四)第1章 羽衣(八)第2章 天河(六)第4章 社鼠(三)第6章 驚蟄(六)第1章 笳鼓(五)第2章 天河(四)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雪夜(六)第1章 羽衣(五)第2章 霓裳(七)第4章 霜降(一)第1章 笳鼓(三)第4章 英魂(二)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天威(一)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礪鋒(八)第1章 笳鼓(六)第1章 笳鼓(五)第5章 雙城(一)第3章 國殤(四)第3章 陽關(二)第4章 社鼠(五)第5章 春 曉(一)第1章 白虹(二)第5章 不周山(一)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霓裳(四)第6章 雪夜(五)第6章 驚蟄(三)第4章 霜降(一)第2章 初雪(六)第4章 英魂(八)第6章 大唐(一)第5章 紫袍(十)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礪鋒(六)第5章 不周山(二)第5章 紫袍(七)第1章 笳鼓(三)第4章 破軍(五)第5章 不周山(十)第5章 雙城(一)第4章 英魂(一)第5章 不周山(八)
第6章 驚蟄(三)第4章 破軍(五)第3章 霜刃(二)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殘醉(四)第1章 看劍(四)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笳鼓(五)第2章 天河(二)第1章 白虹(三)第3章 國殤(八)第1章 笳鼓(九)第5章 不周山(三)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不周山(一)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大唐(四)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天威(六)第4章 霜降(二)第4章 英魂(四)第5章 春曉(二)第3章 正氣(一)第5章 紫袍(八)第6章 大唐(三)第1章 笳鼓(三)第6章 驚蟄(三)第4章 光陰(一)第1章 羽衣(四)第4章 英魂(三)第3章 正氣(一)第1章 看劍(五)第6章 驚蟄(五)第6章 雪夜(五)第1章 長生殿(三)第4章 樓蘭(四)第4章 社鼠(八)第5章 雙城(四)第2章 天河(三)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異域(七)第1章 看劍(二)第2章 天威(五)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羽衣(六)第1章 白虹(二)第6章 驚蟄(九)第3章 國殤(五)第1章 羽衣(七)第1章 白虹(四)第3章 霜刃(六)第1章 羽衣(八)第1章 秋聲(七)第2章 殘醉(四)第1章 羽衣(八)第2章 天河(六)第4章 社鼠(三)第6章 驚蟄(六)第1章 笳鼓(五)第2章 天河(四)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雪夜(六)第1章 羽衣(五)第2章 霓裳(七)第4章 霜降(一)第1章 笳鼓(三)第4章 英魂(二)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天威(一)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礪鋒(八)第1章 笳鼓(六)第1章 笳鼓(五)第5章 雙城(一)第3章 國殤(四)第3章 陽關(二)第4章 社鼠(五)第5章 春 曉(一)第1章 白虹(二)第5章 不周山(一)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霓裳(四)第6章 雪夜(五)第6章 驚蟄(三)第4章 霜降(一)第2章 初雪(六)第4章 英魂(八)第6章 大唐(一)第5章 紫袍(十)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礪鋒(六)第5章 不周山(二)第5章 紫袍(七)第1章 笳鼓(三)第4章 破軍(五)第5章 不周山(十)第5章 雙城(一)第4章 英魂(一)第5章 不周山(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