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節

原歷史老師退休了。學校新來一個大學生,名唐志文。這唐老師是米糧壩前幾年考到省師範大學去的。在校學習很好。畢業時,就不想回米糧壩了。米糧壩不出人才,好不容易有個師範大學畢業的學生,卻不回米糧壩,於是管教育的副縣長、縣教育局長就到省上鬧,硬是將這一大學生捉回米糧壩。回到米糧壩後,就將他分在米糧壩中學高中部教歷史,剛好是教孫天儔等。他一頭亂髮,衣履不修,很樸素但也憤世嫉俗、明顯對社會一副不滿的樣子。第一天尚未來上課,區老師就講了他的經歷,學生都很敬佩這唐老師。孫天儔聽了,也很敬服。唐老師來上課後,對孫天儔感覺不錯。又在各班到處吹孫天儔這人了得。學生對他很崇敬,他說孫天儔行,那孫天儔就是行了。孫天儔以爲他是大學歷史系,二十四史定是看過一兩遍了。哪知唐老師根本沒看過,也只隨便看看,沒看完過。二十四史各書,僅知書名,看過《史記》。他聽孫天儔在讀二十四史,就對孫天儔說:“我勸你不消讀!我都不耐煩讀!你要研究歷史,就去研究希臘、羅馬、歐洲、美國的歷史,才划得來。中國的歷史,魯迅說過了嘛,是一部‘吃人’的歷史!李宗吾也說過,是一部‘厚黑’的歷史!二十四史不過就是歌頌二十四家專制魔王的歷史!不值得研究!”

暑假結束,回到學校,已高二了。學生分科,孫天儔讀了文科。晏明星也讀文科,但和孫天儔仍不同班。朱老師老家在思茅地區,已辦好手續,要調回老家了。他叫了孫天儔去說:“天儔,好好學習啊!你只要考上大學,就是飛龍上天,必然成名!就有輝煌的未來!考不上,就難說了!萬望你要爭取考上!老師在遠方,靜候你的佳音。”孫天儔又激動了,說:“朱老師,我絕不辜負你的希望!我一定要成爲偉大人物,給老師增輝!”

區老師實話實說,在各班都這麼說。有時他說:“王勳傑老師,不錯的!人也不錯,書也教得不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茅草房中,在那種飢寒交迫的地方,能出這種人才,實在不可想像!這就說明了:誰也不比誰差!人生來是平等的,沒有區別,是環境、是社會造成了人的差別!人通過努力,通過教育,又可以消滅這一差別!同學們,這就是真理!你們掌握這一真理,去勇敢地奮鬥吧!”王勳傑到米糧壩中學,原本處處掩蓋他的家鄉、他的家庭的情況,沒想區老師盡講了出來,引得許多學生也看不起他,一些年輕的城裡出身的教師更看不起。他很惱火區老師,但又無可奈何。區老師是老教師,校長尚敬三分,何況於他。所以只能陰着氣憤。

孫天儔大不同意他的意見。不過二人都比較要強,誰也無法說動誰。但勸不了孫天儔,他也就不勸了。但常叫孫天儔去和他踢足球、煮飯吃,說他喜歡孫天儔的思想。孫天儔已研究了法喇、蕎麥山的歷史,下一個假期,就欲走遍米糧壩縣,蒐集有關米糧壩的歷史。孫天儔就向唐老師講了。唐老師說:“米糧壩的歷史我比你清楚,沒有研究場!你這是無用功!”他一談起來,就是英國如何,美國如何,稱霸世界,中國呢,是在自吹自擂,對世界歷史無多大貢獻。孫天儔和他爭論,他也不聽。唐老師到校,因性情古怪,對誰都不理不睬。開始老師們還畏他名聲很大,不久見他不過如此,就開始輕視他了。學校領導以爲他自高自大,看不起人,也不分住房給他。讓他天天住在旅社裡。他冒火了,又到縣政府去找把他死死要回來的副縣長吵。副縣長給學校說過一兩次,就不管了。反正原先覺他不得了,如今想你不過就是一個教師,有什麼了不起!一個窮教師,你只配找校長,配來找我嗎?後唐老師去找,副縣長就不理了。唐老師於是又罵學校,又罵縣教育局,又罵縣政府。他在學校的地位也就不斷下降,纔來半年,就人人摒棄他了。

有時他又說:“同學們,你們好好看看電視!我們中國的足球隊員,才上場時,奮勇拼搏,奔跑如飛!跑一陣呢,就跑不動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呢?一直跑,跑到終場,還能跑!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窮,我們的球員都是吃澱粉長大的。人家富,人家的球員是吃蛋白質長大的!所以體能上就鬥不過人家,這球還怎麼踢?”或者就說:“同學們,趕快跑啊!我們以前是沒有機會跑,現在呢,好不容易開條縫了!趕快衝!衝到上海去,衝到北京去,不要回來了!就在那裡過一輩子,就死在那裡算了!骨灰都不消帶回來!堅決不回來!回來幹什麼?回來就一切都完了!像孫天儔,也是他家境困難,讀出書來,還要照顧他的弟弟,責任重大,任務艱鉅,否則我就叫他考個大學,立即高飛遠走,屙屎屙尿都不朝這個方向屙!我是無法了!只能死在這個小小的米糧壩了!”

區老師爲人坦率,與其他老師不同。其他老師教育學生,都是書上的大道理,像個政委教育士兵一樣。區老師不同。說:“同學們,你們讀書,就是跳龍門,改變自己的命運!像孫天儔是農村學生,就要努力改變到變成一個城市人!要從一個農民,變成一名幹部、一名教師等等。這道門就是高考!進了這道門,你就改變命運了!進不了這道門,你就沒有改變命運!國家、民族的大道理,不是不可以講,但對你們現在來說,太遙遠、太不切合你們的實際!你們現在就是要集中全力打好高考一仗!抹掉‘農民’的帽子,逃離農村,走進天堂!城市就是天堂!你還在農村,還是農民,談什麼報效祖國、報效人民,都是空的,你想報效也報效不了!能爲國家、民族作貢獻的,是大科學家、大工業家,農民怎麼報效?看看我們米糧壩的農民,四十八萬人啊!對國家有多大的貢獻呢?很小很小!天天捏着鋤頭挖地,自己都養不活自己,要靠國家救濟!挖來挖去,地球被挖爛了,人**炸,水土流失。將過抵功,倒反於國家、民族有過!整個米糧壩縣,幾百年前都是原始森林,我們這些農民來了,把森林破壞完了,米糧壩到處泥石流!每年流進長江的泥石有多少?不知道!反正我們的泥石流全中國聞名!照這樣流下去,不消其他地方了,單米糧壩流上幾千年,長江就成黃河!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就像開封一樣埋在地下了!所以大家只要回家當農民,就是爲患於國家!對你自己不利,對國家也不利!你們考取大學、考取中專,或是考取任何人都看不起的學校,即使是米糧壩師範,只要你的戶口從農村遷出,你就爲國家作貢獻了!因爲這樣米糧壩就少了一個造成水土流失的農民!”

新的班主任老師區文光,頭髮花白,看上去近七十歲了,其實才五十歲。區老師是烏蒙人,出身地主,七歲父母雙亡。解放了,是共產黨把他撫養大。他十七歲在烏蒙師專畢業後,被分到米糧壩中學來教物理。既是米糧壩全縣跳高、跳遠記錄保持者,又是當時縣籃球隊的中鋒。還能一手漂亮的草書。工作剛一年,中國的政治形勢就變了。黨請老師們去提意見。區老師對中國共產黨沒有說的,他對中國共產黨感激涕零。如沒有中國共產黨,他一個孤兒,可能永遠流浪於街頭、倒斃於荒野,不可能成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他在會上,提了許多意見,目的是讓中國共產黨改掉缺點,發揚成績,更偉大、更光榮、更正確。沒料這一來,被打成了右派。煉獄二十二年。十八歲進監獄時,風華正茂,四十歲出農場,腰駝發白。人生最珍貴的東西全失去了。之前忠心耿耿地喊“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現在不喊了。以前也忠心耿耿地喊“毛主席萬歲”,現在也不喊了。

區老師教政治,全年級六個班他教了四個班。天天舉此三人爲例,搞得法喇學生及蕎麥山學生極是狼狽。全年級學生都知法喇窮。吳明彪、謝慶勝、吳耀軍、鄭朝斌等不用說,就是吳明道從小長在縣城,與一夥城裡學生沒有區別,也聽得羞愧。這幫法喇學生,惟孫天儔、謝慶勝學文科,其餘均學理科。成績是孫天儔和吳明道最好。

孫天儔本被朱老師等吹了,名聲大振。區老師等又吹,名聲更大,全校連初一學生都知有個孫天儔了。但不久孫天儔就令區老師失望了,孫天儔已決定報考軍事院校,第一步報陸軍學院,陸軍學院畢業後報中級軍官學院,畢業後再報考國防大學,成爲一名將軍。因此他每天早上起來,在球場裡跑步,鍛鍊身體。孫天儔從不在操場裡跑,這一來,引得好多人好奇,以爲孫天儔以後想報考個體育院校了。鍛鍊已畢,就朝縣圖書館跑,不上課了。縣圖書館有套二十四史,長期無人讀,更無人將其看完。孫天儔雄心大發,決心用一兩年時間,將其看完。那史書全縣只有一部。不許外借。管理員憐憫孫天儔,允許孫天儔每天坐在裡面讀。區老師見孫天儔成天不上課,到處都找不到,就來這裡找。見孫天儔正在讀《史記》,說:“小夥子。你讀成司馬遷,也無法將你這‘農民’的身份甩掉!眼下你最重要的是考學校,這比讀一百部史書都重要!你考不起回農村去,再會讀二十四史又有什麼作用?”孫天儔不聽,讀上了癮,不可收拾。區老師無論如何勸,就是不聽。一個月過去,區老師問讀到哪裡了,孫天儔說把《漢書》讀完,要開始讀《後漢書》了。區老師說:“你何時讀完啊?”孫天儔說:“兩個學期把它讀完。”區老師說:“好好好!到時你剛好高中畢業,讀完了你也就可以回家挖地去了。”

最後區老師舉完王、嶽二人後,就在各班舉孫天儔了:“孫天儔這小夥子,也是法喇那地方的!窮啊!相當窮!你們看他穿的,都有補丁啊!我問了王勳傑,也問了孫天儔,孫天儔家比王老師、嶽英賢家還窮!但窮又怎麼樣呢?你們不信看着,孫天儔只要能在明年大比之年考取一個學校,那就是非凡之人!那我就遠遠比不過他了!你們這些米糧壩縣城出身的富家子弟們,也就不是他的對手了!而他要考個名牌大學,不大可能,考個一般的大學,我認爲沒有問題!他就像跳高一樣,背部已要越過杆頂,‘農民’的帽子即將甩掉了!”

三個月了,這一學期將要結束,孫天儔眼睛都讀腫了,纔讀完《三國志》、《晉書》,這個學期就結束了。假期一到,孫天儔就一個鄉一個鄉地走訪羣衆,記錄傳聞。他先順金沙江河谷,後又順牛欄江河谷走。這個假期,走完了米糧壩全縣。才發現米糧壩其實只是一座大紅山,中間孤獨地聳立着。懸崖陡坎相連,溝箐狹長幽深。浸蝕嚴重,巖崩、滑坡、泥石流不斷。從漢朝至今,米糧壩山崩,五次造成金沙江斷流。清乾隆年間一次米糧壩山崩,一座山躍過金沙江,跳到江對面,從雲南跳到四川,雲南叫其爲“石龍過江”,四川稱之爲“雲南石頭搬四川”。交通困難,直到共產黨執政,米糧壩對外交通均靠驛道進行。幾百年來,全縣人民都在修驛道。一是百姓相約修建,二是大戶捐資修建,三是標右營府修建,四是積德行善修陰功者修建,或燒巖作路,或請石匠鑿開懸崖。在清代,驛道都設有汛防,各設把總一員、率兵百名駐守。米糧壩縣通往烏蒙的米通道,盡是懸崖峭壁,下臨深淵,人不敢過。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六年,米糧壩人劉漢鼎捐資修馬頸子坡驛道謂之“石匠房”。米糧壩敬稱劉漢鼎爲“劉公”,縣誌爲之作傳。光緒七年,江西人王世泰、夏永順捐銀數千兩,由峭壁間鑿隧道一公里,可容轎馬,並於出口處懸崖峭壁間建長十餘米鐵索橋一座。直到如今,聯繫米糧壩全縣的公路,都得從海拔幾百米的地方爬上來,到達海拔近四千米的大紅山,才能越過山到另一面去,像一隻雞爪。從縣內任何一地到另一地,都得經大紅山。大紅山像一個專制魔王,任何地點都得與它進行單線聯繫,而不許它們拋開它直接聯繫。很多鄉政府所在地也不通公路。全縣也沒一寸柏油路。兩邊是兩條江包圍着。兩江均不通航。金沙江在米糧壩縣地段,有十九個險灘。明萬曆三十六年,工部右給事中王元翰開發金沙江航運。清雍正、乾隆間,銅運艱難,爲保京都鑄錢用銅,鄂爾泰首倡、慶符力主,由雲南巡撫張允隨負責開浚金沙江水運。乾隆七年,動員八十萬人,耗銀數十萬兩,只開通部分航段,由烏蒙府米糧壩廳小江入口至永善黃坪,間斷通航。到乾隆十四年因灘險難航,仍改陸運。民國二十六年抗戰爆發,東部淪陷盡淨,民國政府爲打破日軍封鎖,急欲開浚金沙江航道,於次年二月,由王偉、張官倫率隊由昆明出發,沿普渡河入金沙江,欲沿金沙江而下,直達四川,對沿江水流、灘口、里程、行船條件進行調查。民國三十一年,民國政府交通部派督察萬宗領隊試航,到米糧壩段失事,六人死於米糧壩段,其中數名爲外國人。開發金沙江一事只得擱置。共產黨執政後,多次整治金沙江航道,炸石開灘,仍無濟於事。近五百公里的兩條江上,竟沒有一座橋。縣內於兩江置渡口九處,以小木船以人力擺渡,機動船極少。極其危險。還有就是有些地方谷深水急,明清時期,以藤、竹編索繫牢兩岸,稱爲溜索。溜索上套以約三十釐米長的木製溜筒,筒上固定一個長一米許橢圓形吊環,環上系回繩,離江面三至五米,交過溜費過溜。像蛛絲一樣掛在江上。這些年來,孫天儔不時聽到這裡船覆,那裡索斷,造成多少人死亡等消息。省上的報紙時常刊登米糧壩船覆造成幾十人死亡的消息。大紅山向四面伸下去,就構成了米糧壩縣的山川。全縣最大的一塊平地就是米糧壩,不到半平方公里,且都不平,是一個坡。全縣沒有一個鄉政府不在坡上。很多鄉政府修不起一條直的街。有的鄉政府街邊就是懸崖,沒有房屋。在高山上望着別的山,只見山脊沉沉的。那些地,在傾斜達七八十度的坡上,像貼在牆上的大字報。也像一些晾掛在繩子上的破衣服。那山脊就是晾衣服的繩,不堪重負,像要斷了。許多房屋,在陡峭的山上,不是頓在山上,而是像米糧壩住樓房的人家,掛在外面牆上的鳥籠一樣掛着。只要上面的鉤斷了,鳥籠就掉下樓去了。這些房屋也一樣,只要稍不注意,就掉下萬丈懸崖下去了。無論上山下山,孫天儔都覺在米糧壩若上下樓梯,每邁一步都有高差。

有時他說王勳傑:“你們要學誰,要學這個王勳傑王老師!他家在我們米糧壩最高最日膿的地方。那個地方叫法喇!以前我坐車回烏蒙,經過那裡,到大梁子上,雪深了,車無法走。沒辦法了,我們到村子裡買洋芋吃。村子全是茅草房。進屋去,一無所有!連洋芋都沒有啊!火塘邊呢,光屁股郎當的,七八個小孩。就什麼也不穿,爬在地上啊!那些婦女呢,懷裡抱着一個,背上揹着一個,左手拉着一個,右手拉着一個。前後還圍着幾個,哭哭啼啼。我說:‘你們能不能少生點?’那些婦女說:‘不行!多子纔多福!就是多才好!’就是這樣的地方,出來了一個王老師,是個大學生!我就問王老師:‘小王老師,你能從那地方走到米糧壩最高學府的講臺上來,我都深感驚訝,實在不容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他怎麼回答我?同學們想想!”全班同學答不出。區老師說:“他就跟我講:‘區老師,我有上天的感覺!’”全班鬨堂大笑。有的女生愛王勳傑年輕英俊,聽區老師說王勳傑家那兒如何落後如何貧窮,又說有上天的感覺,臉紅了。那些城裡的男生女生呢,聽了就鄙夷王勳傑。

他講課倒是生動,但問題是講課的時間少,發牢騷的時間多。學生都是死記硬背過來的,語文、數學尚且過背,辯證唯物主義,就背都背不懂了。區老師時時向學生提問,學生茫然如坐雲霧。一個一個的學生叫了起來,同一個問題,誰也答不上來。學生站起來要像一片森林了,區老師就嘆息:“還是隻有請孫天儔了。”叫了孫天儔起來,把問題答了,叫全部坐下。在別的班,一個問題提了一大羣學生起來,無人能答。區老師又嘆息:“可惜孫天儔不在這裡!都坐下。”

因歷年開礦,米糧壩森林破壞殆盡。全縣最大的一條泥石流,長十二公里,每年爆發十多次至三十次。規模大的時候,泥石流總量達三十七萬立方米,延續時間達十二小時,最大瞬時龍頭流量每秒二千四百立方米,在坡度百分之六點五的山谷中,最大流速每秒十五米。丁巳年的一次泥石流,陣性流一百七十次,總量十八萬立方米,測定容量每立方米二點二噸,衝擊力達每立方米六十餘噸。米糧壩泥石流爆發頻繁,規模巨大,世界罕見,據稱是世界第二大泥石流。壬戍年即有成都地理研究所於米糧壩縣建立觀測站,承擔中國科學院重點課題,進行泥石流形成機理、運動特徵及綜合治理的研究。

嶽英賢頭一學期在米糧壩補習,區老師也教着他。於是又講嶽英賢:“去年我教到一個學生,叫嶽英賢,也是法喇的!小夥子來報名補習時,穿個氈褂,全身灰撲撲的。可能在家從來不洗澡,脖子耳根後面,全是黑的!隔兩米遠都能聞到他身上的臭味。他帶了一百塊錢,來報名。我一看那樣子,就跟其他幾個老師講:‘這個學生不消他說,看着就可憐,家裡一定很窮,算了,免他的補習費了!’於是我們就不要他的補習費,讓他來補。他開頭學習並不好。他一直咬牙不分白天黑夜地苦,幾個月時間,成果出來了,高考一戰,考取師專,甩掉‘農民’的帽子了,正式跳入龍門,過好日子了。嶽英賢家那地方,我跟你們說過了嘛!比

非洲好不了多少嘛!但人只要立志,沒有不成功的!有志者事竟成!”

第五十五節 第九十八節 第五十七節 第八十四節 第七十九節 第六十六節 第三十九節 第五十四節 第六十四節 第四十六節 第六節 第九十九節 第三十四節 第八十四節 第五十三節 第八十五節 第十三節 第七十七節 第五十三節 第八十二節 第四十九節 第三十二節 第九十七節 第二十五節 第五十九節 第九十節 第七十一節 第七十九節 第五十六節 第四十四節 第五十三節 第八十節 第三十七節 第十一節 第二節 第五十六節 第二節 第六十七節 第四十二節 第三十九節 第十六節 第九十三節 第七十節 第七十節 第六十六節 第七十一節 第三十二節 第六十二節 第四十七節 第六十二節 第九十四節 第七十七節 第五十五節 第八十六節 第二十八節 第七十九節 第八十三節 第三十二節 第七十九節 第一百零一節 第八節 第九十七節 第七十一節 第三十六節 第七十八節 第五十九節 第六十八節 第二十二節 第六十五節 第六節 第十九節 第八十九節 第七十七節 第五十八節 第四十六節 第五十九節 第四十四節 第七節 第七十一節 第一百節 第三十四節 第一百節 第九十一節 第九十九節 第四十九節 第三節 第二十七節 第四十六節 第一節 第二十八節 第四十節 第七十八節 第六十七節 第八十三節 第三十四節 第八節 第八十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十節
第五十五節 第九十八節 第五十七節 第八十四節 第七十九節 第六十六節 第三十九節 第五十四節 第六十四節 第四十六節 第六節 第九十九節 第三十四節 第八十四節 第五十三節 第八十五節 第十三節 第七十七節 第五十三節 第八十二節 第四十九節 第三十二節 第九十七節 第二十五節 第五十九節 第九十節 第七十一節 第七十九節 第五十六節 第四十四節 第五十三節 第八十節 第三十七節 第十一節 第二節 第五十六節 第二節 第六十七節 第四十二節 第三十九節 第十六節 第九十三節 第七十節 第七十節 第六十六節 第七十一節 第三十二節 第六十二節 第四十七節 第六十二節 第九十四節 第七十七節 第五十五節 第八十六節 第二十八節 第七十九節 第八十三節 第三十二節 第七十九節 第一百零一節 第八節 第九十七節 第七十一節 第三十六節 第七十八節 第五十九節 第六十八節 第二十二節 第六十五節 第六節 第十九節 第八十九節 第七十七節 第五十八節 第四十六節 第五十九節 第四十四節 第七節 第七十一節 第一百節 第三十四節 第一百節 第九十一節 第九十九節 第四十九節 第三節 第二十七節 第四十六節 第一節 第二十八節 第四十節 第七十八節 第六十七節 第八十三節 第三十四節 第八節 第八十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