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

李從璟笑容略顯尷尬,天可憐見,他雖曾寒窗十載,這些年也是手不釋卷,勉強稱得上學富五車,但所學向來都是經世致用之學,最不濟也是詩書地理,至於書畫這一道,他的確沒多少修爲,頂多算是會鑑賞而已。

綠裙小嬌娘話說完後就盯着他看,水亮的眸子裡滿是期待,還帶着一絲害怕被拒絕的忐忑,如同伸出爪子要人抱的貓兒,讓人生不出傷人心肝的心思。

李從璟很無奈,心說這世道的女子果然比後世難對付。

見李從璟一時沒動,那廂孟小娘子已經咯咯笑出聲來,她朝李從璟拋了個媚眼兒,揶揄道:“李郎君,豆娘可是打心眼兒裡仰慕郎君才學,難道郎君竟是連一副書畫都不肯賜下?”

原來這綠裙小嬌娘喚作豆娘。

這當然不是對方的名字,時下女子有名字的也不多,大多是取個字以供人叫罷了,豆娘這稱呼與“千里送京娘”中的京娘是一個性質。

豆娘輕咬紅脣,眼泛淺波,怕是忍不住要哭出來了。

李從璟瞥了孟小娘子一眼,這娘們兒可真是個磨人的小妖精,他拱手笑道:“在下書畫不精,怕是要讓小娘子失望了。”

他這話說的坦然,完全沒有氣弱、尷尬的意思。他倒是坦蕩,小娘子們卻不好消受了,一時間神色各異,豆娘更是小臉煞白。

不過李從璟馬上又對豆娘道:“不過,在下這裡卻有一首小詞,送給小娘子。”

豆娘方纔聽聞李從璟言說不精書畫,還以爲對方是藉故推脫,實際不過是對自己無意罷了,這下又聽對方有詩詞送給自己,不由有些發怔。

孟小娘子那雙妖冶的眸子閃着亮光:“這短短几句話的光陰,郎君竟已有了詞作?”

詞的這東西現下並不少見,只不過多是所謂“伶工之詞”,楊吳那位詞帝還未出世,士大夫雖也有不少詞作,卻還沒到那種“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的境界。

李從璟拱手道:“獻醜了。”

豆娘悄悄深吸了口氣,眼眸緊緊落在李從璟身上,“郎君請。”

李從璟心說你們待會兒可別尖叫,這便望着豆娘緩緩吟道:“佇倚高臺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頓了頓,像是在醞釀情緒,他繼續吟道:“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這首蝶戀花吟完,李從璟就望着豆娘不挪目光,一副癡情男兒的模樣。

小娘子們先是安靜了好半響,隨即一片驚呼接連響起,無數雙視線落在李從璟身上,又落在豆娘身上,說不出是什麼神色,那孟小娘子與何小娘子,已是拉住豆娘的手,一副小心肝已經承受不住的模樣。

這首詩當然是情詩,而且李從璟在把“危樓”改爲“高臺”後,與眼下的春日場景頗爲相符,而其中君子仰慕佳人的種種姿態,既有細膩輾轉的愁滋味,又有意圖借酒澆愁的狂放之氣,可謂將少男少女們的心態刻畫的入木三分。

最後衣帶漸寬終不悔一句,更是點睛之筆,其言直抒胸臆,將兒郎仰慕佳人的心思直言喊出,既有氣勢上的先聲奪人,又解釋了全詞愁色的緣由,可謂攝人心魄,讀來讓人回味不已,如聞驚鴻,如見瀚海......

李從璟這首詞,已是無異於直接向豆娘表明心跡了。

這些小娘子雖然有追逐愛情的勇氣,但何曾被兒郎們這樣表白過,哪裡消受得住這樣的詞,一個又是掩面嬌羞,又是瞪眼嗔怪,又是心花路放,簡直快翻了天。

豆娘既然敢說換一副書畫這樣的話,自然是有才學的,聽罷這首詞,翡翠般的小臉已是一片通紅,手也不知該往哪裡

放了,那模樣倍顯嬌憨可人。

若說她先前還只是對李從璟順眼,想要把握難得的機會,試試李從璟的談吐才學人品,這下被先聲奪人,以如此佳作表明心意,自然難免深感心意相通,順眼已是上升爲濃烈的好感,情難自禁也。

“豆娘你聽見了沒,豆娘你倒是說話呀,你可真是好眼光......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哎喲,姐姐這小心肝,可怎麼受得了......”孟小娘子一番語無倫次,倒是她自己得了這首詞似的。

“姐姐......”豆娘嬌羞的無地自容,心頭如有一隻小鹿砰砰亂撞。

李從璟眼見簾子對面一片“兵荒馬亂”,不得不暫時安坐下來,自顧自品茶。心說這時代情竇初開的女子,還是比後世好對付一些......不過話又說回來,情竇初開的少女,在初次接觸這種事的時候,都是比較好對付的。

當然,前提是初次經歷的年齡不能太大,要是年過二十還沒經事,幻想就會太多,那要求也就多了,甚至會因爲看不清現實,只能用變態兩個字來形容,那經起事來都會是一個個魔鬼。

豆娘終於穩住心驚,她怯生生又大膽的看了李從璟一眼,招來自家侍婢,把小案上的物什收了,鋪下筆墨紙硯,想要開口說些什麼,卻又一時再也沒有面對李從璟的勇氣,遂穩穩心境,奮筆開始作畫。

瞧見豆娘奮筆作畫的姿態,李從璟也是眼前一亮。

春風拂面,猶帶花草清香。簾外有佳人,髮髻如雲衣衫如瀑。青絲捲動宣紙,纖手揮動玉筆,水墨平鋪畫卷。她書心頭畫,她從畫中來。

那粉雕玉琢的臉容,精緻而又誘人,如方成熟的蜜-桃,讓人恨不得去咬上一口。

“如此美人,百年一遇啊。”李從璟心中道。

相比較而言,詩詞較爲易得,對才子來說,倚馬千言也不過尋常事,但作畫卻是大工程,非片刻之功。

許久之後,豆娘落筆,瓷鼻上已是細汗點點,一口氣作完畫,免不得有些疲累,這下不禁鬆了口氣。她擡頭偷瞧了李從璟一眼,未語先嬌羞。

侍婢們上前來,吹乾了墨跡。少時,豆娘捲起畫卷,一行花紅柳綠的小娘子們碎步掀簾出來。

孟小娘子走在最前面,她飛了李從璟一眼,眉眼裡竟有幾分幽怨,“郎君的詞,真是如人心頭語,人不能言說而郎君言之,今兒過後,不知有多少小娘子要爲此徹夜難眠呢。”

說着長袖掩嘴輕笑,看了豆娘一眼,微微前傾了身子,露出胸前一大片溫柔鄉,“郎君可要小心了,豆娘可不易得。”說着,嬌笑兩聲,率先走了。

豆娘落在後面,鼓起勇氣將畫卷塞給李從璟,低了頭,聲若蚊蠅,“畫雖成,未題詩詞,郎君若是有意,可書之於上。”

說着趕緊瞧了自己侍婢一眼,侍婢連忙上前,將一張字條交給李從璟,也是無限羞澀。

豆娘草草行了一禮,再也站不住,落荒而逃,跟上孟小娘子等人去了。

李從璟一手畫卷一手字條,望着遠去的鶯鶯燕燕,自嘲一笑:“這便是唐人的自由戀愛麼,感覺倒也不錯。”

他自穿越到當世,先是十年寒窗,雖說因了勞逸結合之需,年少時沒少與莫離等人瞎鬧,但眼下這種事還是頭次碰到。如今的秦王妃任婉如,說起來還是包辦婚姻。至於桃夭夭等人,情況就特殊了些,也不算時下的愛情方式。

張有生、錢胖見那些小娘子們走了,連忙湊過來,錢胖眼熱的瞧着李從璟手中的畫卷,“這就是所謂的定情信物?果真不一般吶!李兄,可否一觀?”

張有生大爲讚歎,“不愧是李哥兒,風流更勝當年,這回初回太原,就引得衆娘子傾心,佩服

!”

李從璟心頭倒是沒怎麼在意,那張字條不用看也知道,定是寫了下次相會的時間與地點,若是李從璟有意,到時候就得拿着題了詩詞的畫作,偷偷去見豆娘。至於這副書畫,的確可稱是定情信物。

這時代男女私下定情、幽會,總是像做賊一樣,很像後世的學生時代——要不然幽會怎麼叫幽會呢,幽字已是含義明顯。

李從璟收起畫卷,對錢胖笑道:“依我看,那何小娘子倒是對你頗爲有意,錢兄難道不打算有所表示?”

“何小娘子?”錢胖縮了縮脖子,“那可是母大蟲,老弟怎麼敢?”

李從璟見錢胖說何小娘子是母老虎,少不得打趣他一番。

今日的遊玩至此算是告一段落,衆人也不用收拾什麼,離開高臺就欲歸去。

不遠處,小娘子們正上馬的上馬,上馬車的上馬車,那些男兒裝扮或是着胡服的侍婢,個個英姿颯爽,縱馬的身姿別有一種運動之美。

李從璟等人正欲牽馬離去,忽的周圍圍過來黑壓壓一大羣人,不下二三十個,個個身材魁梧面色兇惡,一看就不是易與之輩。在這些人中間,孫錢禮正一臉殘忍的笑容,望着李從璟等人,大步而來。

“姓孫的,你又想做什麼?”

錢胖滿臉不高興。

“孫郎,意欲何爲?”

張有生一見對方的陣仗,心頭就大叫一聲糟糕,再也沒有好臉色。

孫錢禮伸手從身旁一名家奴手中拿過來一個大包裹,丟給錢胖,“識相的,拿上你的黃金給我滾。”

說罷看向張有生:“還有你,張有生,也給我滾!”

最後才向李從璟走過來,厲喝一聲:“拿來!”

李從璟如何能不知道對方所求,乃是豆娘給的畫卷,他暗自搖頭,心說這傢伙還真是陰魂不散,“我的東西,爲何要給你?”

孫錢禮桀桀笑出聲,“我看你是讀書讀蠢了,你一介布衣,螻蟻一般的貨色,也敢跟老子搶東西?真是不知死活!你若是識相,交出畫卷,跪下來給我磕三個頭,老子就留你一條狗命。否則,今日老子就打斷你的腿!”

對方的囂張模樣簡直把李從璟氣樂了,在錢胖和張有生說話之前,李從璟道:“帶了幾個人?”

衆人都是一愣,不知李從璟這句突然的話是什麼意思。

孟松柏已躬身道:“四個。”

“給你一刻時間。”李從璟道。

孟松柏抱拳:“半刻足矣!”

諸人都是見鬼一樣,完全不懂兩人這番對話是何種含義。

然而下一瞬,孟松柏與四名秦王近衛,已經俯身衝出,虎豹一般撲向孫錢禮帶來的那二三十名家奴。

孫錢禮的家奴頭目還未反應過來,孟松柏已經到了他面前,一拳就轟向他面門,頭目心頭大駭,想要避閃已經來不及,慌忙交叉雙臂擋在額前。

而後他只感雙臂如遭重錘猛擊,疼得如同要斷裂一般,額頭不禁冒出冷汗。然而這只是開始,孟松柏緊接着一拳已經轟在他小腹上,將他的腳尖都轟的離開了地面。

頭目雙目突出,不等他抱着肚子倒下,孟松柏已經抓住他一支手臂,一拳轟在手肘關節處,只聽咔擦一聲,手臂應聲而斷,頭目發出殺豬般慘叫,倒在地上哀嚎不止。

與此同時,慘叫聲接連響起,四名秦王近衛衝入人羣中,左右開弓,動手便叫對方斷手斷腳。

李從璟走到孫錢禮面前,對方反應迅速,明顯也練過拳腳,連忙一拳轟過來。也不見李從璟有什麼動作,那拳就被拍開,而這時他右手已經恰上對方脖子,一隻手將對方提起來。

“知道死字怎麼寫嗎?”

(本章完)

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兩百三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1)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七 神仙山(6)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六 神仙山(5)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
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兩百三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1)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七 神仙山(6)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六 神仙山(5)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