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盛宴

隱元君攜嫣兒與籜兒邁入通明宮,只見宮中早已是用萬年古木雕刻成圓月狀巨型轉檯,檯面上配了芍藥、鈴蘭、牡丹和萬年靈苔點綴,富麗堂皇,鐘鼓饌玉,各類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嫣兒喜道,“哎呀,天帝伯伯還真是有心。知道我們折騰了一天,得好好進補。”

籜兒打趣道,“你個女兒家,從白萍洲到了天庭,還是就惦着吃!”

隱元君護道,“哎,這次嫣兒可沒說錯。你二人今日順利完成選修,爲父甚爲驕傲。相信你們孃親知道了也當甚爲寬慰。今夜但吃無妨。”

嫣兒得意道,“聽見沒?爹爹都放話了。”

正說笑着,嫣兒只見得幾隻藍閃蝶嬉鬧着飛到自己肩頭,一個黃鶯出谷般婉轉溫柔的聲音道“這珍饈玉饌大都出自女子之手,怎麼就吃不得了?”

嫣兒聽到這熟悉的聲音,興奮的轉過身來,喚道,“小蝶姐姐!總算和你遇上啦!”說着就撲進面前這個靨笑春桃,脣綻櫻顆的仙子懷裡。只見這少女一雙玲瓏含情目,似泣非泣,身着鵝黃雲霏妝花緞織彩百花飛蝶錦衣,疊翠雲髻上停留着的四色彩蝶隨其律動忽張忽息。

小蝶嬌笑道,“今日你也分修在了歌舞音律,以後少不了一處的。”

春山君在一旁也笑道,“你倆還不夠形影不離啊?那以後真的可以合修月下銀蝶舞了。”

隱元君和道,“可不是?這兩個孩子得空就膩在一起。”

嫣兒嗔笑道,“爹爹只當是和春山君一樣,都多收了個女兒,不是甚好?”

隱元君道,“我倒是樂意有小蝶這樣乖巧可人的女兒,只怕春山君不願收下你這個古靈精怪的女兒。”

嫣兒做了個鬼臉道,“又來了!”繼而拉住小蝶道,“好了好了,我要和小蝶姐姐去品嚐美食了。再和二位仙尊呆在一起,還不知要怎麼被念!”

說着和小蝶二人挽着手臂向前去。走了兩步,嫣兒忽然轉過臉來, “哥哥,你不要跟嫣兒一道麼?”邊說邊眯眼,目光投向身邊的小蝶。

籜兒略顯尷尬,看了眼隱元君,佯裝鎮定道,“我還是陪同爹爹與春山君爲好。一會兒得閒了再去尋你。”

嫣兒眨了眨眼,一邊拉着小蝶往前走去一邊道,“那我們先走一步啦,別怪我沒邀請你。”

小蝶用玉蔥般食指點了嫣兒的鼻子一下,笑着和嫣兒去取食了。

待兩人取了食,舉着托盤尋找着落座之所。嫣兒選了一處靠近清泉的角落。小蝶向雲髻之上的蝴蝶揮了揮手,只見那幾只紛紛飛到泉邊休憩起來。小蝶道,“我就道常夫人多慮了,嫣兒你今日庭考未費吹灰之力。我看此次過後,常夫人應當不會如以往般那麼緊盯着你了。”

嫣兒忙道,“哎呀,小蝶姐姐,你有所不知。說道我娘,我正有事要求你呢。”

小蝶咬了一口梨花蘇,笑道,“你這個鬼靈精,又有了什麼主意?”

嫣兒指了指腰間的銀蟾道,“你可記得今年生辰之日,哥哥送我的這隻銀蟾?”

“如何能不記得?籜兒可是在含煙湖畔追了一個時辰,上竄下跳,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捉來了給你賀壽。”小蝶笑道。

嫣兒腦海中霎時浮現出哥哥灰頭土臉,一身泥漿衝到嫣兒的雲逗閣裡,如獲至寶地把銀蟾捧到自己面前的滑稽樣子,禁不住啞然失笑,“可不是麼。當時我就埋怨,哪裡有送人癩蛤蟆當禮物的?結果他告訴我那不是一般的蟾蜍,而是汲取了千年翠竹菁華的仙器,正合他的竹系靈素,請爹爹以千足銀封化,作密信傳送。”

小蝶笑道,“密使類仙器本就可遇不可求,需雙方仙家靈素心意匹配。籜兒有心了。”

嫣兒切了一聲,道,“有心?他是缺心。他只知道這銀蟾汲取了翠竹菁華,卻不知它原本生於含煙湖底,通水系,正合了孃親的靈素。這銀蟾每日隨着我,恰恰成了孃親的細作。結果密修前我和籜兒去萍城賞了回春景,被孃親抓了個正着,好一通教訓。”

小蝶忍着笑道,“私離仙境你都不怕,還怕常夫人教訓?”

嫣兒撒嬌道,“姐姐,你怎麼還說笑起嫣兒來了?我不管,姐姐你得幫我。”

“我怎麼幫你?常夫人,我可是勸不動的。”

嫣兒道,“這世上哪有人勸得動孃親?我是想姐姐幫我想想,可有哪樣仙物在不破壞銀蟾竹性的基礎上能封了它的水性? 這樣我以後也不至於每日被孃親監控了。”

小蝶一邊細細嚼着口中的梨花酥,一邊思量着。嫣兒在一旁滿是期待地盯着她把這一粒梨花酥都吃下了。小蝶若有所思道,“仙界之中,唯有三清仙尊能封了千年仙器的靈素。這個,是不必想了。”

嫣兒失望道,“這。。。。。。看來我是當真逃不過了。”

小蝶擡起頭來,道,“雖不能封了水性,倒是有一物可暫時吸收千年水性靈素,使之一定時期內不能觸發。”

嫣兒的眼睛一亮,“真的?是什麼物件?”

小蝶認真地說,“我也是去年習修旱地發物的口訣‘春回大地’的時候聽爹爹說的。說上古時期曾遇大旱,萬物不生。洛神便引了洛水貯於萬仞竹中,發四海以紓困。”

“這個我在《震源紀》中讀到過,”嫣兒忙道,“我以爲這都是上古時期的事了,這萬仞竹早就不在了。”

小蝶道,“的確大洪水後都不在了。然共工曾救下一對交付天庭生養,使這萬仞竹可以留存至今。”

嫣兒驚道,“這麼說,這萬仞竹就在天庭之中!”

小蝶點頭道,“不錯。如爹爹說的沒錯,應該就是在槐江之山上的清音潭邊。”

嫣兒樂道,“這槐江之山不就坐落在中庭後方麼?”但轉念又一想,“路途倒不甚遙遠,只是這槐江之山乃是天帝的苗圃。若我們砍了他的萬仞竹,少不了要受處罰。”

“倒是不用如此大動干戈。” 小蝶回道,“萬仞竹之靈素極強,一片鮮活的竹葉足以。”

嫣兒喜道,“那還猶豫什麼?姐姐,不如明日我們領取典籍法器時順道採回一片來可好?”

小蝶微微皺眉,遲疑片刻。

嫣兒傷心道,“怎麼?莫不是姐姐不願和嫣兒同去,怕被春山君責罰?”

小蝶點了下嫣兒的額頭道,“你這沒心肝的。我同你在百花深處研修那些花草,早該被爹爹禁足一旬了。我是在想,爲了趕上返回東南聖境的時辰,不被你我爹爹發現,我們來回只有兩個時辰的時間。距離倒不是問題,但不知這槐江之山之上可有兇獸。我們這樣貿然前去,怕是吉凶難量。”

嫣兒道,“我在《震源本紀》裡讀過,這槐江之山深處的確是有記載窮鬼、鷹鸇之類禽獸。然居於峭壁之上,離清音潭甚遠。再說了,不是還有籜兒麼。我們讓他一同前去,這不就周全了?”

小蝶疑道,”籜兒可是緊遵教誨的典範。你確定他會願意和我們一同前去?”

嫣兒心裡道:傻姐姐,你還看不出來,只要有你在,哥哥就是赴刀山火海也願意。嘴上卻回道,“那是自然。他文籜不就我一個妹妹。”

話音未落,只見籜兒走了過來,身後跟着隱元君和春山君,邊走邊道,“是誰又在嚼我舌根?”

嫣兒道,“誰敢嚼你流照君的舌根啊。我方纔是和小蝶姐姐約好了,明日取了典籍法器後一同在天庭走動走動,想邀你同去。小蝶姐姐,你快替我證明。”

小蝶笑道,“正是呢。我們想着初來天庭,兩個女兒家四處走動諸多不便,還是有籜兒照應妥當。”

看着小蝶燦若桃李的笑臉,籜兒早丟了魂,強作鎮靜道,“還是小蝶想得周到。籜兒定然在所不辭。”轉身問兩位仙尊道,“不知爹爹和春山君意下如何?”

隱元君和顏道,“難得你們來一次天庭。明日回東南聖境開始研修後,下回得是兩年後才能再來。我看你們今日只顧着庭考,怕是錯過了中庭邊的七裡棧道。棧道之上,移步換景,雲蒸霞蔚。明日去觀賞一番未嘗不可。”

春山君道,“隱元君言之有理。我看這樣吧。明日就由我和隱元君替你們去領取了修學物件。這樣你們可以多些工夫四處走走,記得按時回到南天門一同驅車回東南聖境便好。”

嫣兒忙道,“多謝爹爹和驚寒伯伯成全。”

隱元君道,“籜兒,同行只你一個男兒。記得照看好小蝶和嫣兒。”

籜兒鄭重答道,“籜兒定不負重託,望父親和春山君寬心。”

小蝶道,“有勞籜兒了。”

籜兒的臉上微紅,道了一句,“不必多禮。”

щшш ⊕ttκǎ n ⊕¢ ○

嫣兒走上前去,挽着籜兒對小蝶道,“就說哥哥一定會答應吧!”

隱元君道,“既然明日還要早早出行,你們不如早些回閣中休息了,明日趕早不趕晚。”

三個孩子紛紛應了,隨父親各自離席了。

琴簫一曲兩心悠追日奪珠隱元君探女一輪千古廣寒深得道多助幽都成盟隱元君探女問玉探蝶一別枉生蜀錦寤生一點螢亂點鴛鴦譜百花劫小蝶歸寧霓裳殿誤入天璇幻境通明盛宴溶血錐心修渡天火日神本體剝絲抽繭衝冠一怒爲螣蛇攢錦櫥衝冠一怒爲螣蛇祁連落日總關情雲逗冬雪莫鳶學藝畫地爲牢血戰西域落入虎口合浦還珠春望祈福會風暖仙源裡衝冠一怒爲螣蛇誤入百花深處目斷魂銷琴簫一曲兩心悠天都峰比試畫中有話作繭自縛文家有女初長成攢錦櫥還似兩人心修渡天火崑崙對莫鳶請纓攢錦櫥中秋屠戮夜空留玉鏡照黟山剝絲抽繭柳昏花暝劍指軒轅廣寒一夢一別枉生廣寒一夢大亂初平鋌而走險幽冥神功柳昏花暝大戰在即重歸羲和智破冰山劫扭轉乾坤西域武聖大典斷梗流萍橫貫陰陽雲逗冬雪異稟變異大典亂將計就計莫鳶請纓鐵筆雲風暖仙源裡殊死一搏嗜血丹心天地鉅變莫鳶生情大鬧婚典六部豐衣節彌天心法陰陽生蝶畫中有話騰雲臺邂逅一寸相思一寸灰祁連落日總關情衣帶漸寬終不悔天都峰比試祁連落日總關情天都峰比試亂點鴛鴦譜文家有女初長成彌天心法四海戰神居延留客一點螢風暖仙源裡攢錦櫥一寸相思一寸灰異稟變異大典亂崑崙定乾坤
琴簫一曲兩心悠追日奪珠隱元君探女一輪千古廣寒深得道多助幽都成盟隱元君探女問玉探蝶一別枉生蜀錦寤生一點螢亂點鴛鴦譜百花劫小蝶歸寧霓裳殿誤入天璇幻境通明盛宴溶血錐心修渡天火日神本體剝絲抽繭衝冠一怒爲螣蛇攢錦櫥衝冠一怒爲螣蛇祁連落日總關情雲逗冬雪莫鳶學藝畫地爲牢血戰西域落入虎口合浦還珠春望祈福會風暖仙源裡衝冠一怒爲螣蛇誤入百花深處目斷魂銷琴簫一曲兩心悠天都峰比試畫中有話作繭自縛文家有女初長成攢錦櫥還似兩人心修渡天火崑崙對莫鳶請纓攢錦櫥中秋屠戮夜空留玉鏡照黟山剝絲抽繭柳昏花暝劍指軒轅廣寒一夢一別枉生廣寒一夢大亂初平鋌而走險幽冥神功柳昏花暝大戰在即重歸羲和智破冰山劫扭轉乾坤西域武聖大典斷梗流萍橫貫陰陽雲逗冬雪異稟變異大典亂將計就計莫鳶請纓鐵筆雲風暖仙源裡殊死一搏嗜血丹心天地鉅變莫鳶生情大鬧婚典六部豐衣節彌天心法陰陽生蝶畫中有話騰雲臺邂逅一寸相思一寸灰祁連落日總關情衣帶漸寬終不悔天都峰比試祁連落日總關情天都峰比試亂點鴛鴦譜文家有女初長成彌天心法四海戰神居延留客一點螢風暖仙源裡攢錦櫥一寸相思一寸灰異稟變異大典亂崑崙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