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

第六回、泄私憤呂后逞兇

遭荼毒戚姬殞命

劉邦駕崩後,太子劉盈繼任皇帝,尊母親呂雉爲皇太后。

自從劉邦當上皇帝后,呂雉因年老色衰,一直不受劉邦寵愛,心中難免憤懣不平。如今,呂雉當上了皇太后,大權在握,長期積鬱在心中的妒火,便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她決意要對劉邦寵愛的姬妾進行報復。而她頭一個報復的對象,便是戚夫人。其實,對戚夫人,她早就恨之入骨了。

當年,劉邦打敗項羽,在定陶稱帝,封呂雉爲皇后,立呂雉所生的兒子劉盈爲太子。但是,劉邦並不喜歡劉盈,認爲他太軟弱,不像自己。他說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更像自己。而且,當着戚夫人的面,也這麼說,這就讓戚夫人產生了奪嫡的野心。戚夫人仗着受寵,經常在劉邦面前哭鬧,讓劉邦改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劉邦也有此心,但卻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

劉邦在平定英布叛亂的戰鬥中受傷,回到長安後,因傷使病情愈加沉重。他自感來日無多,改立太子的意願更加強烈。丞相張良勸阻無效,託病不上朝。太子太傅孫叔通極力勸諫。他向劉邦闡述了廢長立幼的害處,並且威脅說,如果皇上堅持改立太子,臣不惜血染金殿。劉邦雖然表面上聽從他的意見,但心中的主意並沒有改變。

君臣的爭論讓躲在側廊的呂后聽到了,她對戚夫人恨得牙癢。戚夫人欲奪太子之位,無疑是要挖她的命根子。但是,戚夫人受劉邦寵愛,她也無可奈何。於是,呂后讓哥哥呂澤去找張良,向張良討要良策。張良說,有四位年長的高士隱居在商山,人稱“商山四皓”。皇上非常看重“商山四皓”,多次想請他們出山幫助自己,但“商山四皓”始終不肯出山。如果你們能想辦法請“商山四皓”出來輔佐太子,一定有用。

呂后立即讓人帶着太子的親筆信,備了一份厚禮,請“商山四皓”出山。四位高士竟然全來了。

一次,朝中舉行宴會,劉邦發現太子身邊多了四位老人,他們寬衣博帶,鬍鬚、眉毛皆白。劉邦很奇怪,就問道:“你們是什麼人?”四位老人上前答話,一一通報了姓名。劉邦聽後大吃一驚,說:“原來是‘商山四皓’,朕請你們多年,你們不肯出山,爲什麼要跟隨朕的兒子呢?”其中一位老人回答道:“陛下輕視讀書人,又愛罵人,我們不願受辱,便躲在山裡不肯出來。如今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護天下讀書人,天下人都願意爲太子效命,所以我們就來了。”劉邦聽後點點頭,說:“那就煩請諸位替朕好好地照顧太子。”

朝宴結束後,四位老人隨太子離去。劉邦指着他們的背影,對坐在身旁的戚夫人說:“朕本想更換太子。但是,這四位高士都來輔佐太子。太子羽翼已豐,難以撼動啊!……”戚夫人聽了,失聲痛哭。劉邦安慰她一番,說:“你爲朕跳一曲楚舞,朕爲你唱一首楚歌。”於是,便放聲高唱:鴻鵠高飛啊,一飛千里;羽翼已成啊,橫渡四海。縱有弓箭啊,爲之奈何?……

劉邦駕崩後,按照禮儀,後宮姬妾要服喪三十天,每天早晚去靈堂哭祭。喪期一過,脫下喪服,換上常服後,姬妾們立即被叫到長樂宮的一座宮殿裡。大殿內外佈滿了持槍攜刀的士兵,氣氛異常緊張。姬妾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一時議論紛紛。這時,一位太監扯起尖嗓子叫喊:“太后駕到!”殿中所有人立即齊刷刷地跪倒在地上。

呂雉在太后儀仗的護衛下,走進了大殿。她站在廳堂的上首,目光威嚴地掃視着跪在地上的姬妾,大聲說:“高祖在世的時候,你們一個個爭寵獻媚,誘惑聖上,把哀家全不放在眼裡,可曾想到會有今日?你們大概早就忘了,哀家纔是高祖的妻子,你們只是高祖的姬妾,地位卑賤的奴婢!可是,你們不守本份,恃寵而嬌。更有甚者,竟然迷惑高祖,謀奪太子之位……”呂雉的情緒有些激動,停了一下,才繼續說:“哀家嫁給高祖的時候,他還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他喝醉酒放跑了役卒,跑到芒碭山躲藏起來,哀家一邊操持家務,一邊還要去給他送乾糧。山野茫茫,哀家一個婦人,上哪兒去找他?只能在山上到處亂跑。好幾次,差點被猛獸吃掉!高祖在彭城大敗,項羽派兵去沛縣抓他的家屬,哀家和太上皇(劉邦的父親)被抓進楚營,幾次差點被項羽烹煮!……這劉姓的江山,是哀家用命換來的!可是,有人卻想憑藉一張狐狸臉蛋,就從哀家手中奪走,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嗎?……”呂雉越說越氣,眼噴怒火,用手一指人羣中的戚夫人,大聲喝道:“戚姬,你給哀家站出來!”

戚夫人跪在那兒,一動不動。兩名士兵走過去,將她拉了起來,帶到呂雉的跟前。戚夫人自知大難臨頭,但面無懼色,只是狠狠地瞪着呂雉,一聲不吭。

呂雉用手指着她,眼噴兇焰地罵道:“你這個賤人,以色事君,媚惑高祖,謀奪太子之位,罪無可赦!來人,把這個賤人剃光頭髮,帶上枷鎖,關進永巷!”立即上來幾名軍士,連推帶攘地將戚夫人押走了。

呂雉倚仗權勢,大施淫威,把姬妾們都是嚇壞了。大殿裡鴉雀無聲,人們連大氣都不敢喘。薄碧緹跪在那兒,用眼風掃了一下四周,發現旁邊的人都在瑟瑟發抖……

呂雉兇狠的目光再一次掃過跪在地上的姬妾們,大聲喊道:“來人,把她們統統關進後宮,沒有哀家的旨意,一個也不準放出宮去!”……

永巷原是宮掖的別名,後來專指宮中監獄。戚夫人被關進永巷後,身穿囚服,戴着枷鎖,被強迫舂米。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早已被封爲趙王。她每天從早忙到晚,辛苦勞作,心中悽苦,不免思念兒子。於是,一邊舂米一邊唱着自己編的一首歌:子爲王,母爲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爲伍,相離三千里,當使誰告汝?……

這個充滿藝術才氣的美女,政治智商幾乎爲零。深陷囚籠,大難臨頭,竟然還唱這種歌。這首歌中的意思,明擺着是想依賴兒子趙王來救她。

果然,這首歌傳到呂后耳中,讓她勃然大怒。她惡狠狠地說,想靠兒子來救你?那咱們就騎驢看唱本——走着瞧!於是,呂后派使者去了趙國,召趙王劉如意進京。趙國相國周昌知道呂后欲對趙王不利,以趙王生病,不能遠行爲藉口,拒絕讓趙王進京。使者先後去了趙國三次,都無功而返。當初,劉邦病重時,派周昌去趙國做相國,叮囑他一定要保護好趙王,有臨終託孤的意思。

呂后見周昌從中作梗,便改變策略,先召周昌進京,再召趙王。漢恵帝劉盈天性善良,知道弟弟此次進京凶多吉少,打算無論如何也要保全弟弟。他派人打探劉如意的行程,然後出城到霸上迎接他。他把弟弟接進宮後,每天與弟弟同吃同睡,讓呂后無從下手。但是,劉盈有每日早起練習射箭的習慣,年幼嬌氣的劉如意無法天天堅持。劉盈一時心軟,心想一時半刻也沒什麼要緊,就依了弟弟。呂后派在恵帝身邊的心腹,立即將這個消息報告了呂后。於是,呂后派了兩名太監,手持鴆酒(鴆是一種鳥,專吃腹蛇,全身劇毒無比。用鴆鳥的羽毛在酒中劃一下,就製成了鴆酒,人飲後立即毒發而死),來到皇帝的寢宮,叫醒劉如意,要灌他鴆酒。劉如意當然不願意喝。但是,一個小孩子,怎麼能抵擋過兩個大人?兩名太監一個攥住他的雙手,一個捏住他的鼻子,硬將鴆酒灌了下去……

等劉盈回宮後,掀開輕柔的牀帳,看見的只是弟弟七竅流血的屍體……

呂后殺死劉如意後,又派人將戚夫人斬去手腳,挖掉雙目,鑿聾雙耳,又灌下破壞聲帶的啞藥,這纔將她拋入茅廁之中,稱爲“人彘”。“彘”是豬的意思,“人彘”就是人中之豬。呂后竟然叫自己當皇帝的兒子來觀看。劉盈得知“人彘”就是戚夫人時,頓時大驚失色,淚流滿面,喃喃地說:“太殘忍啦!這哪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兒子還憑什麼治理天下?……”他根本無法相信,當初那個明眸善睞、巧笑倩兮、豔蓋宮掖、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會變成這樣一個在惡臭中蠕動的怪物。劉盈天性善良仁慈,受不住驚嚇,大病一場,從此一厥不振,整天沉靦於酒色,不理朝政。如此渾渾噩噩地過了七年,年僅二十五歲的漢恵帝劉盈便撒手人寰……

第七回、脫囚籠前往代國

久別離母子重逢

戚夫人被呂后變成“人彘”的事,在後宮中悄悄地傳開了,姬妾們驚恐不安,人人自危。

一天晚上,薄碧緹和玲兒在屋裡談起了這件事。玲兒說:“娘娘,太可怕了,我一想到戚夫人變成那個樣子,脊背就一陣陣發涼。”薄碧緹嘆了一口氣,說:“戚夫人恃寵奪嫡,固然有錯,可呂后毒殺趙王不算,還如此殘害毫無反抗能力的戚夫人,心腸也忒狠毒了!”玲兒連忙將中指豎到嘴邊“噓”了一下,低聲道:“娘娘,小聲點。如果讓外人聽見,咱們就要大禍臨頭了!”薄碧緹笑了笑,道:“你我密室談心,外人怎麼能聽見?”……

薄碧緹被關在後宮中,雖然沒吃什麼苦,可是,深宮寂寞,讓她更加思念兒子。兒子離開她已經整整四年了,現在到底怎麼樣了?她的心中,沒有一天不牽掛着兒子。她不知道自己還要被關多久,也不知道呂后將如何處置她們這些孀居的女人。奇怪的是,呂后殘害了戚夫人之後,再也沒有下一步的動作。她好象已經把這些後宮的女人忘掉了。這讓薄碧緹的心中產生了一絲希望:也許,她還能活着見到兒子?……

她想見見呂后,求她放自己出宮,去代國找兒子。然而,她如今連人身自由都沒有,又怎能見到位高權重的皇太后?她曾託宮中太監傳話,可許久也沒有迴音。正當她陷入絕望之際,機會竟然送上門來了。一日,她在後宮的甬道上散步,突然看見一輛金龍銀鳳的車輦遠遠地駛來。從車輦前後的儀仗看,應該是太后的鳳輦。她的胸口怦怦亂跳,連忙跑到御道邊,跪在路旁。鳳輦經過她前面時,竟然停下來了。一名宮女走過來,對她說:“太后讓你過去。”

薄碧緹連忙起身走了過去。她看見坐在鳳輦上的呂后,連忙跪下叩頭。呂后瞧了她一眼,說:“是薄姬呀,起來吧,上前說話。”薄碧緹謝過恩,爬起來走了過去。呂后看着她說:“你跪在路邊,是不是想見哀家?”薄碧緹低下頭,輕聲道:“是。奴婢想請太后恩准,允許奴婢出宮,去代國找兒子。”

呂后盯着她,半晌沒吱聲。她緊張得連呼吸都要停止了。過了一會兒,才聽見呂后緩緩地說:“你倒是個老實人,從不在高祖面前狐媚爭寵。人人都說哀家心腸狠毒,那要看對什麼人。對你薄姬,哀家還是公正的。哀家準你出宮,不僅要派人送你去代國,還要封你爲代國太后。”

薄碧緹驚喜萬分,連忙跪下謝恩。呂后擺擺手,鳳輦重新啓動了。直到鸞駕走遠,她才從地上爬起來,長吁了一口氣。

薄碧緹回到自己的住處,沒多久,一名太監來傳達太后的懿旨。接旨後,她吩咐玲兒收拾行裝。

次日,弟弟薄昭進宮來找她。當年,她在洛陽皇宮中生下兒子後,官府找到了薄昭,將他接到京城安頓下來。姐弟倆分別數年後再見,不禁抱頭痛哭。薄昭告訴她,母親已於一年前病逝了。當時,這個消息讓她心裡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薄昭進宮是來告訴她,太后已經允許他跟姐姐一起去代國了,他問姐姐什麼時候啓程。薄碧緹說:“啓程的日子官府已經定了,就在後天。”薄昭說:“那好,我回去立即準備,後天一早在霸上等侯姐姐。”

動身的那天早晨,薄碧緹帶着玲兒出了長樂宮,來到未央宮的一座偏門前。這兒是約定的上車地點。宮門前的大道旁,一溜兒停着幾輛馬車。在一輛馬車旁邊,站着四名綵衣飄逸的宮女。她們看見薄碧緹,連忙躬身行禮。薄碧緹覺得有些奇怪,便問站在一旁的太監:“她們也去代國嗎?”太監說:“回稟太妃,太后開恩,放宮女出宮,分派到各諸侯國。每個諸侯國分五名,她們都是去代國的。”

薄碧緹說:“這不才四個嗎?“太監解釋道:”還有一個死活不願去代國,賴在宮裡不出來,鄭公公已經去找了。“說罷,用手一指道:”這不,他們來了。”

薄碧緹扭頭朝宮門那邊看去,只見一個體型肥胖的太監,攥着一名宮女的手腕子,往這邊走來。那名宮女看上去大約十四五歲,一邊走一邊用衣袖擦眼淚。兩人走近馬車的時候,宮女突然掙脫太監的手,跑到路旁,抱住一棵大樹,堅決不走了。太監火了,從別人手裡拿過一根皮鞭,舉起鞭子就要抽她。

薄碧緹走過去,喝止了他。她來到女孩身旁,輕聲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女孩臉上還掛着晶瑩的淚珠。她見眼前這位貴婦人慈眉善目,並沒有惡意,便低聲說:“奴婢叫竇漪房。”

薄碧緹語氣溫和地問:“竇漪房,你爲什麼不願去代國?”竇漪房瞧着對方,欲言又止。

薄碧緹笑了笑,道:“我是代國太后。你如果有什麼難言之隱,不妨直說,看我能不能幫你。”竇漪房一聽是代王的母親,連忙躬身施禮,說:“太后,奴婢家住清河郡,離趙國近,所以想去趙國。奴婢對鄭公公說過,讓他把奴婢按排在去趙國的名冊中,可他竟然忘了。現在奴婢不願去代國,要去趙國,可他不答應。”

站在一旁的趙公公連忙說:“名冊太后已經覈准,怎麼能變動呢?”

薄碧緹想了想,說:“代王是我的兒子,我很瞭解他。他爲人仁慈寬厚。你去代國,他一定會善待你的。如果你實在不願意留在代國,我可以讓他送你回家。”竇漪房一聽,立即破涕爲笑,說:“真的,太后說話可算數?”

薄碧緹笑了,道:“你放心,一定算數!”竇漪房連忙謝了恩,高興地走到那四名宮女跟前,跟她們一起上了馬車。

薄碧緹跟玲兒上了另一輛馬車,車隊啓動了。出了長安城,走到霸上的時候,只見路旁停着兩輛馬車,這是薄昭帶着家眷和僕人在此等侯。兩輛馬車加入車隊後,車隊更加龐大,浩浩蕩蕩地向代國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進發。

長安距晉陽一千多裡。車隊曉行夜宿,晚上就住在官府的驛站裡。第一天到驛站後,竇漪房過來看望薄碧緹,幫她幹活兒。等她忙完了,薄碧緹拉她坐下,跟她嘮起了家常,問她家裡還有什麼人?竇漪房說,我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家裡只有一個哥哥。我本來還有一個弟弟,可五歲的時候被人拐走了。薄碧緹憐憫地說,看來,你也是個苦命的孩子……

車隊走了半個多月,這一日,到達離晉陽十里的長亭。前方的路旁停着幾輛寬大的馬車。車隊停了下來,負責護送的官員走到薄碧緹乘坐的馬車旁,掀開車簾說:“太妃,代王殿下出城迎接您來了!”

薄碧緹一聽,心中一陣狂喜——終於可以見到兒子了!她連忙下了馬車,向前走了幾步,只見前面的大道上,一位戴着王冠的少年,正飛快地跑過來。薄碧緹緊走幾步,迎了上去。劉恆跑得臉色緋紅,氣喘吁吁,到了跟前,喊了一聲娘,一下子撲了上去。薄碧緹緊緊地摟着兒子,不禁淚如泉涌。多少個日子的思念,今天終於見面了,怎麼能不悲喜交加呢?

薄碧緹雙手抓住兒子的肩膀,上下端詳着他,嘴裡喃喃地說:“高了,也壯實了……”劉恆哭着說:“娘,兒子天天想你……”薄碧緹用手揩去臉上的淚珠,說:“娘也是。娘想你想得好苦啊……”

久別重逢,母子倆又哭又笑,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這時,兩名官員走過來,躬身施禮道:“下官張武、宋昌參見太后!”

薄碧緹一看,認出是當年護送兒子去代國的兩位官員,連忙笑着說:“這些年,多蒙兩位大人照顧我兒,多謝了!”宋昌連忙說:“太后言重了!此乃下官職責所繫,何當一個謝字?”

劉恆對母親說:“娘,乘我的車輦吧,路上我們好說話。”薄碧緹答應了。劉恆牽着母親的手,朝停在路邊的車輦走去。

在車上,母子倆互訴別後衷腸。薄碧緹問道:“恆兒,晉陽不比長安繁華,你在這兒還過得慣嗎?”劉恆點點頭,說:“兒子每天讀書、騎馬、射箭,過得可充實了,只是經常想娘。現在好了,可以天天見到娘了……”

薄碧緹感覺到,雖然僅僅四年沒見,但兒子確實長大了,說話的語氣、神態更接近大人了……

馬車穿過晉陽城門,朝代王府馳去。代王府雖然比不上長安的未央宮,可規模並不小,幾乎佔了整個晉陽城的三分之一。馬車進了王府大門,停在寬闊的院子裡。王府總管早已率領所有官員和奴婢在這兒恭侯。薄碧緹在兒子的攙扶下走下車輦,所有的人立即跪倒在地……

薄碧緹的住處劉恆早已按排好了。他讓人將王府中最寬敞的宮殿修繕一新,取名“福瑞宮”,作爲母親的寢宮。除了按排衆多的奴婢照顧母親的生活外,他每天都要過來探望母親。

竇漪房進了代王府後,經常來福瑞宮向代太后請安。一日,在太后那裡,她碰見了代王。代王向母親問安後,注意到了她,問母親道:“她是誰?”

薄碧緹微笑地說:“她是呂太后賜給你的五名宮女之一,叫竇漪房。”

竇漪房連忙上前施禮,輕聲道:“奴婢參見代王。”她雖然比劉恆大三歲,卻像個小姑娘一樣害羞。瞥了劉恆一眼,臉都紅了……

劉恆由於經常在母親這兒見到竇漪房,慢慢對她產生了好感。後來,在同來的五名宮女中,只有她被劉恆召幸……

推薦:請看今宵初弦月熱門小說《師傅的羅曼史》

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
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