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

第十回、設陷阱皇后歹毒

遭誣陷太子被廢

太子回到洛陽後,休息了一天。次日,左衛率、右衛率、前衛率和後衛率四位將軍來到東宮,求見太子。四人身穿鎧甲,佩戴刀劍,下跪行禮後,左衛率劉卞大聲道:“殿下,洛陽城中的老百姓都知道賈皇后有謀害您之心,洛陽小兒歌謠唱道:‘南風起兮吹白沙,遙望魯國鬱嵯峨,千歲骷髏生齒牙。’您此次去峻陵祭祀遇險便是明證。負責保衛您的左衛率、右衛率、前衛率和後衛率共有一萬精兵,我等四人商量過了,只要您一聲令下,我們立即率兵進入皇宮,廢掉賈皇后,由太子您監國!”

太子一聽,大吃一驚,一拍案几道:“劉卞,你好大的膽子,領兵進入皇宮,這不是造反嗎?這種忤逆的話你也敢說。若不是看你往日的功勞,本太子一定會重重責罰!”劉卞“撲通”一聲跪倒,再次懇求道:“殿下,賈皇后兇殘暴虐,一定會再次陷害您。您若不求自保,早晚爲其所害。漢武帝時,戾太子爲奸臣江充所害,迫不得已子借父兵,誅殺了江充。”

“可是,你別忘了,戾太子最後走投無路,懸樑自盡。本太子豈能象他一樣,死後還落個不忠不孝的罪名?”

“殿下……”

“什麼也別說了,速速退下!”

劉卞等四人垂頭喪氣地離開了東宮。劉卞心有不甘,便去找司空張華。當年,賈南鳳矯詔誅殺了司馬瑋後,卻爲讓誰執掌朝政犯愁。她的族兄散騎常侍賈模向她推薦了張華,說張華儒雅又有謀略,是衆望所歸之人,又非世家大姓,不會危及皇權,如果能把朝政託付與他,一定會使朝廷上下安寧。賈南鳳猶豫不決,又去問表兄裴頠,裴頠也贊成賈模的意見。於是,賈南鳳便任命張華爲侍中、中書監,主持朝政。

張華當政後,竭盡忠誠,彌補朝政中的過失、遺漏。賈皇后雖然兇暴陰險,但還知道敬重張華。張華和賈模、裴頠等人同心合力地輔佐國政,所以幾年之內,雖然是昏庸的司馬衷居於皇帝之位,但是朝廷上下還算安定平靜。

然而,賈南鳳的淫亂暴虐卻日甚一日。她與太醫令程據等人私通,還讓人把路上的少年裝進竹箱偷帶入宮淫亂,但又害怕這些少年把事情泄漏出去,事後往往把他們殺掉。賈模害怕事情牽連自己,非常憂慮,就和張華、裴頠商量對策。裴頠主張廢黜賈皇后,改立謝淑妃爲皇后,可張華沒有這個膽子,而是讓他倆多多勸說賈南鳳。

於是,裴頠一天到晚在姨母廣城君耳旁吹風,讓她勸誡皇后。賈模也多次對皇后講述禍福的道理,但皇后不願意聽,反而認爲他是在詆譭自己,因而逐漸疏遠他。賈模最終憂鬱而死。

劉卞見到張華後,問道:“司空大人,您知道皇后有謀害太子的圖謀嗎?”張華說:“不知道。”劉卞皺起眉頭,道:“我本是地方上的小官吏,蒙您的成全提拔纔有今日,爲士的感念知遇之恩,所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您卻不對我講實話。”

張華沉吟半晌,道:“就算皇后有這種圖謀,你打算怎麼辦?”劉卞道:“太子身邊聚集着很多有才能的俊傑,四個衛率又統轄着一萬精兵。您身居輔導國君、主持國政的要職。只要您一聲令下,讓皇太子入朝總領錄尚書事,把賈皇后廢黜在金墉城,不用費吹灰之力。”張華笑了笑,道:“如今是天子治理國家,我又沒有接到皇上的指令,怎麼能做這樣的事情呢?況且有權勢的外戚充滿朝廷,威權不止出於一處,這麼做就一定能成功嗎?”

儘管劉卞一再懇求,可張華一心求穩,對劉卞的話一句也聽不進去,劉卞只好憤然離去。

賈南鳳爲了掌控局勢,派出許多黨羽以隱蔽的身份在朝廷內外探聽消息。她得知劉卞要協助太子廢黜自己的言論後,就撤掉他的左衛率職務,將他調任雍州刺史。劉卞知道自己的話已經泄漏出去了,便在家中服毒自殺。

廣城君郭槐聽到了賈謐謀害太子的風聲,將他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不久,郭槐病入膏肓。賈皇后離宮回到孃家,照顧母親十餘天。郭槐臨終前,拉着她的手,再三叮囑她一定要善待太子,遠離奸佞小人。可是,對母親的一番忠告,賈南鳳全都當成了耳旁風。

其實,派刺客刺殺太子,讓賈謐在太子去峻陵祭祀的路上謀害他,都是賈南鳳所爲。母親在世時,她還有所顧忌,只敢暗害太子,如今母親去世,她無所顧忌,便要公開誣陷太子了。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十二月的一天,賈皇后假稱晉惠帝身體不適,宣召太子入宮。太子進入皇宮後,被帶進一個房間,皇后派婢女陳舞假稱晉惠帝的命令,賜給太子三升酒,讓他全部喝掉。太子推辭說喝不了三升,陳舞威脅道:“不孝啊!天子賜酒而你不喝,難道酒中有髒物嗎?”太子迫不得已,勉強喝完,結果大醉。

賈皇后讓黃門侍郎潘岳書寫了一封草稿,又令小婢女承福,拿着紙、筆和草稿,趁着太子喝醉,假稱晉惠帝下詔命令他抄寫。草稿上寫着:“陛下應當自己了斷,如不自己了斷,我就要進宮替你了斷。皇后也應該自己了斷,若不自己了斷,我當親手來了斷。我在日月星三辰之下設盟飲血,皇天同意我掃除禍患。我與謝妃約定,到時皇宮內外一起舉事。如願望實現,我將用羊、豬、牛三牲供奉北君星斗。”

太子醉得昏昏沉沉,就照着草稿抄寫了,字跡有一半看不清,賈后又令潘岳描補成字,然後以此呈交晉惠帝。

晉惠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癡皇帝,爲人糊塗愚蠢。有一年,天下出現災荒饑饉,許多老百姓餓死了,晉惠帝聽到後卻說:“他們爲什麼不吃肉粥呢?”還有一次,他在華林園聽到蛤蟆的叫聲,便問左右隨從:“這叫的東西,是爲公事叫呢?還是爲私事叫呢?”隨從只好回答:“在官地爲公事叫,在私地爲私事叫。”

晉武帝活着的時候,也擔心司馬衷難以繼承大統,便想考驗他一下。有一次,他召集所有東宮屬官參加宴會,同時將尚書決定不下來的問題密封起來,讓太子作答。賈南鳳見到問題後,知道司馬衷必不懂作答,內心害怕,於是找人代答,答案大多引用古義。給使張泓看後說:“太子不讀書,但答題卻引經據典,一定會被識破是代答的,倒不如按意思直接作答吧。”賈南鳳就讓張泓寫了草稿,讓司馬衷抄寫下來。晉武帝看了之後非常滿意,便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晉惠帝看到太子抄寫的信,勃然大怒。第二天,他駕臨式乾殿,宣召王公大臣入宮議事,令黃門令董猛出示太子的信和青紙詔書,怒氣衝衝地說:“司馬遹的信大逆不道,現在賜死。”然後命令董猛將信和青紙詔書給王公大臣們傳看。大夥兒看完後,都不吭氣。後來,張華說:“這是國家的大禍患。自古以來,常常因爲廢黜太子而導致喪亡禍亂。再說,我朝擁有天下的時間不長,根基未穩,如此處置太子,恐危及社禝安危,請陛下仔細考慮!”

侍中裴頠認爲應該覈對一下太子平日的手書筆跡,看那封信是否真是太子所書。賈皇后就拿出太子寫的十幾張啓事,衆官員對照查看,也沒有敢說不同的。

賈皇后見大臣們意見不一致,便讓董猛假傳惠帝的姐姐長廣公主的話,對惠帝說:“這件事應當儘快決斷,對那些不同意這個詔令的,應當按照律法處理。”

大臣們商議到太陽偏西,還是無法做出決定。賈皇后見張華、裴頠等大臣反對的態度很堅決,害怕事情拖下去發生變化,就建議把太子貶爲平民,晉惠帝批准了這個建議。

傳旨的官員來到東宮,太子換上布衣出去,拜接了詔書,然後走出承華門,乘坐一輛粗陋的牛車,由一隊士兵押送到金墉城關押。晉惠帝下令處死了太子的母親謝淑妃。

太子的岳父王衍得知太子被貶爲平民後,上表請求讓女兒和太子離婚,得到了批准。太子妃王惠鳳在大街上痛哭着回家,洛陽的老百姓看見了都傷心得落淚。

第十一回、謀士陰險定毒計

侍衛勇闖金墉城

金墉城是洛陽西北的一座小城,系三國時期魏明帝曹叡所建,城小而堅固,魏晉時被廢的帝、後都被安置於此。

太子被關押到金塘城後,朝廷上下羣情激憤,許多人都爲太子鳴不平。太子被廢后,許超和楊嵩被調往守衛京師的軍隊中。沒有人比他倆更清楚太子被廢的原因了,作爲東宮舊屬,他們絕不能袖手旁觀,兩人便在一起商量搭救太子的辦法。楊嵩說:“金墉城守衛森嚴,僅憑你我兩人,無論如何也救不出太子,必須藉助別人的力量。”

許超思考了一下,道:“現在朝廷的王公大臣中,能夠營救太子的,唯有趙王司馬倫。司馬倫擔任右軍將軍,手握重兵,只要他肯出手,太子就有救了。”

許超決定去遊說司馬倫。於是,他來到趙王府,求見司馬倫。司馬倫是司馬懿的第九子。晉武帝在世時,他擔任徵西將軍,鎮守關中。但是,由於他賞罰不公,引起了氐人和羌人的反叛。朝廷將他撤職查辦,調回京師。後來,他諂媚於賈皇后,得到重用,被任命爲右軍將軍。

此刻,司馬倫正跟孫秀在廳堂裡談論朝政,管家進來稟報道:“王爺,常從督許超求見。”司馬倫一愣,扭頭問孫秀:“這個許超是什麼人?”孫秀道:“他是太子的人,此刻來找明公,必是爲太子之事。明公不妨見見他,看他說些什麼。”司馬倫便吩咐管家帶許超進來。

不一會,許超走上堂來,以軍禮參拜司馬倫。待他落座後,司馬倫撫須道:“常從督來找本王,不知有何見教?”許超拱手道:“王爺,賈皇后兇暴嫉妒,爲非作歹。她與賈謐合謀,誣陷太子,引起了衆怒。我聽說,朝廷中有很多人都在暗中聯絡,準備策劃一次大的行動,要廢黜賈皇后,營救太子。大王您身爲皇室宗族,負有保衛國家的重責,理應第一個站出來,爲社禝消除禍端。這樣不僅能立下大功,還能使您的美名傳揚天下。”

司馬倫扭頭看了孫秀一眼,孫秀使了個眼色,司馬倫會意,扭過頭微笑地說:“常從督所言並非沒有道理。可是,茲事體大,本王還要仔細考慮一下。”許超站起來道:“那未將就等候王爺的答覆。”司馬倫點點頭,道:“本王不送了。”

許超走後,司馬倫扭頭問孫秀:“你看,咱們該不該做這件事?”孫秀陰鷙地笑了笑,道:“事情當然要做,但不是現在。”司馬倫不解地:“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孫秀捋須笑着說:“太子聰明而有主見,假如讓他回到東宮,他一定不肯受治於人。您一直是皇后的人,此事路人皆知。即使今日爲太子立下大功,太子也會認爲您是受形勢所迫,纔會反過來幫助他,以免受到懲罰罷了,而不會真正感激您。將來,您即使忍氣吞聲,夾着尾巴做人,如果出一點小差錯,還是難免被殺。不如拖延時間,在此期間,皇后一定會加害太子,然後您再打着爲太子復仇的旗號,出面廢黜皇后。明公,您不是一直想當真龍天子嗎,到那時,您大權在握,就像您的父親司馬懿一樣掌握國柄,等到時機成熟,再廢掉那個白癡皇帝,名正言順地登上帝位。”

司馬倫聽得心花怒放,哈哈大笑,連聲說:“好,好,就依你所言。”

於是,孫秀派人到洛陽的街市上散佈消息,說朝中有人圖謀廢黜皇后,重立太子。賈皇后多次派出宮女換上平民的衣服,到民間去打探消息,聽到這些流言後非常害怕。

許超回到軍營中等候消息,卻遲遲不見司馬倫的答覆。一日,楊嵩匆匆來找他,對他說:“中宮有一名太監透露消息給我,說賈皇后要安排一個宦官自首,謊稱是準備參加太子的叛亂。”許超忙問:“此人的話可信嗎?”楊嵩點點頭,道:“他與我是同鄉,跟我關係很好,絕不會騙我。”

許超皺起眉頭,恨恨地說:“這個狠毒的女人,看來,她非要致太子於死地不可!”楊嵩擔心地說:“怎麼辦?趙王遲遲沒有答覆,再這麼拖下去,營救太子就沒有希望了。”許超沉思片刻,道:“我再去找趙王。”

許超再一次求見司馬倫,將賈皇后的陰謀告訴了他,懇請他採取行動。司馬倫皺起眉頭說:“常從督,本王不是不想營救太子。可是,宮中沒有人接應,如果倉促起事,萬一功敗垂成,本王性命可以不要,但是引起了禍亂,危及社禝,本王豈不成了千古罪人?”

許超知道司馬倫是藉故推託,萬般無奈,只得說:“大王既不肯涉險,那麼,能否借我一些兵馬,讓我殺進金墉城,救出太子?“司馬倫眼睛一亮,道:”這倒是個辦法,只是,你需要多少兵馬?”許超想了想,道:“七八百人吧。”司馬倫有些爲難地說:“那麼多?我雖是右軍將軍,可手中的兵都是朝廷的,豈能輕易調動?這樣吧,我還有兩百護院家丁,都給你。”

許超聽了,一咬牙道:“行,兩百就兩百。”

許超走後,孫秀不解地問:“明公爲何要借兵與他,假如他真救出了太子,我們的計劃豈不是前功盡棄?”司馬倫哈哈大笑,道:“金墉城有一千人守衛,區區兩百人怎能救出太子?送死罷了。我這一招叫打草驚蛇,皇后、賈謐見有人營救太子,必定會下手除掉太子,以斷絕別人的希望。”孫秀一聽,眉開眼笑,奉承道:“明公這一招真是高明。”

其實,司馬倫早有謀逆之心。他除了掌控右軍的兩萬兵馬外,還偷偷地養了一萬私兵,以備將來起兵之用。他給許超的兩百人,就是從他的私兵中調撥的。

許超和楊嵩率領兩百兵丁,趁夜色悄悄潛伏在金墉城北垣的大夏門外。梆敲三更,他們突然發起了進攻。守門的兵卒猝不及防,被殺得四下潰散。楊嵩事先收買了一名守城的士兵,得知太子被關押在城北的建始殿中,所以他們攻入城後,立即向建始殿方向殺去。沿途不斷有守城的官兵上前阻攔,雙方展開了血腥的廝殺。

許超所握之泰阿劍不愧爲天下名劍,削鐵如泥,鋒利無比,凡觸碰者皆臂斷頸折。他揮舞着三尺白練,一馬當先,無數敵兵魂斷在他的劍下,鮮血浸透了戰袍。

他們殺到建始殿前,院中有十幾名士兵把守。許超接連刺倒幾名撲上來的士兵,跳到殿前,一腳踢開大門,闖了進去。若大的宮殿中燭火明亮,大殿中間的地毯上,坐着一個身穿白衫、頭髮披散的人。他背對大門,似乎在做祈禱。從背影上看,很像太子。

許超跑過去,大聲喊道:“殿下,臣等來救您啦!”可是,那人卻一動不動。許超伸手去拉他,對方忽然轉身,一道白光閃現。

許超大吃一驚,連忙閃身躲開。對方一劍刺空,屁股像按了彈簧似的跳了起來。許超定睛一看,恍然大悟:“原來,你不是太子。”對方哈哈哈大笑,道:“許超,你來的正好,我等你好久了!”說罷挺劍刺來。

許超揮劍抵擋。對方也是高手,劍術不在他之下。可是,許超手握泰阿寶劍,成竹在胸,只幾個回合,便將對方手中之劍斬斷,隨即,鋒利的劍尖頂在他的喉嚨上。許超喝道:“快說,太子現在何處?”那人嚇得渾身發抖,結結巴巴地:“你……你別殺我。太子不在金墉城,已被押往許昌宮……”

許超一聽,心中憤恨不已,手腕一抖,劍鋒劃破對方的喉管。他倒在地上,喉管破裂處“咕隆咕隆”地往外冒血泡……

這時,楊嵩渾身染血地跑進來,大聲道:“常從督,太子找到了嗎?”許超道:“太子不在這裡,已被押往許昌宮。”楊嵩一聽,失望地說:“那怎麼辦?”許超語氣堅決地:“咱們殺出城去,到許昌去救太子!”

此刻,跟隨他們的兩百士兵,只剩下十幾個人了。許超率領衆人衝到街上,迎面來了一隊人馬。火把映照之下,只見隊列最前面的一匹白馬之上,坐着個身材瘦弱的傢伙,正是賈謐。賈謐一臉陰險,冷笑道:“許超,上次讓你和太子逃脫,已屬僥倖。今日你中了我的埋伏,怕是插翅難飛!”

許超用劍指着他,怒斥道:“賈謐,你個奸佞小人,陰險狠毒,屢次謀害太子,天地難容!”賈謐惱羞成怒,把手一揮道:“給我上,殺光這些逆賊叛黨!”

雙方士兵吶喊着衝上去,廝殺在一起。許超揮劍拚殺,突然,楊嵩大喊一聲:“閃開!”衝上來一把將他推開。一隻利箭飛來,正中楊嵩的胸口,他搖搖欲倒。許超撲上去一把抱住他。楊嵩躺在他的懷中,猛咳了幾口,嘴角滲出了鮮血。他黯淡的目光凝視着許超,氣息微弱地說:“快……快去救太子……”隨即閉上了眼睛。

許超的眼睛紅了。他將楊嵩的屍體放到地上,怒獅般地大吼一聲,縱身飛出幾丈遠,一腳將賈謐踹下馬去,自己穩穩地坐在馬背上。接着,他猛扯繮繩,駿馬風馳電掣般地朝城門衝去……

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
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