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

第三章、緝捕兇犯

爲了緝拿真兇,李膺和王縣令率領數十名官兵出了縣衙,直奔城北的羊府。羊府座落在一條幽靜的街巷旁,佔地十幾畝,高堂華屋,亭臺樓閣,豪華氣派。衆人來到府邸前,只見朱漆大門緊閉。李膺飭令士兵們散開,將整座宅第包圍起來,然後讓人上前叩門。

士卒叩擊門環,不一會兒,大門開啓了一道縫,露出一張黃瘦的臉來。王縣令上前說:“煩請轉告羊老爺,河南尹李膺大人登門拜訪。”看門人疑惑地瞧了瞧王縣令,又打量了一下站在旁邊的李膺,點了點頭,剛欲關門,李膺一揮手,士卒們一擁而上,將大門撞開,一羣人全都涌了進去……

此刻,在書齋裡,羊元羣正站在一張案几旁,眯着眼睛,怡然自得地欣賞着一棵珊蝴樹。他五十多歲,一張胖臉因保養得當,水光潤滑,眉毛淡得幾乎看不清,兩隻眼睛又小又亮,頜下留着一綹鼠須,身穿一件土黃色帶銅錢紋的便袍,頭戴一頂黑色瓜皮帽。

案上的這株珊瑚樹,高三尺有餘,枝條繁茂,光耀奪目,堪稱舉世無雙。羊元羣一雙賊眼發出貪婪的光芒,嘴裡“嘖嘖”稱奇,自言自語地說:“真想不到,姓駱的家裡還藏着這麼個寶貝……”

羊元羣罷官回鄉後,雖然擁有大量財富,可依然貪心不足。他整天都在琢磨,怎樣才能撈到更多的金錢?雖然沒了官職,但他打算倚仗皇親國戚的身份,繼續敲詐勒索。第一個被他盯上的,就是駱員外。他派人打聽清楚了,駱員外靠經商致富,家中財產不菲。於是,他親自登門拜訪,提出要送給對方一匹馬,說這是一匹千里良駒。其實,這不過是他從馬市上買來的一匹很普通的馬。駱員外當然識貨,死活不肯收,他卻堅持要送。駱員外知道他開罪不起,只好勉強收下。

對方既然收下了馬,羊元羣便獅子大開口,提出要向駱員外借一千萬錢。駱員外當然明白,所謂“借”,不過是“要”的另一種說法,說白了就是明火執仗地生搶豪奪。駱員外也是個捨命不捨財的主兒,豈肯將耗費大半輩子心血賺來的金錢白白送人?因此只答應借一百萬錢,多一分也不肯。兩人爭執未果,不歡而散。

既然敲榨不成,只好派人去搶。於是,羊元羣精心策劃,讓管家刀疤臉帶領十幾名家丁,假扮成強盜,深夜潛入駱家,上演了一出殺人劫財的驚天大案。這一趟真是不虛此行,駱家果然名不虛傳,金銀珠寶、奇巧珍玩,足足裝了十幾箱子,少說也值四、五千萬錢。如今,這些財寶已盡入他的囊中……

羊元羣正醉心地欣賞着搶來的寶物,一名僕人闖進來,大聲叫道:“老爺,不好啦,官兵來抄家啦!”羊元羣一聽,眼珠子一瞪,叱道:“胡說!誰敢抄我的家?”僕人連忙改口:“是……是王縣令帶人進府了。”

羊元羣心裡“咯噔”一下,暗忖:王縣令來府上幹什麼?莫非……他已經知道駱家的案子是我指使人乾的?他詳作鎮靜,咳嗽一聲,慢條斯里地說:“隨老爺我去瞧瞧。”

羊元羣來到前院,只見院子裡站滿了官兵,一個個盔甲鮮明、刀戟閃亮。院子中間衆星拱月一般,站着兩個人,一個是王縣令,另一個身高八尺、魁梧彪悍的漢子,卻是個生面孔。

王縣令一看見羊元羣,連忙拱手道:“羊老爺,打擾了。”羊元羣緩步走到跟前,態度倨傲地:“王縣令光臨寒舍,有何貴幹呀?”王縣令沒有回答,而是向他介紹李膺:“這位是河南尹李膺大人。”羊元羣一聽,頗感意外,將詫異的目光投向李膺,拱了拱手道:“原來是尹府大人,失敬!失敬!”李膺還禮道:“羊老爺不必客氣。”

羊元羣瞅着李膺,問道:“尹府大人大駕光臨,不知有何見教?”李膺目光沉靜地盯着對方,道:“前日夜間駱家莊發生了一樁兇殺大案,羊老爺是否知曉?”羊元羣臉上的肌肉不易察覺地抽搐了一下,連忙說:“在下已經有所耳聞。”

李膺盯着他,突然擡高嗓門,開門見山地說:“有人指控貴府的管家是殺人兇犯,請羊老爺將人交出來吧!”

羊元羣的眸子裡閃過一絲驚慌,但很快又鎮靜下來。他擺出一副皇親國戚的派頭,裝腔作勢地說:“大膽!什麼人胡言亂語,我府上的管家怎麼可能是兇犯?真是豈有此理!……”

李膺嘴角泛出一絲譏諷,語氣嚴厲地說:“羊老爺如果不肯交人,那本官只好讓人搜查了。”

“你……”羊元羣剛想發威,卻看見李膺向他投來兩道嚴厲的目光,那目光像匕首一樣,令他一陣膽寒,不由得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軟了下來。羊元羣知道,李膺不是王縣令,他的官威自己是鎮不住的,硬頂肯定沒用。頓了一下,他扭頭對跟在身後的僕人說:“去,把管家叫來。”

僕人答應一聲,轉身走開了。功夫不大,將刀疤臉帶了過來。刀疤臉一見滿院子持刀操槍的士兵,驚愕地瞪大了眼睛,雙腿不由自主地打顫。

李膺將藏在士兵中間的狗娃叫過來,讓他辨認。狗娃緊盯刀疤臉,點點頭,語氣肯定地說:“就是他!”李膺大手一揮,大聲道:“帶走!”

立即撲上去幾名士卒,將刀疤臉牢牢地控制住,朝大門外押去。刀疤臉一邊掙扎一邊大叫:“你們憑什麼抓我?快放開!……”

李膺轉身欲走,羊元羣突然開口道:“等一等。”李膺停下腳步,面色平靜地瞅着他。羊元羣目光兇狠地盯着對方,說:“李膺,你如此膽大妄爲,難道就不考慮後果嗎?”李膺笑了笑,嗓音洪亮地說:“本官秉公執法,何須多慮?”說罷拱了拱手:“告辭!”

羊元羣站在那兒,氣得渾身發抖。他死死地盯着李膺的背影,咬牙切齒地說:“李膺,咱們走着瞧!……”

羊元羣回到書齋後,心中惴惴不安。他之所以讓刀疤臉將駱員外全家殺光,就是爲了讓這件劫案成爲一個無頭案,沒想到這個蠢貨卻留下了一個活口,讓官府這麼快就找上門來。他知道,李膺將刀疤臉帶走後,很快就會查清事實的真相,下一個被抓的就是他。所以,他絕不能坐以待斃。這些年,他大肆斂財,肆無忌憚,但也害怕一旦罪行敗露,落入法網。所以,一直在朝廷中尋找靠山。除了當貴人的外甥女外,他還千方百計地結交宦官。

羊元羣很清楚,如今朝廷是宦官當權。只有利用錢財賄賂宦官,讓那些閹人出面幫自己說話,才能讓自己消災免禍、逃脫制裁。想到這兒,他立即坐下來給中常侍徐璜寫了一封信。信寫好後,他讓人將兒子叫過來,將信遞給他說:“你立即去洛陽,將這封信交到徐公公手上。另外,將咱們這次弄來的金銀珍寶帶上一些,讓徐公公上下打點。再有……”他的目光投到案上的那株珊瑚樹上,輕聲道:“把它也帶上,送給徐公公。”

兒子一聽,連忙說:“爹,您不是說,這棵珊瑚樹價值連城嗎,怎麼能輕易送人呢?”羊元羣嘆了一口氣,道:“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想鬥倒李膺,就不得不忍痛割愛……”

李膺將刀疤臉帶回縣衙,關進了大牢。王縣令親自審訊。在鐵證面前,刀疤臉仍然百般狡辯和抵賴,王縣令只好命令動用大刑。刀疤臉一開始還想硬扛,可是,人心似鐵,王法如爐,多硬的漢子也扛不過“拶指”“夾棍”這樣的酷刑。他一次次昏厥,又一次次被冷水潑醒。最後,受刑不過的刀疤臉只得如實招供。王縣令讓他在口供上畫了押,然後帶着口供去見李膺。

李膺看了口供後,立即簽署公文,令王縣令將一干人犯逮捕歸案。王縣令擔心地說:“刀疤臉雖然招了,可羊元羣畢竟是皇親國戚,又當過郡太守,不請奏皇上就抓他,是否妥當?”李膺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口氣說:“羊元羣犯下了滔天罪行,豈能放過?我馬上趕回京城,給皇上上奏章彈劾他,你這邊照抓不誤!”

王縣令答應一聲,立即帶人去了羊府,將羊元羣和參與搶劫的家丁全部抓起來,關進了縣衙大牢。

李膺回到洛陽後,夤夜寫了一份奏章,詳述了羊元羣敲榨勒索、殺人劫財的罪行,請皇上批准將羊元羣移交廷尉查辦……

第四章、反坐之罪

東漢未年,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權。漢桓帝繼位時,朝廷大權掌握在大將軍樑冀手中。樑冀的妹妹是漢順帝的皇后。漢順帝駕崩後,年僅兩歲的衝帝繼位,樑太后臨朝聽政,朝廷的大權落入樑冀的手中。第二年,衝帝去世,樑冀和樑太后不顧大臣們的反對,立八歲的建平侯劉纘爲帝,這就是漢質帝。質帝雖然年幼,卻聰明智慧。有一次早朝時,他眨着眼睛看着樑冀,說:“這是跋扈將軍!”樑冀聽到後,對質帝深惡痛絕,讓人把毒藥放進給質帝吃的湯餅裡,將他毒死了。後來,樑冀又跟樑太后一起,立十五歲的蠡吾侯劉志爲帝,這就是漢桓帝。

漢桓帝完全是個傀儡,朝中的一切決斷皆出自樑冀。各地進貢的禮品,都把最好的送給樑冀,剩下的才輪到皇帝。官吏和百姓帶着財物,去樑冀家裡請求做官或者免罪的,在道路上前後相望。文武百官升遷或被徵召,都要先到樑冀府上呈遞謝恩書,然後纔敢到尚書檯去接受指示。

後來,樑太后薨逝,樑冀爲了鞏固權勢,將另一個妹妹嫁給漢桓帝當皇后。樑皇后嫉妒專寵,不許別的嬪妃跟桓帝親近。而樑冀把持朝政,獨斷專行,殘暴放肆,日甚一日。宮廷禁軍和皇帝的侍從中,全是他的親信。皇帝的一舉一動,他都瞭如指掌。

樑冀持掌朝政將近二十年,威勢和權力震動內外,漢桓帝只好拱手,任何事情都不能親自參與。對此,漢桓帝早已忿忿不平。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樑皇后薨逝。漢桓帝對樑冀的忍耐終於達到了極限。有一次,漢桓帝上廁所,只讓宦官唐衡一人陪同。他偷偷地問唐衡道:“朕身邊誰與樑皇后家有矛盾?”唐衡回答:“單超、左悺與樑冀兄弟有矛盾,徐璜、具璦常忿恨外戚專橫,但敢怒不敢言。”

於是,漢桓帝就召集單超等五人,與他們密謀誅殺樑冀的辦法。他咬破單超的手臂,與他們歃血爲盟。單超等人在司隸校尉張彪的協助下,派兵包圍了大將軍府,樑冀及妻子自殺,其宗族和親信多被誅滅。

因誅殺樑冀有功,單超等五名宦官同日被封候,各賜一萬三千戶至二萬戶不等的食邑,世稱“五侯。”其他宦官也各有封賞。從此權歸宦官,朝政日亂。宦官們把持朝政,任人唯親,他們的親屬和黨羽佔據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職。

第二年,單超病死,漢桓帝賞賜給他御用棺木和玉衣,又調發五營的騎士,由將作大匠督率,給他興築墳墓。單超死後,剩下的“四侯”愈發驕橫跋扈。他們爭相修建宅第,追求豪華奢侈,連僕從都乘坐牛車,有騎馬的衛士跟隨。他們的兄弟親戚無惡不作,盤剝百姓,暴虐天下,行同盜匪。民間有歌謠形容他們說:“左悺有回天之力,具璦是唯我獨尊,徐璜的威風如臥虎,唐衡的勢力像大雨。”……

羊元羣用財寶賄賂宦官果然有效。宦官們在漢桓帝面前顛倒黑白、大進讒言,說李膺身爲河南尹,不盡力緝捕強盜,反而誣陷皇親國戚,應治反坐之罪。漢桓帝是個有名的昏君,一慣偏聽偏信,真假不分。他聞言大怒,下令釋放了羊元羣,還褫奪了李膺的官職,將他輸作左校。

所謂輸作左校,就是送往左校營罰服苦役。左校營是將作大匠的下屬機構。將作大匠是朝廷九卿之一,職掌宮室、宗廟、陵寢的營建。因此,左校營主要負責京師工程的營建,裡面的工徒都是犯了罪的囚犯。

李膺無辜獲罪,被剝去了官服,換上粗布囚服,押到左校營,關進了囚室。

囚室十分狹窄,光線幽暗,氣味難聞,裡面什麼都沒有,只是在地上鋪了幾張草墊,算是供犯人睡覺的地方。

李膺的眼睛適應了囚室的光線後,發現草蓆上坐着兩個人。仔細一瞧,兩人他都認識,一個是廷尉馮緄,另一個是大司農劉祐。兩位朝廷命官穿着破舊骯髒的囚服,頭髮披散,面色憔悴,眼神無光,與在朝堂上相比真是判若兩人。

兩人無精打采地倚着牆坐着,看見李膺進來,也沒有起身。劉祐只是拱了拱手說:“李大人,你也進來啦?”

李膺驚奇地:“兩位大人,你們何時被關進來的?”馮緄拍拍旁邊的草墊,讓他坐下,然後說:“我們比你早進來幾天。李大人,你究竟犯了什麼罪?”

李膺坐下後,將自己緝捕並彈劾羊元羣,結果羊元羣買通宦官,自己反獲反坐之罪的事說了一遍。劉祐插嘴道:“我們跟你一樣,也是因爲得罪了宦官……”

原來,單超的弟弟單遷擔任山陽郡太守,由於犯法被廷尉馮緄抓了起來,囚禁在監獄裡。單遷在獄中畏罪自殺。於是,宦官們勾結起來,一起誣告馮緄有罪。宦官蘇康、管霸恃仗權勢,以賤價強買天下良田美業,州郡官府不敢過問,大司農劉祐向當地發送公文,按照法令,予以沒收。宦官們就向桓帝告狀。桓帝非常震怒,下令將他倆抓起來,送到左校營服苦役。

三位曾經的朝廷重臣,如今成了難友,身陷囹圄,難免同病相憐。劉祐憤憤不平地說:“我查過朝廷的典章制度,宦官本來只限於在皇宮內聽候差遣,負責早晚看守門戶。可是,現在他們卻大多倍受皇上的寵信,執掌朝廷大權。只要依附宦官的人,就能得到高升;只要違背和冒犯宦官的人,就會丟官甚至殺頭。鸞鳳伏竄,鴟梟翱翔。這真是朝綱錯亂、乾坤顛倒啊!”

馮緄也氣憤地說:“如今,宦官的勢力像烈火一樣熾盛。他們的兄弟和親戚,都在州郡擔任要職,搜刮財貨,橫行霸道,誰也無法控制和駕馭,天下百姓早已怨聲載道。再這樣下去,大漢的氣數怕是要盡了……”

發了一通牢騷後,兩人便不再吱聲,低着頭,各自想着自己的心思……

翌日一早,三個人被帶到一處修建宮殿的工地,被分配扛梁木。每根梁木有一丈多長,比碗口還粗。李膺身強體壯,一人扛一根。馮緄和劉祐兩人擡一根。劉祐一直當文官,身子比較弱,梁木壓在肩上,十分吃力,步子都邁不穩,走路有些踉踉蹌蹌的。李膺回來時看見了,連忙上前換下他,說:“劉大人,這些梁木我和馮大人兩個人就能扛完,你去找一些輕巧的活吧。”劉祐用袖子揩揩額頭的汗,喘着粗氣說:“那就有勞兩位大人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囚徒們排隊領餐,每人一碗稀粥和兩個菜糰子。輪到馮緄時,他發起了牢騷,嚷道:“幹這麼重的活,就喝一碗粥,你們還讓不讓人活啦?”舀粥的小吏認識他,調侃道:“馮大人,您以爲還是在您府上,每天十個碟子八個碗的?您現在可是犯人!”馮緄一聽就火了,瞪着眼晴說:“犯人怎麼啦?犯人就不是人啦?”

跟在他後面的李膺怕他闖禍,連忙把他拉開了……

李膺、馮緄和劉祐被送往左校營後,太尉陳蕃向漢桓帝上奏章,說:“忠臣良將,仍國之柱石。我認爲,左校營馳刑徒李膺、馮緄、劉祐等人逮捕和彈劾奸臣,完全符合國家的法令。陛下既不聽他們的陳述,又不調查瞭解事情的真相,卻輕信別人的誣告,使忠臣蒙冤,讓天下臣民失望。請陛下洗清他們的冤屈,儘快釋放他們,恢復他們的官職……”

漢桓帝看到奏章後,置之不理。陳蕃又多次當面向漢桓帝請求,言辭懇切,甚至流淚,漢桓帝依然不爲所動。直到第二年春天,鮮卑、羌虜侵犯邊關,朝野震動,陳蕃又再次陳請。漢桓帝也覺得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這才下令釋放三人。

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
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