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

第一回、悍江匪血洗商船

弱少年孤身脫險

夜色深沉,江水洶涌,一艘雙桅大船在波濤中顛簸前行,船頭桅杆上的油紙防風燈籠,在黑夜中忽明忽暗地閃爍着。

船倉內,掛在頭頂上的一隻小燈籠隨船搖晃,移動的光影下,坐着一對父子。父親大約三十多歲,穿一件土黃色絲綢長衫,外罩金絲鑲邊襦襖,頭戴一頂黑色瓜皮小帽,是典型的商人打扮。兒子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皮膚白晳,細眉大眼,尚未發育成熟的身體顯得有些瘦弱。此刻,兒子在父親的監督下,正在朗讀詩文:“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衆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林間,玄鳥逝安適……”

這時,船倉厚重的布簾被掀開了,皮膚黧黑的船老大探進頭來,輕聲道:“許掌櫃,有一隻大船向我們靠過來了,情況好像有些不對,你快出來看看吧。”父親應了一聲,叮囑兒子一句,站起身走了出去。

他走到船弦旁,溼冷的江風撲面而來,讓他不禁打了個寒噤。夜空星光寂寥,江面漆黑一片。他順着船老大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見船的右前方,有一團朦朧的黑影迅速移動。仔細一瞧,是一隻單桅帆船,船頭還影影綽綽地站着一些人。

許掌櫃是一名絲綢商人,在揚州經營着一家頗具規模的綢緞莊,此次去益州採購了一批蜀錦,裝船後順江而下,今天上午因爲在江陵辦事耽擱了一些時間, 錯過了埠頭,所以不得不行夜船。這一船貨物價值不菲,千萬馬虎不得。

向他們駛來的那艘船小一號,又是空船,所以速度極快,轉眼間便到了近前。驀地,許掌櫃看見船上的人手中都握着雪亮的鋼刀。

“不好,碰到江匪了!”這個念頭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他連忙對船老大吼道:“快!快轉舵!轉舵!”船老大也看見了,一邊叫喊着一邊衝向船尾,幫舵工一起轉舵。然而,已經來不及了,對面那隻船像支利箭一樣斜衝過來,隨着“轟隆”一聲悶響,兩隻船靠邦了。巨大的顛簸讓許掌櫃摔倒在船板上,他拚命地抓住船幫,才踉踉蹌蹌地爬了起來。

對面船上拋出幾根軟鉤,將兩隻船綁在了一起。接着,江匪們爭先恐後地跳幫登船。他們兇殘無比,二話不說,見人就殺,站在船頭的兩名水手被砍倒了。許掌櫃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跑進船倉,拉起兒子的手跑到船的後甲板上。可是,船就這麼大,能逃到哪兒去呢?

船老大和舵工不甘心束手就斃,拿起漿櫓跟匪徒搏鬥。但是,對方人多勢衆,兩人很快倒在血泊之中。許家父子像老鼠一樣在船上四處逃竄,父親爲了保護兒子,身上捱了好幾刀,血流如注。他眼看一名匪徒舉着鋼刀奔向兒子,立即撲上去抱住對方的大腿。匪徒轉過身來,用刀猛砍他的頭。滿臉鮮血的許掌櫃拚盡最後的力氣,對兒子吼道:“許超,快跳江!快跳江呀!……”

被逼到船尾的少年這才醒過神來,回頭看了一眼血肉模糊的父親,縱身躍入江中,眨眼間便被洶涌的江流吞沒了……

許超醒來的時侯,發現自己躺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裡。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張中年漢子粗曠的大臉。他約莫五十出頭,皮膚黝黑,體格強壯,穿一身粗布衣裳。他見許超睜開了眼睛,鬍子拉茬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道:“小子,你醒啦?”

許超愣愣地瞅着他,懵懂地問:“大叔,這是哪兒?”

“這是我家。”漢子抽了口旱菸,噴出煙霧後說,“你怎麼掉到江裡去了?若不是我把你撈上來,你怕早就餵魚鱉了。”

許超這才記起自己與父親在船上遭江匪追殺的事。父親滿臉是血的慘狀又浮現在眼前,一陣悲痛涌上心頭,他忍不住哭泣起來。他八歲喪母,這些年來,他與父親相依爲命,沒想到父親卻遭此橫禍。

漢子皺起了眉頭,不滿地說:“瞧你,一個大男人,怎麼像個女子似的哭哭啼啼的?有什麼難事可以說出來嘛。”

許超哭了一陣,心緒平靜了一些,這才停止啜泣,將自己的遭遇說了一遍。漢子聽完後,面色陰沉,沉默了半響,才問:“那你以後打算怎麼辦?”

許超用衣袖抹了一下臉上的淚珠,口氣堅決說:“去找我父親。”漢子不以爲然地說:“江匪殺人劫財,從不留活口。你父親怕早已屍沉江底了,你上哪兒去找?”

“這……”許超怔了一下,才說:“那我就去報官,讓官府捉拿江匪,爲父親報仇!”

“找官府報仇?”漢子不屑地說:“你想過沒有,如果這件事就是官府幹得呢?”

許超驚訝地瞪大了眼睛,疑惑地:“你說什麼?這事怎麼可能是官府幹的?”

“你還是個孩子,當然不懂這些。”漢子瞥了他一眼,又噴出一口煙霧,說,“這幾年,荊州地面上搶劫客商的事多得去了。江湖上早有傳聞,說那些搶劫客商的強盜,其實就是官府裡的人。你從他們手下逃脫,算是一個活口,如果去報官,豈不是自投羅網?”

許超見他說得十分篤定,不由得將信將疑起來,一時間倒沒了主意。自己該怎麼辦?父親難道白死了不成?想到這兒,淚水不禁又漲滿了眼眶。

漢子放緩語氣說:“我姓胡,是個開武館的,你如果不嫌棄,就留下來跟我學武。等學成了武藝,你也長大了,到時你若想去爲父報仇,我決不攔你。”

許超思考了一下,掀開蓋在身上的被單,走下牀榻,跪倒在胡師傅的面前,雙手抱拳,帶着濃重的鼻音說:“感謝師傅救命之恩!我願意跟師傅學武,請師傅受徒弟一拜!“說罷連叩了三個響頭。

胡師傅笑呵呵地扶起他,道:“徒弟快起,不必如此多禮!”……

胡家武館位於長江邊的一座古鎮上。胡師傅是個武藝高強之人,以傳授劍術爲主。在中國古代,劍號稱百兵之君,人人都喜歡佩劍、練劍,騎射劍術更是年輕人的必備技能,所謂“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即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出門遠行也要佩戴寶劍,以示自己文武雙全。所以,無論官縉士民,習練劍法都蔚然成風。

胡師傅傳授的是一套“越女劍法。”據說,這套劍法是春秋時期越國的一位女子所創。這位女子生長於會稽山南的林野中,自幼習劍,精於劍術。越王勾踐誓報吳仇,以爲雖有水戰之舟、陸戰之輿,而乏弓弩兵劍之利。於是,越國大夫范蠡便向勾踐推薦越女爲三軍官兵傳授劍術,助勾踐滅吳。後來,這套越女劍法便流傳了下來。胡師傅根據自身體會,將這套劍法總結成24字口訣:“內動外靜,後發先至;全神貫注,反應迅捷;變化多端,出敵不意。”

許超在胡家武館住了下來,每天除了上山砍柴、燒水做飯外,其它時間都跟着師傅練武習劍。武館裡的學徒都是古鎮以及附近十里八鄉的官民子弟。他與衆多師兄弟一起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幾年下來,劍術大有長進。有一次比武,他擊敗了好幾位比他入門早的師兄,不免得意洋洋,師傅卻兜頭澆了一盆涼水,說:“作爲一名劍客,除了習練劍術,更要注重修身養性。要知道,習劍只是爲了防身,切不可爭強好勝、好勇鬥狠。所謂‘武以德彰,’只有修養崇高的武德,才能練就上乘的劍術……”

許超細細咀嚼師傅的話,收穫良多,從此更加刻苦地磨練自己。

第二回、報父仇奔赴京城

酒肆中閒聽鬥富

時光荏苒,轉眼六年過去了,許超已經由一名文弱少年長成一個身材健碩的青年。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他技藝日精,成了一名劍術高超的俠客。

這一年的臘月,師傅偶感風寒。不料,身體一向強健的師傅竟然一病不起,捱到第二年春上,竟然遺憾地駕鶴西去。

wωω .тт kān .¢ O

師傅去世,令許超十分悲痛。師傅對他有再造之恩,在他的心目中,師傅就是另一位父親。他爲師傅守了四十九天的孝。期滿後,在徵得師傅的長子、也就是繼任館主的同意後,離開了胡家武館,踏上了爲父報仇的征程。

雖然已經過去了七年,但在許超的心中,爲父報仇的信念從沒有動搖過。這麼多年來,父親被匪徒砍殺的慘狀,經常在他的腦海中縈繞。師傅曾說過,殺害他父親的匪徒很可能是官府中的人,因此,他離開古鎮後,便直赴荊州的州治江陵,希望在那兒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江陵是個大商埠,十分繁華。他在州府衙門前轉悠了半天,看見一個身穿官服的人從大門裡出來,朝一條街道走去,便悄悄地尾隨上去。官吏在前面走,他在後面跟着。到了僻靜之處,他撥出寶劍,兩步併成一步跨上前,將劍架在對方的脖頸上,將他逼到路旁的角落裡。

“好漢饒命,小人兜裡還有二兩碎銀,都給你……”官吏以爲碰上了劫匪,嚇得渾身篩糠一般,嗓音發顫地說。

許超目光嚴厲地逼視着他,壓低嗓門道:“我不要你的銀子,只想問你一件事。如果老實回答,我不會傷你一根毫毛,否則……”他將利劍倒過來,用劍背在他脖子上蹭了蹭。官吏連忙道:“小人一定知無不言,好漢要問什麼事?”

“七年前的四月初二晚上,在江陵下游的江面上,有一艘商船被江匪搶劫,船上的人全部被殺,你知道是何人所爲?”

官吏一聽就傻眼了,腦袋搖得像撥浪鼓,連說不知道。許超以爲他不老實,劍刃抵近他的脖頸,低聲吼道:“你不說是不是?”官吏嚇得連喊饒命,哭喪着臉說:“好漢,小人確實不知道。小人只是衙門裡的一名小吏,怎麼可能知道那些江洋大盜的事情?”

這傢伙似乎不像在說謊,許超也不好再逼他,想了想,又問:“那你告訴我,七年前,荊州最大的官叫什麼名字?”他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爲他覺得,既然荊州地面搶劫客商的事可能是官府所爲,那麼荊州最大的官肯定脫不了干係,最起碼也是個知情之人。

官吏想了想,道:“這個小人倒是知曉,當時荊州刺史名叫石崇。不過,他幾年前已經遷調京城,當更大的官兒去了。”

“石崇。”許超默唸一遍,把這個名字刻在腦子裡,然後放開官吏,收劍入鞘,對他說:“你走吧。不過,今天的事不準告訴別人,否則我會找你算賬!”官吏連作保證,轉身匆匆地走開了。

許超又在江陵盤桓了幾日,並沒有找到什麼新的線索,便決定離開江陵去京城,去找那個叫石崇的傢伙。

大約一個多月後,許超已經站在大晉帝國都城洛陽的大街上了。自從晉武帝司馬炎消滅東吳,統一全國後,大晉帝國就進入了鼎盛時期,京都洛陽一時花團錦簇、繁華無比。他第一次來到洛陽,那巍峨的宮殿,繁華的街市,熙攘的人羣,令他目不暇接、驚訝不已。他在大街上逛了個夠,直到飢腸轆轆,才走進街旁的一家酒肆,要了一些酒菜自斟自飲。

這家酒肆地處鬧市,顧客盈門,沒多久,就客滿爲患了。店小二領來一位身穿青布衫的老者,陪着笑臉對他說:“這位客官,店裡客滿了,您一個人佔着一張桌子,能否讓這位老伯與你一桌?”

許超爽快地答應了。老者道了謝,在旁邊坐下,要了酒菜吃喝起來。許超見他喝完了杯中酒,靈機一動,拿起自己的酒壺給他斟上。老者連忙說:“使不得,使不得啊!”

許超笑了笑,道:“老伯,不要見外嘛,我正想向您老打聽一個人呢。”

“哦,你要打聽誰?”

“石崇。”

“石崇?是在朝廷當衛尉的那個石崇嗎?”

“應該就是他。”

老者笑了,道:“小夥子,這石崇可是咱們大晉國的第一富豪,洛陽的老百姓沒有不知道他的。咦,你怎麼連石崇也不知道?”

許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不瞞您說,小可剛從荊州來,聽說石崇在荊州當過刺史,後來調到京城當了大官,一時好奇,就想打聽打聽。”

“哦,怪不得。”老者點了點頭,道,“說起這石崇,前幾年他跟王愷鬥富的故事,在洛陽城裡可謂家喻戶曉啊!”

“鬥富?怎麼回事?”

老者呷了一口酒,捋了捋花白的鬍鬚,侃侃而談:“這王愷是先皇晉武帝的舅舅,也是個富甲一方的大官兒。他與石崇互相比富,誰也不服誰。王愷做了四十里的紫絲步障,石崇便做了五十里的錦絲步障。王愷家飯後用糖水洗鍋,石崇家就用蠟燭當柴燒飯。王愷用赤石脂塗牆壁,石崇便用花椒和泥糊牆。這王愷次次落下風,就去找晉武帝訴苦。晉武帝想幫他一把,就把宮中一棵外國進貢的珊瑚樹拿出來賜給他。這棵珊瑚樹有二尺來高,枝條繁茂,光耀奪目,仍世所罕見之珍品。王愷拿了珊瑚樹去了石府,誰知石崇看後,返身回屋取來一隻鐵如意,三下兩下就將珊瑚樹給敲碎了。王愷一下急了,說你是不是嫉妒我的寶貝?石崇卻淡淡地說,這不值得發怒,我現在就賠給你。說罷命令僕人把家裡的珊瑚樹全都搬了出來,一共有二三十棵,其中有五六棵高度超過三四尺,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王愷一看,只好垂頭喪氣地走了。”

老者講得繪聲繪色,引得旁邊幾桌客人都圍攏過來。他見聽衆多了,談性更濃:“這石崇富甲天下。有一次,外國進貢火浣布,晉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家。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卻讓奴僕五十人都穿着火浣布製成的衣服,去迎接晉武帝……”

這時,一位酒客插嘴道:“我聽說,石崇家的廁所都修得美侖美奐,裡面準備了各種名貴的香膏給客人洗手、抹臉。廁所裡有十多個身穿錦繡、打扮豔麗的女僕列隊侍候客人上廁所。”

老者點了點頭,說:“對,客人上過廁所,這些婢女就要把客人身上的衣服脫下來,侍候他們換上新衣服才讓他們出去。凡上過廁所,原來的衣服就不能再穿了。朝廷中有一個大官名叫劉寔,年輕時很貧窮,後來官當大了,仍然保持勤儉樸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訪,上廁所時,見廁所裡有絳色蚊帳、墊子、褥子等極講究的陳設,還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了出來,笑着對石崇說:‘我錯進了您的內室。’石崇說:‘那是廁所!’劉寔說:‘我享受不了這個’。就改進了別的廁所。”

另一位客人爭辯道:“石崇家的廁所再奢華,也比不上金谷園呀。那金谷園亭臺樓閣、高堂華屋,數也數不清。特別是那幢崇綺樓,據說高達百丈,是石崇專爲寵妾綠珠所建……”

許超從飯館出來後,雖然喝得醉醺醺的,頭腦卻異常清醒。這個石崇是個官員,卻如此富有,錢財一定來路不正。直覺告訴他,當年那件搶劫商船的公案,十有八九就是石崇派人乾的……

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
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