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

引 子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筆力雄健、大氣磅礴,與柳公權並稱爲“顏筋柳骨”。他創造的“顏體”,成爲後人學習書法的範本。

顏真卿不僅是一位大書法家,而且爲人品格高尚、忠貞不屈、大義凜然。他的精神氣節反應於瀚墨,成爲人格美與書法美相結合的典範。

顏真卿二十六歲中進士,在朝廷任監察御史,後遭權臣楊國忠排擠,被貶爲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境內)太守。

一、平原舉義兵

八月,驕陽似火。魯西平原上,阡陌縱橫,一望無際的麥田在清風的吹拂下,翻卷着綠色的波浪。麥浪之中,一條官道蜿蜒伸展。官道上,兩匹駿馬飛馳而來,馬啼聲急如驟雨,騰起了一片煙塵……

兩匹馬一紅一白。棗紅馬上的騎士看見前方城池的輪廓,連忙一扯繮繩,駿馬嘶鳴一聲,前蹄騰空。隨即,馬速減緩下來。這是一位四十多歲的漢子,麪皮白晳,蠶眉風眼,雙目炯炯有神,頜下留着一綹黑鬚,身穿一套輕便的衣袍。他就是平原郡太守顏真卿。白馬上的漢子,麪皮稍黑,一身武將打扮,此人是平原郡司馬李擇友。

顏真卿取下系在腰間的巾帕,擦一擦額上的汗水,長吁一口氣,自言自語地:“總算到家了。”

李擇友催馬上前,與他並轡而行,笑着說:“范陽距平原六百餘里,三天便趕了回來,大人真是歸心似箭啊!”

顏真卿笑了笑,道:“此次去范陽參見安祿山,前後一月有餘,郡中事務無人料理,我不放心啊!”他擡頭看了一眼前方的城廓,扭過頭說:“擇友,一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假如有人來攻平原城,咱們能堅守多久?”李擇友想了一下,說:“平原城城牆太矮,假如是盜賊來攻,尚可堅守一陣子。如果是敵寇來攻,恐難長久支撐。”

顏真顏點點頭,道:“這正是我所擔心的啊!”李擇友忙道:“如今天下太平,邊境安寧,並無敵寇侵擾,大人擔心什麼呢?”顏真卿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道:“擇友,你說,安祿山會不會造反?”李擇友稍顯驚訝,思考了片刻,道:“皇上對安祿山信任有加。安祿山本來統領范陽、平盧兩鎮。後來,皇上又把咱們河北道劃歸他統轄。如今,他是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宰相楊國忠倒是對皇上說過,安祿山一定會反,可皇上不相信。我聽說,最近皇上還將說安祿山會謀反的人,都送交安祿山處置。”

顏真卿微微一笑,道:“朝堂之上傾軋爭鬥,攻訐之詞本不可信。可是,種種不祥的端倪又不得不讓人深思啊……”李擇友瞧着他,道:“大人心中已有定見?”顏真卿略一沉吟,道:“安祿山令所轄各郡上交駿馬,已經馴養了數萬匹戰馬,還在范陽以北修築雄武城,儲存了大量的兵器糧草。如今,突厥已然衰落,邊關數十載未燃烽火,可他還如此厲兵秣馬,不令人奇怪嗎?”李擇友想了一下,點點頭道:“有道理。……大人,那咱們怎麼辦?”顏真卿語氣堅定地:“加固城牆,充實倉廩,有備方能無患!”說罷,揚鞭催馬,駿馬如箭一般向平原城方向飛馳而去……

顏真卿做事一慣雷厲風行。翌日,他帶領郡府一干人,登上城牆勘察,商議加固城防的辦法。平原城城牆周長十里,高一丈八,寬三丈有餘。他們在城牆上走了一圈,決定將城牆加高一丈,城外繞城掘一條深壕。商議完畢,顏真顏走到城牆邊,手扶垛碟,向城下望去。他彷彿看見城下陣列着敵人的千軍萬馬,旗幡招展,戰鼓震天,無數兵卒吶喊着衝殺過來。他的心中油然升起了一股豪情……

師爺沿着馬道匆匆走上城牆,來到他身旁,稟報道:“老爺,清池縣令發來公文,說清池倉還有二千石糧食,詢問如何處置。”顏真卿略一思索,道:“清池城牆殘破,守備薄弱,如果敵冠來攻,必不能堅守。速發公函,令清池令將糧食運往郡城。”師爺領命而去。

初冬的一天,顏真卿閒來無事,在郡署書齋內揮毫潑墨。只見他凝神屏息,力發筆端,龍飛鳳舞,運筆如神……

顏真卿出身名門,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他三歲喪父,年少家貧,缺少紙墨,便用毛筆蘸黃泥水在牆上練字。後來,他拜唐代著名書法家、素有“草聖”之稱的張旭爲師,書法技藝日臻成熟,終成大家。

李擇友走進書齋,站在案旁看他寫字。看了一會兒,稱讚道:“大人的字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莊尊重,令人久視而愈加親近。”顏真卿擡起頭來,笑道:“擇友也懂書藝?”李擇友謙遜地:“下官不過略知一二。顏公書法名重海內,一字鬥金,可否賜墨寶一幅,讓擇友作爲家傳珍藏?”顏真卿爽快地:“好哇,回頭我用心寫一幅,裱好後送與你……”

兩人正說着,一名校尉匆匆走進來,大聲道:“大人,不好了!安祿山反啦!”兩人都大吃一驚。顏真卿手一鬆,毛筆掉下來,筆頭在宣紙上染上了一大塊墨跡。

顏真卿連忙說:“快快稟報詳情!”校尉道:“據斥候偵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十五萬,號稱二十萬,打着討伐奸臣楊國忠的旗號,一路攻州掠府,現在已經佔領東京洛陽。河北各郡已大半淪陷……”

顏真卿迅速思考了一下對策,對李擇友說:“我馬上寫一份奏摺,你速派人趕往京師,呈送皇上!”說罷將案上的東西劃拉到一旁,取出一份空白的奏本,凝神靜思片刻,一揮而就。李擇友接過奏摺,匆匆走了。顏真卿對仍站在一旁的校尉說:“立即通知郡署各官,速到大堂議事……”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起兵反叛。叛軍兵鋒銳利,聲勢浩大,許多州郡的官員都投降了。但是,顏真卿拒絕同流合污。他在平原發布文告,募集錢糧,招納壯丁,擴充軍隊。他還派遣親信懷揣他親筆書寫的密函,趕赴已經投降的郡縣,聯絡忠勇之士,跟他們密謀起兵討伐叛軍……

話說顏真卿派人飛馬趕往京城,向皇上呈遞奏摺。唐玄宗已經知道安祿山反叛的事了,還聽說河北道各郡聞風而降。當他看見顏真卿的奏摺後,不禁龍顏大悅,對左右大臣說:“朕本以爲河北二十四郡,竟無一名義士,想不到顏真卿如此忠心!”……

這一日,顏真卿正在書房中批閱公文,師爺手握一束卷軸走進來,道:“老爺,這幅字就不要捐了吧。”顏真卿擡起頭來,道:“爲什麼?”師爺說:“老爺捐的東西已經不少了,連夫人陪嫁的金簪都捐出去了。老爺酷愛書法,這幅官奴的《中秋貼》仍稀世珍寶,是老爺遍索天下才得到的,捐出去太可惜了。”

顏真卿正色道:“我發佈文告,號召百姓募捐,籌集軍餉。身爲太守,豈能不率先垂範?再說,如今叛軍勢不可擋,如果我們不能廣招勇士,擴充軍隊,一旦叛軍來攻,肯定難以堅守。到那時,城池陷落,你我都戰死了,留下這幅字還有什麼意義?”師爺還想說什麼,顏真卿擺擺手道:“什麼也別說了,快拿去捐了吧。”……

二、仁義葬忠臣

不久,安祿山派手下大將段子光來到平原郡,向顏真卿傳達命令。段子光到了平原郡後,不明城中虛實,沒敢進城,而是將人馬駐紮在東門外,派了一名裨將去見顏真卿。

裨將領着幾名親兵來到郡署大堂,態度倨傲無禮。他明明看見坐在上面的顏真卿,卻假裝沒看見,而是公雞似的昂着腦袋問:“哪個是平原太守顏真卿呀?”

顏真卿輕咳一聲,道:“本官便是。”裨將傲慢地斜楞着眼瞅着他,雙手隨意一揖,道:“本將受段大將軍派遣,帶來一物一言。”顏真卿盯着他,問道:“物是什麼?”裨將一揮手,幾名親兵擡來一隻木箱子,放在大堂中央,打開箱蓋後退了下去。堂上的人紛紛圍攏過去,想瞧瞧裡面究竟盛着什麼。然而,他們看了後一個個大驚失色。

顏真卿站起身,繞過堂案走過去一瞧,只見箱中赫然擺放着三顆血淋淋的人頭。他不禁蠶眉倒豎,怒目圓睜。裨將得意洋洋地:“這三顆人頭想必有人認識,他們是洛陽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採訪判官蔣清。這三人不識時務,不肯歸降安大帥,所以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顏真卿壓住內心的怒火,面容平靜地望着裨將,道:“敢問將軍,一言又是什麼?”裨將道:“段大將軍請太守去城外軍中一晤。”顏真卿思考片刻,道:“煩請轉告段將軍,在下即刻便去。”

裨將走後,衆人紛紛圍攏上來,詢問對策。顏真卿攥緊拳頭道:“活捉段子光,爲三位死難的義士報仇!”李擇友連忙說:“我去召集人馬,殺出城去!”顏真卿阻止他道:“且慢。段子光雖然只有一千兵馬,可我們新招募的壯丁還沒有訓練,真正能打仗的兵士只有三千。人數雖然多於對方,但我們的軍隊久未經戰陣,而對方是精兵勁旅。如果正面進攻,即便能取勝,傷亡一定慘重,不如智取爲妙。”衆人忙問如何智取。

顏真卿沉思片刻,道:“待一會,我去段子光軍營中勞軍。擇友,你挑選兩千人馬,戌時從西門出城,趁天黑繞到城東,埋伏在河灘旁的樹林中,只要看見段子光軍營中帳蓬起火,立即率軍掩殺過去。”

師爺不無擔憂地:“老爺,你深入虎穴,恐有危險。”顏真卿撫須笑道:“河北各郡太守非跑即降,段子光想不到我會起兵反抗,一定鬆懈麻痹,我正好趁敵不備。”

於是,顏真卿領着一幫衙役,擡着七八口肥豬、十幾甕美酒,來到段子光的軍營之中。

段子光聽說顏真卿前來勞軍,非常高興,在大帳中接見他。賓主坐下後,段子光迫不及待地挑撥顏真卿與朝廷的關係,說:“顏太守本是朝廷重臣,可遭受奸相楊國忠排擠,被貶到這荒僻的平原郡遭罪。我們安大帥也十分痛恨楊國忠,與太守可謂同仇敵愾。”

顏真卿雙手一揖道:“安大帥英明神武、勇猛無敵,下官十分欽佩,願聽從安大帥驅使!”段子光一聽大喜,忙說:“安大帥命顏太守爲主將,博平太守馬冀爲副將,率領七千人馬駐守津口,以防官軍從側面進攻我軍。”

顏真卿連忙站起身一揖道:“下官領命!”重新坐下後,他又將安祿山和叛軍大大地恭維了一番,說他們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一定能夠佔領長安,橫掃天下,說得段子光心花怒放,完全放鬆了警惕。他對帳下傳令官喊道:“傳令,大擺筵席,本將要與顏太守開懷暢飲!”……

入夜,軍帳中燈火輝煌,笑語連連。顏真卿與段子光及其手下將領,舉杯暢飲,把酒言歡。他見段子光已有了七八分醉意,便藉口小解溜出了帳蓬。他帶來的十幾名衙役早已等候在帳外。顏真卿命令大家按商議的計劃行事。衆人分散開來,取出藏在身上的火油潑向一座座帳蓬,然後將營中照明的火把扔向帳蓬,頓時火光沖天,軍營大亂……

埋伏在樹林中的人馬看見火光,立即衝出樹林,殺向敵營。敵軍早已亂成一團,根本無法抵擋,士兵們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四散逃命。天亮時清點戰場,除少數逃走外,敵軍大部被殺或被俘。段子光也被活捉,被五花大綁地押進城去……

顏真卿決定公開斬殺段子光,以示抗敵決心。行刑地點就選在東門。當他一身戎裝,帶領手下將領來到城門口時,看見木臺已經搭好,周圍站滿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須臾,段子光被押了過來。他衣甲零亂,披頭散髮,口中詈罵不休。他一看見顏真卿,立即鬚髮倒豎,目眥欲裂,潑口大罵:“顏真卿,你個卑鄙無恥的小人,耍弄陰謀詭計坑害本將!你不識時務,不得好死!……”

顏真卿雙目噴火,大聲喝道:“把這個叛賊押上臺去,就地斬首!”這時,旁邊的一位參軍靠近他,低聲道:“大人,剛纔接到密報,安祿山已經攻入潼關,佔領了長安。段子光是安祿山的心腹愛將,殺了他,就是與安祿山徹底爲敵。”

顏真卿扭頭瞪着他,大聲斥道:“我們舉兵討伐叛賊,難道還要給自己留後路嗎?”他回過頭,見士卒已經將段子光拖上了木臺,按在了軋刀下,立即大手一揮,語氣堅定地:“斬!”

頓時,血光飛濺,段子光身首異處……

顏正卿走上木臺,站在段子光屍體旁,一隻手扶着劍柄,環視臺下一週,大聲說道:“自太宗皇帝登基以來,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居樂業。可是,安祿山爲一已之私,圖謀篡位,興兵謀反,致使天下大亂,兵禍連結。叛軍所到之處,殘害忠良,無惡不作。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今日,顏真卿在此斬殺叛將,以血盟誓,要誓死抵抗叛賊!只要我顏正卿一息尚存,決不讓叛軍的鐵蹄踐踏我們的家園!”

臺下的百姓響起了一片叫好之聲……

顏真卿回到郡署,只見院子裡擺放着三口棺材,每具棺材旁都擺放着一具用蒲草做的假身。大堂前的案几上,並排擺放着三顆人頭。

見一切都已準備妥當,顏真卿開始爲三位忠臣舉行安葬儀式。他整理好自己的衣冠,走到香案前,焚香供奉,然後跪下來,恭恭敬敬地給三位忠臣叩頭。

祭拜完畢,衙役們開始入殮。他們將一具草身放入棺木,然後捧過一隻頭顱,將頭顱與草身拼合在一起,然後蓋棺起釘。當衙役捧起第二顆頭顱時,顏真卿突然叫放下,因爲他發現那隻頭顱的臉上有血漬。

他走過去,仔細瞧了瞧,認出是御史中丞盧奕。當初砍頭時,鮮血飛濺,盧大人的顴骨上沾了一些血跡。血跡早已凝固,變成了紫黑色。顏真卿上前捧起頭顱,毫不猶豫地伸出舌頭,將盧奕臉上的血跡舔乾淨。他的這一舉動讓周圍的人目瞪口呆。

入殮完畢,衙役們擡起棺木,吹鼓手吹吹打打,一行人在顏真卿的帶領下出了西門,將三位忠臣埋葬在西門外的土崗上,起墳立碑,焚香祭奠。

顏真卿在平原郡起兵抗敵,堅守城池,打退了叛軍的數次進攻。與此同時,河北各郡的忠臣義士相繼起兵反抗,先後有十七個郡擺脫了安祿山的控制。他們共推顏真卿爲盟主,一共擁兵二十萬……

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
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五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三)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