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洪流】(完)

,庶子無敵

謝林位於中軍,聽着旗手不斷彙報前方的戰況,眉頭始終沒有舒展。

長弓軍的戰力他早已有所耳聞,知道這是樑國邊境四營中最難啃的骨頭。之前張青柏在南線戰場輕鬆擊敗寧忠率領的古平軍,這個消息並未讓謝林放鬆自滿,因爲他很清楚唐攸之不是寧忠那種廢物,長弓軍的平均素質也遠遠強過古平軍。

但是他沒想到戰局的進展在初始就那樣艱難。

兩支精銳輕騎突襲樑軍側翼,被唐攸之手中僅有的騎兵分兵攔住,然後並未在對方身上佔到便宜,勉勉強強算是一個平手。

樑軍的步卒大陣穩如磐石,左前右三軍各五千重甲步卒穩步向前推進。

唐攸之自領中軍一萬人緊隨其後,又有後軍五千人壓陣。

西吳輕騎並不敢冒然衝擊樑軍步卒大陣,更何況唐臨汾和谷芒兩杆長槍銳不可當,牢牢護住步卒的側翼。

謝林沉聲道:“前軍出擊!”

兩萬西吳步卒邁着整齊的步伐,高舉着手中的兵器,視死如歸地迎上樑軍的前陣。

甫一接觸,便如滾湯潑雪融化一片,揮舞着兵器的年輕男兒大片倒下。

如果說騎兵的對陣是風雷閃電一般勢如脫兔,那麼步卒的廝殺便是鐵與血的迸發。被身後同袍堵死退路的步卒只能迎着對方的刀兵往上衝,要麼一刀捅死對方,要麼被對方捅死,再無第三條路可走。

即便能殺死麪前的敵人,視線裡依舊是無邊無際黑壓壓的人羣,每個都想要自己的命。這種壓迫感猶如置身於即將拍打下來的巨浪面前,永遠不知道陽光和死亡哪一個先降臨在自己身上。

各級將官和軍法官的吼聲在四處響起,但是戰鬥在最前線的士卒根本聽不見這些聲音,他們眼裡只有敵人,耳中只有嘈雜和喧鬧,身體裡的熱血不斷沸騰,在殺死第一個人之後,他們逐漸進入瘋狂的狀態。

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本涇渭分明的戰線變成犬牙交錯,雙方在約莫百餘丈的距離上反覆爭奪。西吳步卒人數佔優,但是長弓軍的士氣更加旺盛,尤其是戰前唐攸之那一番慷慨激昂的動員,更是讓這些年輕的大梁男兒忘卻死亡的恐怖。

戰線朝着西吳本陣一點點推進,西吳步卒即便咬牙拼命,仍舊逐漸顯出頹勢。

謝林此刻反而平靜下來,從他臉上看不到任何慌亂焦急。他親自站在戰車上眺望前方,在觀察片刻之後沉聲說道:“命冷子義領軍攻擊樑軍左翼肋部。”

“遵令!”

旗手發出旗語,同時傳令官策馬飛馳而去。片刻過後,西吳本陣側後方一支騎兵萬人隊打馬而出,直撲大梁步卒左翼。

謝林之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大軍壓上,自然是要用前軍試出長弓軍的真正實力,同時找出對方的破綻。同爲起於微末的名將,謝林深知一個道理,當士卒的數量超過兩萬,必然會出現內部實力上的懸殊,不可能每個人都能操練出強悍的戰力。

唐攸之擺出的三個大陣,謝林在反覆觀察之後,終於確認他們的弱點便在左翼。

當此時,唐臨汾和谷芒都面對着數量相當的敵人,倉促間不能支援己方右翼。唐攸之早早就注意到西吳第三支騎兵的動靜,但奇怪的是他並沒有做出應對,眼睜睜地望着那支騎兵衝向陣型稍顯雜亂的右翼大陣。

西吳的兵力優勢在這一刻得到充分展現,

動輒萬騎突擊的手筆堪稱豪壯。

駿馬飛馳於平原之上,馬蹄聲如春日悶雷一般連綿不絕。雖然依舊是輕騎,然而萬馬奔騰的場面波瀾壯闊,尤其是衝在最前面的萬夫長冷子義威武雄壯,宛若天神下凡。其人本就魁梧,又全身披甲,連馬頭上都罩着一層皮甲,重量不言而喻,虧得他胯下這匹馬堪稱神駿,竟然還能保持令人驚訝的高速。

大梁右翼步卒由指揮使洪武統率,他面色冷峻眉峰微皺,神情堅毅地吼道:“前軍收縮!右側長槍列陣!弓手三輪攢射!”

縱然這五千重甲步卒實力稍弱,但也只是相對而言,遠不至於在面對騎兵衝陣的時候立刻慌亂。

士卒們按照各自主將的命令穩固陣型,當西吳騎兵衝上來的那一刻,所有站在右邊的步卒同時伸出自己手中的長槍。

槍尖極其鋒利,猶如捅進豆腐一般,將第一波衝上來的西吳軍馬插個貫穿,與此同時後方的弓手不斷拋射羽箭,盡力覆蓋後面的西吳騎兵。

當高速衝鋒的騎兵不顧生死地踏陣,長槍兵只能造成有效的殺傷,卻不能阻擋這股洪流。

一時間戰馬的嘶鳴聲和軍卒的慘嚎聲交織在一起, 土壤逐漸染成紅褐色,鮮血無法凝固,戰士不斷倒下,斑斑駁駁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繪就一副慘烈的畫卷。

洪武咬牙來到右側,親自將一名西吳騎兵從馬上拍下來,然後一腳踏在對方的心口。那人猛地噴出一蓬血霧,雙眼圓瞪盯着洪武,他恍若未覺繼續撲向下一個目標,同時不斷高喊着鼓舞士氣,這才堪堪擋住西吳騎兵的衝擊。

中軍帥旗之下,一名謀士略顯焦急地說道:“侯爺,右翼局勢不穩,是否派出援兵?”

唐攸之搖頭道:“不必。”

謀士嘴脣翕動,終究不敢再勸。他擔心右側陣型被沖垮的話,定然會波及另外兩座大陣,再加上西吳佔據兵力優勢,後果簡直不堪設想。但他也清楚唐攸之平素雖然溫和,在戰場上卻容不得任何質疑和抗命。

唐攸之當然知道謀士在想什麼,他的目光忽然轉向東北方向。

便在此時,遠方騰起瀰漫的塵煙,像一陣旋風捲來,哪怕是在喊聲震天的戰場上也能聽到急雨般的馬蹄聲,一支強悍的騎兵催馬疾馳而來。

爲首者正是裴越,在他身後是扛着裴字大旗的賈成。

陳顯達、商羽、孟龍符和傅弘之各領一部分騎兵,緊緊跟隨在裴越的後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繞過谷芒所處的區域,從側後方狠狠地衝向冷子義率領的西吳騎兵。

宛如一道席捲世間無法阻擋的洪流!

435【命懸一線】318【東北偏北】(三)603【大愛無疆】41【星火】369【驚羽】861【拂曉之前】1046【刀橫泣鬼神】234【請君入甕】1304【貴人頭上不曾饒】978【烹茶待故人】862【我願意】1077【人間正道是滄桑】(完)916東風夜放花樹411【席捲】(七)679【看今朝】1090【南境無戰事】612【談笑間】1036【窮途末路】476【寧忠之死】766【執拗】128【失蹤】1181【一點浩然氣】(六)1130【滿堂歡】601【義妹】4【不平氣】269【料敵】266【生死之間】332【三言】284【碰壁】1261【我欲乘風歸去】190【佈線】1259【局中風波起】375【微雨燕雙飛】39【賊】1326【九萬里風鵬正舉】538【故地重遊】386【長弓】121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一)1010【喪鐘爲誰而鳴】662【何似在人間】(一十一)599【簡在帝心】1050【人生難二全】1290【苦手】189【送別】100【破局】204【敲竹槓】788【刺裴】(一十五)660【何似在人間】(九)515【一波三折】1066【人間正道是滄桑】(三)645【經歷官】958【腰纏萬貫】1153【大變革之前奏】973【君臣聯手】671【何似在人間】(二十)871【封疆大吏】859【天似穹廬】696【潛龍於淵】1145【吾有雙刀】699【雷霆】251【摘心】570【青山無恙】55【一臺戲】238【春宵】1004【歸去來兮】930【狼煙北望】727【龍共虎】272【回首望】552【主僕】699【雷霆】973【君臣聯手】103【抉擇】263【老而不死】65【登高】578【萬物生】114【我是誰】1113【伏兵萬里】1090【南境無戰事】680【圈禁】201【盟友】130【出鞘】620【金錯刀】199【春秋之始】630【君不悟】1216【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二)250【賞月】1043【臣妾有一言】731【載舟覆舟】45【不喜】677【君臣相諧】377【輕眉】330【守護】1228【直掛雲帆濟滄海】(十)722【西境之風】39【賊】948【一生一劍】877【妖風四起】224【永寧往事】(上)71【局中人】531【交心】
435【命懸一線】318【東北偏北】(三)603【大愛無疆】41【星火】369【驚羽】861【拂曉之前】1046【刀橫泣鬼神】234【請君入甕】1304【貴人頭上不曾饒】978【烹茶待故人】862【我願意】1077【人間正道是滄桑】(完)916東風夜放花樹411【席捲】(七)679【看今朝】1090【南境無戰事】612【談笑間】1036【窮途末路】476【寧忠之死】766【執拗】128【失蹤】1181【一點浩然氣】(六)1130【滿堂歡】601【義妹】4【不平氣】269【料敵】266【生死之間】332【三言】284【碰壁】1261【我欲乘風歸去】190【佈線】1259【局中風波起】375【微雨燕雙飛】39【賊】1326【九萬里風鵬正舉】538【故地重遊】386【長弓】121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一)1010【喪鐘爲誰而鳴】662【何似在人間】(一十一)599【簡在帝心】1050【人生難二全】1290【苦手】189【送別】100【破局】204【敲竹槓】788【刺裴】(一十五)660【何似在人間】(九)515【一波三折】1066【人間正道是滄桑】(三)645【經歷官】958【腰纏萬貫】1153【大變革之前奏】973【君臣聯手】671【何似在人間】(二十)871【封疆大吏】859【天似穹廬】696【潛龍於淵】1145【吾有雙刀】699【雷霆】251【摘心】570【青山無恙】55【一臺戲】238【春宵】1004【歸去來兮】930【狼煙北望】727【龍共虎】272【回首望】552【主僕】699【雷霆】973【君臣聯手】103【抉擇】263【老而不死】65【登高】578【萬物生】114【我是誰】1113【伏兵萬里】1090【南境無戰事】680【圈禁】201【盟友】130【出鞘】620【金錯刀】199【春秋之始】630【君不悟】1216【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二)250【賞月】1043【臣妾有一言】731【載舟覆舟】45【不喜】677【君臣相諧】377【輕眉】330【守護】1228【直掛雲帆濟滄海】(十)722【西境之風】39【賊】948【一生一劍】877【妖風四起】224【永寧往事】(上)71【局中人】531【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