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出鞘】

豐城侯府,四知堂上。

李柄中身穿蟒袍玉帶,坐在桌邊慢條斯理地喝茶。

他今年五十有四,面相極佳,雙眼精光熠熠。身材極爲魁梧,不露半分老邁之態。

“祖父,這次您一定要救我啊。”

李子均滿面倉惶地站在一旁,外面的動靜太大,連後宅中人都被驚動,他自然也不例外。聽說沉默雲親自帶人前來,李大少爺嚇得魂飛魄散,這個時候他很清楚只有李柄中才能護得住自己,所以破天荒地一大早就來到四知堂請安。

“事情是你做的?”李柄中放下茶杯,面無表情地問道。

在外面不可一世的李大少爺乖巧如鵪鶉,甚至連辯解都不敢,只老老實實地點頭道:“是的。”

李柄中又問:“人在何處?”

李子均連忙搖頭道:“祖父,我的人昨天在官道上埋伏那裴家子,但是直到現在都沒有回來,所以我根本不知道那裴家子在哪裡。”

李柄中雙眼微眯,似在思考這裡面的蹊蹺。

外面陡然傳來一陣喧譁,緊接着李柄中的親兵頭領快步進來,行禮之後稟道:“侯爺,廣平侯穀梁率一百親兵來到府外,與太史臺閣沈大人對峙,兩方都在請侯爺出去說話。”

“谷……穀梁……”

李子均有些腿軟。

李柄中皺眉斥道:“慌什麼!將事情經過詳細講來,不得隱瞞。”

李子均吞嚥口水,緩解着內心的恐慌,然後一五一十地從七月份在綠柳莊吃虧開始講起,花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纔將他和裴越之間的恩怨說完。

李柄中站起身來,竟比李子均要高出半個頭,且骨架十分壯實。

他猛地伸手,一耳光抽在李子均臉上,罵道:“丟人現眼的廢物。”

然後大步邁出四知堂,對親兵丟下一句話:“將那小畜生給我帶過來。”

豐城侯府外正街上,兩撥精銳勇士涇渭分明,左右相對。

“查出來了?”穀梁望着沉默雲,語調極其冷漠。

沉默雲看着穀梁和他身後的百餘親兵,

雖然表情依舊淡然,但心中已然是驚濤駭浪。他從接到臺閣的情報到確定李子均的嫌疑,左右不過兩三個時辰之內,天明後便立刻趕來此處。穀梁昨夜接到席思道的通報,就算他一大早就率軍進京,爲何會直接出現在這裡?

只有一個答案,太史臺閣中有穀梁的人。

想到這兒,沉默雲便淡淡地說道:“有沒有查出來,難道你不清楚?”

穀梁沒有解釋,或者是他懶得解釋——雖然太史臺閣的情報能力很強,與軍方一直合作得不錯,但兩邊朝對方安插心腹不算什麼稀奇事。就像現在南營裡某個統領就是臺閣的烏鴉,穀梁卻從未拆穿,反而對其一視同仁,該升官就升官,只不過涉及到一些核心機密時會避開此人。

穀梁沉聲道:“既然查出來了,趕緊抓人審問。裴越現在下落不明,沈大人爲何要在這裡浪費時間?”

沉默雲平靜地說道:“臺閣辦事自有章程,不知谷侯爺大清早跑來囉嗦什麼?”

穀梁將隨身佩的長刀橫在馬上,眼簾微垂道:“我來看着你,如果有些事你不敢做,那麼我自己來做。”

“吱呀——”

豐城侯府沉重的大門緩緩推開,李柄中在一列親兵的護持下走出來,立於臺階之上,不怒自威地說道:“沈大人,谷侯爺,清早大駕光臨,不知有何貴幹?”

沉默雲緩步上前,那左手執劍的年輕人不離他三尺之地。

他來到石階之下站定,肅然道:“李侯爺,貴府大公子牽扯進一樁案子裡,所以本官要請他回去問話。”

李柄中今日擺出這番強硬姿態,自然是因爲他要面對的人絕非等閒,但他不會真的得罪沉默雲。作爲天子近臣,他很清楚在開平帝心中這位執掌臺閣的中年男人是怎樣的地位。所以見沉默雲主動給出臺階,他便快步走下來,站在沉默雲面前說道:“沈大人,不知我家那小畜生犯了何事?”

沉默雲道:“定國府小輩裴越失蹤,我的屬下查到此事與李公子有關,只因府上不比別家,所以我親自來此。”

這話便是給足李柄中面子,豐城侯先是一驚,隨後怒不可遏地說道:“這個小畜生成日裡不幹正事,竟然勞動沈大人貴足,真是該死!不過沈大人,此事他已經稟報於我,雖說他與那位裴家子的確有過沖突,但只不過是小孩子之間鬥氣胡鬧,絕不敢觸犯王法。”

他稍稍停頓,對後面說道:“將那小畜生帶過來!”

李子均雙股戰戰,被兩名親兵一路架過來,臉頰上腫起好大一塊,半邊臉像個肉包子。

李柄中沉聲道:“沈大人所言之事,和這小畜生絕對沒有關係,但是勞累你親自跑一趟,我現在再抽他一頓都不爲過!”

言下之意,太史臺閣的指控他不認,但是沉默雲的面子他會給足。

至於要將李子均帶回臺閣大牢,他李柄中肯定也不答應。

對於沉默雲來說,要強行壓下李柄中其實也沒有那麼難,這件事有皇帝的首肯,他並不是很在意李柄中的態度。但是此時此刻,他知道不需要自己出面,所以選擇沉默。

“喂,李柄中。”

穀梁毫不客氣的聲音在後面響起, 廣平侯坐在馬上,居高臨下地說道:“我都不知道你還有唱戲的嗜好,一大早就把你家門前當成戲臺子,你是不是有病?”

李柄中轉身相對,眼中寒光凜然,冷聲道:“穀梁,你不要太放肆。”

穀梁冷笑一聲,將身前的長刀緩緩抽出半尺。

大梁朝堂上文武官員對立比較嚴重,尤其是東府執政和六部重臣,對國朝那些頂尖勳貴一直看不太順眼。按理來說,這種情況下勳貴應該抱團,但穀梁一直對李柄中瞧不上眼,兩人的關係可以用勢同水火形容。

穀梁是在邊境上拼殺出來的爵位,其實大部分勳貴都是如此,沒有去邊境上待幾年,跟西吳或者南周的人廝殺幾場,很難獲得一個像樣的爵位。但李柄中不同,他是從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崛起,然後才轉入五軍都督府,從未去邊境殺過敵,所以穀梁瞧不起他。

聽着這位豐城侯的斥責,穀梁沒有拿正眼看他,只望着身前泛着寒光的長刀,嘴裡冷冷吐出一句話。

“這就叫放肆?看來你很不瞭解我。”

877【妖風四起】1307【桃李春風一杯酒】160【鬼日行】580【驚馬】752【殺機】999【迷霧之後】(下)20【轉機】798【往事只堪哀】1224【直掛雲帆濟滄海】(六)334【齊人之福】645【經歷官】842【定鼎之戰】(上)701【一塊老薑】1172【逐鹿】1197【裡快哉風】(一十一)1049【真正的底牌】502【賢內助】1058【天若有情天亦老】(六)249【軟玉溫香】197花前1089【孤雁不飲啄】1175【天下英雄誰敵手】551【一箭雙鵰】513【風漸起】1146【古水街刺殺】14【收徒】154【輪轉】1228【直掛雲帆濟滄海】(十)1022【衣冠成古丘】815【攔路虎】588【閒雲評】599【簡在帝心】1316【長槍依在】705【再相逢】342【驚夜】608【君子不慍】59【我從山中來】688【歸鄉】請假一天,回家過年568【自古多情】295【恍若隔世】74【匕現】155【徒】1306【渺滄海之一粟】1029【如山之韌】250【賞月】200【聖意與草紙】794【黃雀】371【不速之客】1124【冠蓋滿京華】12【底蘊】117【霸道之術】330【守護】142【熬鷹】1033【不死何爲】354【長歌當哭】(一十一)938【靈犀】944【二虎相爭】332【三言】957【宮闈深深】933【請君入甕】605【一葉障目】107【西北偏北】1294【破局之道】1031【只分生死】1099【衛國公】706【前車之鑑】1225【直掛雲帆濟滄海】(七)378【抽絲剝繭】257【果決】392【洪流】(一)562【參差】207【人心】305【醉明月】410【席捲】(六)1003【箭在弦上】524【春日宴】1061【天若有情天亦老】(九)847【滿盤皆輸】1027【刀鋒所指】1043【臣妾有一言】1129【終相見】545【內鬼】95【工欲善其事】342【驚夜】717【浮生閒趣】553【莽人手段】1326【九萬里風鵬正舉】382【波瀾】955【這個時代的托兒】575【殘陽似血】796【水中觀月】305【醉明月】75更與何人說1066【人間正道是滄桑】(三)225【永寧往事】(中)974【樹欲靜而風不止】1053【天若有情天亦老】(一)949【或輕於鴻毛】1229【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一)
877【妖風四起】1307【桃李春風一杯酒】160【鬼日行】580【驚馬】752【殺機】999【迷霧之後】(下)20【轉機】798【往事只堪哀】1224【直掛雲帆濟滄海】(六)334【齊人之福】645【經歷官】842【定鼎之戰】(上)701【一塊老薑】1172【逐鹿】1197【裡快哉風】(一十一)1049【真正的底牌】502【賢內助】1058【天若有情天亦老】(六)249【軟玉溫香】197花前1089【孤雁不飲啄】1175【天下英雄誰敵手】551【一箭雙鵰】513【風漸起】1146【古水街刺殺】14【收徒】154【輪轉】1228【直掛雲帆濟滄海】(十)1022【衣冠成古丘】815【攔路虎】588【閒雲評】599【簡在帝心】1316【長槍依在】705【再相逢】342【驚夜】608【君子不慍】59【我從山中來】688【歸鄉】請假一天,回家過年568【自古多情】295【恍若隔世】74【匕現】155【徒】1306【渺滄海之一粟】1029【如山之韌】250【賞月】200【聖意與草紙】794【黃雀】371【不速之客】1124【冠蓋滿京華】12【底蘊】117【霸道之術】330【守護】142【熬鷹】1033【不死何爲】354【長歌當哭】(一十一)938【靈犀】944【二虎相爭】332【三言】957【宮闈深深】933【請君入甕】605【一葉障目】107【西北偏北】1294【破局之道】1031【只分生死】1099【衛國公】706【前車之鑑】1225【直掛雲帆濟滄海】(七)378【抽絲剝繭】257【果決】392【洪流】(一)562【參差】207【人心】305【醉明月】410【席捲】(六)1003【箭在弦上】524【春日宴】1061【天若有情天亦老】(九)847【滿盤皆輸】1027【刀鋒所指】1043【臣妾有一言】1129【終相見】545【內鬼】95【工欲善其事】342【驚夜】717【浮生閒趣】553【莽人手段】1326【九萬里風鵬正舉】382【波瀾】955【這個時代的托兒】575【殘陽似血】796【水中觀月】305【醉明月】75更與何人說1066【人間正道是滄桑】(三)225【永寧往事】(中)974【樹欲靜而風不止】1053【天若有情天亦老】(一)949【或輕於鴻毛】1229【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