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司馬懿的城府

司馬懿的城府

“師父啊!那日西涼亂兵來犯之前,周某便暗暗算了一卦,是一‘師’卦。”明道堂上,周宣對管寧眉飛色舞地講道,“當時,周某還以爲咱們是一羣書生,碰到這種交兵打仗的事,會有些不吉利呢,心裡也是七上八下的。

“如今回想起來,還是周某沒把‘師’卦的卦辭研究透啊——那辭上明明說了:‘貞,丈人吉,無咎。’董仲舒曾經註解過:‘丈人者,長老之稱也。用師之道,利於得正,而任老成篤實之人,乃得吉而無咎。’師父,您真有先見之明與用人之慧啊!指定仲達爲我們的首領去對付韓健、胡猛他們,於是一舉獲勝、逢凶化吉,仲達臨機應變之際的那一份鎮靜沉着、穩重老成,咱們可都是遠遠不及啊!當時,在趙甲、孫平那兩個混蛋抓住方師弟要挾咱們的關頭,周某的心都怦怦亂跳了,不知該當如何是好!虧他仲達師弟還能那麼從容鎮定、機變不亂,終於化險爲夷!”

管寧聽罷,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目光深深地投向了司馬懿,伸手一撫胸前長髯,輕輕點了點頭。

司馬懿從來不習慣被別人當衆誇讚,立刻紅了臉頰,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側眼瞥了一下坐在旁邊一直聽得似乎不太自在的桓範,急忙向管寧恭聲答道:“周宣兄過譽了!懿當時心中也和大家一樣暗自驚慌,只不過能咬牙強忍一時,沒讓韓將軍他們瞧出破綻罷了。這一次能夠在西涼亂兵鋒刃之下化險爲夷,全是託了師尊的洪福和同學們的鼎力相助——懿何能之有?”

“仲達這話又有些假了!”桓範一聽,便禁不住開口說道,“你何必過謙?據桓某看來,在靈龍谷橋頭你那兩招‘無中生有’、‘瞞天過海’之計確是用得絕妙!此乃你平素好學深思、擇善固執之功——桓某與諸位同學心服口服,你又何必如此自謙!不過,你也別沾沾自喜——倘若桓某那日與你易地而處,所施所爲亦未必遜色於你!”

聽了桓範這話,司馬懿也不多辯,只是莞爾一笑。

“仲達,你爲何會有那般自信能使出這兩式‘無中生有’、‘瞞天過海’之計的?”管寧看着司馬懿,忽然緩緩問道。

“弟子所施所爲,哪裡算得上什麼奇謀妙計吶?”司馬懿仍是十分謙遜地答道,“韓將軍他們此番也僅是求糧果腹而已,本就沒有太大的戰心。所以,弟子方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有驚無險地化解了這一場危厄。說起來,不得不承認的是弟子總算有幾分運氣,碰上了韓將軍這樣比較明事理的人……”

“唔……那麼,依仲達所言,倘若這羣西涼亂兵的頭領不是明事理的韓健而是胡猛那樣的莽夫,你又如何應對?”管寧目光一亮,緩緩問了一句。

“師父……倘若西涼亂兵的頭領是胡猛那樣的莽夫,弟子自然會隨機應變了——兵法有云:‘唯明智者能審量彼我,乃預有所權衡忖度。’”司馬懿沉思片刻,慢慢答道,“在那日着手準備之前,弟子反覆盤問過趙甲、孫平那兩個兵卒了……應該說,對韓健及那羣西涼亂兵的情況還是相當瞭解的,就算是他們以胡猛爲頭領,弟子亦可因人而異,設出適當的濟險之策來。”

“呵呵呵……果然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難怪仲達既能用智使他們懼而退之,又能用仁對他們撫而安之。如此施爲,實在令人歎服。”管寧輕輕撫着頷下銀髯,轉向堂上諸位弟子,侃侃而言,“若是換了普通謀士,必是顧首而不顧尾,採用一時之巧詐虛張聲勢將韓健他們嚇走便是了;但仲達卻深知一時之巧詐終不能換來長久之安寧——韓健他們遲早會探清咱們紫淵學苑的虛實,必會懷恨在心又殺回來,那時,我們又該如何善後?只怕咱們靈龍谷終是免不了一場血戰之災!

“所以,仲達一片苦心,主動出招,爲他們指引出路,

將他們從流寇轉化爲曹將軍手下的部卒,把這一場危機徹底消除,實乃善莫大焉!唉!謀略之要,在於以德服人、濟困拯溺於無形,而並非以智賺人、以詐惑人……仲達可謂深得謀略之術的本源真諦了!”

司馬懿急忙伏倒在自己的席位上,恭然而道:“在座的各位師兄弟們個個都深明德行、謀略的本源真諦。桓範師兄剛纔說得沒錯,那日若是換了他,必定比懿處置得更高明一些。他射出的那一支臨空示警之箭,在時機和分寸上都拿捏得十分精準巧妙,正是憑着這一支神來之箭,懿方有了底氣從容地與西涼亂兵周旋,否則,缺了桓範師兄和諸位同學在懿身後的巧妙配合,懿在前方豈能從容自若地做到‘以德服人’、‘濟難於無形’?師父和周宣兄對懿實在是過譽了。”

聽了司馬懿這話,桓範一直有些悻悻然的表情這纔開始鬆動了。他深深地盯了司馬懿一眼,欲言又止,心底暗想:這司馬懿果然是城府深密難測——令人窺探不出他言行之際究竟帶着幾分真情,又有幾分假意!庸人鄙夫偶獲小得小成便會虛驕浮誕,會忘了自己的輕重和別人的分量,飄飄然浮在半空下不來,而聽司馬懿剛纔所言,卻赫然與衆不同,竟能摒棄少年狂生常有的虛驕之氣,辭恭自謙,而又講得如此中正堂皇!倘若他這些話是出於真心,那他必是至誠至正的一代高賢;倘若他是出於假意,則他必是至陰至僞之一代奸梟!一念至此,桓範心頭一凜,久久地看着司馬懿的眼神,覺得那雙眸彷彿至清至淺卻又至深至沉,即便自己一向目光犀利,卻也終是看它不透!

管寧也微微笑着,對衆弟子悠悠說道:“仲達講得不錯。此番化解西涼亂兵侵犯之事,各位弟子都有功勞,爲師深感欣慰。不過,在此事當中,司馬仲達所表現出來的智、仁、謙、和,卻是值得你們悉心學習的。大家要見賢思齊、砥礪切磋,日後必定個個都有長足進步的……”

靈龍谷的夏天,天氣十分悶熱,蚊蠅橫飛,叮得衆人身上癢痛交加。司馬懿讓牛金燃了四五籠薰香,仍是驅不盡宿舍裡的蚊蟲。

“把春華妹子送來的冰綃帳掛上罷……”司馬懿沉吟了一會兒,向牛金吩咐道。

那冰綃帳果然非同凡品,待到它完全打開之後,從宿舍裡屋樑懸掛下來,竟如一個小廂房般大的無形帳篷。遠遠看去,恍若淡煙薄霧,朦朧透明;走近了看,裡邊卻是豁然一片亮堂,陽光從帳外照射進來,將一切都映得纖毫畢現。

司馬懿端坐在這頂冰綃帳中,憑几而倚,認真地觀閱着《荀子》一書,只覺這帳中一片清涼,遍身如浸幽潭,心境一片明澈,舒適異常。而那些蚊虻蠅蟲,竟是再也飛闖不進來了。

“哎呀!這頂紗帳好漂亮啊!”一個輕柔的聲音在宿舍門口響起。司馬懿和牛金循聲看去,卻見方瑩和林巧兒擡着一個竹筐正在那裡含笑望着他們。

“這筐裡是小弟和巧兒在後山樹林裡摘的大紅李子,”方瑩笑盈盈地走了進來,“仲達師兄,來,你嘗一嚐鮮罷。它們可是我和巧兒在後山的凝碧潭中清洗乾淨後浸泡了一個多時辰的喲!——又甘甜又涼洌,很好吃的!”

“好啊!好啊!”牛金急忙找來盤碟,從竹筐裡抓了幾把大紅李子盛上,正欲給司馬懿送去。不料,方瑩一伸手竟從他掌中接過了那盤碟,徑自上前撩開了那冰綃帳,端到了帳中司馬懿面前的方几上放下,與他在那帳中對面而坐。

“謝謝瑩弟了。”司馬懿微微一笑,從盤碟中拈起一顆深紅色的李子,往口裡一送,咀嚼了幾下,不由得雙眉一動,連連讚道,“瑩弟——你這硃紅大李可真甜!”

方瑩聽了他的稱讚,只是把白玉似的臉頰微微紅了半邊,笑而不答,那表情和司馬懿吃了他送的硃紅李子一般也是甜甜的。

哎……司馬公子,爲了得到你此刻這一聲‘好’,我家公子可是拉着巧兒在那後山叢林中忙活了半天。”林巧兒在一旁嘟起了小嘴,伸手指了指自己小腿處道,“你倒是坐在這紗帳之中優哉遊哉的——卻不知道巧兒和我家公子在樹叢裡爲你採摘李子,被林間的蚊虻把身上叮得到處都是疙瘩……”

“巧兒——”方瑩聽到這裡,急忙一聲短喝止住林巧兒繼續嘮叨。

“瑩弟……你……你這是何苦啊?”司馬懿把正準備送往口裡的李子緩緩地放回了盤碟。他目光一擡,向方瑩直視而來,悠悠嘆了一聲:“若是爲了愚兄一享口福,使得你被蚊蟲叮傷,愚兄於心何安?這大紅李子縱是脆甜萬分,愚兄吃起來也是味同嚼蠟了。”

“司馬兄——這個巧兒就是話多!別聽他的,”方瑩粲然一笑,竟是帶着幾分莫名的明媚,“哪裡就有那麼多蚊蟲叮咬了?司馬兄可別聽了巧兒的話便壞了自家心情,你呀——現在只管抓起這盤李子大快朵頤便是……”

司馬懿眼中淚光一轉,他能想象得出平日裡那般清高自負的方瑩,竟然爲了讓自己吃到鮮甜的李子,忍着蚊蟲叮咬之苦在樹叢之中吃力地攀爬採摘的情形——胸中一股熱流已然緩緩流淌而過!

方瑩爲了岔開場中的這般氣氛,伸出瑩瑩玉手輕輕撫摸了一下那冰綃帳的紗面,深深讚道:“司馬兄一家不愧是京師名門——從哪裡得來這般奇妙的針繡珍品來?只怕是皇宮大內纔會享有如此珍異的紗帳罷?這紗帳材質又好,針繡功夫也絕。”

“方公子,這一次您倒是瞧走眼了。”牛金在一旁聽了,淡淡而笑,“這頂冰綃帳是我家公子的春華妹子一針一線繡出來的,並不是什麼皇宮大內的針繡珍品。”

“春華妹子?”方瑩有些漫不經心地隨口而道,眼波一動,“她是司馬兄的親妹妹嗎?司馬兄既是這般聰穎明敏,難怪他妹子也這麼心靈手巧的……”

“春華姑娘可不是我家公子的妹妹,”牛金笑着補充道,“她是我家公子那個……那個青梅竹馬的……”

“牛金——”司馬懿一聲輕喝,止住了牛金繼續調侃下去。他向方瑩誠摯地說道:“這頂冰綃帳蠻不錯的。靈龍谷裡蚊虻太多,瑩弟你體質單薄,就把這冰綃帳拿去使用吧。”

“哦?”方瑩剛纔聽牛金講得明白,瑩亮的眼波微微流轉,正輕輕撫着那紗面的右手竟是不知不覺地停了下來。她忽然“格格格”笑起來,徐徐說道:“司馬兄,這是你那青梅竹馬的春華妹子替你一針一線織繡出來的……它可是女兒家的心血精華凝結而成的——你怎能輕易拱手送予別人呢?不怕傷了你春華妹子待你的這一片癡心嗎?”

“這個……這個……”司馬懿一時語塞,“瑩弟與懿親如手足——古書《詩經·秦風》裡講:‘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春華妹子倘若知道我將這冰綃帳送給你用,依她賢惠淑達的心性,也不會怪罪什麼的。”

“賢惠淑達?”方瑩聽罷,又是“格格”一笑,竟自長身而起,向司馬懿悠然說道,“罷了!罷了!你說出‘賢惠淑達’這四字,小弟只怕更是不敢用你這春華妹子給你的定情禮物了!司馬兄,請恕小弟無禮——就此告辭了!”說完,他一撩衣襬,伸手拂開了紗帳,面色變得凝若寒霜,拉上一臉尷尬的林巧兒,徑自揚長而去。

“這……這……我沒說錯什麼話罷!”司馬懿一臉詫異地看看牛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又哪裡惹他惱火啦?……”

他正喃喃自語之際,卻聽宿舍門口處柯靈的聲音響了起來:“仲達兄,師父請你到精舍一敘。”

(本章完)

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漁翁之利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真正的韜晦之術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籠絡賢才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第七章 搶奪夏口_心照不宣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籠絡賢才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交易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劍拔弩張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攻心之計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名動朝野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復三公”是假,“廢三公”是真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司馬懿吃三國3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誰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爲我所用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司馬懿吃三國3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攻心之計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形勢逼人,曹操不得不速戰速決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荀彧的告民血書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投毒曹操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紫龍玦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誰是曹操畢生的勁敵?第二章 退吳之戰_算無遺策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賈詡做了一個夢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欲破曹軍,須用火攻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籠絡賢才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奪民心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一箭三雕
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漁翁之利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真正的韜晦之術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籠絡賢才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第七章 搶奪夏口_心照不宣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籠絡賢才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交易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劍拔弩張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攻心之計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名動朝野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復三公”是假,“廢三公”是真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司馬懿吃三國3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誰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爲我所用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司馬懿吃三國3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攻心之計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形勢逼人,曹操不得不速戰速決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荀彧的告民血書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投毒曹操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紫龍玦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誰是曹操畢生的勁敵?第二章 退吳之戰_算無遺策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賈詡做了一個夢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欲破曹軍,須用火攻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籠絡賢才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奪民心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一箭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