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

惡人先告狀

下午從河內郡的官屬屯田農場中實地檢查回來後,巡檢使楊俊坐在驛舍臥室中興奮得徹夜難眠,心頭的一塊巨石也終於放了下來。

他在心中暗暗地盤算着:根據白天裡在河內郡觀察到的屯田情形來看,這河內郡裡已然招納了八九百家流民客戶、開墾出了近兩千頃田地,確是成效斐然。那麼,朝廷今年從這些屯田客戶之中徵收八千石的軍糧,自然也便不在話下了。近來冀州袁紹在擊敗公孫瓚之後野心勃勃,自恃兵強勢衆,耀武揚威,對許都朝廷愈來愈不遜不順,貢禮不行、朝儀不備,甚至妄自指責朝廷三公九卿、尚書諸臺等“無能以定亂,無力以平叛”,早已激起了楊太尉、曹司空、荀令君等柱石重臣的滿腹義憤,一場北伐大戰勢難避免——值此緊要關頭,倘若自己能在河內郡爲朝廷一舉徵收到八千石的軍糧,解決數萬精兵近一個月的供糧之憂,委實堪稱奇勳一樁!自己這一番實地巡檢,終將功成圓滿,不會負了曹司空與荀令君的重託啊!

想到這兒,楊俊更是心情舒暢。他搓了搓雙掌,便向自己的貼身家僕楊葉連聲吩咐道:“備絹、取硯、盛水、磨墨,本座要作畫了……”

若是換了他人,早已對這位巡檢使大人三更半夜畫興大發而驚訝不已,但楊葉跟隨他多年,已然對此習慣了,急忙應聲下去準備絹墨。

楊俊是許都儒林士苑中名揚四方的丹青妙手,描物繪景的功夫堪稱巧奪天工、出神入化。他作畫本也不拘時境,只要興之所至,便會鋪開紙帛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全然不遵“意在畫先”的畫訣,只憑胸中一點兒靈機隨手揮灑開去,恍若天馬行空般騰挪遊轉、兀然脫俗。待畫作完畢之際,衆人觀之,只覺他畫中山水人物鮮活生動,勃勃然似從畫卷中躍然而起一般。所以,獻帝陛下曾經讚譽他“畫盡天工,巧得靈機”,而許都儒林人人皆以獲得他的贈畫爲榮。

今晚,楊俊心情愉快,畫興勃發,決定以這一番實地巡檢時所觀察到的農夫深入田間地頭辛苦耕作的諸情諸景,精心描繪出一幅《千里屯田嘉禾圖》呈送給陛下及曹司空、荀令君等社稷重臣們欣賞。

就在他微微閉目醞釀畫作靈感之時,楊葉已經奉上了一幅絹帛、一支狼毫、一塊古墨、一方玉硯、一鉢水盂,置於桌几案頭,然後便知趣地垂手退了下去。

大約過了半炷香的工夫,靜坐在席位上的楊俊霍然雙目一睜,提起狼毫細筆,沾了沾墨汁,便就着那一幅絹帛龍騰虎躍一般揮舞而下,寥寥數筆恰似靈蛇盤遊,已然勾勒出遠遠近近的溪河澗流與高高低低的山巒丘壑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他驀地一聲長笑,將身往後一仰,緩緩向硯臺上擱回了狼毫細筆——這幅《千里屯田嘉禾圖》他已完成了十之八九,只剩下一叢叢朝天茁壯而立的禾苗穀穗留待他坐在榻席之上細細潤色了。

正在這時,臥室的房門被楊葉在外面輕輕敲了幾下,接着他揚聲稟道:“啓稟大人,河內郡上計掾司馬懿前來拜謁,稱有要事求見。”

“司馬懿?”楊俊聽了,不禁尋思起來:這幾天裡,司馬懿作爲河內郡中屯田安民事務的主管掾吏,一直鞍前馬後地跟自己實地核驗着,自己對他的表現也算有了幾分瞭解。這個司馬懿看似年紀輕輕,處理各項庶務卻是井井有條、輕重得宜,手法也顯得十分圓融老到,堪稱一員不可多得的能吏。而且,他居然還是司空府主簿司馬朗大人的親弟弟……念及此處,楊俊伸出手來,拿着那塊古墨沾着清水在硯臺上輕輕磨了半晌,終於開口吩咐道:“你且請他進來。”

臥室房門開處,一身葛衫便裝的司馬懿疾步而入,乍一看還

險些以爲他是一介皁役呢!這讓正在緩緩磨墨的楊俊見了,不禁暗吃一驚:這司馬懿脫去官服,扮成僕役裝束,頗有掩飾形跡之意,莫非他今夜前來有什麼隱秘之事相告嗎?再聯想到此番離開許都之際司馬朗對自己的一番貼耳密囑,他一下反應過來,略一沉吟,眼睛越過司馬懿的頭頂直看過去,向門口處的楊葉遞了一個眼色。楊葉立刻關上房門,退到外面給他倆把風去了。

司馬懿見到楊俊如此機警,心底暗暗欽佩,便向他深深一揖而躬,恭聲言道:“楊大人!小生這廂有禮了。”

楊俊的目光又投在《千里屯田嘉禾圖》畫稿上慢慢地看着,口裡淡然說道:“司馬君免禮。大概你不知道,在你今夜來此之前,魏種太守、杜傳郡丞等人都曾投帖求見,他們都被本座紛紛拒之門外。本座一向對先太尉楊震大人‘暮夜閉戶不交私客’的清峻之風心儀得很啊,只有你司馬君此番來見,本座是破了舊例的。”

“謝謝楊大人對小生的格外看重,小生不勝惶恐感激。”司馬懿又是深深躬身一禮,臉上神態愈發恭然起來,“在下今夜造次來訪,看來是擾了楊大人的丹青雅興,在下實在抱歉。”

“你呀!你呀!虧你還是河內溫縣司馬世家出身的清流雅士!”楊俊忽然擡起了臉,展顏一笑,很是平和地對他說道,“你大哥司馬朗君,那是何等的彬彬持重、從容雅道?——你我既然俱是儒林清流出身,交往之道豈能學習那些官場胥吏的逢場作戲?你自稱‘在下’,又給本座稱呼‘大人’,本座對這可有些不耐聽吶!咱們還是以同門之禮相待罷了。本座比你年長,你且呼爲‘先生’便可!”

司馬懿一聽,心中大爲感慨:這才真是醇學鴻儒的談吐言辭啊!一字一句都透着崇文重儒、旌揚禮法的莊正氣象!他立刻便揖禮言道:“楊大……楊先生教誨得是。楊先生,小生近年來在州郡宦場漸漸沾染了一些虛浮習氣,多謝您一語破的,給予斧正。小生深感慚愧。”

“唉,這也怪不得你。”楊俊向他擺了擺手,俯身拈起那塊沉香古墨,又在青玉硯臺上徐徐研磨起來,語氣仍是十分平淡,“州郡庶務,最是瑣細繁雜,也最是擾人心智——司馬君以儒門雅士之身,卻屈身下僚,似一介掾吏營營碌碌,整日裡與升斗小民來往周旋,行必遵律令,言必稱賦利,你不覺得有什麼不適嗎?”

司馬懿聽得楊俊此問,暗暗思忖了一會兒,方纔斂容肅然答道:“楊先生此言實乃體察小生甘苦之語。小生溺於庶務之中,確是大有不適——三日之間,耳不聞義、言不及道,便覺胸悶氣滯!然而,《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又云:‘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依小生之見,州郡庶務固然千頭萬緒、紛紜複雜,恰恰正好鍛鍊小生披荊斬棘、處劇任繁之過人才智!我等儒門中人,若能做到既可‘坐而論道’,又可‘起而行道’,則何憂亂世不平?何憂天下不安?”

楊俊聽到這裡,正緩緩研墨的右手不禁停了下來——深深地看向了司馬懿,悠悠而道:“荀令君曾經講過:‘不周知天下之務,不足以斷一事之疑。’當然,你剛纔引用的那本《道德經》裡也講得更深一些:‘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司馬君,你胸中志氣實在是高邁雄遠啊!楊某衷心祝願你日後能夠成爲既可‘坐而論道’,又可‘起而行道’的棟樑之才!”

“小生適才肆言無忌,還請楊先生多多見諒。”司馬懿急忙躬身揖禮謝道。

“哪裡!哪裡!你剛纔講得很好啊!”楊俊停住了研墨,沉吟有頃,開口問道,“司馬君深夜來見,不知有何要

事?但請講來。”

司馬懿的目光在他面前案几上的那幅《千里屯田嘉禾圖》畫稿上停留了片刻,才緩緩移到了他的臉上,悠悠然言道:“楊先生這幅《千里屯田嘉禾圖》的確是畫得精妙入神、栩栩動人。小生相信,您返京之後,朝廷上下目睹您這一曠世寶圖,必會交口稱讚、譽爲極品……但,小生今日前來,卻想冒昧地指出您畫中的一個小小瑕疵,不知楊先生可否一聽?”

“哦?我這幅《千里屯田嘉禾圖》在你眼裡居然還有粗疏之處?”楊俊聞言,面色一凝,倏又露出一片笑意來,“司馬君也懂作畫?楊某恭請指教。”

司馬懿深深地躬下身去,雙眼只盯着那案几下的桌腳處,緩聲說道:“其實,依小生之見,這《千里屯田嘉禾圖》上的瑕疵並不是在楊先生您筆下產生的,而是畫外有人強行給您玷污的!”

“哦?你這話是何意思?”楊俊愈發驚疑起來。

“楊先生,請恕小生直言:您這畫上所繪的千家客戶扛鋤戴笠墾田耕作的景象,其實不是真的——您有所不知,我們河內郡所屯的官田、客戶實際上只有數十家,而您白天所看到的這九百餘家客戶,其實全是本郡貪官猾吏與豪強大戶拉來瞞天過海的私田佃戶!”

卻見楊俊靜靜地坐在案几後面,半晌沒有發話,過了許久許久,方纔淡然說道:“哦……原來是這樣的一個瑕疵啊……”語氣之際,竟然沒有太多的驚詫。

這一下倒讓司馬懿大感意外,有些怔怔地看着楊俊。

“這些情形,楊某早就知道了。”楊俊又拿起了那支狼毫細筆,伸進水盂裡慢慢洗着,一縷縷墨紋在清水中漸漸擴散成一片淡淡的陰雲,“昨日中午,楊某在東坡涼棚裡休憩時,你們河內郡的郡丞杜傳就鑽進來給楊某講述了這裡的一切情形。”

司馬懿一聽暗自驚懼:這個杜傳果然是刁毒之極!看來自從他知道了自己是溫縣司馬家中人之後,他就徹底地不再相信自己了呀!不知他跑到楊俊面前是怎樣地告了自己一記黑狀,想到這兒,司馬懿急忙屏住了聲氣,凝神傾聽楊俊繼續說下去。那楊俊卻只顧將那一支狼毫細筆伸在水盂裡翻來覆去地攪動着、清洗着,一句話也沒多說。司馬懿心頭那個緊張勁兒啊——彷彿楊俊的那支狼毫細筆是直直地插進了自己的心臟深處在攪來攪去!

但司馬懿畢竟是司馬懿,只見他臉色一凜,腰板一挺,半躬着身緩緩開口了:“楊先生,小生知道杜郡丞給您反映的是什麼情況了,他是不是說,將這八九百傢俬田佃戶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假扮成郡府所屯的官田客戶——都是我司馬仲達爲了貪功領賞、沽名釣譽謀劃出來的?”

楊俊正在水盂中慢慢擺動的那支狼毫細筆陡地一停,他的目光緩緩擡起,在司馬懿臉上一飄,又投回到了面前案几上的那幅《千里屯田嘉禾圖》上,彷彿是面對着那畫上的農夫們慢慢說道:“唔……他確實是這麼說的。而且,他還十分懇切地拜託楊某:你司馬懿才識英敏、能力非凡,又是司馬朗主簿的親弟弟,一心想着爲國效力的勁頭也是好的,只是這路走得有些偏了,希望楊某能容你小過而對你多加關照,多多成全啊!單從昨日他情動於衷、涕淚橫流的表現來看,楊某幾乎以爲你司馬仲達就是他杜傳的親弟弟一般……”

說到這裡,他突然將狼毫細筆從水盂中一提而起,疾若流星隕石一般落在那幅《千里屯田嘉禾圖》上深深淺淺地點染起來——同時,他拖長了聲音向室門口外高呼道:“來人!”

司馬懿正自暗暗驚疑,只聽得身後房門被砰的一聲撞開,四五個凶神惡煞的差役氣勢洶洶地一擁而入,徑自向他撲了過來!

(本章完)

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荀彧的告民血書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三馬同槽而食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天下歸心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丞相府的“聖臣”第十章 魏代漢主_蝗災,人禍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二章 退吳之戰_巧勝吳軍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魏帝託孤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孫權移禍荊州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爲我所用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司馬懿吃三國2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排除異己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爲我所用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軟蛋太守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丕脫穎而出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丕脫穎而出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一章 東漢亂局_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孫權移禍荊州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四章 火燒連營_閱兵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一人一口酥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出師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曹爽的潰敗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十章 魏代漢主_孫權大獻殷勤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七章 搶奪夏口_煙幕陣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七章 搶奪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臨機決斷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
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荀彧的告民血書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三馬同槽而食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天下歸心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丞相府的“聖臣”第十章 魏代漢主_蝗災,人禍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二章 退吳之戰_巧勝吳軍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魏帝託孤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孫權移禍荊州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爲我所用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司馬懿吃三國2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排除異己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爲我所用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軟蛋太守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丕脫穎而出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丕脫穎而出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一章 東漢亂局_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孫權移禍荊州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四章 火燒連營_閱兵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一人一口酥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出師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曹爽的潰敗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十章 魏代漢主_孫權大獻殷勤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七章 搶奪夏口_煙幕陣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七章 搶奪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臨機決斷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