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

諸葛亮偷襲上邽原

雖然和圍攻祁山大營的蜀軍營壘僅隔了十里之遙,司馬懿和他帶來的四萬五千魏軍卻並沒有立刻主動向敵人發起攻擊,而是找到依山傍水的險要地帶穩打穩紮地安營立寨,擺出了一副誓與蜀軍進行長期對壘的架勢。

司馬懿的這一舉措,再度招致了部將們的強烈不滿。大隊人馬從上邽原辛辛苦苦長途奔襲近千里,本就是來迎頭痛擊蜀寇,及時解救祁山之圍的。誰曾想司馬大將軍一到祁山腳下,又是安營紮寨,又是修築鹿角柵欄,根本沒有和蜀軍對陣開戰的意思。這讓費曜、戴陵、郭淮等一干大將又是怨言四起,羣情激昂,個個摩拳擦掌,來到司馬懿的中軍帳裡請求出戰殺敵。

司馬懿靜靜地坐在營帳內的虎皮椅上,聽着手下諸將你一言我一語鬧騰得厲害,就是一直沉住氣不表態。待到大約半個時辰後,諸將的唾沫也講幹了,話也講完了,人也吵累了,帳中漸漸靜了下來,司馬懿纔不慌不忙地擡起頭來,雙眸深處猝然一亮,寒光四射,冷冷地逼視着帳下諸將,含威蓄勢,卻不發話。不知爲何,諸位魏將平時也都是殺人如麻心狠手辣的角色,今日與這不怒自威的司馬大將軍一對視,竟個個都覺得他目光犀利,彷彿只需一眼便直直地看透到自己心底深處來,頓時全身一陣發寒,不禁閉了嘴,噤了聲。

司馬懿昂首環視諸將一週之後,緩緩說道:“諸君應當知道,此番諸葛亮大舉興兵來犯,本是蓄謀已久,也蓄勢已久。他們以光復僞漢爲名,蠱惑人心,而蜀中將士俱願爲其效死戮力,已成虎狼之師,豈可小覷?如今蜀軍圍攻祁山雖有兩個多月,但依本帥看來,他們朝氣正旺、暮氣未生,如餓虎出柙,不食人肉而不止,極爲危險。諸君與他們以硬碰硬,就算不吃虧,然而‘殺敵三千,自損八百’,這也不是臨陣應敵的上上之策!諸君少安毋躁,本帥自有出兵一舉破敵之時。”

戴陵聽得極不耐煩,等到司馬懿的話剛一說完,便一躍出列,嚷道:“如今蜀寇臨門叫戰而縮頭不應,豈不讓天下百姓譏笑我等膽小如鼠?”

司馬懿一聽,不禁心頭暗怒,卻又咬牙忍住,不形於色,藏在袍袖之中的左手頓時咯咯咯一陣骨節發響,竟不知不覺已捏緊了拳頭。他沉默片刻,陡然哈哈一笑,道:“戴將軍忠勇可嘉,不愧爲我大魏虎將,本帥欽服。來呀!傳本帥的命令,讓戴將軍率八千人馬,前去應戰!”說着,將一支令箭擲給了戴陵,深深地盯着他看了一眼,又道:“本帥在此靜候戴將軍的捷報佳音!”

戴陵一把接過令箭,無暇多想,立刻喜笑顏開,歡欣雀躍,鼓舞而去。司馬懿待他出營遠去之後,撫須沉吟片刻,卻又喚來張郃,吩咐道:“張將軍速帶五千精兵尾隨戴將軍前去應戰,在後方爲戴將軍壓陣。切記——此戰若勝,則千萬莫追;此戰若敗,則速速撤回!”張郃聽罷,點了點頭,領命而去。

司馬懿目送張郃疾步離去,臉上掠過了一絲憂色。他在心底深深一嘆,卻是無可奈何。其實,這幾個月來,司馬懿明察暗訪,早已摸清了自己所帶的這支關中雄師的底細。關中大軍近幾年來雖說也曾立下許多赫赫戰功,但長年輾轉於隴西的崇山峻嶺中征戰奔逐,早已是“疲而不得休養,勞而不得安逸”,實如強弩之末,難以爲繼。然而,關中諸將個個卻又好大喜功,一味只知逞強冒進,全然不顧自己手下部隊之中禍患深伏——正所謂“驕將役疲卒,十戰有九敗”。司馬懿所以一直遲遲不肯應戰,也正是慮及此患,不敢輕舉妄動。同時,司馬懿亦已抱定宗旨,只要此番擊退蜀寇之後,便要騰出手來對關中大軍進行全面整頓,消其惰氣而增其銳氣,切實鞏固軍隊的戰鬥力。但是身爲徵西車騎將軍的張郃,不知是刻意還是無意,不去體察下情,也不懂養精蓄銳,更不配合自己的御蜀方略,只是一味跟着那些好戰貪功的將領們瞎起鬨,胸無主見,亦無遠見,當真是“一將之智有餘,而大帥之量不足”。幸好當初曹叡未將關中兵權交與此人之手,否則以他輕躁張揚之作風、急功近利之心性,早已弄得關中局面一敗而不可收拾矣!前幾年司馬懿聽人稱蜀寇中那名誤失街亭的馬謖是當代“趙括”,而來到關中之後,他仔細觀察所謂“關中第一智將”張郃的所作所爲,才從他身上的言語舉動中讀懂了什麼叫做馬謖式的“名過其實”。

司馬懿慢慢將思緒收回到現實中來,看到帳下費曜、賈嗣、郭淮等將領一個個躍躍欲試的表情,不禁面色一肅,凜然說道:“諸君莫急,我們就在這帳中等待片刻,靜候前方戰報。本帥有言在先,這一戰若是戴將軍勝了,本帥立刻放手讓諸君奔赴沙場大顯神威,決不加以掣肘;若是戴將軍敗了,則請諸君日後一律謹遵本帥教令,再有妄議出戰者以軍法從事!”帳下諸將一聽,個個面面相覷,都是在心底求神唸佛地盼望着戴陵凱旋。

大約過了三個時辰,當天邊斜陽的最後一線餘暉投進營帳裡來爬上每一個將領的鞋尖時,一陣雜亂無章的喧鬧聲劃破了黃昏時的寧靜。在聽到這喧鬧聲的一剎那,司馬懿從虎皮椅上霍然而立,臉色立刻變得緊張起來,雙眼盯着帳外,只是不言不動。

喧鬧聲越來越近,來到中軍帳外卻停了下來。過了片刻,“嘩啦”一響,只見張郃提着一柄劍鋒上正滴着血珠的長劍,一把掀開了帳簾,一身疲憊地走了進來,灰頭土臉的,表情十分難看。

頓時,所有的魏將都像木頭人一般怔住了!帳中立刻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

許久許久,司馬懿才顫聲問道:“戰果如何?講!”張郃舔了舔乾裂的嘴脣,囁囁地說道:“蜀寇出動了兩萬人馬和魏延、姜維、王平等三名大將一齊圍攻過來……戴將軍拼死力戰,受了重傷,被……被擡到後營療傷去了……我們損失了戰騎三百多匹、戰士四千餘名……不過,蜀寇大概也和我軍傷亡的情形差

不多吧……”

聽着張郃斷斷續續地彙報着戰情,司馬懿只是沉着臉,一言不發,兩道濃眉漸漸擰成了一團。看來事前他料得沒錯,蜀軍果然採用的是“兩敗俱傷”的消耗戰,企圖在雙方有生力量不對等的情形下折損自己的元氣。他站在那裡,久久不語,臉色變得極其複雜。侍立在他身邊的司馬師看着父親這般神情,知道他心頭已是翻江倒海般難受,也只得在一旁默然觀之,不敢插嘴前去勸說什麼。

隔了半晌,司馬懿才揮了揮手,吩咐道:“來人,扶張將軍下去休息。”帳外兩個親兵應聲而入,扶着滿臉血痕的張郃退了出去。

待張郃剛一出營,司馬懿便沉下臉來,一字一句地從牙縫裡蹦出一段話來:“諸君要記着,忍而又忍,慎之又慎,伺機而動,後發制人,方是我大魏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良策!戴陵逞狠鬥勇,損兵折將,失誤不小,立即免去官職,留在營中戴罪立功。日後,軍中再有妄議出戰者以軍法從事!”

司馬懿這番話講得聲色俱厲,諸將聽了,只得點頭稱是,戰戰兢兢,不敢多言。司馬懿似乎也有些倦了,慢慢坐回到虎皮椅上,便要示意讓衆將退下。

正在這時,一名探子氣喘吁吁奔進營來稟報:“諸葛亮一個時辰前親率六萬人馬直奔上邽原而去!”

這個消息如同平地一聲霹靂,震得司馬懿身形一晃!看來,諸葛亮果然不出自己所料,終究還是使出了這兩招調虎離山、金蟬脫殼之計!他果然向素有“關中第一糧倉”之稱的上邽原偷襲而去了!司馬懿屏息凝神,極其緊張而迅速地思索着。正欲開口說話,又有一名親兵闖進營來,稟道:“稟告大將軍,陛下令度支尚書司馬孚調撥長安守卒一萬五千人馬,由長安太守牛金將軍率領,火速前來支援,目前已馳到五百里外的‘獅子口’了!”

後面的這個消息頓時在帳中諸將心頭又激起了烈烈戰意。郭淮將軍一聽,出列急道:“大將軍,既然援軍已到,就請發令乘諸葛亮主力外出之際,以我軍全部精銳向祁山下留守的蜀軍發起狙擊!這一戰,末將自信必勝無疑!”話猶未了,他身畔的諸位將領也是紛紛贊成,帳下又是一片請戰之聲。

司馬懿卻面色沉凝,用手捋了捋長鬚,靜靜地思考了許久許久,才猛一揮手,道:“不要再鬧了,司馬師聽令!”

場中一下靜了下來。司馬師在衆將向他投來的驚疑不定的目光中跨前一步,出列肅立靜聽。司馬懿從書案的文匣之中取出一隻錦囊遞給了他,道:“你速去‘獅子口’處面見牛金,將錦囊親自交給他本人,讓他遵照囊中之計,立即施行,不得有誤!”

“是!”司馬師聽令,應聲接囊而去。

司馬懿神色凜然,又向帳下諸將環視一圈,然後沉聲說道:“傳我兩道軍令下去,一是立刻派八百里加急快騎……不,就用本帥的那匹千里寶駒將蜀寇偷襲的消息儘快送到鄧艾、魏平那裡,讓他們及時作好應敵準備!

“二是立刻拔寨,全軍用過晚飯之後,自帶二日干糧,急速趕赴上邽原救援!”

上邽原的夜晚並不寂靜,也沒有多少涼意,稻田裡蛙聲起伏,更是給人平添了一絲煩亂。這裡雖說半個多月前還是霖雨綿綿,但畢竟已到了六七月份的時節,夏天的暴熱又如沸水一般卷襲而來。關中駐軍若非因多年居住於此而適應了這種寒暑交替大起大落的氣候,恐怕早有不少士卒已吃不消這鬼天氣而生起病來。

此刻,在上邽原周圍山坡的麥地裡,依稀可見綽綽人影在月光下晃動。走近去看,分明都是一羣羣魏國士卒正在地裡彎腰埋頭整齊而迅速地割着麥穗,一片細細密密的“沙沙”之聲不絕於耳。

地埂邊上,一名銀盔素甲的青年將官正指揮着士兵們有條不紊地割麥、收麥、運麥,神色顯得有些急躁,不時地向士卒們催促幾聲。

他正忙着的時候,卻未曾發現山坡腳下一位身着紅袍的中年將官疾步走了上來,身後跟着兩名親兵。漸漸走近了,紅袍將官出聲招呼道:“鄧老弟,你還在忙哪!休息一下吧!”

那銀盔青年將官正是魏軍主帥司馬懿的秘書郎、留守上邽的副將鄧艾。那紅袍將官不消說自然便是上邽守將魏平了。鄧艾聽得魏平的話聲,連忙回過身來,迎了上來,慢聲說道:“魏……魏將軍,小……小隴山那……那邊的營壘工事修……得差……差不多了吧?”

鄧艾一直有些口吃,但自從當了關中大帥秘書郎後,他就開始有意識地注意隨時糾正自己這口吃之弊。所以他現在講話,寧可說得慢些也要努力爭取不再出現結巴。但這是先天性疾病,所以他的口吃也就做不到徹底根除,只是現在說話不再像以前有那麼多的“結巴”罷了。

魏平聽完了他的話,點了點頭,抹了抹臉上的汗珠,道:“魏某把小隴山上的兄弟們大半都派下山來擡石運泥,其餘的人在山上修築工事,大家到現在都還在忙着呢!而且魏某還讓兄弟們把山下所有的只要能夠搬得走、擡得動的滾石、巨木都弄到山上營寨裡儲放起來!假如蜀寇真的膽敢前來偷襲的話,包管他們奪我小隴山比登天還難!”

鄧艾認真地聽着他的每一句話,放眼望向山坡對面那地勢險峻的上邽原咽喉要地——小隴山,沉吟着點了點頭,又慢慢說道:“魏將軍既是把這……這營壘工事做得這……這般紮實,小弟也相信小隴山此時必……必是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小……小弟正急着催趕這些兄弟們盡……儘快割下更多的麥運……運到小隴山營寨裡積……積儲起來!”

魏平看了看那些正埋着頭在坡地割麥的士兵們,伸手拉了一下鄧艾的袖角,使了個眼色,低聲道:“鄧老弟,說實話,你覺得咱們哥兒倆是不是搞得太認真了?你看,自從半個多月前司馬大將軍率領大隊人馬離開上邽救援祁山以來的這段日子裡,我們又是忙着割麥又

是在小隴山修築工事,每天都要幹到深更半夜纔去休息——蜀寇卻還遠在祁山呢,他們又不會長上翅膀飛過來攻打我們!說不準我們到時候是辛辛苦苦地白忙活了一場,讓人笑話喲!”鄧艾聽罷,一伸手,也是低聲說道:“魏……魏兄,且讓我倆借……借一步說話!”說着,便領着魏平往坡上僻靜之處走去。

待得遠離了那些士卒耳目所能及的範圍之後,鄧艾纔對魏平說道:“魏兄切莫猶豫。這……這上邽乃……乃是‘關中門戶’、我軍‘糧倉’,實乃兵家必爭之地。而且蜀……蜀寇如今已用調虎離山之計抽……抽走了司馬大將軍統……統領的關中大軍主力,一……一定會乘隙前來偷……偷襲。所以,我們只能抓緊時間多……多積糧草,築好營壘,備好器械,盡……儘快作好全面應戰的準備,才……纔會立於不敗之地。不然蜀寇猝然來攻,大家屆時追悔莫及!”

魏平聽了這番話,默默點頭,道:“司馬大將軍臨走之前,一再交代凡事要聽取鄧老弟的意見,魏某一定切實照辦,想來總是不會出什麼差錯的。”鄧艾聽了很是感動,躬身施禮道:“難……難得魏兄如此信任鄧某,鄧某感激不盡!”

魏平靦腆一笑,擺了擺手,連身道:“不敢當,不敢當!鄧老弟折殺魏某了!”二人謙讓了一番,方又站起身來,環視上邽原,胸中各有一番感慨涌上心頭。隔了半晌,魏平開口說道:“鄧老弟,魏某乃一介勇夫,只知誠心待人、實意辦事,也辨不清這大局大勢,卻有一個問題要請教你一下!別人都說司馬大將軍掌兵關中以來,怯弱不堪、畏蜀如虎,但魏某總相信他老人家這麼做,必有高明之處——只是魏某愚鈍,還請鄧老弟爲我指點一二!”

鄧艾未曾想到魏平竟是這般誠樸謹厚,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不禁佩服起司馬大將軍用人之術的高明卓異來:司馬大將軍正是知道自己一向性格高傲、恃才自負,不易與他人共事,便特意找了個質樸忠厚的魏平來配合自己,既消了雙雄並立互不服氣各自扯皮之害,又揚了他二人剛柔互濟相得益彰之長。想到此處,他不由得爲司馬大將軍這一番良苦用心而深深感動。沉吟片刻,他在魏平近乎求教的眼神裡,緩緩開口說道:“魏兄真以爲司馬大將軍堅守不出,是……是膽怯嗎?古人講,‘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依……依在下之見,司馬大將軍亦是不戰則已,一戰驚人,無人能敵!

“春秋時期越國名將范蠡講得好,‘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後則用陰,先……先則用陽;近則用柔,遠則用剛……彼……彼來從我,固守勿與;盡其陽節,盈吾陰節而奪之。’太……《太公兵法》裡也說,‘善戰者,居之不撓,見勝則起,不勝則止。’司馬大將軍對付蜀寇之策,亦正是‘不……不戰而屈人之兵’,看……看似初無顯赫殲滅之效,終將勝敵於股掌之上。其……其出奇應變,奄忽如神,雖孫武、吳起有所不及,雖韓信、白起亦非其敵!”

魏平聽得鄧艾引經據典、神乎其神地這麼一說,倒真有幾分悚然動容,急忙認真傾聽下去。只見鄧艾停頓片刻,又道:“據在下所知,僞蜀國內共有農一……一百一十萬人,其中婦女有二十五萬人,年滿十五歲以下的男子三……三十萬人,年滿五十歲以上的有二……二十萬人,剩下年紀在十五歲至五十歲之間的有三十五……五萬人專門從事農耕。但僞蜀國內官吏有六萬人,僚佐有十萬,軍士共三十萬。以……以三十五萬之農夫耕種所得之糧食供養四十六萬之吏卒,真……真可謂是‘生之者寡,食之者衆’,如此下去,豈……豈能長久?所以在下斷定,諸……諸葛亮大興軍旅,犯我大魏,完全是勞師疲民,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將……將來僞蜀一旦軍饑民疲,則必將人心渙散。司馬大……大將軍乘虛而攻,必會穩操勝券!”

魏平沒想到鄧艾以一介區區掾吏,竟對魏蜀大勢看得如此透徹,不禁深深歎服,道:“鄧老弟懂得真多啊!你這番話講得縝密紮實、滴水不漏,魏某自愧不如!”

二人正談之間,山坡下一騎人馬如風馳電掣般疾馳上來。他倆循聲望去,卻見來騎之上一名士卒飛身下馬,喘着粗氣,滿頭大汗地奔到他二人面前,急急稟道:“魏將軍、鄧將軍,司馬大將軍以他的千里駒送給屬下坐騎急馳前來報訊——諸葛亮提兵六萬,直襲上邽而來,先頭部隊可能在明天中午時候便會抵達!司馬大將軍要求二位將軍務必全力守住上邽,同時他已親率大軍奔馳千里回援上邽,請二位將軍放心應戰!”

“哎呀!蜀寇真的來了?”魏平大驚,扭頭看了看鄧艾,“鄧老弟真是料事如神!”鄧艾仰天哈哈一笑,復又臉色一正,道:“我們已有備無患,不……不怕他不遠千里來偷襲!”說着,又扭過頭對那名士卒吩咐道:“傳我三道命令下去:一是所有精兵全部退回小隴山營寨,分批休息調整,時刻準備作戰。

“二是馬上派五百士卒到上邽四周山脊上多插軍旗以壯聲威,迷惑蜀寇。

“三是讓農丁們抓緊時間割麥、收麥、運麥!”

魏平像看着另外一個人似的看着鄧艾,發覺他此刻竟頗有大將之風,舉手投足之間凜然生威,而且也一點都不口吃了。只見鄧艾轉過頭來,又望向漫山遍野的那一片綠油油的麥地,冷冷地在牙縫裡擠出一句話來:“看來,有不少熟麥是來不及收割運走了!讓那批到各個山脊去插軍旗的五百士卒,在插好軍旗的同時,把來不及收割運走的那些坡地裡的熟麥全部放火燒掉!”

“燒麥?”魏平吃了一驚,“那……那些地裡的麥,可是兄弟們辛辛苦苦種的呀!”

“婦人之仁,豈能成就大業?”鄧艾臉色極爲凝重,伸手在半空中猛地一劈,“我們收割不完的熟麥,決不能落到蜀寇手中!燒!能燒多少是多少!這個時候決不能便宜了他們!”

(本章完)

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一人一口酥第四章 火燒連營_閱兵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備戰東關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屈伸之訣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藏得再深也會露馬腳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殺招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血陰蠱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形勢逼人,曹操不得不速戰速決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丕這顆棋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永別了,昔日的盟友第十章 魏代漢主_蝗災,人禍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丕這顆棋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藏得再深也會露馬腳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交易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假話要真說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司馬懿的城府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護鄉塢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七章 搶奪夏口_從這裡,給曹操南征埋下禍根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欲破曹軍,須用火攻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奪民心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
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一人一口酥第四章 火燒連營_閱兵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備戰東關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屈伸之訣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藏得再深也會露馬腳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殺招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血陰蠱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形勢逼人,曹操不得不速戰速決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丕這顆棋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永別了,昔日的盟友第十章 魏代漢主_蝗災,人禍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丕這顆棋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藏得再深也會露馬腳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交易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假話要真說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司馬懿的城府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護鄉塢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七章 搶奪夏口_從這裡,給曹操南征埋下禍根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欲破曹軍,須用火攻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奪民心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