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

水鏡先生竟是詐死!

在曹操那封威逼信發出的第五日,曹軍安插在江東柴桑城的“眼線”反饋回來了一個彷彿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消息。

諸葛亮那日和江東諸士在“戰”“和”之辯中鬥得難分難解的最後一刻,江東主和派的首席代表人物張昭突然出面公開投給了諸葛亮一張“贊成票”,決定全力支持聯劉抗曹——於是,局勢急轉直下,江東主戰派迅速佔了柴桑郡幕府的上風。

席間,秦鬆、顧雍、步騭等主和派名士不禁驚問張昭:“張公爲何臨事猝變、執意不堅乎?”

張昭坦然正色而答:“我等江東諸士本是一心歸附漢室朝廷,誰人願當他沛郡閹醜曹氏之家奴?”

“曹操位居大漢丞相,名重六合,威服八荒,又曾有迎陛下入許都以安帝室之功,張公爲何這般說他?”

張昭當場就拿出了曹操最得意的一首詩詞《短歌行》來論證道:“‘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段詩中,‘周公’正是曹操暗暗自喻於己;‘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實是曹操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的內心自我曝露,暗喻自己‘位不厭高,權不厭重’;‘天下歸心’,說穿了就是他一心想‘天下盡歸曹氏之手’罷了——這字字句句都透出了他曹操的不軌之志。所以,我們江東諸士意欲真心擁漢者,必先視曹操爲第一漢賊!”

就這樣,張昭的這番話爲柴桑孫府中這場“戰”“和”之辯“一錘定音”——江東各大門閥士族自此決定齊心合力支持孫劉聯盟以共抗曹操。

而且,最令曹操氣憤的是,陰狡叵測的孫權居然在不給他這封威逼信任何正面迴應的情形下,就立即招來江東大都督周瑜,統領四萬水軍隨魯肅、諸葛亮一同火速溯流西進,與劉備、劉琦在夏口城順利會師,然後從長江直撲江陵而來,向自己這一方“不宣而戰”了!

果然是“最兇的狗不叫只咬”。曹操的忍耐也達到了極限,馬上作出強有力的迴應,全軍立刻厲兵秣馬,整裝集合,於十月十六日順流東下,在長江上迎頭痛擊劉孫盟軍!

江陵城樓上的一間偏閣裡,司馬懿依着燭光,正伏在几案之上慢慢整理着南征的軍務書簿。明天大軍就要開拔東下了,曹操特地放了兵曹僚屬們一夜的假,酉時初刻起就讓他們早點兒回來休息,養好精神後隨軍出發。

然而,眼看着就要隨同大軍東征夏口城了,這十多萬大軍就要與劉備、諸葛亮、魯肅他們正面交鋒了——一向沉篤持重的司馬懿,心頭也禁不住泛起了一絲淡淡的惘然,雖說自己是堅信諸葛亮、魯肅、周瑜他們足有應敵自保之能的,但畢竟是以四萬之衆力抗十餘萬之敵啊!雙方的實力的確是懸殊太大了!況且,曹操本人亦是縱橫中原,所向無敵的用兵奇傑,他的手下更是人才濟濟。面對這樣的對手,他們撐持得住嗎?江東那個周瑜,雖然也曾聽說他指揮過幾場不大不小的戰役,取得了不少的戰績,但那都是在江東之域“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如今曹操這隻“大老虎”真的下山撲噬而來,周瑜、諸葛亮、魯肅他們還有足夠的自信笑得出來嗎?

“二公子,我大哥來了。”守在偏閣門外的牛金忽然向裡邊輕輕喊了一聲。

“好!好!好!快請他進來!”司馬懿正盼着牛恆給他送來江東方面的確切消息,一聽這話,高興得連忙起身迎了上來。

只見牛恆一步閃進室內,仍是不苟言笑地向他欠身一禮,肅然稟道:“二公子,恆今日帶來了一位極重要的人士,親自駕臨與您一見,事先未曾通報,還請您見諒。”

“誰?”司馬懿遲疑着問了一聲,心底卻想,難不成又是諸葛亮或魯肅微服易容而來了?

他話音剛落,閣門外便響起了一個悠悠遠遠的聲音長吟而入:

“寒雲深深掩鶴影,獨上渺渺摘星臺。颯颯秋風卷輕簾,遙看山雨瀟瀟來!”

這吟詠之聲聽起來清朗激越,意味深長,餘音嫋嫋,繞樑不絕。而司馬懿的臉色卻漸漸變了,變得越來越驚訝,越來越惶惑,兩眼也不禁睜得越來越大。這……這個聲音好耳熟啊!既像父親的聲音一般蒼涼,又像大哥的聲音一般凝重……更像是自己很久很久以前聽到的那個聲音。這個聲音怎……怎麼還會出現?不……不……不可能啊!

長吟之聲終於結束了,只見門簾一掀,進來一個青布蒙面,身高八尺的黑袍老者來。他雙目精光湛然,在黑夜中顯得亮若寒星,只在司馬懿的臉上瞟了一下,又微微低垂了眼簾,彷彿凝視在自己的鼻尖處。這老者一直揹負着雙手,緩步走到司馬懿面前,才伸手將自己臉上所蒙的青布緩緩取下,淡淡道:

“仲達,當年靈龍谷一別近十年,你可修爲有進了?眼下大戰在即,你可還做得到心境沉靜如淵乎?”

這一見之下,連守在門邊的牛金也驚得險些脫口失聲驚呼:原來這黑袍老者竟然是那個當年曾來“紫淵學苑”講學過、已經“逝世”了多日的青雲山莊莊主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懿的聰穎機敏畢竟非同常人,他起初也是如同見了鬼似的大吃一驚,但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以叔父司馬徽的深謀遠慮,智略百出,他當初選擇了“假死”必然是深有用意的。他亦隱隱猜到了幾分,也許只有這“假死”纔會讓叔父司馬徽徹底避開將來那些來自方方面面的糾結和紛擾,而他本人卻可以非常高明、非常隱秘、非常超然地藏在幕後繼續操縱他的計謀實施。誰會懷疑一個“死人”竟在幕後“翻雲覆雨”呢?就算將來有些人省悟到了司馬徽“生前”的有些話、有些事似乎存在着隱隱約約的蹊蹺,可他本人卻已經“死”了,“死”得無可對證,哪怕你是再聰明的人也極難查獲真相了。

“叔父大人……”司馬懿眼眶裡立時閃起了幾朵淚花,哽聲而泣,“小侄在此有禮了。”說着,他一頭跪拜了下去。

司馬徽卻一如當年在“紫淵學苑”的明道堂上給他講課時一樣,只答了一聲“起來吧”,就邁步徑去那室中榻席上坐了下來。

司馬懿嗚咽着應了一聲,急忙起身,恭恭敬敬地站在了司馬徽的右側下方,低眉斂目,垂袖而立。

“仲達,你這八九年來相貌沒怎麼改變,倒是身材又長高了許多,面頰也變胖了不少。”司馬徽拿眼慢慢打量着他,似乎頗爲滿意,“古語有云:‘非體健則不足以負重,非志強則不足以致遠。唯體健志強者,方能負重而致遠。’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奮勵有爲,不懈不撓,纔是開基創業,可大可久之根本。仲達,你這一點做得好!唉,爲叔和你父親一樣,都已經有些老了,再也不復有盛年體壯之時的勃勃勁氣了……”

司馬懿擡眼瞧去,在他矇矓的淚光中,看到明亮的燭光照耀在司馬徽的鬢角,幾根斑白的銀絲露了出來。他眼圈一紅,“撲簌撲簌”地掉下淚來:“叔父大人多年來沉潛隱伏於這荊襄偏荒之地,爲我殷國司馬氏之千秋偉業如此殫精竭慮,苦心經營,懿真是見而惻然!您都是被這些繁雜庶務給累的……”

“這些話可就說得見外了!‘伴曹如伴虎’,大哥他和你們兄弟在許都那邊也都做得不容易啊……”司馬徽的眼角亦隱隱似有晶芒爍動,他臉上的表情卻依舊顯得平靜無波,“仲達,你如今隱身潛伏在曹操幕府之中韜光養晦,一定要‘左顧右盼,瞻前顧後,處處小心,事事謹密’啊!叔父贈你一段銘言,乃是《道德經》上的至理寶箴:“‘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爲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你照此戮力篤行而去,日後必有奇效的。”

司馬懿聽得十分仔細,連忙深深點頭應道:“叔父大人的這番指教點化,小侄一定謹記在心,勤而行之。”

司馬徽目光一凜,直視他道:“你可知道,江東方面決定聯劉抗曹,派來了四萬精兵,他們的主帥是周瑜,副帥是程普,先鋒大將是黃蓋和甘寧,軍師兼贊軍校尉就是魯肅,首席參軍則是諸葛亮。也就是說,諸葛亮和魯肅現在都是孫劉聯軍的核心決策人士。魯肅且不去說他,爲叔在意的是,對諸葛亮此人,你有何看法?他的才識與你相比,你自視如何?”

“這個……諸葛亮乃叔父大人青雲山莊門下首席高徒,叔父大人對他的長短優劣必是瞭然於胸。”司馬懿急忙俯首謙遜地答道,“小侄焉敢在您面前妄自品評。小侄願洗耳恭聽您對小侄與諸葛亮的評點。”

“仲達竟在爲叔面前遊移其詞?你這些話聽來,不是過謙近僞,便是虛與委蛇!未免流入胸乏灼見,目無卓識之譏也。”司馬徽撫着鬚髯輕輕笑道,“爲叔這個問題,若是換成那諸葛亮來回答,便斷然不是你這模樣。他的通識篤定,獨持己見,豈是常人能及?當初爲叔贈他‘臥龍’之名號,他當衆受之而不克讓。爲叔便使徐庶私下諫他稍應謙讓。諸葛亮問他:‘徐君以爲吾實不符名耶?’徐庶曰:‘非也。但君若能稍許克讓,亦是美談一樁。’諸葛亮長笑而答:‘吾之德才,既與‘臥龍’之號名實相符,又何爲虛讓也?名實雙得,正如日自有輝,月自有華,何須自掩?常人拘於禮法,不能執其獨見之明,而僞隨衆流,豈可謂之通達時務乎?’你聽一聽他這番言語,可有半分過謙近僞之謬乎?”

司馬懿聽了,臉頰微紅之下,心頭卻暗暗發笑。這個諸葛亮,平日裡看似文質彬彬,沒想到在某些場合卻是臉皮厚若城牆。強詞奪理之際,也是臉不發燙心不跳。他心念方定,又見得司馬徽仍是那般咄咄逼視而來,只得答道:“叔父大人此言一針見血,小侄慚愧之極。既是如此,小侄便覥顏直言了。這諸葛亮自稱與‘臥龍’之號名實相符,小侄就以‘天生真龍’來喻他之器能——龍者,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藏芥隱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諸葛亮養志南陽,而暗懷‘隆中對’之偉略,此爲其隱;智計多端,應變無窮,面對曹操、賈詡、曹仁等勁敵,竟從長阪坡護得劉備主力安然而退,此爲其升;放眼四海,氣吞六合,此爲其大;嚴謹周密,步步無誤,此爲其小。懿之才智,與其相比,似是略有不足。”

“怎麼,你對他竟有幾分忌憚?”司馬徽撫着鬚髯的手驀地一停,目光凜凜然如刀鋒般直掃過來。

“不錯。懿之心中,實願生生世世不與此君爲敵。”司馬懿斂眉垂目,沉沉而答。

“不要這麼妄自菲薄。仲達啊,你一定要記着,任何人都不是永遠無隙可乘,永遠無懈可擊的。”司馬徽目光中的寒冽之意漸漸淡去,呈現出來的竟是一種莫名的深邃,“在爲叔的眼中,任何人身上都是沒有優點和缺點之分的。優點就是缺點,缺點就是優點,它們都只是如同一枚銖錢的正反兩面而已。一個人堅強執著是大大的優點,但他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面對錯誤的對象運用這種堅強執著,就會變成固執呆板;一個人溫和謙遜是大大的優點,但他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面對錯誤的對象運用這種溫和謙遜,就會變成柔弱無剛;一個人機敏靈活是大大的優點,但他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面對錯誤的對象運用這種機敏靈活,就會變成搖擺不定。所以,再出色的優點,倘若沒有運用到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方和適當的對象上,就會成爲非常嚴重的缺點。諸葛亮一身是優點,這難道不正意味着他有可能恰巧一身是缺點?仲達,你須當擁有這等俯瞰一切,懷疑一切,批判一切,洞徹一切的絕大膽識才行哪!”

司馬懿聽了司馬徽這一番話,心頭頓時豁然開朗。他臉上不禁喜色四溢,連忙欠身向司馬徽深深謝道:“叔父大人之言,實是有如天籟玉音,令小侄茅塞頓開,感悟無窮!小侄在此恭聽您繼續賜教。”

(本章完)

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司馬父子縱議天下大勢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謠言四起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司馬懿吃三國4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青雲山莊,秘密據點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來了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天下歸心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漢天子的等待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司馬懿大壽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司馬懿吃三國4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以楚制楚、楚人治楚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三馬同槽而食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七章 搶奪夏口_煙幕陣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備戰東關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族的驚天大計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司馬懿吃三國3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曹爽引衆怒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九章 吳蜀聯盟_兩翼受敵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丕脫穎而出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投毒曹操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丕算命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三馬同槽而食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交易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四章 火燒連營_曹操後悔了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名動朝野
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司馬父子縱議天下大勢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謠言四起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司馬懿吃三國4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青雲山莊,秘密據點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來了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天下歸心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漢天子的等待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司馬懿大壽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司馬懿吃三國4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以楚制楚、楚人治楚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三馬同槽而食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七章 搶奪夏口_煙幕陣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備戰東關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族的驚天大計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司馬懿吃三國3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曹爽引衆怒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九章 吳蜀聯盟_兩翼受敵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丕脫穎而出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投毒曹操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丕算命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三馬同槽而食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交易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四章 火燒連營_曹操後悔了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名動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