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

育賢堂“受罰”

淡鬱含香的青煙一縷縷恍若抽繭一般從紫金博山爐中飄蕩而升,縈繞在荀府育賢堂的半空之際,幻化出活靈活現的鳥獸魚蟲之態,讓人看得意癡神迷。

育賢堂是荀彧每隔五日便要召開一次談經論道大會的學府要地。每到這談經論道大會舉辦之時,中原四方的賢哲名士無不如魚歸淵般齊聚堂上,互相切磋交流,砥礪才德。

不過,今天的談經論道大會卻與往日有些不同,荀彧在開會之初便宣佈了此次大會只是由他出題,再請參會的儒林後進子弟們競相答題,藉以考驗他們的德術器識。而荀攸、王朗、孔融、崔琰、毛玠、楊俊等高卿大夫卻在貴賓席上旁聽評判。

由於參加大會答題評判的荀攸、王朗、崔琰、毛玠等貴賓們都是執掌各級官吏擢拔選用之大權的府院要員,所以今天會上的儒林後進子弟們一個個也暗暗鉚足了勁,準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力爭在他們面前好好表現一番,以贏得他們的賞識與青睞。不管怎麼說,得到了這些高卿大夫、府院要員的賞識,對自己將來在仕途上的發展多多少少都是會有一定裨益的。

淡紫色的竹板方榻之上,荀彧神情怡然,含笑而坐,面前桌几之上,那隻盛滿了清茶的黃玉雙耳鶴紋杯裡白汽冉冉浮升,一派馨香溢然撲鼻。

他那桌几之前的一排排長席之上,坐着楊修、趙彥、司馬懿、曹丕、曹植、曹真以及新近應徵入仕的吳質、王昶、何曾等青年才俊,一個個正襟端坐,恭候着荀彧開口講話。

“諸位公子,這世間爲宦入仕之士,盡畢生之心血而孜孜謀求者,”荀彧凜凜的目光往堂下緩緩掃視了一圈,慢聲言道,“不過是‘富’、‘貴’二字而已。卻不知在諸位公子的心目之中,這‘富’、‘貴’二字是何含義?”

堂下諸位青年才俊一聽,都不禁面面相覷。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嘛!在座哪一個會不明白“富貴”二字?便見曹真舉手一禮,然後站起來向荀彧躬身答道:“啓稟令君老師,依小生之見,所謂‘富’者,即腰纏萬貫、坐擁金城是也;所謂‘貴’者,即爵高位重、手握重權是也。”

荀彧聽了,只是微微而笑,復又看向其他青年才俊,仍是慢聲而道:“諸位公子對‘富貴’二字還有什麼不同的理解嗎?”

場中衆位儒林後進子弟聞言,不禁都愣了。曹真剛纔的回答已是清晰明瞭,這“富貴”二字不做此解還能如何?

育賢堂上頓時靜默了下來。良久,卻見曹植亦是舉手一禮,待荀彧頷首同意之後,才起身施禮答道:“啓稟令君老師,依植之見,‘不取於人’方可謂之富,‘不屈於人’方可謂之貴。不知植的理解如何?還請令君老師賜教。”

“唔……好一個‘不取於人謂之富,不屈於人謂之貴’!”孔融一聽,在貴賓席上已是一聲讚歎脫口而出,“曹三公子這番釋義當真是堂皇正大,頗得儒學義理精髓啊!”

王朗、楊俊等聽了曹植這話,亦是拍掌讚賞不已。

荀彧暗暗心道:這曹植的釋義已然接近義理真諦了,也難爲他儒學素養精粹,否則絕不能理解到這一步來!細細玩味他這番釋義,曹植自身所具王者之才的氣概已然四溢,恍若釜上蒸汽騰騰然不可輕遏矣!但他仍不做最後的表態,還是微笑着又問:“諸位公子,對‘富貴’二字還有什麼不同的理解嗎?”

全場再次靜默了下來。曹植剛纔的回答已然高妙超然,誰的釋義還能比他的更精到啊?

就在這一片靜默之中,只見司馬懿緩緩舉手一禮,站起身向荀彧一躬,深深答道:“小生在這裡獻醜了,依小生愚見,‘博取於人’亦可謂

之富,‘善屈於人’亦可謂之貴。不知小生的理解如何?恭請令君老師賜教。”

他此語一出,全場青年才俊們頓時發出了一片輕微的騷動。這個司馬懿真是劍走偏鋒,竟在曹植那番釋義的基礎上自出機杼,又跨出了一步新的境界來。

荀彧臉上的笑意這時才禁不住濃了幾分,撫着胸前的長長鬚髯,慢慢開口又追問道:“司馬仲達,你這‘博取於人謂之富、善屈於人謂之貴’講得已然甚爲精奧了——你可再講得淺白一些,讓大家聽了也理解得更透徹一些,如何?”

司馬懿微微點了點頭,恭然而答:“博採衆人之長即爲富,屈己從人之善即爲貴。令君老師和各位大人、各位兄臺以爲如何?”

“好!答得好!仲達這番釋義才真是契合了我儒門大道中庸平實的妙境!”崔琰自入席落座以來,一直是左手託着一柄羊脂玉如意,右掌在如意上面輕輕摩挲,彷彿沒有理會堂上的一切,直到剛纔聽了司馬懿的回答之後,纔不禁停手連拍了四五下掌,側頭向毛玠深深讚道。毛玠也是連連頷首,稱讚不已。

荀彧亦是微微一笑,雙手輕輕一擡,全場立刻鴉雀無聲。他目光流轉,先是瞧了瞧曹植,又是看了看司馬懿,撫髯含笑欣然而道:“很好,很好。子建和仲達都答得很好。子建的釋義,透着一股卓然自立、壁立千仞的剛正充實之氣;仲達的釋義,透着一股包舉宇內、海納百川的恢宏壯闊之氣。他倆都是自得靈樞的好學之士!諸位公子,須得以他倆爲楷模,好好學習、日日精進啊!”

“是!”堂上衆位青年才俊齊齊應了一聲。

“這第二個問題是,世間求學悟道之士,盡畢生之心血而不斷追求的,不過是‘仁’、‘智’二字而已。”荀彧面色一正,又徐徐而問,“請問諸位公子,這‘仁’、‘智’二字是何含義啊?”

這一次,堂上有三個人舉手欲答——曹丕、曹植、司馬懿。

荀彧右手一擡,示意他們三人站起身來一一作答。

曹丕答:“仁者能使人愛己,智者能使人知己。”

曹植答:“仁者愛人,智者知人。”

司馬懿最後答道:“仁者自愛,智者自知。”

荀彧聽罷,莞爾一笑,目光一掠,向貴賓席上正瞑目而思的王朗看去,輕輕呼道:“王大夫……您是山東鴻儒,經學根柢極爲醇厚。您且點評一下,這三位公子的回答如何?”

王朗緩緩睜開眼來,滿面鄭重之色,徐徐言道:“剛纔本座聽得這三位公子的釋義答案,心中真是激動不已。如今中原昇平、王道返正、儒學昌明,又兼英才輩出、妙語連珠,實乃本座平生所遇所見之最大快事。大道之行、聖學之隆,本座在此就拜託在座諸君獻身相助啦!”說着,他竟從席上站起身來,向着堂下坐着的諸位青年才俊、儒林後進子弟們環揖一禮,態度極爲懇切——很多人都瞧見他眼眶裡淚花閃亮。

然後,他穩定了心神,才向曹丕、曹植、司馬懿緩緩而道:“三位公子的答案都是很好的。不過,我們儒學聖道的修習共有三個層次:進門、登堂、入室,由低而高,循序漸進。三位公子,請恕本座據實相告。”他用眼角餘光瞥了一下曹丕、曹植的反應,咬了咬牙,最後暗暗決定還是直言而道,“依本座看來,曹大公子的‘仁者能使人愛己、智者能使人知己’之語,乃是修習儒道的‘進門之見’;曹三公子的‘仁者愛人、智者知人’之語,乃是修習儒道的‘登堂之見’;而司馬公子的‘仁者自愛,智者自知’之語,方是修習儒道的‘入室之見’!”

他講到這裡,又往三人臉上一看,卻見曹丕聽了之後面色一窘,頗有些不快;

曹植聽了之後微微頷首稱是;司馬懿聽了之後面無表情淡定如舊。於是他又耐心解釋道:“荀令君爲什麼要問大家這個問題?他就是希望大家能明白:人若不自愛,則焉能愛人?不能愛人,則焉能使人愛己?人若不自知,則焉能知人?不能知人,則焉能使人知己?反之,人須先自愛而後能愛人,能愛人而後能使人愛己;人須先自知而後能知人,能知人而後能使人知己!”

他這番話講完,堂上衆人已是掌聲雷動、喝彩不斷。

荀彧在掌聲喝彩之中,仍然靜若幽谷。他端起那隻黃玉雙耳鶴紋杯,輕輕呷了一口清茶,潤了潤自己的嗓子,然後雙手又是輕輕一擡,全場立刻又靜了下來。

他正欲開口發話,卻見司馬懿坐在席上突然高高舉起了右手。

“仲達,你有何事?”荀彧伸手向他一招,“起來講罷。”

“令君老師,小生斗膽想問您一個問題。”司馬懿面色恭然之極,垂眉斂目,站了起來輕輕問道。

全場青年才俊、儒學後進們聽得他這話,頓時如同潮水一般涌動了起來。剛纔會場的規矩是已經宣佈了的呀——這次會上,只許令君提問出題,堂下衆位青年才俊只能應聲答題啊!他司馬仲達這時卻跳出來想問令君老師什麼問題?怎麼這麼不守規矩喲!

“很好。你且問吧。”荀彧在稍稍一愕之後立刻恢復平靜淡定,語氣中又裹帶着一股強勁異常的力道,“不過,你挑戰了會規——所以在回答了你這個問題之後,本座要罰你在我荀門做受業弟子,隨時隨地都要向本座執持師禮!”

全場諸人又是一陣譁然。荀彧的這般舉動叫什麼“罰”啊?司馬懿大膽違規挑戰他的權威,他卻要收他爲徒?荀令君雖以愛才如命而著稱,卻也不該對司馬懿一味優容包涵到這般境地啊。

司馬懿聽了他這話,不禁暗暗一怔,但此刻他亦無暇深思,便順口而道:“令君老師如此優禮包容,小生真是汗顏了!既是這樣,小生就在此拜師了!”說罷,在席位之上伏身而跪,恭恭敬敬地向荀彧叩了九個響頭。

荀彧高坐方榻肅然受下了他這一番拜師大禮,右手一揮,讓他起身而立,緩聲而道:“仲達,你有什麼問題就問吧!”

司馬懿恭然應了一聲,徐徐問道:“依小生之見,天下之士或以德揚名,或以勇立身,或以智行道,心中念念所求者乃是一個‘成’字。請問令君老師,在您心中這個‘成’字該做何講?小生懇請賜教。”

聽了司馬懿這番問話,荀彧雙目中光亮一沉,忽然變得極深極深。他如淵涵嶽峙一般靜默了許久,才慢慢地開口了:“仲達這個問題問得好。世人不明‘成’爲何物,一生內迫於欲而外誘於物,營營碌碌,隨波逐流,縱是爭得了勢傾天下、富可敵國,亦不過是以手捏水而終不能得,落個生前身後一場空罷了。

“本座是這樣看待這個‘成’字的:成者,以蓄志爲本,志之所在即是功之所在,念念於茲,生死不懈,盡己之力而奮之,盡己之德而立之,盡己之智而通之,千迴百轉而不迷其方,山重水複而不泄其氣,柳暗花明而不失其正,誓與天地爭毫釐之轉機,縱是以身而殉,亦能薪火相傳、歿而不朽!如此之爲,方可謂之‘成’!”

“好!好!好!”孔融在一旁的貴賓席上聽得熱血澎湃,不禁跳了起來把手掌拍得“啪啪啪”直響,“令君大人對這個‘成’字真是講解得太精闢了!孔某受益匪淺、受益匪淺啊!”

“令君老師這番指教,實乃振聾發聵的至理名言,足以書之竹帛而流傳萬世!”司馬懿聽得亦是心悅誠服,恭然拜道,“小生誓必永銘於心,終生踐之而不息不怠!”

(本章完)

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司馬懿的城府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四章 火燒連營_曹操後悔了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二章 退吳之戰_巧勝吳軍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的大秘密第二章 退吳之戰_天縱將才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城池之下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賈詡做了一個夢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魏國老漢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七章 搶奪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司馬懿吃三國2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魏宮立嗣的主導者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誰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四章 火燒連營_曹操後悔了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一箭三雕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謠言四起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十章 魏代漢主_來自孟達的“嘉禾”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七章 搶奪夏口_劉備跑了!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攻心之計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魏國老漢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形勢逼人,曹操不得不速戰速決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一人一口酥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殺招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血陰蠱
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司馬懿的城府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四章 火燒連營_曹操後悔了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二章 退吳之戰_巧勝吳軍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的大秘密第二章 退吳之戰_天縱將才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城池之下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賈詡做了一個夢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魏國老漢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七章 搶奪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司馬懿吃三國2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魏宮立嗣的主導者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誰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四章 火燒連營_曹操後悔了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一箭三雕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謠言四起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十章 魏代漢主_來自孟達的“嘉禾”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七章 搶奪夏口_劉備跑了!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攻心之計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魏國老漢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形勢逼人,曹操不得不速戰速決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一人一口酥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殺招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血陰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