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屈伸之訣

屈伸之訣

進了精舍,司馬懿才發現室中並非管寧先生一人。一位身着青袍、面目清瘦且氣宇不凡的陌生長者,正在方榻之上與管寧下棋。見他進來,管寧停住了棋弈,微笑着向那青袍長者介紹道:“水鏡兄,這位儒生便是管某近來新收的犬徒——河內郡司馬懿。”言罷,他又轉頭向司馬懿開口道:“這位先生乃是荊州高士、青雲山莊的莊主水鏡先生,你且上前來禮敬過。”

司馬懿早就聽聞水鏡先生乃是名揚四海的高人異士——他創立的青雲山莊裡亦是羣英薈萃,與師父這裡的紫淵學苑齊名天下,並稱“儒林雙絕”。今日得見這一代宗師,司馬懿自是欣喜萬分,急忙上前向水鏡先生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禮。

水鏡先生放下手中拈着的棋子,一邊起身連忙還禮,一邊上上下下仔仔細細地打量了司馬懿一番,眼神裡頗有格外關切之意。看罷之後,他轉臉向管寧緩緩言道:“原來這位公子便是河內郡的司馬懿!果然生得英姿磊落、清朗不凡!老夫遠在荊州,便曾聽聞他智勇雙全、膽識超羣,竟能獨自一人勸降七百餘名西涼亂兵,實在是天縱奇才,後生可畏啊!管兄得此佳徒,此生無憾矣!”

“哪裡!哪裡!水鏡兄過譽了。”管寧心下雖是暗暗得意,嘴上卻極力謙謝,“管某這司馬小徒那日勸降七百名西涼亂卒能夠成功,只不過是他運氣稍佳罷了!哪裡比得上水鏡兄門下的高徒諸葛亮、龐統——他倆近來在中原一帶聲名鵲起,被儒林人士譽爲‘臥龍’、‘鳳雛’,管某聽了,也爲水鏡兄高興啊。”

水鏡先生聞言,卻是淡淡一笑,悠然說道:“管兄負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隱真龍之姿,潛修篤行,不事張揚,豈是凡夫俗子所能窺見的?你那個師弟華歆就遠不如你——一味自炫才華,只求見用於世……殊不知管兄你的修爲已是‘無須逐世而爲世所逐’了!”

管寧聽了,急忙擺了擺手,笑了一笑:“華師弟自有華師弟的立身行事之道。當今時勢,出山濟世,本應是隱士義不容辭之責啊!只因管某體弱多病,耐不得俗務繁劇,方纔不得已滯留靈龍谷的。”

“管兄這話說得也不錯,只是華歆那熱衷於仕途的模樣,愚弟實在是瞧不起。罷了,不去說他了。”水鏡先生目光一轉,又看在了司馬懿的身上,“倒是管兄您和您門下的高足均已修煉到了‘大方無隅、大象無形’的境界,不與流俗相競,實勝於名,質勝於表,愚弟爲之敬佩之至啊!”

管寧一撫鬚髯,微微而笑,半晌方道:“管某聽聞你那位弟子諸葛亮素來才智過人,常常自比文若管仲、武如樂毅,這可是真的?他究竟有何超凡越俗之處,你且講來讓我的司馬小徒學習學習,如何?”

“唔……愚徒諸葛亮確實有些過人之處,老夫也就覥顏自敘一番,請管兄您和

您座下高足品評一番。”水鏡先生沉吟片刻,方纔開口說道,“他給老夫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那種獨具一格的閱書之法。”

“閱書之法?”司馬懿聽得十分認真,不禁身形一擡,有些失禮地追問了一句,“他的閱書之法有何獨特之處?”說來也怪,一聽“諸葛亮”這個名字,他便在心裡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好奇與衝動。大概是諸葛亮的那個“臥龍”名號隱隱震動了他罷?!

“唔……是這樣的,老夫門下其他弟子,如徐庶、孟公威、崔州平他們,讀書之時都是專心致志、務於精熟。”水鏡先生瞧了司馬懿一眼,倒是不以爲忤,向他娓娓說道,“唯有這個諸葛亮,獨對諸書‘觀其大略’而止。他常常在課堂之上隨意翻了幾頁便放下書來,不過評點起那些書來倒也頭頭是道、鞭辟入裡。”

司馬懿聽了,先是若有所思地微微點了點頭,接着又眉頭一蹙,忽地輕輕搖了搖頭。

水鏡先生坐在榻上,將他的舉止表情一一看在眼裡,略一沉吟,含笑問道:“司馬公子,你可是對諸葛亮這種閱書之法有異議?且請講來給老夫一聽。”

“這個……那就請恕小生冒昧了。聽了先生您方纔所言,小生首先感到這位諸葛仁兄記性頗佳,讀書的時候可以過目不忘。”司馬懿略一謙辭,就侃侃談開了,“其次,他能對羣書‘觀其大略’而又一評中的,可見他化繁爲簡、披沙揀金的功夫十分了得。然而,依小生之見,他這種閱書之法,尚還稱不上盡善盡美!”

“哦?司馬君有何高見?”水鏡先生含笑而問。

“在小生看來,像徐庶、孟公威他們那樣不分良莠,對所有的典籍都一概‘務於精熟’,固然不足爲取;但像諸葛亮那樣,仗着天資聰穎,能夠一目十行,對所有的典籍都瞭解個大概情況,也是不足取的。”司馬懿毫不迴避,“小生以爲,最適當的閱書之法應該是該‘務於精熟’的書,一定要‘務於精熟’;該‘觀其大略’的書,一定要‘觀其大略’。切切不可偏執一端。”

他正說之際,管寧瞧了瞧水鏡先生,面色微微一沉,劈頭便向他喝來:“你這小子!——水鏡先生的高足,素有‘臥龍’美譽的諸葛君乃是何等的少年英才?豈似你這般樸鈍冥頑?水鏡先生禮敬你幾分,乃是他的高世之量;而今你卻得意忘形,居然對諸葛君和青雲山莊的同道們信口開河、品頭論足的,成何體統?該當何罪?”

司馬懿一聽,知道自己太過直言,急忙伏在地下向水鏡先生連連叩頭道歉。

“管兄,你這麼教訓司馬君,可有些讓愚弟無地自容了!司馬君侃侃直言,何錯之有?你不必苛責於他。”水鏡先生連忙下榻扶起了司馬懿回席坐下,溫和地瞥了他一眼,又笑道,“司馬君,老夫還想繼續傾聽你的高見吶。你且談一談,哪些書該

‘務於精熟’?哪些書又該‘觀其大略’?依你所言,偏執一端固是不可——不過,只怕模棱兩可、遊移兩端,也未必是正確的閱書之道啊!”

司馬懿聽罷,伏在席上連聲謙謝不敢。水鏡先生不得已,只得向管寧笑道:“管兄,你這一訓,把司馬君的咄咄銳氣都銷沒了——你這是在教他向愚弟藏拙麼?”

管寧這才放鬆了臉色,朝司馬懿一擺手:“長輩向你問話,你該答還是得答。”

司馬懿微一點頭,沉吟着答道:“既是如此,小生可就又獻醜了。其實,哪些書該‘務於精熟’、哪些書該‘觀其大略’,與各人胸中的志趣有關,各人心頭自有一番權衡的,不可一概而論。以小生自身的讀書體悟爲例:小生以《易經》、《道德經》、《太公兵法》、《論語》、《孟子》、《荀子》、《管子》、《孫子兵法》、《鬼谷子》、《史記》、《漢書》十一本經典爲立身行道的大本大源,所以對它們百讀不厭,奉爲圭臬;而這十一本書之外的一切典籍,小生便只是觀其大略、擇其精華而已!”

“哦?你小小年紀,居然也讀《易經》?”水鏡先生聽得一愕,而後慨然說道,“告訴你罷——老夫研讀《易經》數十年,也僅從其中讀出三十二字‘屈伸之訣’來:能屈能伸,能伸能屈;時屈則屈,時伸則伸;屈中有伸,伸中有屈;恆蓄有餘,以備不測。說來只怕讓管兄你們見笑了!”

管寧心中暗暗一動:這分明是水鏡先生在不露聲色地指點司馬懿嘛!想不到水鏡先生身爲青雲山莊之主,竟能胸無門戶之見,當真是可欽可佩!

“先生這三十二字‘屈伸之訣’實在是精妙,小生受教了!”司馬懿在一旁聽得連連點頭。

“管兄,你這徒兒實在是太謙虛了。老夫這三十二字,也就淡如白水,談不上什麼精妙不精妙的。不過,司馬君,老夫可要提醒你一句:你讀《易經》啊、《道德經》啊這些有字之書固然是不錯的……”水鏡先生的表情雖是笑眯眯的,口裡的話卻毫不含糊,“但這世間真正最玄妙、最精深的好書,卻往往是無字無相的,講直白一點兒,洞察世事和人情練達纔是最高的學問,這也是咱們儒家中人不可不看的一本‘好書’啊!”

“先生這番妙言,小生永遠銘記於心。”司馬懿一聽,急忙伏身作禮謝過。

“呵呵呵……水鏡兄,你本人就是一本無字無相的絕妙活書啊!”管寧一撫銀髯,揚聲一笑,對他誠摯地說道,“你既然雲遊到了我紫淵學苑,不妨留下來多住幾日,爲司馬小徒他們傳道授業一番,如何?”

“那是當然。”水鏡先生竟是出人意料地爽快大方,毫不推辭地說道,“老夫有幸遇見司馬君這般的‘璞玉之材’,豈能輕易放過?不經一番切磋、一番琢磨,怎能讓他英華內蘊而潤明外耀?”

(本章完)

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魏宮立嗣的主導者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真正的韜晦之術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誰是曹操畢生的勁敵?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四章 火燒連營_連環計連戰船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漁翁之利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司馬懿吃三國1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楔子 司馬家族的異夢_曹操之能,荀彧之智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化敵爲友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通達時務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擇將出徵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冰綃帳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司馬懿吃三國5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密會老君殿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讀《史記》,觀天下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治大國若烹小鮮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
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丁儀功虧一簣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魏宮立嗣的主導者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真正的韜晦之術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誰是曹操畢生的勁敵?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四章 火燒連營_連環計連戰船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曹操強壓荊州地頭蛇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漁翁之利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司馬懿吃三國1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楔子 司馬家族的異夢_曹操之能,荀彧之智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化敵爲友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通達時務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擇將出徵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冰綃帳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司馬懿吃三國5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密會老君殿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讀《史記》,觀天下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惡人先告狀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治大國若烹小鮮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