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黃州隸屬淮南西路,所以每月的初一大集屬於首府治所壽州(今湖北六安),初二是廬州(今安徽合肥)、初三才是黃州(今湖北黃岡)、初四是蘄州(今湖北蘄春縣),各地按照各縣行政級別順序排列。
雖然都屬淮南西路,但各州相距的路途卻是相對遙遠的,比如說廬州與黃州便相隔足足六百餘里,而黃州距離蘄縣只有一百里水路,一百二十里陸路,就算三地的集市各自錯開了一天,也不會有人初二趕了廬州,然後便一夜奔馳六百里來趕黃州,再奔馳一百餘里去趕蘄縣。
話說這麼的多,實際上也就是說黃州的大集市,主要還是覆蓋以黃州爲中心,最多半徑百里方圓的面積。不過由於過江便是荊湖北路首府治所鄂州,所以黃州府的大集在方圓百里範圍之內也算是大的了。
這其中,又以每月初三的頭集最爲熱鬧,這是因爲交通不便的緣故,很多客商數百里迢迢的來了之後,會從初三的頭集一直待到十八的尾集,這才返家或再去他地。
當然,這七月初三的頭集,自然還是跟黃牛兒沒有關係,畢竟舅父姚政的權威還是要尊重,再說正式開張的日子可是初六,如今不過是什麼試營業,還不需要這舅侄倆去站場。這一日,黃家除了一個年歲實在太大的賈婆婆留下守宅,可謂是傾巢而出。
這街面上的景象是不是萬人空巷黃牛兒也不得知,中午的時候就慫恿着表妹前去探看,卻是被姚二孃塞了一籃子的各種吃食給趕了回來,唯一的描述是:“表哥,玉兒只是在門口瞧了一眼,人太多沒能進那食匯街,老店的門口圍住了好幾百人,都眼瞧着朱家三哥和羅家二郎拉麪……”
“瞎說!好幾百人還不把官道給堵上了?”黃牛兒心裡聽着高興,卻還是忍不住揭破錶妹的牛皮,想了想道:“俺家老店距離大路有六步半遠,左右能瞧清的地方也不過二十步遠,一個人站立怎麼也要三尺見方,能夠不佔道圍上一百來人也就頂天了。”
表妹忙點頭道:“表哥說的是,反正玉兒數不清,只是覺得好多好多人。”
黃牛兒搖搖頭,便把籃子裡的吃食拿出來和表妹分了,裡面是四個放足了羊肉的饃夾肉、一大碗烤肉烤丸子和一盤裹好的絲菜和一罐子帶着厚厚一層雞油的雞湯……只用雞骨頭熬湯這種事太寒磣人了,老黃家真幹不出這種事。
簡單對付了午飯,黃牛兒拿着書冊心裡卻長了毛一般,坐立不安的混了一下午。
直到晚上過了四更時分,才瞧見老倌領着三輛騾車把一家子給帶了回來,姚二孃跟着孩子們居然就坐在騾車上呼呼睡了,齊姨、孔伯、孔雲還有陳四幾個雖然還提着燈籠跟着騾車走着,可怎麼都瞧着腳下直打飄兒。
一直陪着賈婆婆守門的黃牛兒忙把中門開了,引了騾車進來,這才瞧清老孃還有十三個孩子加上福壽和月梅都坐在自家騾車上打瞌睡,後面跟來的兩輛騾車卻是租來的,並且車上罩着布幔,就不知道車上載的是什麼。
“牛兒,快去庫房拿幾牀篾席來!”老倌對黃牛肉喝了一聲,便搖着頭拍拍車沿子喝道:“都醒醒,到家了!”
黃牛兒依言去庫房拿來篾席,聽老倌的話將席子鋪在了正院的天井裡,然後老倌讓趕騾車的孔伯和孔雲倒車之後將欄板一取,就聽稀里嘩啦的巨響,從車上倒出了一大堆銅錢來。
“爹,便是這倆日的利市?”黃牛兒看着銅錢堆成的小山丘,雖然不至於眼直了,卻也是滿眼都是小星星的樣兒。
老倌卻是從腰上解了一口小布袋,笑道:“大頭在這,你試試!”
黃牛兒接過一試,布袋的分量怕是有個四五斤的樣子,若裡面裝的都是銀子,還不得有七、八十兩(宋斤爲十六兩),當即也就愕然了。
老倌提着布袋笑道:“那些錢都是做買賣賺的,這些卻是客官打的賞,還有一位下江來的老官人給俺家食匯街做了一幅對子哩!叫什麼一江富水,聚來赤壁百味匯。十面山色,盛入萬家皆美食。”
黃牛兒聽了,倒也覺得不錯,卻還是挑刺道:“對仗還行,可這‘來’該對‘去’纔是,不過上聯‘聚來’,下聯‘盛入’也算勉強和了韻。”
老倌嘿嘿一笑,道:“那牛兒以爲,要不要使人制了匾額,也掛在食匯街口?”
黃牛兒想了想,卻問:“就不知這官人姓誰名啥,是何官階,致仕與否。”
老倌卻搖頭道:“沒問出來,這老官人就說他別號叫什麼‘潁濱遺老’,俺還特別請教了,是潁川的潁,湖濱的濱!”
“阿爺!可錯了大事了!”黃牛兒聞言當即大驚,忙拍手叫道,這幾日他被舅父押着可是讀完了黃州的縣府志,要是這還不知道潁濱遺老是誰,這書豈不是真讀到牛肚裡去了?
這潁濱遺老不是別人,正是當年被貶黃州,寫下了著名的《寒食帖》的蘇軾、蘇東坡、蘇老大人的親弟弟蘇澈。
前文有述,這年初時有應奉局的官差來了黃州,居然對赤壁山上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碑帖古蹟動起了腦筋,雖然被曹知州彈壓了,可黃州城內的民戶富家本免不了一番掛落,卻全賴蘇老大人如今在朝的門人看顧纔沒被翻個底朝天,此事的來龍去脈姚政當然跟黃牛兒說了,既然提到了蘇老大人的門人,就不可能不提蘇老大人本人,以及他的弟弟蘇轍。
說這蘇轍蘇老大人,在紹聖元年時(1094年),因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出知汝州、袁州,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後又貶循州等地。到了崇寧三年(1104年),蘇轍致仕後在潁川定居,築室自曰“遺老齋”,號“潁濱遺老”,傳言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爲事。
況且昔年他也是來過黃州的,還寫了一貼著名的《黃州快哉亭記》。
如今,這一幅將“食匯”藏尾的對子本就不俗了,若是這“潁濱遺老”不是他人仿冒,那麼這老官人也就定是蘇澈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