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

無論是何種文明大多是自己發現了輪子的好處,輪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使得運輸變得更加方便,也能使得人更加的省力,古老的文明把輪子運用得出神入化,可以說是這些輪子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而在大宋,隨着橡膠的出現,將作監的匠人最先發現了它的好處,這種柔韌性極佳,又耐用的材料正好可以作爲車輪的減震裝置。

馬車的速度要想提升起來,那勢必會造成車輛的顛簸,而這些年馬車的發展都是在和這速度帶來的顛簸做鬥爭,趙禎的懸掛減震已經被用在了大多數馬車上,效果確實不錯,但並非是他的首創,在商朝便有了這種傳導式的減震器,只不過並沒有這麼先進而已。

而先人的另一手段便是車輪包皮革,安車軟輪,減少顛簸,以蒲裹輪,稱爲安車蒲輪。但以皮革包裹車輪的辦法一來奢侈,二來消耗太快效果並不是十分理想。

但現在有了橡膠之後便不同了,車輪這種重要的東西實現了全新的飛躍,甚至帶動了大宋的文明向前飛躍,實心橡膠車輪被髮明瞭出來,並且在第一時間應用在馬車上。

當格物院的人請求三司撥款的時候,包拯將信將疑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也代表了大宋朝臣大多數的疑問,馬車上有必要用這東西嗎?

格物院的人向來是用事實說話,拖出一輛剛剛做好的全新馬車,誰色的車輪尤爲引人注意,而且散發着微微刺鼻的氣味。

這是天然橡膠經過加熱處理後的實心輪胎,套在了原有的馬車車輪上,格物院的人請包拯上車,包拯也沒有二話,要想從自己的手中拿到撥款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再說眼前這東西確實有些離譜了……

當包拯桌上馬車之後,格物院的馬伕便驅趕馬車在一條實驗做的道路上奔馳起來,當馬車行駛在平整的水泥路上時,幾乎感覺不到顛簸,就像是馬車並沒有疾馳一樣,包拯還是第一次乘坐這樣的馬車,不禁有些飄飄然。

緊接着便是顛簸的路段,橡膠的彈性充分的發揮了它的作用,雖然馬車顛簸,但卻沒有給人一種巨大的,生硬的衝擊力,反而是一種柔和的力道把人顛簸起來,最少包拯的感覺是,自己的屁股不痛。

包拯的年歲已經大了,對於他來說這樣的馬車真的非常合適出行,別的不說,單單是它的減震便是極好的,當然他不可能爲爲自己的便利舒適而給格物院撥款,他在其中看到了一些別人沒有看到的利益。

包拯是什麼人?大宋的三司使,財計之學的行家,這麼多年早已改變了原本的固執和保守,最少是在財計之道上是如此。

在大宋的三司之中,包拯主管節流,而蔡伯俙主管開源,但這麼多年下來他可不單單再是節流了,開源?他包拯也會!

從這車輪之中他便看到了美好的將來,馬車速度的提升可不單單是速度提升這麼簡單,這還代表大宋的運輸能力的提升,運輸能力的提升還意味着什麼?

包拯比誰都清楚,這意味着大宋的貨物能更快的抵達所要去的地方,錢財更快的回到大宋,商業更加繁榮,貨物的運輸更加快捷!

馬車並不是跑不快,而是因爲顛簸的問題無法快速行駛,所以有些商賈情願使用速度慢但耐力充足持久的牛車,反正只要他們把貨物運到就能賺錢。

但現在有了這些又快又穩的馬車,以後的商業會變成什麼模樣連包拯自己都不好說,而當務之急是要立刻撥款格物院,讓他們做出更多的橡膠車輪來。

現在最需要這些橡膠車輪的不是商賈,而是大宋的邊牆!

大宋的長城建設飛速發展,但在朝臣們看來依舊是不夠的,而每日的花費卻頗爲巨大堪比用兵,於是官家提出,由朝廷提供錢財和匠人指導,商賈包攬各個段落進行建造,最後由朝廷派出專門的官員進行驗收。

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商賈得到了賺錢的機會,而朝廷則是節省了開支,相比花錢僱傭勞役,以及每日支付龐大的開支,這種外包的模式更加節省開支。

服勞役是封建社會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雖然是朝廷付給工錢,可這些工錢少得可憐,而且百姓必須要服從攤派,這就讓有些人不情願了。

現在朝廷完全撒手,只付給錢財,剩下的事情交給商賈自己去完成,當然朝廷會向這些商賈提供修築長城的材料,這樣一來便不會有人敢用材料作爲藉口了。

這樣一來還爲商賈省下一大筆錢,否則誰願意認領這些長城的段落?

每當一個商賈完成朝廷規定的一段城牆後,便會有來自朝廷的官員前來檢查,並且觀看朝廷指派匠人的工作隨筆,這些東西一樣也不能少,一旦出現問題,不單單是商賈那不到錢的問題,甚至有可能蹲大獄!

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多少商賈原因接手朝廷的活,但總有膽大的人第一個吃螃蟹,一個名叫睿德的不起眼小商號接了一段城牆後,因爲招募的都是難民,只要能吃飽飯便滿意了,誰知若是能敢在朝廷的工期之前還能有獎勵拿,這話極大的調動了他們的熱情。

原本需要三個月的活,他們只用了一個半月便拿下,並且通過了朝廷的驗收,災民們不單單是拿到了商賈原先承諾的獎勵,更是得到了朝廷的獎勵。

這下便徹底點燃了商賈們的熱情,原來修城牆是最賺錢的活啊!雖然是累了一點,但來錢快啊!只要比朝廷規定的時間早上一天,便能得到獎勵,所用時間越短,獎勵便越多,越豐厚。

爲了調動商賈的積極性,甚至官家還下旨開出了頭獎,誰在爲大宋的長城建設之中起的功勞最大,貢獻最多的商賈,便可獲得大宋的爵位!

不光能賺朝廷的錢,還能得到爵位!這下所有的商賈都坐不住了,這爵位雖然只是個開國伯,但官家說的清楚,這爵位在大宋乃是世襲罔替的。

而開國二字便是體現了這爵位來的不容易,靠自己努力獲得伯爵初始封號,只有如此,這個首任伯爵就稱爲開國伯!

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
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