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

bookmark

軍帳之外的夜巡已經敲打了三聲,已然是到了三更天了,但蘇軾和楊懷玉兩人卻沒睡下帳中燈火亮着,此時卻有一騎由東向西而來,身上馬上皆着黑衣黑甲,在夜色的掩護下基本看不見,只有馬蹄聲陣陣。

抵達背嵬軍的營地後,崗哨上的弩手一發火箭射在他勒馬懸停之地,邊上的乾草堆引燃,把他照的清清楚楚,此時軍中才有人出迎,雙方對過密號之後,方纔一起入營。

這是軍中傳遞消息的最可靠方法,密號只有雙方將帥有,並且在不同的時辰不同的日子使用不同的密號,傳令的官兵把密號記在腦子裡,一旦被埋伏,密號也就隨他一起被帶入地府…………

這黑衣黑甲的傳令官能抵達楊懷玉的中軍已經沒有什麼威脅了,在此之前他要先穿過踏白軍的巡邏線,然後是側翼的背嵬軍,最後才能抵達中軍,大宋的軍陣乃是密不透風的,外鬆內緊纔是要命的地方。

楊懷玉坐在乾草上,背嵬軍捨棄了笨重之物,所以即便是他的帥帳之中也沒有牀榻之類的東西,身爲主將不搞特殊,這一點乃是讓蘇軾最滿意他的地方。

除了必要的作戰圖紙,剩下的桌椅板凳全是四周砍伐的原木,倆個樹墩上橫着一塊從中間劈開的樹幹,便成了一張几案,幾個零散的樹墩便作爲凳子使用。

中間是燒的暖和的木炭,在帳篷的頂上開個口子,煙氣便隨着熱量傳遞出去,並會不使人中毒,楊懷玉和蘇軾二人裹着厚厚的睡袋坐在乾草之上,兩人面前放着的是中京道的輿圖。

大抵是兩人聊得興奮,都沒有了睡意,頗有些秉燭夜談的味道,剛剛傳令虞侯遞來的消息使得他們二人知曉了彭七大軍的位置,已從永樂城一路西進,抵達安德州的安德城。

大軍之間的傳遞消息都是有時間差距的,這已經是兩日前的消息,兩人都相信,彭七的上四軍已經拿下安德城,還在向西進發。

輿圖放在兩人中間的地上,上面是各軍進攻的方向和所在的位置,在大宋軍中必有一份完整詳實的地圖,否則便是一場災難,這是趙禎早早就定下的規矩,誰也不能懈怠。

眼前的輿圖出自黑手,他們早早就把中京道的地圖通過商隊繪製完成,其中的山川河流,城池堡寨無所不有,無所不全,甚至連一些村落都打聽清楚標註在其上。

對於封建時代來說,這一份詳實的地圖乃是軍中的至寶。

蘇軾在地圖上標註了上四軍的位置以及前進的路線後放下手中的鉛筆道:“彭帥的上四軍已經抵達安德城,但依照傳令官所言,咱們還需再等上一段世間,安德州之北的城池還有許多,但駐守之兵都算不得多少,以彭帥的上四軍,可摧枯拉朽般收入囊中,必然是要分兵的。”

楊懷玉看着地圖微微點頭,隨手在安德城上畫出四個箭頭:“現在最好的辦法就以上四軍所在的安德城爲後腰藉此發力,兵分四路攻取興中府,川州,黔州,宜州等地。”

瞧見蘇軾驚訝的眼神,楊懷玉笑了笑:“別小看彭帥的用兵,他出自官家之手,用兵之道和官家自然接近,穩紮穩打步步爲營乃是他的精髓。”

用筆尖在輿圖上點了點道:“瞧瞧這四座州府城池的北邊是什麼地方?”

蘇軾細細察看便明白楊懷玉的意思,同時對他刮目相看,興中府的北邊是青山嶺,川州鹹康城之北乃是大華山,宜州,黔州之北便是墳山。

這三座山嶺構建了一道天然屏障,只需少量在此駐兵,便可抵擋遼人的反撲,奪取這幾座州府之城的意義便也愈發的明顯了。

楊懷玉瞧見蘇軾的模樣再次得意的開口道:“這還不是全部,這幾座城池之間可是相連相通的,大靈河之水橫貫東西,自興中府至宜州漕運通途,亦可運兵!”

還真是如此,蘇軾頓時目瞪口呆,在他看來眼前的地圖不過是一張標註了山水走勢,城池佈局的地圖而已,但在楊懷玉的眼中卻有如此多的門道,這下真的明白官家當初的話是什麼意思了。

望着得意的楊懷玉,蘇軾真心誇讚道:“官家有云:武將也需天賦,治軍不妥可彌補,用兵遲滯可改正,唯獨眼光與生俱來,戰場上瞬息萬變,若是不能看透全局者,不堪爲帥!”

楊懷玉呆了呆隨即心中五味雜陳,顯然官家任命自己爲帥,其中必有考量,也是看到了自己的才能!

“眼下中京道你覺得會怎樣?”稍稍感慨一番,楊懷玉便把話題引上正軌,繼續讓蘇軾爲他解惑。

“眼下?”

蘇軾稍稍一頓,拿起一個黑色的橡膠塊擦掉上面所有的箭頭後,並在上面寫下一個大大的宋字道:“官家順水推舟以完備之兵伐中京道,遼人不備,定然連連失守,最終我大宋各軍蠶食中京道四周之地,圍攻大定府,城破指日可待。”

指了指大定府蘇軾微微擡頭望向帳篷中的一點夜空:“中京道乃是遼朝州府最多之地,亦是最繁盛之時所建,除了燕雲便算是中京道最甚,平原廣而牧場多,水源豐而良田足,若我大宋拿下,可安置百姓不下數百萬,每年出產良馬口糧不知幾何……”

“那官家爲何要北上東京道?”

蘇軾翻了個白眼:“誰都能看得出中京道的好,遼人自然也不會善罷甘休,早在我大軍北伐之時,中京道便駐重兵把守,皆因陛下意在遼東,遼人獲悉分兵北上,故中京道反倒空虛起來,虛實之計以是陛下和遼主之間的交鋒,非我等能有所領會。”

楊懷玉這下聽明白了,盯着中京道的輿圖看了半天之後,感嘆一聲:“如說用兵當數狄大將軍,可高屋建瓴如坐雲端便是陛下了!此等虛實我輩不及萬一!”

這話是沒錯,蘇軾同樣感慨的點了點頭:“陛下慧眼獨具,與危局中另闢蹊徑,若是執意北上,便是要和遼人決一死戰!不弱趁其不備拿下中京道!”

說完便略帶神秘的對楊懷玉道:“你可知我大宋相較遼朝什麼最多?”

“什麼最多?”

“自然是百姓最多!如今我大宋百姓已過了一萬萬之數,這麼多的百姓有多少戰兵?百萬之數不算多,遼朝其實早已不是我大宋之對手!”

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
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