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

趙禎秘密抵達蘭州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爲他發現了大宋內部所出現的矛盾,這個全新的以經濟和商業爲主體的組織開始慢慢的浮現出了大宋平靜的水面。

這個組織沒有名字,沒有特定的規矩,只是被利益相互牽連在一起,他們既不是朝堂上的黨派,也不是商人之間的商會,他們鬆散卻無處不在,這纔是最可怕的地方。

即便是要打擊這些人,趙禎都難以抓到他們的把柄,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他們露出馬腳,在他們爪子不安分的一瞬間死死的夾住他們伸出的手,然後把他們連根拔起。

但在此之前卻要極度小心,因爲這種組織太過鬆散了,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立刻消失不見,皇城司與黑手這倆個大宋最重要的情報機關已經盯上了他們。

趙禎手中就掌握了一份名單,名單雖然很長,但上面的名字趙禎卻一點也不陌生,全部都是自己還是太子時在金明池臺榭中進行利益分配的那些人。

可以說是蔡記成就了他們,也可以說是他們成就了蔡記,後來當蔡記越來越大,越來越紅火的時候他們當中有好些人全部撤走,這些人清楚一點利益太過龐大,自己就會被皇帝當待宰的肥豬,若是不離開,最後自己的身價怕是會全部被皇家吞併。

這些人中有宗室,有將門,甚至還有大族,他們賺到了許多錢,也用這些錢開始在大宋經濟騰飛的這段時間裡開始了瘋狂膨脹。

他們雖然離開了蔡記,但依舊習慣了抱團取暖的方式,相互之間經常走動聯繫,這些人是老相識,互相之間商討對策只會是一幫相處多年的老夥計見面,絕不會有陌生人在場,即便是端茶倒水的小斯也不存在。

他們在密室中商討對策,部署,各家有各家的差事,然後就立刻分散,絕不互相干涉,只是幹好自己的分內之事,若是有人失手,立刻撇清干係,可以說這些人之間只有利益沒有情分,在危急之時可以隨時捨去曾經並肩作戰的人。

所以趙禎從來沒有抓住他們的把柄和痛腳,因爲他們壯士斷腕,壁虎斷尾,極爲迅速,毫不拖泥帶水,這些人冷靜的只剩下利益最大化。

要想徹底剿滅這些人,趙禎只能等待他們把大宋的水攪的越來越渾濁,只能等待他們把手伸的越來越長。

十年前趙禎就在等待他們動手,那時的大宋正處於一個南征北戰的重要階段,而恰恰是這段時間這個組織的利益和大宋的利益完全一致。

所以他們非但沒有扯大宋的後腿,還在不斷的用自己的行爲支持大宋的進取之心,當時的趙禎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什麼,但他懷疑是資本的運作所造成的幻象,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這是趙禎全段時間纔得到的結論,當初挑起大宋在北地和遼朝的爭端也是如此,也是這個看不見摸不着的組織在背地裡動的手。

最後把身爲外戚的王家推了出去,皇后爲此主動的在自己面前爲王齊雄求情,免去了他的死罪,從那時候開始趙禎已經發覺了不對勁。

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趙禎從來都不是一個會多想的人,但他也從來都不是一個無緣無故放棄思考的人。

當年王齊雄的事情讓他發現了端疑,抓住了馬腳,資本即便是再強大也該有個限度,而大宋這個剛剛誕生出資本的國家不可能這麼快的就被資本所幹涉。

資本的運作應該是一種市場行爲,而不會立刻演變成政治行爲,甚至到了利用外交挑釁達到政治目的然後再兼收經濟利益的一系列複雜操作。

趙禎便是再不願多想也要在心中開始懷疑這件事的背後還有幕後黑手,經濟和政治已經無法分開,大宋這個依靠商業稅收滿足國家所需的王朝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農稅的免除使得大宋的農民進入一個極爲安定的狀態,任何一個王朝都給不了他們這般的好處,所以大宋解除了華夏千年王朝的一個巨大隱患。

但在這種狀態下,商業就成爲一個極爲重要的存在,所有人都知道商業賺錢,工廠商號賺錢,店鋪賺錢,比從土地中賺取的錢財多得多。

再加上公路和運輸的便利,火車的普及,等等諸多因素使得大宋的工業開始蓬勃發展,商業開始繁榮,甚至已經有人開始涉足錢莊。

而這些都是大宋國內矛盾的隱患,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大宋從來就沒遇到過,不光是大宋沒遇到過,便是華夏數千年以降都沒遇到過。

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趙禎看到了一個黑影在這個蓬勃的王朝陰暗面不斷的徘徊壯大,就像是在和這個王朝共生共長一樣。

就像是一顆大樹上的寄生植物,隨着宿主的壯大,這些個寄生植物也在不斷的生長壯大,即便是宿主死亡,他們也不會停止掠奪它身上的營養。

最重要的是他們悄無聲息,他們無處可循,他們待時而動,他們至命狠毒!

他們甚至能和朝堂之中的朝臣取得聯繫,甚至能影響大宋的輿論和民意,這是趙禎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而範大勇和種諤以及劉渙三人看似是趙禎和朝臣之間消息不互通的犧牲品,但事實上其中有許多蹊蹺說不通。

範大勇爲何要聽從劉渙的指揮冒着天大的風險去埋伏角廝羅?

而這麼大的事情除非是在戰爭之前範大勇絕不可能把消息散播出去,而他居然被角廝羅識破並且先一步設下埋伏,這其中的問題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趙禎命參謀兵事院進行沙盤推演,挑選了三位最有才華也是最有判斷力的忠心臣子進行推演,最後的結果居然出奇的一致,有人在幕後操控這場戰爭!

除非有人把範大勇的進軍路線全部掌握並且泄密給了角廝羅,否則他不可能突然對原本埋伏他的範大勇所部進行提前埋伏!

嫌疑最大的人就是劉渙,但幾乎沒人去懷疑他,因爲是他挑起大宋和青塘之間的仇恨,他沒有理由也不可能去幫助青塘人。

而且他已經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現在就在新疆路戍邊吃沙喝土。

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
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