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

人只有互相交流才能瞭解,契丹人歸附大宋之後便在朝廷指定的地方勞作,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不用和大宋的百姓打交道,或者說是儘量的避免和大宋的百姓打交道。

雖然嘴上沒有說,但誰都知道,宋人是勝利的一方,契丹人是戰敗的一方,契丹人在內遷時最大的擔憂便是被宋人羞辱,被漢家百姓羞辱。

但還好,宋人並沒有太過激進,也沒有因爲在戰場上的攻殺而在戰場下找回來。

這場戰爭是契丹輸了,作爲失敗者他們早已準備好了被凌辱的事情,但眼下既然沒有,那便安安穩穩的在大宋的土地上過日子便是。

種地成爲他們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契丹人最擅長的是放牧!他們能保證牛羊在他們的手中一個個的茁壯成長,但並不擅長種地。

大宋的皇帝派遣了司農寺大量的農官前來,爲的就是教會他們耕種。不光是這些官員,還有送來了大量的種子以及農具。

即便是契丹人知曉這是在馴化他們也沒有辦法。

在大宋的腹內之地,即便是造反了,他們也根本沒有任何勝算,事情就是這樣的殘酷,但最少契丹人能過上安定的生活。

蕭撻裡成爲了大宋皇帝的女人,無論他趙禎承不承認都是如此,這段時間契丹人並沒有受到苛責,許多人認爲這不是大宋皇帝的仁慈,而是因爲有蕭撻裡這位契丹的女皇在其中斡旋。

事實上蕭撻裡和這些契丹人的關係從未斷絕,蕭撻裡能和蕭家有聯繫,那蕭家自然也和大宋的其他契丹人有聯繫。

自從耶律氏在契丹銷聲匿跡之後,所有人都在遵從蕭氏的領導,遵從他們的女皇,無論蕭撻裡是否還是女皇,他們依舊在看到代表蕭撻裡的節杖後俯首帖耳。

蕭家的人依舊使用代表契丹女皇的節杖出現,這東西在契丹人中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但趙禎並沒有阻止,爲的就是給蕭家人以權威性,給他們代表蕭撻裡的機會。

不是趙禎不擔心,而是隻要趙禎願意,隨時都能消滅蕭家,大宋的北林軍就駐紮在上京路的草原上,距離蕭家的部族不過三盞茶的時間。

只要趙禎的旨意傳到北林軍,蕭家來不及反應就會被屠戮殆盡,這一點不光是上京路的百姓知道,蕭家同樣知曉,所以蕭家人對待大宋始終是畢恭畢敬,不敢稍逾越。

蕭撻裡的文書非常簡單,傳遞給各個契丹部族的首領後,蕭家人稍稍交代一番拜年迅速離開,蕭家人的駐地不是在中原,能出現在這裡只不過是朝廷放行而已。

在做完蕭撻里布置的任務後,他們便迅速撤離不敢有一絲停留,草原上的漢子根本就不擔心長途奔襲,何況他們不是直接會蕭家,而是前往神都城向蕭撻裡覆命。

身處中原的契丹人在看到文書之後個個驚訝的說不出話來,這文書上的內容當真是令他們大吃一驚。

蕭撻裡特意交代他們要遵從大宋的安排,遵從大宋皇帝的旨意,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他們要從自己所在的地方走出去,融入到大宋的環境之中。

契丹人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心中複雜的感情,原本他們是不願和宋人爲伍的,但他們也看到了大宋百姓可以在務農和做工之間挑選,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賺取更多的錢財。

那些工廠,那些商號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但契丹人說是不願去,其實是沒有人要他們,這一點是他們感覺最明顯的排斥。

宋人的商賈都是不願招收契丹人做工的,那些工廠如此,商號更是如此。

契丹人只能看着宋人去賺錢,甚至連党項人或是其大西域人去做工,唯獨自己不行,這樣的心理是極爲複雜的。

誰不想過上好日子?土地的產出實在太少了,而他們又沒有漢家王朝百姓的種地手藝,種地看似簡單,但那些農活擺弄起來卻不光是靠力氣就行的,還需要豐富的經驗。

契丹人第一次發現,原來漢人種地也不是那麼的輕省。

蕭撻裡的文書中不光告訴他們可以做工掙錢,而且大宋百姓所擁有的一切他們都能擁有,這對於契丹人來說纔是最好的事情。

誰不希望自己在掙錢之後能爲家族後代着想?自己都種地了那兒子就不能種地,不光不能種地,還要讀書,入仕!

科舉居然能對契丹人開放,許多契丹人貴族以爲這是自己聽錯了,而更讓他們震驚的是,蕭撻裡的文書中不光說科舉對契丹人開放的問題,還說大宋皇帝因爲照顧契丹人是草原上的民族,和漢家的學子比起來在經史子集上稍有不足,所以在科舉的分數上加以寬鬆,減少中第所需的分數!

這件事只要稍稍一打聽便知道是不是真的,何況契丹人對蕭撻裡的話從不會去懷疑。

地方州府的公文很快就到了,散落在大宋各地的契丹人欣喜若狂,如此一來他們能享受和漢家百姓一樣的教育,同時還能比漢人更低的分數科舉中第!

先不說別的,單單是科舉中第這件事就讓契丹人覺得有些眩暈。

但同樣有利就有弊,契丹人蔘與武舉也就是大宋軍武院的考試必須要以更高的騎射分數才能中第,這對於契丹人來說簡直是太過簡單了,也太過夢幻了。

契丹以武立國,在契丹人的信仰中,武力是最爲強大的力量,是世間一切的關鍵所在,大宋便是在無力上超過了契丹之後,才征服了契丹。

而現在的宋人居然打算讓契丹人進入大宋的朝堂,進入到大宋的武將序列之中,這是多麼讓人驚歎的事情,別說是要在騎射上達到更高的分數,就是要他們騎射陸戰全能也不是什麼難事。

契丹人從來就不畏懼困難,只不過沒想到大宋的武舉居然需要參加和科舉一樣的考試,這可是讓契丹人鬱悶的事情。

原來宋人不光要勇猛無雙的將領,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人!這在契丹人眼中是極爲不屑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文人統兵就是個笑話!

也不瞧瞧真宗朝時大宋被大遼壓制的節節敗退,原因就是因爲大宋文人統兵啊!

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
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