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

馬車上的趙禎有些顛簸,但還在他的承受範圍之內,他的身上沒有盔甲,但卻是一身獵裝,輕便靈活。

邊上的三才卻是穿上了軟甲以防萬一,在危險的時候他便是趙禎的盔甲。

馬車雖然顛簸,但速度並沒有減慢,這一路上的行軍皆是如此,沒有人比趙禎更清楚在戰場上速度的重要性。

永安軍和神衛軍要利用楊懷玉拖延住吐蕃主力的機會,急速向邏些城發動進攻,這纔是戰爭的關鍵所在。

邏些城一直是吐蕃的中心,自從松贊干布在這裡修建了紅宮之後,吐蕃人便對這裡產生了一種信仰,即便是遭受過了戰火的焚燬,但卻依舊沒有讓邏些城沒落下去。

而角廝羅在入主邏些城之後,便開始修繕紅宮了,這座宮殿對於他來說意義非凡,他是吐蕃王朝贊普的直系後裔,是這裡的真正繼承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紅宮的重要。

邏些城就如同大宋的神都城一樣,乃是吐蕃的中心,吐蕃的一切都在圍繞和觀察邏些城進行,這裡的宮殿就應該高大氣派,這樣才能凝聚吐蕃上的各族。

趙禎對邏些城發動進攻也是因爲如此,封建時代,一國的國都便是一切,一旦佔領國都,這個國家的“精氣神”都會面臨崩潰。

同樣這也是一次“斬首行動”所有的線報都表明,角廝羅沒有離開邏些城,他還在紅宮之中,一旦宋軍攻克邏些城,便意味着角廝羅戰敗。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派出對抗宋軍的三十萬大軍也將會面臨崩潰的打擊。

“擒賊先擒王”,這是古老的智慧,也是克敵制勝的妙法,趙禎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什麼康巴人?他們不過是幌子而已。

一旦吐蕃人擊潰康巴人,消滅了這個存在於吐蕃南面的隱患,他們便會放鬆警惕,對吐蕃的南方放鬆警惕。

而這個時候宋軍從南面對吐蕃發動進攻將會成爲水到渠成的事情,一路上的暢通無阻便是最好的證明,證明了趙禎當初的猜測是多麼的準確。

也證明了這樣的戰略思想是多麼的有遠見,楊懷玉率領三十萬大軍排山倒海一般從青海路壓向吐蕃,這能不使得角廝羅和整個吐蕃緊張嗎?

調虎離山,這是趙禎從一開始便安排好的計劃,這一點充分的利用了人心中的恐懼和下意識的決定。

當然爲了讓角廝羅真的“上套”趙禎可沒少下功夫,三十萬大軍可不是一次小小的調動,規模龐大,耗費無數。

相比之下,加起來只有不到八萬人的永安軍和神衛軍的開銷也不小,全部裝備火器,這是一次巨大的成本投資,趙禎要獲得豐厚的收益,這場收益的好處便是吐蕃收歸大宋,同時減少大宋出征將士的傷亡。

這兩點無論哪一個都是趙禎無法拒絕,前者會讓大宋省下不知多少的軍費,而後者更是趙禎心中的羈絆,戰爭必然是會死人的,這一點誰都知道,但若是能減少傷亡,爲何不去做?這也是趙禎謀劃這麼久的原因所在。

吐蕃人已經掌握了火藥的技術,這一點毋庸置疑,只要有大量的火藥,宋軍也必然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趙禎清楚角廝羅的性格,這樣的人心狠手辣,睚眥必報!

趙禎相信他絕對會把火藥用在這場戰爭中,同時也會做出“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瘋狂舉動。

大宋的四周已經沒有強敵,包括眼下的吐蕃也是如此,吐蕃沒有“屏障”,也對大宋產生不了威脅,這纔是一切的前提。

這是趙禎一直保持的觀點,他從沒有把吐蕃當作一個威脅,一個被大宋按在地上“摩擦”的吐蕃能成爲打算的對手嗎?

征服吐蕃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但獅子搏兔尚盡全力,這一次滅不掉吐蕃,以後的大宋將會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對付它。

趙禎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卻是大宋一位難得的能夠開疆拓土的君王,而且是大宋的第四代君王,大宋現在正處於上升期。

每個王朝都會有一個或是幾個上升期,即便是再短暫的王朝都會有,在這個期間帝王的作用很重要,若是能開疆擴土,那麼在很大機率上會實現一個龐大而統一的帝國。

若是休養生息,那這個時代一定是極爲繁榮安定的時代,但若是兩者都錯過了,那後人便不會有多少的進步,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規律。

趙禎知道這個規律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侷限性,他現在做的就是在打破侷限性,在打破封建王朝的許多基本制度。

國家的改革便是一場社會改革,同時也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改革。

大宋要改變意識形態還需要時間,趙禎知道自己完成不了這一點,但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趙旭,這孩子是自己培養出來最好的繼承者,趙昀雖然同樣出色,但他卻不適合守成固本。

馬車的顛簸逐漸的停了下來,大軍已經摺區江的下游,這裡在後世有另一個名字“金沙江”這裡也是長江的上游!

這裡雖然是後世的川藏河界,但卻不是現在的,大軍在出了雅州之後便已經離開了四川路,同時也進入了吐蕃人的土地。

在這個時代邊界還是模糊不清的,往往是哪個國家的國力強大,邊界便由哪個國家制定。

金沙江的對面便是脫思兌的瑪兒敢,這裡與其說是一座城池,不如說是一個聚居地,畢竟一個連城牆都沒有的城池算不得城池。

而在這裡宋軍的行蹤也會很快暴露,這時候便不能輕易的進攻瑪兒敢,最好的辦法是大軍形成合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瑪兒敢,同時加速行軍。

脫思兌屬於脫敢部,而這個部族曾經是大宋駐紮過的地方,也是在這裡開始接收和解放農奴的地方。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宋在這裡應該有“羣衆基礎”,趙禎並不想毀滅這裡,瑪兒敢之所以沒有城牆就是當初大宋的決定。

不修建城牆,不加派駐軍,角廝羅作亂之後把這片土地重新搶了回去,但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延續趙禎解放農奴的計劃後,並沒有加強對瑪兒敢的管理和統治。

這便是給了宋軍一個極好的機會,一個收攏民心又重新奪取瑪兒敢的機會…………

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
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