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

對於後世來說,帝國在狹義上用來形容由君主“皇帝”統治的強大國家,但在廣義上用來形容國力強大的國家,而不限於皇帝統治的國家。

但在趙禎看來,所謂的帝國就是指一個較大地理區域內、涵蓋較多人口,建立有鮮明特徵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體系與人文價值觀,甚至產生強大的國際影響力,並在一定範圍內推廣、維護這種體系的王朝。

而這些恰巧便是大宋現在的狀態,大宋的疆土已經脫離了原本的華夏土地,地域之廣闊已經到了能夠控制的極限。

最遙遠的北方已經到了貝加爾湖畔,而南方已經吞併了南海的諸多小國,即便是海上咽喉“馬六甲海峽”也在大宋的手中。

至於更遙遠的地方,在趙昀的殖民下,方丈洲的袋鼠都能夠運送到大宋作爲觀賞的動物,東面的倭國變成大宋的海東州,後世的日本海變成了大宋的“內海”。

即便是西方的中亞也有一半在大宋的手中,在西面最遠端的“鐵門關”可不是漢家明文的二十四官之一“左倚大別山,右控禹功磯,吳魏相爭,設關於此。”的武漢鐵門關。

大宋西面的鐵門關乃是《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西域鐵門關!

“鐵門關兩岸石壁立,中顯通衢,河水流貫其間,清波盪漾,碧草彌綠,吾等沿河岸西偏南行三十里出口,轉西南行約十里即至。”

這座鐵門關位於中亞,已經到了後世烏茲別克斯坦的土地上,對於大宋來說,這裡已經十分遙遠,唯一能夠統治這裡的辦法就是價錢駐兵和地方官員。

原本宋人在思想上對於西面的土地並非那麼介意,在他們看來那片由一羣西域小國所佔有的土地只不過是貧瘠之地,炎熱,荒蕪,怪石林立。

但現在不同了,那裡是路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大宋“創收”的主要來源,每年有大量的貨物傾銷到西方,多半來自於這條古老而又生機勃發的絲綢之路。

如此一來,西域的穩定和強大便愈發的重要了,誰也不敢小覷這片土地帶來的利益,無論是對商賈還是對朝廷,西面的土地都是大宋的重中之重。

唐人爲何如此重視西域,即便是和吐蕃死磕到底也要拿下西域的土地?就是因爲這裡是唐人“創收”的重要所在。

而現在的大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宋人依靠這條絲綢之路出口了大量的商品,而這些商品不光養活了大量的商人,還包括大量的大宋百姓!

精明的大宋商人已經發現,不能單單把貨物賣給貴族,還要賣給西方的平民百姓,而他們發現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貨物分成三六九等。

做工精美的,造型獨特的,裝飾華麗的,可以賣給西方的所謂貴族,而其他的依照三六九等賣給稍稍有錢人或是商賈,最次的則是賣給平民百姓!

在大宋階級雖然還存在,但之間的差距已經被極大的縮減,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宋人的商賈卻對外極力的宣傳等級制度。

他們歌頌貴族,誇讚貴族,把漢家文明中的禁錮之鎖,“禮法”傳遞到了西方,並且推崇備至,極力宣揚!

他們聲稱人生來高貴的同時,有些人就是高人一等的存在,貴族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們出生就“含着金鑰匙”,是上天的“寵兒”是神的後代。

只有他們才能配得上大宋最好,最精美的器物,只有他們才能穿上大宋最華美的絲綢和成衣!

這一思想不光在塞爾柱王朝流行,在神聖羅馬帝國同樣流行,這個由多個公國和王朝組成的帝國事實上還處在分封制的籠罩下。

而分封制中最核心也是最關鍵的思想就在於貴族制度!

相對於高傲的塞爾柱人,神聖羅馬帝國的貴族更加重視大宋的這套禮法制度,他們向宋人商賈打聽“禮”是誰發明的,能否給他們講述完全的禮制。

於是這時候大宋的酸儒們就發揮到了極致的作用,這些酸儒原本是被商賈們請去做門面的,他們文縐縐的話語總能給大宋的商隊增加“儀式感”,當然也能增加“文化”。

但這些都比不上他們對“經典”儒學中禮制的瞭解和分析,儒學爲何會成爲漢家明文的國學?爲何成爲“治世”之學!

其中確實有許多經典和類比,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它維護統治者地位的作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就是不可逾越的等級制度,也恰巧附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的想法。

神聖羅馬帝國中宗教的地位佔據了很高,而亨利三世多次廢立教皇連他自己都覺得麻煩,而大宋的這套禮制之論的出現給他看到了希望。

在漢家的傳統思想中,“皇帝是天子,是上天的兒子,是天派下來管理人間和百姓的,是人皇!”

這一觀點的出現讓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的貴族彷彿抓到了什麼,能作爲這個時代的貴族,沒有一定的頭腦是不可能的。

這個在法蘭克尼亞王朝東南部的小貴族查理彷彿一下找到了靈感,對眼前這位來自東方強大帝國的“學者”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求知慾”。

查理盛情的款待了這位“博學的智者”並且請他把東方文明中的“禮法”講述出來,於是漢家文明中大名鼎鼎的“顯學”就出現在了西方神聖羅馬帝國的土地上。

儒學的思想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功用依舊是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地位,以及讓百姓遵守“禮制”並以“仁者愛人”的思想安撫社會。

儒學的作用很重要,無論是對皇帝的地位,權利進行解釋,還是在安撫百姓上,儒學都是相當成功的一門學問。

而這門學問的最大弊端也同樣很明顯,作爲統治者,甚至是統治階級中的一員誰都能看清楚,限制了百姓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但對於需要儒學的人來說,百姓有必要獲得創造力和想象力嗎?能讓他們整天去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嗎?

他們只要老老實實的帶在帝國的土地上,爲統治者創造價值就好了啊!

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三百章悲歌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
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三百章悲歌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