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漫天箭雨

那漢將把幾十步以外穿紅袍的人看了個真真切切,回答道:“萬戶恕罪則個,卑職眼力不濟,着實看不清楚。”

活女聞聽此言,也不多話。一扯繮繩調轉馬頭,往本軍奔去。那漢將又深深望了幾眼,神情凝重,這纔跟了上去。前些年,在長安的館驛之中,張深、劉光世、劉錡幾個和徐衛吃酒時,他雖然不在席上,卻一直守在外頭,徐衛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怎麼會不認識?

活女奔回陣前,高聲喝道:“女真的勇士們!睜開眼睛看看,對面不過些許幾個宋軍!這一仗,務必滅掉虎兒軍威風!許勝,不許敗!”當看到對陣的宋軍兵力不過如此而已,這位女真小將心裡更加有底氣了。

“鐵浮屠準備好了麼?”

“萬戶,全部裝備齊全,隨時可以發動衝擊!”

“好!記住我的話,第一要務便是破壞對方陣形,不管傷亡如何,必須讓虎兒軍這個大陣開個口子出來!紫金虎歷來是我軍大敵,今日,便叫他知曉厲害!”活女來回奔跑於陣前,大聲作着戰前最後的動員。

那列於陣前,數量衆多的騎兵雄糾糾的挺着長槍,目光隨着主將而遊動。此次出戰,女真本軍佔絕大多數,哪怕面前是虎兒軍這支勁旅,他們也有必勝的信心!

“號角!”活女猛地一提繮繩,胯下戰馬長嘶一聲,人立而起!話音落地之時,嘹亮的號角聲沖天而起!儘管從小聽着這激昂的聲音長大,可此時,女真勇士們仍舊陡然感覺血氣上涌!目視兩三裡之外的宋軍大陣,真想一鼓作氣衝上前去,殺他個七零八落!不光是人,就連戰馬似乎也騷動起來,不住地划着蹄子!

而另一方,徐衛剛奔回陣前,聽到號角聲起,部將詢問是否擂鼓迴應,他卻笑道:“讓他們詐呼!我軍的戰鼓不擂則已,鼓聲一起,必然破敵!”稍微一頓,下令道“傳我軍令,敵將馬軍列於陣前,十有八九是要奔我兩側而來,意圖亂我疊陣。鋒矢軍準備迎敵!”

女真人的號角聲仍在持續,嘹亮的聲響劃破長安,迴盪在四野。宋軍卻穩如泰山不動,不見任何迴應。片刻之後,從金軍陣中,突然爆發出排山倒海般的呼聲!隨着這呼聲的響起,佈於軍前的騎兵部隊緩緩離陣,向西而來。

剽悍的騎士揮舞着長槍,一遍遍呼喊着宋軍壓根聽不懂的號子。有一點得承認,在騎兵方面,金國家底確實比南朝要雄厚得多。就眼前這支騎兵,少說在四千騎以上,其漫野而來之勢,如同關中平原上發了蝗災,漫天的蝗蟲席捲而來,聲勢頗大。

靜如止水的宋軍指揮將領們,冷靜地盯着襲來的敵騎,拔出佩刀,高舉過頭頂,等待着時機……而士兵則時刻注意着,一手操着弓,另一支手已經捏住了插在地上的箭桿。

敵騎開始提速,口中的號子聲仍舊沒有間斷。左右兩路殺奔過來,果然如同徐衛所說的那般,這是衝着亂陣來的。

“搭箭!”

“搭箭!”

此起彼伏的命令在宋軍陣中響起,士兵們幾乎都在同一時間迅速將箭搭在弓弦上,放進箭槽裡,開始尋找着目標。

徐衛回到中軍,下了戰馬,站上樓車,望着越來越近的敵騎,回想起上次在宋公原與敵交戰時,金軍依仗騎射讓他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虧。

震天的蹄聲終於完全蓋過了女真人發出的呼喊!這熟悉的一幕再次出現在宋軍將士的眼前。已經記不清,面對這種場面有多少次了,好像打從靖綏營出大名府,在相州與敵第一戰開始,幾乎除了守城之外的每一仗,都要跟女真騎兵打打交道。時至今日,虎兒軍中無論新兵老兵,面對咆哮而來的騎兵,都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兩腿打顫的恐懼。

蹄聲轟隆而至,地皮似乎也被踐踏得顫抖起來。宋軍大陣仍舊如恆古不移的磐石一般,巍然不動。兩萬餘同袍兄弟,就像是從同一個鼻孔出氣,靜得出奇。

“開弓!”敵近三百步,各級軍官扯起嗓子嚎出口令。

整齊劃一的動作,每一弓硬弓都被扯得渾圓!弓弦承力所發出的吱嘎聲響成一片!弓箭手們有意將箭頭擡高,這是要通過吊射的手段,增加射程。這種戰術,對付輕裝上陣的輕騎兵,是相當有效的。

徐衛在樓車上手搭涼棚,以遮擋陽光眺望。敵騎已經進入弓弩射程之內!金人擅射,但其弓箭的射程遜於宋軍,這第一波攻擊,他們必須承受!

不輕不重地將手一揮,身後的掌旗兵立即揮動令旗!旗一動,陣中衆多軍官異口同時發下命令,放箭!剎那之間,騰空而起的箭林如同一塊黑幕,竟一時遮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利箭竄起時所帶起的勁風,竟讓軍旗爲之飛舞!

兩百餘步外,分左右兩路進攻的金軍騎兵,已經提起了全速。風一般卷向宋軍!然而此時,空中突然爲之一暗!經驗豐富的女真騎士們知道那是什麼,將上身壓低,緊緊握着弓箭等待着反擊。

空中下起了箭羽!劈頭蓋臉落將下來!那全速衝擊的騎兵,一旦中箭,往往連人帶馬砸在地上!翻滾不已!衝擊的力量加上利箭穿透,但凡中箭者,無不是透甲而過,直沒入體內!

如果看到伏在馬鞍上不動,或是直接掉下馬背去的,那就是神臂弓的傑作,直接射穿!

但這一切,似乎絲毫不能阻止這些在馬背上打下偌大江山的北夷。不散,不亂,不懼,仍舊忠實地執行着命令,直奔兩翼!

第二波,第三波箭雨接踵而至!看着身旁的同伴接二連三栽倒下去,女真以北方民族特有的堅韌咬牙挺着。他們知道,第二波箭之後,他們被動捱揍的局面就要改觀了!

在距離宋軍前陣還有一百餘步的時候,左右兩路柺子馬開始大動作地迂迴。你不得不佩服女真馬軍嫺熟的工夫,拐那麼大一個彎,竟能如此靈活。前後相連沒有絲毫間斷!

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323章 血債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四百一十五章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406章 大變動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135章 苦果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65章 後生可畏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49章 欲擒故縱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793章 角力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58章 報捷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323章 血債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85章 箭雨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百三十二章第74章 禽獸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45章 遇襲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133章 川陝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406章 大變動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72章 開戰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472章 洛水盡赤
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323章 血債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四百一十五章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406章 大變動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135章 苦果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65章 後生可畏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49章 欲擒故縱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793章 角力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58章 報捷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323章 血債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85章 箭雨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百三十二章第74章 禽獸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45章 遇襲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133章 川陝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406章 大變動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72章 開戰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472章 洛水盡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