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全線反撲

一秒記住,

漢人還是靠不住

這恐怕是在場所有人心裡的想法,從前咱們南征,動輒發女真渤海之兵數萬,再佐以契丹和奚人,戰力極強,士氣高昂,無往而不利。這幾年不得不依靠漢兒和南人,但這些人實在不堪

想那撒離喝帶甲六萬,卻被徐虎兒一敗虎牢關,二敗鄭州城,拋開主將的原因不談,漢籤軍的戰力和意志委實不值一提他就是六萬頭豬,徐虎兒砍也要砍上幾天反而是六萬武裝齊全的軍隊,被虎兒軍一舉擊潰那些撮鳥就根本沒想替大金國效死,西軍一打過來就他孃的作鳥獸散了

可有什麼辦法?

女真人其實並不少,按從前征服過女真人的契丹人劃法,女真分爲南女真、北女真、順化國女真、鴨綠江女真、生女真、shu女真等等幾十種。按女真人自己的劃法,又有完顏部、烏古倫部、徒單部、蒲察部等等。

但是,完顏阿骨打以他的完顏部爲基礎,號稱是統一女真,其實遠遠沒有把所有女真人團結在一起,比如黃頭女真,就還在和以完顏部爲代表的“生女真”打仗。也就是說,創建大金國的女真人,其實主要是指“生女真”。

生女真戶口本來就不多,加上連年征戰,已經損失很多,剩下來的這些年過上了太平富足的日子,已經不太願意再打仗。就連和女真人親如兄弟的渤海人也懈怠了。

在這種情況下,女真人要維持大金國,只能依靠被征服的契丹人、漢兒、南人。這就不可避免地使“金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下降。漢人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並不是沒有道理。

“河南境內都在風傳,言徐虎兒提十一萬西軍來收中原今西軍兵臨東京,各州縣都受震動,請大王火速回援。”那東京來的軍官沉聲說道。

兀朮那張堅毅果敢的臉上此時佈滿了憤怒,他不是怒徐衛,而是怒撒離喝。當初派他去鄭州坐鎮,自己就擔心這廝性好漁色,又極喜架鷹牽狗之事,怕他耽誤了正業。等到他在鄭州剿賊頗得力,又數次寫信來報告,堅稱西軍虛張聲勢,自己才放下心來。如今,他終究還是叫人失望了

“襄陽局勢剛剛穩定一些,此時若大舉回援,宋軍不可能不知道。倘若趁此機會,反撲襄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韓昉邊說邊打量兀朮。

沈王聽到這話,嘴角極不自然地抖了抖,顯然被說種了痛處。他這正是他最爲擔心的東京不可能不回防,而且必須馬上馳援,但問題是,我一動,此地的宋軍豈能無視這個機會?

襄陽,是我耗時一年,驅使二十多萬步騎,艱難打下來的。萬一丟了,下次再想奪回來,恐怕就沒有此番這麼容易徐虎兒啊徐虎兒,你還是不改本色啊,總在大金國勝利在望之際,給我背後捅一刀當年,我二哥斡離不在世時,你就這麼搞,現在我統兵,你還這麼搞

“但東京必保不可東京有失,我數十萬軍隊恐怕只能潰回河北去”說這話的,是跟西軍打過仗的蒲察石家奴。當年完顏婁宿兵敗定戎,若非是他控扼着潼關,婁宿可能落個全軍覆沒。

之前,韓昉力主兀朮下定決心,奪取襄漢。可現在,他實在說不上話來,就如同石家奴所言,東京必保。但虎兒軍不是漢籤軍那樣的爛部隊,要跟徐衛打仗,恐怕得把此地的主力都調去。但如此一來……

“不錯,東京萬不容失,大王,還是及速回援吧。”女真將領們紛紛進言道。

兀朮到底不是尋常之輩,在這種時候,作爲萬軍統帥,要作的事只有一件,當機立斷決不能有絲毫拖泥帶水,猶豫觀望他一錯牙,切齒道:“石家奴,你先率五千精騎火速回北馳援若虎兒已扣城,你不惜代價給我遏制住他的攻勢若他在觀望,你亦不可輕動”

石家奴大聲應下,當即出帳去點齊兵馬,往東京增援。

“讓夏金吾回來,唐州不用打了,讓他坐鎮襄陽,嚴防宋軍反撲蒲盧渾戴罪軍前,仍統舊部,再撥五萬籤軍,隨本王一道回擊虎兒”兀朮果斷下了命令。他這等於是把所有女真本軍用上,再加五萬漢籤軍,合計七萬步騎去迎戰徐衛。而且,必須是速戰速決否則,日子一長,襄陽就危險了

襄職到東京,多少路程?九百多裡數萬大軍,從準備到開拔,乃至最後抵達,沒半個月想也別想。回來就要一個月,還不算中間作戰的時間兀朮此時心裡實在沒底,只希望一來儘快擊敗虎兒,二來自己的女婿爭氣,能守好襄陽

一想到這此,他心裡頭便升起無邊的怒火撒離喝,此番,本王非嚴辦你不可徐虎兒,你也休猖狂你的名字,本王聽了多年了,這一回,咱們就正式會個面

十月初八,大金沈王完顏宗弼,帶步騎七萬撤離襄陽北上,迎戰西軍。留下他的女婿夏金吾統領漢籤軍,坐鎮襄陽。臨行之前,再三告誡,堅守城池和營壘就是,其他什麼也別幹,萬事等我回來再說

夏金吾忠實執行岳父老泰山的策略,收縮兵力進行重點防禦。襄陽以南的鹿門山和伏龍山兩處營壘,他都派重兵駐守。襄陽城更加勤修戰備,役使民夫數萬,嚴防死守

可是,他從唐州一撤,嶽鵬舉就嗅到不同尋常的味道。此前,夏金吾帶金軍籤軍數萬攻唐州,在野戰中擊敗了王貴,而後大舉扣城。打了這麼長的時間,現在突然撤走,如果不是金軍戰略有重大調整,安能如此?那是什麼,迫使金軍修改他的策略?

岳飛當然不知道徐衛來了,但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機會他派人火速南下,去拜會何灌和折家父子,建議約期發兵他從唐州出發,進攻鄧州和光化軍,折家軍和神武后軍其他部隊,則猛攻襄陽,以求奪回重鎮

荊門軍,後世的湖北荊門市。宋軍失利以後,折彥質將前軍屯在襄州宜城縣,指揮部就設在荊門。這些日子,前一個何灌,後一個李綱,輪番上陣,苦勸折仲古休要灰心,重整軍伍再戰襄陽。但折仲古確實有些動搖,斷斷續續一年的血戰,以宋軍失利,襄陽失守而告終,損失可謂不小。

他也知道襄陽的重要性,也沒打算從此就放棄了,但要馬上整頓軍隊再戰,委實有些力不從心。現在手裡這點家底,還是前些年自己奉詔坐鎮鎮江行在時護下來的,好不容易發展壯大到八萬兵力,要是都折在襄陽,能不心痛?

荊門城裡,館驛之中。

主戰派的旗手,受到廣泛尊敬的李綱正在接待前來拜會的何灌。李綱當年因宋金議和,被太上皇趙桓遠竄窮鄉僻壤,監視居住,又受到耿南仲勢力的打擊迫害,早已是風燭殘年,老態龍鍾,如果徐衛再見到他這位老長官,恐怕還認不出來。

此時,李綱坐在主位,眼皮耷拉盯着地皮,鬚髮幾乎全白,臉上皺紋密佈,已失其形。而何灌雖然年高,卻是一身紫袍金帶,煞是威風。半截塔似的身軀在屋中來回走動,時不時地振臂揮舞,顯得寶刀未老。

“折宣撫態度曖昧,照此下去,將士失其氣,如何復戰?唉,你我二人苦勸多時,奈何他一直言辭閃爍,叫人好生惱火伯紀公,官家來了幾次御札,徐相也是省札不斷,都叫我等無論如何奪襄陽,可折宣撫怎麼就……”

李綱聽到這裡,緩緩起身,何灌一見,問道:“伯紀公?”

李伯紀沉重的嘆息一聲:“我受徐相之命,前來襄漢,折宣撫一日不肯發兵,老夫一日不走。無論如何,今日也要再勸一回,哪怕是折宣撫下逐客令”

何灌聞聽此言,拊掌道:“好今日休管他如何推託,務必要句準話”

二人正欲同往帥府拜會折彥質,忽見一武將搶進來。年約四旬開外,長得簡直就是一個年輕版的何灌。身裹鐵甲,精壯有力,一張方面大臉,遍佈虯髯,兩隻眼睛炯炯有炬,大着嗓門道:“父親,金軍有異動”

不是旁人,正是何灌的長子何薊。此人,在趙桓南渡諸將中地位頗高,只因當年金軍追擊甚急,在揚州渡江時,趙官家和文武百官被金軍攆上,若不是何薊率常捷軍血戰,恐怕大宋皇帝和朝廷都被一鍋端了。如今帶着“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頭銜,授承宣使,張伯奮兵敗獲罪之後,他繼任荊湖宣撫司都統制一職。

何灌聽了那話,雙目放光,厲聲道:“怎生異動?”

何薊也頗有些激動,大聲道:“據前沿刺探,昨日,金軍在襄陽和伏龍山,鹿門山的部隊調動頻繁,而後,大量金軍開拔北上,不知何故”

何灌是沙場宿將,打了一輩子的仗,素知大軍不可輕動的規矩。金軍剛剛佔領襄陽不久,遠不到罷師的程度,爲何卻調離衆多部隊?

李綱也疑惑道:“莫非金人自身有變?”

何灌突然一擊掌:“徐九”

李綱也是眼中一亮:“徐九?”

“不錯十有八九是這廝走,去見折宣撫”何灌一說完,幾乎是跑出門去李綱撩起衣袍,在何薊攙扶下慌忙跟上。

帥府之右,節堂之上,身被紫袍,腰束金帶的江西宣撫使折彥質,正和父親兄弟在商議着什麼。折家本是党項人,因御邊有功,朝廷令其世鎮府州,並自募軍隊,自徵賦稅,儼然一個獨立小邦。

折家內附以後,多多少少還保留了原來的一些習慣。比如這節堂上,清一色的折家子弟。長輩如折可求,晚輩如彥質、彥文、彥適、彥野、彥若、彥顏,俱都是握着兵柄,御營司神武前軍,大半都在折家人手裡。又因爲折彥質官拜江西宣撫使,軍政一把抓,可以說“江西折家”,“折家江西”。

折彥質走的是科舉正途出身,得以平步青雲,官階更在其父之上,很是罕見。此刻,他召集折家人,正商議一樁大事。

忽聽一聲響,着實把堂上的人駭了一跳,衆人側首望去,卻是荊湖宣撫使何灌闖了進來。這節堂重地,威嚴不可犯,擅闖節堂,如果是下級,那要論罪,如果是平級,也算不敬。可折彥質卻並沒有怪罪的意思,神態從容道:“何宣撫如此着急,可是出了事?”

何灌抱拳一禮,有些氣喘道:“宣撫相公可收到消息?”

“何宣撫可是說,大部金軍開拔北上一事?”折彥質問道。

“正是宣相已經得知了?”何灌欣喜道。

正說着,何薊扶着李綱匆匆忙忙追上來,折仲古一見,便請他三人都坐下,而後道:“我也是剛剛得知消息,金軍這一動,好生奇怪。宣撫相公,有何高見?”

“據某猜測,金人分師北上,極有可能是因爲一個人。”何灌正色道。

折仲古試探着問道:“何宣撫說的,可是徐九?”

何灌一怔,驚訝道:“折宣撫也這麼認爲?”

“哈哈。”折彥質笑了起來,“早前,川陝徐宣撫就派人來知會,說是虎帥親自率部出潼關,以爲側翼。今金人不顧襄陽尚且不穩之局面,匆忙分兵北上,只有這一個解釋,那就是徐九威脅到了鄭州,或者是東京。才迫使四太子不得不北上迎虎。”

“不錯,西軍皆虎狼之輩,又有徐帥驅使,必是掃蕩了河南,收復了洛陽,才讓金人如此驚慌。當年,老夫與虎帥並肩而戰,便知他必能振興西軍”折可求也笑道。

何灌聽了這話,問道:“哦,太尉和徐九也相熟?”

此話一出,那堂上折家子弟一片鬨笑何宣撫說的是什麼話?豈止是相熟?當年在平陽,我們折家子弟兵不遠千里馳援,助虎帥破平陽之圍,而後合師一處,戰於定戎,由是大捷及至折家內附,虎帥親至潼關送別。更別提早年間,彥質在紫金虎杞縣劫糧之時,揮師相救,共建奇功這樁樁件件,又豈是“相熟”就能說完的?

說了一陣,李綱將話題引正:“折宣撫,何宣撫,金人既分師北援,襄陽之防務必定有變,何不乘此機會,驅兵反撲?”

何灌和李綱已經勸了折仲古無數回,此時趕緊接過話頭道:“不錯此機不可失折宣撫……”

折仲古現在一看到何灌怒髮衝冠,堅毅決絕的模樣,和李綱苦口婆心,憂國憂民的架勢就頭痛,連連揮手,打斷他的話道:“宣撫相公不必如此,且安坐,聽我一言。”

何灌一邊落座,一邊仍在說道:“宗弼非易與之輩,我軍必須抓緊時機,遲則必悔……”

“好好好”折仲古連連點頭,一直等到對方消停了,他才正色道“此前,何宣撫和伯紀公再三相勸,要彥質發兵反撲。折某不是不知襄陽之重,也並非是貪生怕死,只圖自保。實是因爲我軍新敗,士氣不振,而金軍新勝,兵威正隆。以我疲敝之時,攻敵日中之際,勝算幾何?便是重奪襄陽,又豈能守住?此一節,何宣撫是沙場老將,必知我所言非虛”

何灌也不知道往心裡去沒有,只是頻頻點頭。

李綱心裡也清楚,只要你肯出兵,誰在乎你此前的猶豫搖擺?你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奪回襄陽是要緊

“現在,不管是不是因爲西軍,左右金軍分兵總是事實,折某也認爲這正是我軍重奪襄陽重鎮的良機。在兩位來之前,正和父兄子弟商議此事。”

一聽到折彥質這個表態,何灌和李綱兩人心裡都有底了

“何宣撫,你荊湖宣撫司下轄諸軍,還有何都統一部,以及嶽鵬舉一部,對麼?”折仲古問道。

“不錯,張仲雄負傷,岳飛接替指揮,現在唐州坐鎮,宣相是知道的。犬子何薊還有兩萬兵,都聽宣撫相公裁奪”何灌拱手道。他也是老將了,此時甘心讓折彥質來指揮全局,倒不是真心認爲對方比他強。而是因爲形式比人強。襄漢是荊湖的防區,卻需要江西的折家來支援,雖說都是奉朝廷之命,但人家總是客軍作戰。

再者,此前一年血戰上,荊湖宣撫司損失很大。張伯奮的襄陽守軍近乎全軍覆沒,現在襄漢戰場上,已經是以來自江南西路的神武前軍,也就是折家軍爲主。這種情況下,何灌能作的,就是盡力配合。

折彥質也不客套,點頭道:“如此最好。爲確保奪回襄陽,必須兩路進兵神武前軍和何都統所部直接進攻襄陽,唐州岳飛繞過大洪山,進攻鄧州一是爲切斷襄陽金軍之後路,同時也防備萬一四太子南下而且,兩路兵馬最好是約期而至,同時發難,使敵首尾不能相顧”

第80章 新君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七百八十七章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109章 威望第八百四十一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72章 開戰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397章 地下黨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56章 論邊事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90章 狗血淋頭第七百四十七章第73章 小種經略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96章 教誨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四百一十六章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八百八十二章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16章 殺!殺!殺!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五百一十章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八百六十七章第75章 阻擊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346章 打吧第487章 權臣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五百一十一章第101章 問婚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四百一十章第八百七十一章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四百一十五章第222章 捅月亮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八百六十五章第138章 佈防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七百四十三章第八百零三章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148章 罷相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624章 文武爭權
第80章 新君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七百八十七章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109章 威望第八百四十一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72章 開戰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397章 地下黨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56章 論邊事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90章 狗血淋頭第七百四十七章第73章 小種經略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96章 教誨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四百一十六章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八百八十二章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16章 殺!殺!殺!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五百一十章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八百六十七章第75章 阻擊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346章 打吧第487章 權臣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五百一十一章第101章 問婚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四百一十章第八百七十一章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四百一十五章第222章 捅月亮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八百六十五章第138章 佈防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七百四十三章第八百零三章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148章 罷相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624章 文武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