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歸宋

“種子衡難道要食言而肥嗎?!”李泉厲聲說道。

楊崇嶽看到李泉的表情不屑的笑了笑,不過他心中卻是擔心的很,自己手中只有不到三千不兵士,原本就在這裡打個伏擊,但沒有想到李泉這麼精明,居然能夠發現他,現在上馬逃跑已經來不及了,只有強打精神來詐上一詐,只要拖上一些時間等無心的特種部隊殺回來,解救自己了。

“種帥對少將軍甚是想念,念及少將軍勇武,恐會在嘉寧軍司與我軍爲難,所以特遣本將來請少將軍到古烏延城小住幾日!”楊崇嶽嘴角上掛着冷冷的笑容。

李泉對對面土丘上的楊崇嶽也着實摸不透,因爲現在除了楊崇嶽一人高高的站在土丘上,再也沒有任何宋軍露出腦袋,他也就無從知道對面土丘後面究竟埋伏了多少宋軍。不過李泉很快便沒有考慮的時間了──後面的本隊中傳來一陣騷亂,李泉朝後面一看,一隊殺氣騰騰的萬人騎軍迅速向這裡奔來──這就是剛纔偷襲並給他們造成巨大創傷的宋軍!

李泉回頭看看自己身後的將士,知道今天算是交代在這裡了,身後的士兵臉上都露出了恐慌不安的表情,這都是剛纔那支騎軍恐怖的殺傷力所留下的陰影。前有圍堵,後有追兵,李泉無奈的低下了頭,他一人戰死不足畏懼。可身後地將士卻不能再流血了。不說前面有多少宋軍在埋伏,單單後面這支恐怖的騎兵也會使自己的軍隊徹底覆滅。

“楊將軍,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在場的人都是漢人的份上,請從寬對待這些將士,李某不勝感激!”李泉悲聲說道。

李泉轉身對着後面的潑喜軍高聲喊道:“本將無能累死三軍。你們都有妻兒老小,宋軍看在同爲漢人地份上,你們會有機會回到親人身邊。現在我命令全軍下馬放下武器,向宋軍投降!”李泉說完便拔劍自盡,快的連旁邊已經看出不對頭的潑喜軍將領都攔不住。

楊崇嶽看着已經掉下馬下李泉的屍體,心中也沒有再次諷刺李泉的心情。李泉和他在這草原上對耗了幾個月,雙方軍隊和帶兵風格各有擅長,又都是出自名將之後,不過國與國之間的對立不得不對決沙場。現在李泉落到這個地步,楊崇嶽心中也唯有惋惜。但也僅此而已,若是兩人還要對決沙場,他也不會手軟半分,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也沒有什麼多餘的心情來惋惜李泉的英年早逝。

“各位潑喜軍將士。你們都是漢人,不過是流落在西夏,本將會遵從你們少將軍的遺言寬待你們地!”楊崇嶽高聲喊道,現在必需穩定住這些潑喜軍,不然要是變成哀兵。雖然還是免不了全軍覆滅,但是自己也要付出很慘重的代價,兩相一算實在是不划算。能不打仗便不打,保存軍力攻佔嘉寧軍司纔是正經事。

被圍困的潑喜軍此時到沒有像楊崇嶽那樣會暴起反抗,可能是剛纔無心給他們的創傷太過猛烈了,以至於他們已經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所以在李泉死後,他們便都從馬上翻身下來,將兵器都扔到了一邊。楊崇嶽看後欣慰地點點頭,手朝後面一揮,隱藏在土丘後面的宋軍便都策馬翻過土丘。將下面的一萬多潑喜軍合圍起來,開始慢慢收攏敵軍的武器。

此時無心也策馬趕了過來,不過他看到楊崇嶽正在指揮宋軍收攏殘軍,便已經清楚李泉投降了。他對於李泉的死到沒有多大感觸,李泉和他老子是大宋地敵人,這任誰也改變不了,最好的敵人莫過於死去的敵人,不過李泉死了也是件麻煩事──以後宋軍手中可沒有這張王牌來迫降李清了,搞不好因爲喪子之痛李清拼死抵抗,那可就不好辦了。

雖然李泉自盡了,但這終究是一個意外,嘉寧軍司不能因爲李泉身死而放棄不打。種諤等人當初定計地時候是活捉李泉,以用來迫降李清,不過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剩下來的只有儘快將嘉寧軍司拿下來,不然就等着李清率軍回來他們還沒有拿下城池,那就等着他們倒黴了。

在得知具體情況後,種諤立刻下令大軍火速向前推移,無心的特種部隊更是先頭達到嘉寧軍司城下,在城池僅有的兩個城門口邊上佈下暗哨,用以監測是否有騎兵出城──按照計劃,王順會調動兩萬騎兵出城來伏擊宋軍,用以減輕城防壓力。這樣的佈置是極爲合理的──潑喜軍和正統的党項兵差別很小,他們對於守城都不是很在行,面對對攻城戰最有造詣的宋軍,還不如趁着城池沒有徹底圍死之前,將一部分騎兵送出城外埋伏起來,在宋軍攻城的時候,趁機給以宋軍致命一擊,縱然不能解決宋軍圍城之難,也可以稍緩其攻城壓力,使之堅守到李清回援。

晚間嘉寧軍司大營中還是燈火通明,一名小校跪在大營當中,“陳李兩位將軍率軍進行最後地一次交換,不過宋軍背信棄義,在兩位將軍和少將軍回城的時候,在據此八十里的地方設伏。初期中伏損失很大,不過宋軍還在原地留有另外一股伏兵,但是被少將軍及時發現,不過先前偷襲我們的宋軍又反折回來。少將軍見前有伏兵後有追兵,便……便自盡以謝大帥,換取其他兄弟被宋軍寬待的條件!”

王順坐在主位上,神色不變的聽着下面小校的彙報,這名士兵是種諤授意放回來通信的。事情的進展初期還是非常順利,除了李泉自盡讓所有地人出乎意料。而王順心中也是有些觸動。現在王順知道自己和種諤已經沒有什麼退路了,必須儘快的拿下嘉寧軍司,現在李清已經應該知道嘉寧軍司的情況了,爲了對付宋軍的致命一擊,他一定會將正在西線作戰的精銳部隊掉回來。除去必要的留守部隊之外,李清回援地軍隊一定會超過六萬。到時候李清憤怒之下,種諤肯定不是對手──這六萬軍隊很可能便是正牌潑喜軍唯一保留建制的軍隊了,這也是西夏方面所留存下來能夠數得上名號的唯一一支精兵了,他們纔是草原上的殺星!

不過令王順心中比較安慰的是白天種諤他們一舉將出城接應李泉的兩萬騎兵全部留下,算算嘉寧軍司的家底也就是四萬多守軍了,以這四萬軍隊來守城本身便是不足,若是自己能夠成功說服這裡的守將,再將其中的兩萬騎兵吊出城外,引入自己和種諤事先商定好的伏擊圈內,那以種諤現有地實力攻取嘉寧軍司將會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還有自己這個超級內應來從中搗亂,趕在李清救援之前攻下嘉寧軍司,問題應該不是很大。

汴都開封郊外,靜苑。

距離汴都華英書院不過兩裡之遙的靜苑塊方圓十里的地皮是王靜輝早先和籌建華英書院一起買下來的。汴都富豪都有建豪宅地習慣,身爲大宋駙馬並且富甲天下的王靜輝雖然對此並不在意。不過同爲合作者的徐氏卻不能放任駙馬這麼隨意,於是便在汴都郊區精選地皮,最後看上了這裡,在這裡興建了一處園林宅院。

深知駙馬習性的徐老並沒有依照普通富豪那樣將宅院裝飾的富麗堂皇,但就是看似普通地宅院所花費的資金居然達到了數十萬貫。徐氏從各地請來園林好手。定下了一個基調之後,便全力資助建園,一切材料不問價錢只求最後的效果能夠符合駙馬地身份。隨後楚州商人和杭州商人知道徐氏爲駙馬建園。也都費盡心機的四處蒐羅,或是送來精通園藝的人才,或是送來上好的建築材料或是奇花異木,前後共花了五年的時間才建成。

靜苑之中將百餘畝的土地疏建成池塘,在池邊遍植異木奇石,號稱“靜淵”,靜苑園藝之勝讓人歎爲觀止,就是王靜輝對這種不惜錢財建園做法稍有不滿,但在遊覽全園之後。也是讚不絕口。當蘇軾兄弟等王靜輝的好友在遊覽過靜苑之後,更是瞠目結舌,蘇軾更是作詞賦詩,靜苑也因此號稱“園池冠蓋京城”,成爲汴京一大名勝,惜駙馬貞靜自守,有幸去過靜苑的人屈指可數,衆多汴都名流對此翹首以盼,能夠以一睹靜苑勝景爲榮。

王靜輝於月前便和妻子趙淺予進駐剛剛落成不久的靜苑,其實在那裡住對於王靜輝來說都是一樣地,駙馬府在他的眼中已經是非常巨大……非常巨大的院落,這對於一個後世之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但在看過靜苑之後,王靜輝幾乎都被驚呆了。

此時正值盛夏,王靜輝來到這裡最重要的便是有利於妻子在這裡休養待產──靜苑之中的靜淵池附近有處住所名爲清涼閣,完全是懸在靜淵池之上,並且經過王靜輝和他們弟子的巧妙設計,將靜淵池中的池水使用水力自動抽取上來,通過事先敷設在清涼閣地板、牆壁之間的管道,以達到降溫的目的,這也是王靜輝所能夠想到最原始的“空調”了。

唐朝便有將水通過水車引到宮殿上方澆落以達到降溫解暑的目的,但那水澆落的聲音實在是太過吵雜,這不利於淺予靜養待產,王靜輝便想出了這麼一個法子來降低溫度,還能夠哦保持清靜,再加上園中冰窖中所儲備的冰塊,在這小小清涼閣之內真的如神話傳說中的清亮境界一般令人在炎炎夏日之中舒爽了。

王靜輝此時便坐在清涼閣中審視着手中的這份戰報──六月初四,李泉不甘被俘自盡,麾下一萬三千餘潑喜軍盡數歸降;六月初六,與據嘉寧軍司五十里處設伏,殺敵八千,俘虜萬餘;六月初七夜,特種部隊趁大軍正面攻打南門之際,攀上背面城牆。經過力戰後大開北門,潑喜軍所部鐵林軍大將王順見事不可違全軍投降,俘敵兩萬有餘,順利拿下嘉寧軍司!……六月初十,特種部隊在左村澤、柳泊嶺兩次成功地伏擊了李清的援軍,隨後四萬騎軍將李清殘部包圍在柳泊嶺東三十里處。李清知事不可違率殘軍三萬降宋!

五月二十,臣克博樂城;六月初一偷襲靜塞軍司得手;初二迫降鳴沙!六月十五率部一萬越殺牛嶺克西壽保泰軍司!月間殺敵四萬,俘虜三萬有餘!

王靜輝嘆了一口氣,將這份情報用硬紙夾夾好,然後翻開了另外一份情報,上面是關良的西北情報網早先發送過來的──經弟子親眼所見,潑喜軍所部之一的鐵林軍將領王順,實爲師弟冰封,且與弟子在古烏延城相認!

前面的西北戰報是皇帝趙頊遣人專門送到靜苑來交給他審閱地,兩份西北戰報分別來自種諤和王韶。後面的一份情報則是他的弟子親自叮囑情報系統專門發送到駙馬府的,而且不爲認知的還有一份情報──在李清降宋八日後,一封寫滿了各種亂七八糟圖案的信件也是通過西北情報系統傳送到了靜苑之中,在經過彥生的翻譯之後便是──李清已經喝下毒酒,不出四十日便會歸天。弟子冰封!

王靜輝從書架上拿下《西夏全圖》,打開卷軸審視了半天后,將戰報中所提及的地名分別在地圖上用筆標註出來。看看這份西夏簡易地圖,便可以清楚的看到種諤和王韶如兩隻鐵鉗,分別從興慶府的正東和正南相互鉗合。只要少有軍事常識和見識地人,都可以清醒的得出一個結論──立國數十年,靠叛亂起家的西夏李氏王朝已經壽終正寢。其覆滅之日旦夕可待!

Wωω ★Tтka n ★C〇

不過知道西夏已經不行了消息的人並不多,這個消息並沒有傳開,就算傳開了也沒有人相信──大宋的北方正在遭遇幾十年未曾遇到過地旱災,並且還有局部的蝗災,朝廷上下正在全力救災,國庫撥款也都在向這方面傾斜,又有誰能夠相信此時的大宋還悄無聲息的在西北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西夏政權已經成危卵,只要輕輕一碰便可覆滅之局?!

不過皇帝趙頊、中書政事堂、樞密院等大宋高層皆爲此消息所震驚。就連在河北坐鎮賑災和防禦遼國地魏國公韓琦也被皇帝趙頊連夜秘密進京受到召見。現在已經是八月初了,前幾天西夏那邊已經傳來消息,西夏使節已經到了白池城,正在向汴都進發,估計現在已經快要到延安府覲見主持西北的富弼了。若是王靜輝估計不錯的話,富弼已經接到讓他回京地密旨了,不過是因爲西夏突然派出使節一事所耽誤,但富弼進京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每到國家危機關頭,尤其是涉及到遼國和西夏的時候,皇帝趙頊第一個想到的人絕對不是王安石和司馬光,而是富弼韓琦!

王靜輝將這些事情都塞選了一遍,不過當他看到桌子上的那一卷黃綾,便不住的搖頭──皇帝趙頊還給他這個駙馬下了旨,而且下旨的人來頭也不小──大宋輔相之一的曾公亮親自到靜苑來給他送聖旨。在這個關頭,皇帝趙頊最終還是沒有把他這個駙馬給忘記,根據曾公亮所透露出的內容,王靜輝最近地任務便是要在汴都等待那位正在路上的西夏使節,當然這位西夏使節也是他的老熟人──西夏樑太后的使節阿里提!

西北戰事進展之快出乎王靜輝的意料之外,這中間充滿了衆多變數,在過去的將近十個月當中,最初的戰略構想一次又一次的被推翻重置,西北的富弼、種諤、楊崇嶽、王韶等人也都善於抓住各種機會,在滅夏的大旗之下,各種“儒道”思想被他們肆無忌憚的踐踏,這也幸虧節制西北的人是富弼,不然換成司馬光,估計就沒有這麼樂觀了,甚至真的如歷史原先進展那樣,司馬光在熙寧初年和王安石角逐失利被貶洛陽,那樣有這麼一個人在富弼身邊,今天的結局也是兩算。

其實不光是皇帝趙頊想着王靜輝,就是政事堂中的相公們也都一直認爲讓駙馬出來應對阿里提最爲合適,畢竟上次和阿里提談判的時候,這個老頭兒給政事堂的諸位相公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唯有王靜輝能夠剋制得住他。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就是再頑固的反戰派對這樣的局面也不可能不動心,司馬光雖然還是持有限度的反對態度,不過他更加擔心的是在西北作戰的最後局面一定要小心被党項人翻盤,儘管反盤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不過司馬君實只要提出了他的擔心,任何人都會小心謹慎的。

第148章 風起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397章 外交第186章 漂白第291章 蛻變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210章 獵人第98章 俘虜第209章 轉變第81章 賜婚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242章 地產第205章 血戰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06章 兵敗第130章 一人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3章 理由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20章 強弱第210章 獵人第107章 無謂第240章 禁忌第408章 逆襲第99章 包公第12章 算賬第25章 技驚四座第18章 印鈔機第129章 銷路第312章 反治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161章 先手第195章 放火第377章 刺殺第234章 去職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48章 迴歸第349章 道義第1章 英雄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27章 埋伏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336章 鐵與血第256章 神壇第101章 來信第63章 路難第92章 郵政第424章 留學生第31章 安排第193章 書童第180章 默契第92章 郵政第174章 質疑第9章 揚名第179章 地權第268章 預警第393章 扯動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250章 堅持第400章 女直第329章 削藩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135章 互算第124章 財源第264章 勘查第229章 軍費第23章 請帖第422章 根本第2章 觀光第271章 重建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84章 公益第124章 財源第348章 試刀第376章 意外第292章 西征第124章 財源第298章 憂心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347章 賀壽第118章 不悔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151章 同行第325章 內應第34章 波瀾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51章 佈局第12章 算賬第18章 印鈔機第98章 俘虜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122章 曹太后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00章 反對第21章 出書
第148章 風起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397章 外交第186章 漂白第291章 蛻變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210章 獵人第98章 俘虜第209章 轉變第81章 賜婚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242章 地產第205章 血戰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06章 兵敗第130章 一人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3章 理由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20章 強弱第210章 獵人第107章 無謂第240章 禁忌第408章 逆襲第99章 包公第12章 算賬第25章 技驚四座第18章 印鈔機第129章 銷路第312章 反治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161章 先手第195章 放火第377章 刺殺第234章 去職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48章 迴歸第349章 道義第1章 英雄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27章 埋伏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336章 鐵與血第256章 神壇第101章 來信第63章 路難第92章 郵政第424章 留學生第31章 安排第193章 書童第180章 默契第92章 郵政第174章 質疑第9章 揚名第179章 地權第268章 預警第393章 扯動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250章 堅持第400章 女直第329章 削藩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135章 互算第124章 財源第264章 勘查第229章 軍費第23章 請帖第422章 根本第2章 觀光第271章 重建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84章 公益第124章 財源第348章 試刀第376章 意外第292章 西征第124章 財源第298章 憂心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347章 賀壽第118章 不悔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151章 同行第325章 內應第34章 波瀾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51章 佈局第12章 算賬第18章 印鈔機第98章 俘虜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122章 曹太后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00章 反對第21章 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