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女直

就像許榮亭幾年前對王靜輝還抱有很大的懷疑一樣,王靜輝對來州許氏的信任度並不是很高,其實就在遼國範圍內的這些情報局所發展扶植的漢人家族,情報局對他們的信任度都是一樣的--可以利用,但絕對不可以輕信,只有少數像馬氏兄弟那樣爲大宋出生入死的情報節點纔會真正能夠取得情報局的認可,不過這需要長時間的考驗纔可以。

以王靜輝對女直人的重視程度,自然不會這麼輕信許氏一家之言,最有效的辦法便是直接派人深入遼國東京道女直人的聚集地區取行第一手資料以供參考。與涅心在大定府的危險相比,這樣的行動危險程度絕對不會遜色於前者--涅心手頭上還有可以掌控的多條逃生路線,一旦氣氛不對便毫不猶豫的拔腳就撤;而深入女直的危險不是來自契丹人,而是來自生活在東京道的其他部落,這也包括了女直部落--若論內戰最多的國家,在這個時代絕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比得上遼國,因爲契丹人和漢人不同,遼國是由契丹人所建立的國度,他們的人口數量卻不能夠像漢人一樣那樣佔據絕對優勢,就是在其最爲鼎盛時期所有效控制的疆域也不會超過其領土的一半面積。

生活在遼國疆域內的其他遊牧民族不過是名義上認同契丹人的統治,但是部落之間的爭鬥和戰爭每天都在上演着。小部落和小部落之間的戰爭慢慢造就大部落,等大部落之間的戰爭造就了一個民族的統一後,那結果便是踏上了和其宗主國作對的道路,就如同現在獲得統一後地阻卜部一樣,和契丹人進行爭霸戰爭。兩者之間總有一個會倒下去……不過在遼國立國以後,契丹人在這種層次上戰爭中沒有失手過而已,不過王靜輝卻知道就算契丹人現在跨過了阻卜部這道門檻,也會倒在女直人的刀下,女直人的強大現在還是顯山露水。再等上二三十年就很難說了。

派往遼國東京道執行任務的情報人員自是精挑細選後地,不過王靜輝卻不是很放心。爲此他派上了第二代弟子中的兩上佼佼者--羽月和昭庚,這兩個二代弟子都是醫生,不過一個是給人治病,另外一個是給馬治病。

羽月和昭庚這樣地身份遠比商人的身份更容易在那塊土地上生存--遊牧民族的眼中金錢不過是供他們搶劫的目標而已,商人除了給他們能夠帶來日用生活品之外沒有太多的作用,他們不用仰商人鼻息。不過遊牧民族中對郎中的待遇可遠勝於商人,給人治病的就不用說了,因爲那裡的醫療條件實在是讓大宋的醫生所能夠想象地;禮遇更高的便是獸醫,尤其是馬醫更是受人尊重。

羽月是王靜輝親傳的醫道弟子。而昭庚可就不那麼容易了,爲了培養這個弟子,王靜輝可是沒有少下功夫,好在依仗着情報局的力量窮搜天下獸醫好手來爲情報局的探子培訓,而昭庚則是成績最爲出從的。

正是考慮到遼國東京道的紛亂現狀,王靜輝讓他們在情報局中整整接受了三年的訓練,時間之長可以說是情報局之最了,現在彥生也在王靜輝的建議下開始利用情報局地優勢來專門對一些小孩子進行培訓,以期待他們長大後能夠爲情報局所用。不過這些小孩子可和王靜輝沒有關係了。羽月和昭庚等十二個弟子是爲了替代無心無心他們地。他們所學習的內容遠不是現在一個孩子能夠接受的,這十二個二代弟子可是經過嚴格的選拔淘汰後資質最好的,基礎也比無心等第一代弟子要好的多。

羽月和昭庚帶領着十五人的情報小隊通過來州許氏地商隊進入遼國東京道後,三年過去後,當初十五個人的情報小隊到現在也只剩下了五個,其餘地十人在這片土地上由於各種原因相繼殉職。這樣高的折損率是情報局以前外派特工所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好在羽月和昭庚可是王靜輝最爲看重的二代弟子,他們有着令人難以企及的求生本領。纔會憑藉自己的本事在這麼殘酷的環境下活到今天,並且還在東京道的遊牧民族中闖下了不小的名頭,成爲非常有名氣的神醫。羽月他們在立足之後便深入東京道着重收集女直各部的情報,尤其是對女直各部的歷史和現在各部的實力進行着重的評價。

羽月和昭庚神醫的身份讓他們在女直各部中特別愛歡迎,他們在除去特工的身份之外,也確實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加上不俗的本領使得他們在短時間內便在這裡立足,遊走於各部落之間。至於他們和汴都的聯繫開始的時候則靠來州許氏的商隊來完成,後期的時候由天大宋通過馬氏之手在許氏的幫助下在遼國蘇州和辰州建立了固定的情報地點,通過定期的大宋走私船隊來做了,這樣速度就大大提高了許多。

按照王靜輝的指示,羽月和昭庚傳回了大量情報,不過令王靜輝比較失望的是現在女直人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強大。今年七月女直各部節度使烏古乃病逝,因爲從遼域鹹雍八年(1072)年五國沒木然部謝野勃蕢叛遼,節度使烏古乃就去計伐他,謝野勃蕢兵敗,還沒有見到遼將達魯便一病不起,在家中去世了。新任的女直部節度使就是烏古乃的第二個兒子頦時鉢,不過頦裡鉢的兄弟跋黑卻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頦裡鉢不讓黑掌兵權,跋黑則挑動散達和窩謀罕作亂,暗中給他的哥哥下拌子。

羽月當時爲烏古乃治病,正好親眼看到烏古乃的去世,這個消息整整等了快三個月才傳回汴都開封,這個時候大宋才知道遼國東京道也並不是一片和平的景象,不過在哪裡還是沒有哪個部落能夠與遼國抗衡,根本用不着契丹人自己出手。叛軍便被女直部平息了。

儘管現在女直各部還沒有處於統一狀態,內部份爭也非常嚴重,但是王靜輝還是能夠從羽月等人的情報中看出一些端倪--女直人生活的地方沒有多少鐵,不過一旦女直人得到鐵的話便會打造兵器,生產軍械。這一政策是烏古乃確立地,從這裡便可以看出這便是女直人強大的先兆。儘管沒有找到阿骨打。但這已經並不重要了,因爲歷史改變也許等不到阿骨打出現,遼國就已經崩潰了。

根據女直人的情況,王靜輝決定還是先武裝女直人然後借女直人之手來繼續消耗遼國的實力,而且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硬件條件上,大宋都是佔據非常主動的地位--根據羽月他們地瞭解,在遼國東京道的遊牧民族並不像契丹人那樣對大宋非常輕視,相反他們對大宋地態度非常友好,認爲大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度。這曾讓王靜輝是不是羽月他們搞錯了。不過他所不知道的是歷史上阿骨打在建立金朝之前對大宋是極爲恭順的的,至於後來爲什麼阿骨打會不把大宋放在眼中,完全是因爲大宋和金軍聯合滅遼的時候,大宋在戰場上那拙劣的表現暴露了自己的空虛,這才招致北宋的直接滅亡。

之所以將支援的重心轉移到女直人身上,這還是因爲阻卜人過於強勢,在加上現在大宋已經和阻卜部接壤,阻卜人過於強大對於大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王靜輝寧可多花上一段時間來等女直人強大起來。也不願意阻卜人繼承遼國。有了後世元蒙地教訓,他對這片後世蒙古地區的任何一個部落都是極爲小心的。況且扶植遊牧民族和契丹人作對,其目的便是削弱契丹人的實力,而不是再造一個強大的對手,分化和均衡的政策纔是目前對付遊牧民族的王道政策,至於霸道。大宋還需要時間。

“臣雖然贊同駙馬扶植女直人,但是阻卜好在也是和大宋接壤。支援起來也比較容易,但是女直人可並非和大宋接壤啊!”司馬光說道。

“司馬大人所言及是,不過與阻卜人相比,女直人和大宋相隔只是一片海域罷了。賃着我大宋水軍的實力完全可以走私,相對而言扶植女直人更及時一些。再者說來,正是因爲阻卜人和大宋接壤,就更不能夠讓阻卜人強大起來,因爲他們有偷襲河套平原地前笠,這是大宋絕對不能夠接受地,甚至在將來某個恰當的機會,大宋還要重創阻卜人,讓他們重新回到分散部落的狀態,畢竟一個統一後的阻卜部的力量契丹人已經開始嚐到了,大宋用不着再做契丹第二!”王靜輝說道。

王靜輝說完後,大宋君臣都點點頭,阻卜人給大宋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壞了。河套平原也是原來西夏最重要的地產糧區,若是沒了河套平原,新的佔領區糧食壓力就會集中到河南之地,這對大宋來說實在是非常不得地。

“臣也認爲大宋應該扶植女直人,以情報局的力量,遼國辰州和蘇州建立據點來接收大宋的貨物應該是比較容易的。最重要的是女直人和高麗人之間有很深的仇怨,現在高麗實在是有些強勢了…………”王安石淡淡的說道。

“高麗…………”王靜輝心中一驚,王安石的話他是非常明白的,從戰略的角度而言,高麗的強大同樣對大宋不是一件好事,也許現在的大宋認爲遼國東京道實在是太遙遠了,但是王靜輝可是後世的中國人,遼國的東京道就是中國的領土,就是排個也輪不到高麗棒子染指東京道!

現在高麗內部雖然有王儲之爭,但這並不妨礙高麗的擴張--儘管高麗的邊境並沒有擴大,但高麗的實力已經具備了擴張領土的條件了,,也許現在高麗王庭已經在考慮是否趁着遼國內亂的機會將他們的邊境推向遼國東京道。

準確的說,這幾年大宋經濟膨脹性發展使得與它相互來往的國家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西夏、遼國是王靜輝的經濟侵略政策的犧牲品,而高麗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大宋海商寧可只賺取微薄地利潤,也不會讓高麗人學會棉花種植技術和紡紗技術,其他諸如印刷術等等更是如此。相反大宋的貨物大量涌入高麗使得高麗原有的紡織、印刷等產業紛紛倒閉;大宋的奢侈品也同樣在榨取高麗的財政收放。雖然現在高麗地財政情況並不像遼國那樣步入崩潰,但也不是很樂觀。大宋在海上的強勢已經讓高麗人絕了從海上發展地念頭,這也是受到儒家影響後,高麗人基本上對海洋並沒有什麼野心,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鴨綠江--鴨綠江南岸相當廣闊的地方是屬於遼國長白山部女直的地盤。高麗人的首要的便是要解決長白山部獲得鴨綠江以便建立戰略緩衝,憑藉鴨綠江地勢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王靜輝深深的看了王安石一眼:“這個倔老頭兒真是厲害啊。連這個都能想到!”對於高麗王靜輝確實沒有王安石想得這麼深遠,畢竟在他的眼中高麗只是大宋地錢袋子,他卻沒有想到大宋對高麗的貿易規模已經到達了一個飽和的程度--高麗的金銀儲備因爲大宋的強勢傾銷大量流失,高麗經濟基礎已經被削弱殆盡,若不是有些新奇的特產來做支撐,高麗已經經守不住大宋的經濟侵略了--現在高麗高層中慢慢擡頭的封海政策就來源於此,這種貿易不是雙向的,純粹是大宋向殖民地傾銷行爲,但是大宋卻不是高麗地宗主國。至少他們也向契丹稱臣!

王安石也看着王靜輝,此刻他們兩人似乎又靠近了一些,但有顯得遠了一些…………兩人之間的關係連他們本人都說不清楚,不過王安石心中卻明白他今天能夠提出提防高麗,完全是因爲他受到王靜輝的影響。

“愛卿可又什麼具體想法麼?”

“女直人現在的手工業水平遠不如契丹儘管他們也能夠打造兵器,但質量卻非常有限。爲了趕在阻卜人底垮臺之前武裝女直人繼續和遼國作對,大宋應該直接向女直人提供成品兵器…………如果可能的話,火器也是在考慮之列。對於價格可以放寬一些!”王靜輝回答道。

頦裡鉢。在王靜輝所處的後世中便是金世祖,而現在女直部的處境比王靜輝想象地還要糟糕--他們面臨着高麗的威脅,去年地時候高麗進卯,被烏古乃擊敗,高麗求和,但是高麗卻憑藉着兵勢佔據了五水一帶。還把團練使等十四人抓起。烏古乃死後,高麗派黑歡方石來恭賀頦裡鉢襲位。雙方約好退還逃亡到對方的人員,高麗違約殺了頦裡鉢的使者,在葛懶甸築起了幾座城堡,發兵五萬來攻,現在頦裡鉢正是面臨極爲困難的時刻!

大宋出口到高麗的火器確實讓女直人吃足了苦頭,儘管烏古乃擊敗了高麗,但是還是因爲損失過大而讓剛剛成爲節度使的頦裡鉢感到非常憂心,儘管已經向遼國發去了求救信,但卻沒有得到回覆--遼國自己已經顧不上曾經的手下敗將高麗的入侵了,只想讓女直部充當炮灰來阻擋高麗人的入侵,爲自己爭取時間來剿滅磨古斯,至於高麗人則等他們騰出手來後再收拾--契丹宮廷中也對女直人同樣不放心,這樣一個削弱女直人的機會,他們是不會放棄的!

已經四十歲的頦裡鉢心中自然是明白契丹人在打什麼主意,但是卻沒有任何辦法。而頦裡鉢心中自然明白契丹人在打什麼主意,但是卻沒有任何辦法。而頦裡鉢對面的對手高麗人,在得知磨古斯與遼國大打出手後,便已經把目光轉移到了它的北方--女直人的身上,高麗人還沒有忘記統和二十八年(1011年),遼軍大敗高麗焚燒了國都開京,這個仇恨是高麗王族所不能夠忘記的,他們現在也沒有辦法報復遼國,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來對付當年契丹人的幫兇女直人,況且女直人幾十年間多次侵入高麗掠奪,給高麗帶來了很深的災難。

現在高麗人手中擁有大宋的火器,自然要趁着遼國無暇東顧的機會報復女直,奪回鴨綠江以東的地。不過在熙寧六年春天的這場戰鬥中,一路高歌猛進的高麗兵卻面臨了滅頂之災--在郭州城下,只是兩天的功夫,兩萬高麗兵便被女直人消滅殆盡,北伐的高麗軍受到重創不得不後退到興化軍固守。

勝敗乃兵家常事本不足道,但是讓高麗人極爲憤怒的是在郭州城戰場上之所以讓高麗人造成如此大損失的原因是因爲女直人手中居然有大宋的火器!

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261章 答辯第250章 堅持第42章 得失之間第219章 許諾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99章 接力第88章 天價第296章 反間第212章 正名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1章 出書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52章 尾巴第414章 做戲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93章 病危第295章 主戰第248章 迴歸第48章 治療(下)第202章 攻守第207章 樑太后第328章 歸宋第211章 王霸之論第124章 財源第300章 反對第266章 有別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93章 病危第159章 命苦第268章 預警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303章 縱橫第80章 參謀第197章 搶劫第44章 目的第374章 創意第300章 反對第42章 得失之間第232章 武策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76章 裝備第428章 安內第125章 煩心第20章 言論之防第263章 遇襲第39章 盤算濮議第426章 圈套第298章 憂心第283章 天波第411章 功成第90章 前奏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193章 書童第65章 反覆第293章 質疑第393章 扯動第426章 圈套第72章 妙用第279章 矛盾第216章 亮旗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323章 倒計時第270章 推薦第374章 創意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348章 試刀第394章 生疑第72章 妙用第376章 意外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152章 歸來第392章 謎底第286章 契機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112章 王韶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73章 獻寶第332章 送行第41章 點撥第206章 兵敗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169章 頂缸第221章 告辭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333章 緩兵第167章 種子第381章 硫球第381章 硫球第249章 陣地第21章 出書第343章 殺伐西夏(七)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387章 法律第238章 宴請第314章 白衣觀音
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261章 答辯第250章 堅持第42章 得失之間第219章 許諾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99章 接力第88章 天價第296章 反間第212章 正名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1章 出書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52章 尾巴第414章 做戲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93章 病危第295章 主戰第248章 迴歸第48章 治療(下)第202章 攻守第207章 樑太后第328章 歸宋第211章 王霸之論第124章 財源第300章 反對第266章 有別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93章 病危第159章 命苦第268章 預警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303章 縱橫第80章 參謀第197章 搶劫第44章 目的第374章 創意第300章 反對第42章 得失之間第232章 武策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76章 裝備第428章 安內第125章 煩心第20章 言論之防第263章 遇襲第39章 盤算濮議第426章 圈套第298章 憂心第283章 天波第411章 功成第90章 前奏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193章 書童第65章 反覆第293章 質疑第393章 扯動第426章 圈套第72章 妙用第279章 矛盾第216章 亮旗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323章 倒計時第270章 推薦第374章 創意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348章 試刀第394章 生疑第72章 妙用第376章 意外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152章 歸來第392章 謎底第286章 契機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112章 王韶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73章 獻寶第332章 送行第41章 點撥第206章 兵敗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169章 頂缸第221章 告辭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333章 緩兵第167章 種子第381章 硫球第381章 硫球第249章 陣地第21章 出書第343章 殺伐西夏(七)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387章 法律第238章 宴請第314章 白衣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