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牛刀小試

大宋在第一天討伐燕雲的戰鬥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戰果,陸上西方河套平原出發的定西軍拿下了雲內州正向大同府方向進發,而藉着地利之便河北諸路駐軍則在這一天中將宋遼邊境向北推移了兩百里之多,涿州、香河、安次、良鄉、范陽、蔚州、渾源、應州、武州、朔州等地相繼落入了大宋之手。

相對於軍方攻城掠地的進度而言,大宋情報局在這一天當中可謂是居功甚偉——在兩天前大宋情報局便向宋遼邊境主要駐軍地點發動了宋朝版的信息戰——大量來自遼國統治高層的僞造信件提前到了這些無9敵龍!書;屋.整6理遼軍駐軍將領的手中,命令他們離開駐地向北後撤。原本在遼國將領內部中都知道北方戰事非常吃緊,前段時間還從宋遼邊境撤走了相當一部分駐軍,對於這樣的命令遼軍將領大都沒有懷疑,不過這樣下來就相當於遼軍主動讓出了宋遼邊境一線的險關要衝,使得大宋軍隊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戰果。

在戰爭開始前,大宋統治高層任誰也沒有想到這次戰爭的主角居然是情報局——大宋情報局爲宋軍提供了最爲精確的地圖,哪裡有水井、糧倉、敵軍兵營、險關要衝、隱藏的小路,甚至還有遼國土匪的聚集地山頭以及他們是否是大宋情報局已經收買的勢力……大宋軍隊幾乎是趕着遼軍撤退的腳步佔領了一處又一處預定目標,就是攻城也沒有費多大的力氣,與戰果相比所付出的代價可以忽略不計,這是戰前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熙寧第一次北伐居然是這麼容易!

現在北方大定府的遼國統治高層還不知道自己在南方宋遼邊境上遭遇到了重大損失,他們現在還都處在十天前潢河一戰殲滅磨古斯聯軍主力的歡快心情當中,宋軍則已經將遼國西京道重地大同府團團圍住,城中只有三萬軍隊還想負隅頑抗。

大同府守將蕭圖古辭站在城樓上遠遠望着遠處宋軍的大營,對身邊偏將問道:“求救信已經發出去了麼?”

“將軍,十五個探子已經走了快兩個時辰了,只要有一個能夠突圍出去到奉勝州,那我們就有救了!”

“十天!只要我們堅守十天就可以了,奉勝州天虎軍蕭軋刺是我的至交,相信他接到救援後會很快趕過來!”蕭圖古辭默默地說道,面對宋軍大營最起碼也是八萬人的規模,他心中對自己能不能在善於攻城作戰的宋軍手下堅持十天還是沒有多大的把握。

蕭圖古辭所面臨的正是冰封率領的五萬定西軍和五萬從大宋河東路太原府出發趕來的宋軍,他們在會合之後並沒有着急先攻打大同府,而是將其團團包圍。正當蕭圖古辭在城樓上觀察宋軍營地是否有可乘之機的時候,宋軍大營傳來一陣陣號角的聲音——這是宋軍攻城的先兆。

密密麻麻的宋軍從大營中涌出,各種攻城器械都列隊在遼軍守城兵器射程範圍之外,除了常見的攻城器械之外,蕭圖古辭還發現了一種陌生的武器——一羣宋軍在馬匹的幫助下將一種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武器擺在陣營的最前方。這不是他所見過的投石機或是隻有宋朝纔有的神臂弩,長約八尺的鐵筒子,看起來像黑鐵鑄造的,由於管壁太厚所以有五六個宋軍正在合力扶正它。

蕭圖古辭數了數總共十五個這樣的武器,每個這樣的武器旁邊都有五六個宋軍正在忙活着不知在幹些什麼。由於距離不過才一百丈左右比較近,所以蕭圖古辭看得非常清楚,不過相對於宋軍將領,他們藉助手中的望遠鏡可以將遼軍在城頭的佈置看得一覽無餘,甚至連蕭圖古辭臉上的表情都可以看得清楚。

“那是個大官。不知道是不是大同府的守將蕭圖古辭?!”王順放下手中的望遠鏡笑着對旁邊的人說道。

“看樣子應該是他,那個人身上的鎧甲是鎖子甲,在遼國只有高級將領纔可以穿戴。再加上他身後有這麼多看起來比較精神的將領,這麼多人只有他一個人站在前面,後面的人只有在他問話的時候纔會躬身上前,除了蕭圖古辭之外我想不出大同府還有第二個人能夠有這樣的架勢!”鼎澄在一旁笑着說道,他們幾兄弟這幾年都在定西軍中效力,幫着王順將定西軍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一次出征除了關良和佩澄在河套平原留守之外,天機等人都跟着王順出征遼國了。

“不管他是誰,先把炮口對準城樓。這麼近的距離只要有個兩三炮絕對可以打中他,就衝有這麼多的將領,開這一炮也是非常值得的!”濟成笑着說道。

“這個主意不錯,這幾天也沒有對上一個像樣一些的遼國將領,正好來用這個人祭炮,如果他真是蕭圖古辭的話,那也是這次北伐的第一個彩頭了!”鼎澄有些起鬨地說道。

“傳令!讓炮兵先放棄事先的目標,集中火力對準正前方城樓,十五發齊射!”王順大聲命令道。

這十五門火炮是一個半月前從汴都開封運到太原府的,爲此天機還提前到太原府走了一趟,火炮是大宋的絕密武器,這一次北伐將會第一次投入使用,考慮到大同府也算是遼國有數的堅城,同時也是爲了實驗火炮的威力,便調集十五門火炮撥給了定西軍使用——因爲從河北諸路出發的宋軍想要找到能夠讓火炮上場的遼國城池最近的也只有析無9敵龍!書;屋.整6理津府了,但那是遼國南京道的首府,必須收復燕雲才能夠到的了,論距離和戰鬥的順序,大同府將會是宋軍所遇到的第一個遼國堅城,將這十五門火炮撥給定西軍使用也是爲了在戰場上實地驗證一下火炮攻城的有效性,以便爲後續的析津府攻城戰做些參考。

炮兵很快地便按照旁邊的技術官員所計算的方位調整好火炮的射角,在裝填彈藥後對準了蕭圖古辭後在一邊準備待命。在炮長的一聲號令下,炮兵點燃了引線,一聲巨響,就看到這一排十五門火炮的炮口一團閃光。

在炮口端噴射出一團火焰後,站在大同府城牆上的遼軍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聽到一聲更大的巨響在自己的身邊響起,待到一陣耳鳴過後,他們才知道這宋軍陣前的奇怪東西原來是南朝人手中的火器,看着身上一個零件不少,遼兵覺得這東西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這個想法還沒有形成,城牆上的遼軍便發生了騷亂——大同府城牆的南門城樓“不見”了!

待到大同府南門城樓上的硝煙有些消散的時候,天機用望遠鏡觀察炮擊後的效果——那裡已經成爲一片人間地獄。殘磚爛瓦中不時有火苗竄出,整個城樓基本上被“削平”,除了火焰和人體斷裂的殘肢之外沒有其他東西。

天機點點頭說道:“根本用不了那麼多炮彈,想要幹掉那個遼國將領,只要四五門炮開火就足夠了,不知道這炮彈一個值兩百多貫嘛,這可比震天雷還貴出很多呢!”

冰封笑了笑說道:“這不是要更有把握些嘛!這些人裡面也只有你見過這東西開過火,我們可都還沒有見識過呢,早知道威力這麼大,我就少開幾炮了!不過這一城樓的遼國將領也值上這炮彈錢了,若排頭那個遼將真的是蕭圖古辭的話,那我們可就真的賺了!”

接應炮兵部隊的人是天機,這也考慮到王靜輝的一代弟子中也就天機最爲精通武器製造,而且有段時間還專門從西北趕回汴都來協助火炮研究,對火炮性能至少有個大致的瞭解。當冰封接到汴都來信的時候,第一個想法便是讓天機來接應這批炮兵。兄弟幾人沒有一個懂這些東西的,只知道這火炮是先生極爲看重的火器,派天機去正好合適。

冰封他們幾個人沒有想到剛纔這一輪火炮齊射干掉的人當中真的有大同府守將蕭圖古辭,而且這一炮幾乎把遼國在大同府守軍的最重要的高級將領幾乎來了個一鍋端,現在大同府雖然還有三萬守軍,但已經成爲羣龍無首的殘兵了。

在解決了南門城樓上那些顯著的目標之後,火炮便開始集中火力對大同府南門城牆進行了四次齊射,其中最後一輪是針對城門的,這四次齊射之後,大同府的南門城牆變成了一片火海,炮彈引燃了遼軍聚集在城頭上的熱油鍋、滾木等易燃物品,使得炮擊效果非常理想。

炮擊過後投石機開始向前移動,一邊發射燃燒彈一邊交替向城牆靠攏,燃燒彈有些直接命中了城牆發生了劇烈的爆炸,有些則直接越過城牆對城內進行打擊。就爆炸和破壞力來看,現在的火炮距離燃燒彈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的,燃燒彈的威力是炮彈所不能夠比擬的,尤其是水桶大小的大號燃燒彈,在城牆上更是掀起了一番血雨腥風,讓守城的遼國士兵如同身處阿鼻地獄,到處都是紅色的火焰和紅色的血。

當宋軍將士推進到城牆下的時候,雖然沒有遇到遼軍的抵抗,但是宋軍士兵自己都看着手中的長梯有些發呆了——就這樣的城牆爬上去倒是容易得很,但上面的火海能是人受得了的嗎?城牆是沒法上了,宋軍將領不知道這燃燒彈是用什麼做的,不僅爆炸力比一般火器要大得多,還能夠進行持續長久的燃燒,無奈之下只有集中到南城門前,準備從城門通過進入城內。

大同府的城門是大宋炮兵特殊照顧過的,一輪齊射雖然有兩發炮彈打在城門邊上,但是剩下的炮彈也使城門變成了一堆碎片,後面用來頂住城門的遼兵死傷慘重,整個城門洞中到處都流淌着守城遼兵的鮮血。

從炮擊南門城樓開始到宋軍通過南城門洞進入大同府,中間還不到一個時辰,進展之快也令冰封等人非常興奮,不過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早就在第一輪炮擊中就已經喪命了,不然在遼將的指揮之下也不至於敗得如此之快。

大同府在南門被攻克後,其他承受宋軍攻擊的三門也開始慢慢承受不住了,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宋軍從南門進入大同府後,整個遼軍開始崩潰了——沒有主帥的領導,一些次一級的將領也都不知音訊,整個大同府內的遼軍根本無法對宋軍構成有效的威脅。小股宋軍在城中四處搜索,一圈下來身後捆綁的俘虜居然是這個小隊人數的兩三倍。

整個大同府戰鬥在下午的時候便已經全部結束了,除了南門被破壞嚴重些之外,整個大同府基本上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大同府得手後,冰封他們才從倖存的遼軍士兵嘴中得到準確的消息——他們第一輪炮擊南門城樓的時候,幾乎大同府遼軍最重要的將領都被炸死,屍首無存。

儘管沒有生俘遼軍守將蕭圖古辭有些遺憾,但冰封還是非常高興,因爲他發現火炮的使用還有另外一項好處——趁着契丹人對這種武器還沒有什麼認識的時候,在兩軍對壘的情況下利用火炮的超遠射程集中射擊,保證在第一輪的炮擊中把敵軍首將給炸死,這樣便可以大大加快戰鬥速度!

冰封在和軍中的參謀進行商議過後,便立刻將這種想法寫到戰報當中即刻發往汴都開封,並且還單獨寫了一封信發往河北,由那裡的情報部門以最快的速度交到楊崇嶽手中——楊崇嶽是中路軍的將領,冰封雖然現在還不知道燕雲戰況如何,但估計楊崇嶽很快便會有機會把這種戰術用在析津府上。

“駙馬的這個學生倒是一員福將啊!朕早就聽說過他,多次立下大功,在西夏戰鬥中短時間內破城無數,而且對城池都沒有太大的破壞。不像王韶那樣弄得靈州城跟個廢墟一般!這次又是他首先得遼國一大城,這大同府也是遼國五京之一,開戰不過三天便得此城也是我大宋之福。看樣子這次北伐會很順利!”皇帝趙頊對旁邊的大臣們笑着說道。

“臣以爲王順在信中提及的戰法非常可取,擒賊先擒王,現在不要說契丹人,就是大宋人又有幾人見過火炮?只要運用合理便可以省去很多麻煩,若是每戰都能夠如此先斬殺敵軍首領,那麼剩下來的戰鬥就容易許多了!”郭逵在一旁搶先說道。旁邊的人就他一個是正統的軍人出身,文彥博、王安石、司馬光都是文臣,這種事情在戰場上可以讓大宋少損失許多將士的生命,而且也可以保證戰鬥的勝利。這是絕對不能含糊的,所以便沒有在意許多搶在衆人前面說了出來。

“昔年遼國大將蕭達欖便被我大宋的神臂弩射中身亡。雖然契丹當年並不是因爲蕭達欖而退兵,但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這上面。這火炮就如同當年的神臂弩一般,不過敵軍首將很少如同蕭達欖一般衝鋒無9敵龍!書;屋.整6理陷陣在前,就是神臂弩能夠碰上這樣的機會也是很少見的。據聞火炮的射程可以達到兩裡之遙,若是兩軍對壘,這兩裡之間是契丹人所認爲安全的距離,出其不意之下或可有非常之收穫!”文彥博笑着說道。

“嗯,他怕耽誤軍情,便寫信告知了楊崇嶽,這個冰封倒是機敏得很!”皇帝趙頊笑着說道。趙頊知道他身邊的這些大臣對冰封和定西軍非常敏感,這都源自於自己妹夫的特殊立場,在大宋皇帝心中軍權是其權力基礎中最爲重要的一環,要不然太祖皇帝也不會有“杯酒釋兵權”這段故事了。

不過趙頊對定西軍的看法卻和他身邊的大臣有所不同——首先他不相信王靜輝會背叛自己,也可以說王靜輝根本不可能會去返過頭追隨權力;他反對將定西軍生生肢解,誠如王靜輝所說的那樣,肢解定西軍對大宋來說損失巨大,倒不如將定西軍變成大宋軍隊的一個樣板,每隔兩年便會和中央禁軍進行一次對調,換取定西軍中四分之一兵士離開定西軍,然後相應地補充四分之一兵士,這樣不出十年定西軍中原有西夏出身的兵士就會絕跡,而且也會使定西軍的戰鬥力得以保存。

這次定西軍東進遼國從側翼進入遼國西京道也是配合從河北諸路出發的中路軍攻克燕雲,大宋樞密院早就在王靜輝的建議下討論過將西京道納入大宋防禦體系的可能性,得出的結論便是非常可取,這個任務就是交給定西軍的,至於後面的燕雲戰役他們只是起到牽扯作用而已。

“在開戰的前幾天遼國大定府由於距離原因是不可能這麼快便作出反應的,不過就是這樣從開戰的前三天戰果來看,整個燕雲落入我大宋之手不過是時間問題!來州的跨海登陸作戰部隊今天早上已經開始行動了,目標是錦州!”文彥博說道。

第319章 天變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427章 廉政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11章 手術第114章 大師第383章 取捨第391章 突襲第216章 亮旗第194章 冰封第240章 禁忌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234章 去職第160章 驚雷第183章 情報第104章 議事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91章 突襲第273章 奠基第293章 質疑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74章 心事第160章 驚雷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221章 告辭第17章 身份第115章 退讓第79章 新生第221章 告辭第347章 賀壽第403章 稅法第150章 賭局第313章 亂局第152章 歸來第256章 神壇第114章 大師第81章 賜婚第247章 水利第420章 馬屁第175章 聯手第411章 功成第167章 種子第240章 禁忌第255章 發現第427章 廉政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320章 強弱第152章 歸來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336章 鐵與血第325章 內應第228章 渴望第46章 收官第256章 神壇第369章 奴隸第173章 拒受第238章 宴請第323章 倒計時第274章 進步第354章 圖利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20章 三封信第185章 教訓第92章 郵政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182章 殺心第283章 天波第249章 陣地第100章 成果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41章 持平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424章 留學生第248章 迴歸第65章 反覆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384章 公益第182章 殺心第432章 劫船第59章 潛移默化第1章 英雄第240章 禁忌第365章 叛亂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15章 退讓第26章 漣漪第350章 釋疑第422章 根本第41章 點撥第434章 定局第67章 扭轉第52章 心意第19章 蜂窩煤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253章 三策之辯
第319章 天變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427章 廉政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11章 手術第114章 大師第383章 取捨第391章 突襲第216章 亮旗第194章 冰封第240章 禁忌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234章 去職第160章 驚雷第183章 情報第104章 議事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91章 突襲第273章 奠基第293章 質疑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74章 心事第160章 驚雷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221章 告辭第17章 身份第115章 退讓第79章 新生第221章 告辭第347章 賀壽第403章 稅法第150章 賭局第313章 亂局第152章 歸來第256章 神壇第114章 大師第81章 賜婚第247章 水利第420章 馬屁第175章 聯手第411章 功成第167章 種子第240章 禁忌第255章 發現第427章 廉政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320章 強弱第152章 歸來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336章 鐵與血第325章 內應第228章 渴望第46章 收官第256章 神壇第369章 奴隸第173章 拒受第238章 宴請第323章 倒計時第274章 進步第354章 圖利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20章 三封信第185章 教訓第92章 郵政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182章 殺心第283章 天波第249章 陣地第100章 成果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41章 持平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424章 留學生第248章 迴歸第65章 反覆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384章 公益第182章 殺心第432章 劫船第59章 潛移默化第1章 英雄第240章 禁忌第365章 叛亂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15章 退讓第26章 漣漪第350章 釋疑第422章 根本第41章 點撥第434章 定局第67章 扭轉第52章 心意第19章 蜂窩煤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253章 三策之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