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外交

五天之後,涅心從大定府刺探來的具體軍情便擺在了大宋統治高層的書桌上——磨古斯攻佔遼國上京臨潢府完全是一個意外,早在三個月前磨古斯便開始恢復對遼國的攻勢,不過大規模的兵力調動很少,絕大多數的時候只是劫掠一些部落的財產而已,但是沒有想到遼國在自己西北方向的力量非常薄弱,漸漸地磨古斯軍隊的膽子便大了起來。

磨古斯雖然只是取得了阻卜部的領導權,但他利用統一後的阻卜部力量不斷威懾周邊部族,使得一些大中型部落依附在他的身後。磨古斯這次也是向各個部落許下了衆多好處,結盟來共同劫掠遼國。這一次參與進來的有梅里急部、萌古部、敵烈八部、茶扎刺部,這基本上是北方最強大的幾個遊牧部落,他們以前都是接受遼國冊封的部落,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遼國對他們的統治越來越苛刻藉此轉嫁其經濟危機來緩解國內矛盾,幾個部落以前也曾發難反抗過,但最終都是在遼國使節的糖衣炮彈下不了了之。

去年磨古斯叛亂一路順風地將遼國前來平叛的西北路招討使誘殺,使得遼軍軍心大亂潰不成軍,甚至連敵烈八部都整個被阻卜部所吞併,烏古敵烈統軍司成了磨古斯政權的“首都”。這場勝利大大激發了其他遊牧民族的反抗心理。所謂牆倒衆人推,儘管契丹人在國家財政上被愁得焦頭爛額,但在其他部落眼中那是一個繁華所在。

隨着韓琦出兵佔領了三城之後,宋遼關係急劇惡化,遼國爲了穩定燕雲十六州的局勢大力派兵,導致北方兵力空虛。原本爲了應對磨古斯而駐守在臨潢府附近的十萬左右契丹精兵居然被抽走了六萬之多,使得磨古斯聯軍一路向東行進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阻礙,這大大地壯了聯軍的士氣。

爲了更多的財富,磨古斯的聯軍終於把目光投向了遼國上京臨潢府,爲了更有把握,磨古斯這才遣人大力向宋朝收購兵器,當然其中的攻城利器火器更是重點。在去過大宋見識過燃燒彈的磨古斯使者的強烈建議下,草原聯軍忍受了大宋極爲苛刻的貿易條件。儘管還是沒有獲得大宋的火器,但大宋所製造的投石機被獲准進入了貿易貨品當中,磨古斯一口氣就買下了三十多部投石機,全部運抵臨潢府城外。

這些在宋軍眼中不過是中小型投石機,但在遊牧民族看來卻已經是最好的攻城武器了,況且就是連遼國自己仿造的大宋投石機,在性能上也不會比磨古斯買的好多少。宋遼幾十年的和平儘管每年都有擦槍走火的時候,但是卻沒有發生過太大的戰爭,攻城戰就更沒有了。是以遼國軍隊所裝備的投石機多是集中在南京道和中京道幾個重要的城市當中,且裝備數量非常少——除了對大宋使用投石機外,遼國就算征討反叛的草原部落也用不上這種武器,那裡完全是騎兵的戰場,投石機在那裡反而是個累贅。

可憐臨潢府並沒有裝備投石機,只有少量的仿造大宋的弩箭,但是要命的是磨古斯軍中所裝備的神臂弩雖然不是大宋加裝荊輪機構的那種,但對付遼軍是綽綽有餘的。是以十萬草原聯軍在武器裝備穩壓遼軍一頭的情況下連續攻城一個月,終於拿下了這座遼國北方“重城”——人口不過五萬,在大宋充其量算是個大一些的城鎮,但是裡面的財富卻讓草原聯軍大爲滿意。

臨潢府被圍的消息傳到大定府,遼國統治高層非常震驚,不過當時耶律洪基並不認爲磨古斯聯軍能夠拿下臨潢府,遼國現今最重要的敵人就是大宋,待到處理完燕雲十六州的問題再回頭討伐磨古斯也不遲。不過爲了穩住大宋使者,遼國統治高層還是嚴密封鎖了這條消息,就連在朝會上也沒有進行討論,這使得涅心的反應比較遲鈍了些。基於這樣的心理,遼國在與蘇頌的談判過程中,後期態度極爲強硬,但是卻終止了向南派遣部隊的行動,而蘇頌當時也被契丹人的戰爭威脅所動搖,一邊應付着張孝傑,一邊如熱鍋上的螞蟻般等待汴都開封的消息。

蘇頌可以等得起,但是契丹人可等不起,臨潢府告急的消息是一日比一日緊急,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在權衡之下便將大定府的衛戍部隊抽調一部分組成援軍主力,一路向北集結各路兵員開赴上京臨潢府。可是還沒有等到援軍跨過潢河,便收到了臨潢府被攻陷的消息,嚇得遼軍主將當即便兵分兩路分別進駐潢河南岸的儀坤州和龍化州。

遼軍的增援部隊主將雖然對磨古斯聯軍能夠這麼快地攻陷臨潢府而感到非常震驚,但是他也並非無能之輩,以儀坤州和龍化州爲根基,將潢河所有的渡船全部收集到南岸,然後在北岸派出了精兵進行巡邏,以便收集從臨潢府潰退下來的殘兵,將之運往南岸的兩座互爲犄角的城池當中,準備作爲對抗磨古斯的本錢。

臨潢府雖然是“臨潢”,但實際上距離潢河還有四百餘里,相比之下儀坤州和龍化州纔是真正的“臨潢”,兩州之間有一條潢河的支流——土河,潢河的下游便是遼河。遼軍將領將所有的船隻都集中到南岸,除去用於接送潰兵的船隻之外,基本上都駛進了土河,這樣一旦兩城有什麼問題,另外一城便可快速派出援兵乘船過河去支援。

潢河水深流速快,人馬無法徒步趟過河水,這倒是暫時解了磨古斯聯軍對遼國的軍事威脅。不過臨潢府的失守重要的還是在於其政治意義,這將會對遼國的內部穩定產生極大的影響和衝擊。所以遼國統治高層千方百計地隱瞞此事,但是上京距離大定府實在是太近了,大定府的高官貴族階層之間對這此失利已經是謠傳四起。

雖然和大宋剛剛達成了和平協議,但是磨古斯的軍事威脅纔是讓遼國統治者最爲苦惱的事情——遼國北方的冬天來臨得非常早,臨潢府地區要是再過上一個月的話,潢河便要開始結冰,到那個時候潢河將不能夠再作爲天險來阻擋磨古斯聯軍的前進了。

相比磨古斯聯軍實在的軍事威脅,令遼國統治階層最爲憤怒的是臨潢府的失守和磨古斯聯軍中突然出現的宋朝裝備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在這個時代能夠製作像投石機這種攻城裝備的只有遼國和大宋,遼國的投石機還是跟宋朝學的,磨古斯軍中能夠出現投石機,唯一的選擇便只有大宋。

大宋佔領西夏後,河套平原的重要戰略地位也曾引動遼國統治高層的注意,不過當時契丹人主要關注的還是河套平原的財富,出兵河套平原就是這麼來的,可惜被大宋的定西軍所殲滅。現在大宋和磨古斯之間的交易肯定便是通過河套平原這條通路來進行的,但是知道又如何?無論是哪一方面都是遼國所顧忌的,不過放任這種交易發展卻是遼國統治階層所難以容忍的,故此在蘇頌回大宋後不到半個月,遼國向大宋派出了使者——希望大宋能夠將其武器裝備出售給遼國,並且斷絕和磨古斯的一切交易!

遼國使者耶律金貴向大宋皇帝轉達了遼國皇帝的意願,儘管大宋沒有當場表示同意,但至少也沒有拒絕,這讓耶律金貴多少鬆了一口氣。耶律金貴也是來往大宋數次了,算是契丹人中少數能夠切身感受到大宋逐漸富強起來的一人,他雖然性格懦弱還有些貪財,但作爲契丹貴族看到大宋的日益強大,他心中也是非常不安的。況且他對遼國自己的內部問題最清楚,知道若是如此的話,遼國難免也會重蹈西夏的覆轍。

大宋向遼國出口武器裝備?這確實是一個非常讓人難以作出選擇的命題,而且這次耶律金貴也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目的,在來到大宋後,他立刻向設在汴都的大宋三份全國性報紙的編輯部投去了一份文章要求發表,上面明確地寫出了他此次來大宋的目的就是武器裝備的問題。

耶律金貴的行爲讓大宋統治高層極爲震動,這太讓人感到意外了——大宋三大報紙中至少《大宋新華報》、《大宋明鏡報》都有接受朝廷在職官員投稿的“傳統”,向《大宋商報》投稿的的官員雖然比較少,但卻毫無例外地多少打上“小王駙馬派系”的烙印,況且這份報紙相對其他兩份發行量最高,也在大宋擁有其特殊的位置,耶律金貴恐怕是向大宋三大報紙投稿的第一個外國官員了,這很是吸引人們的目光。

儘管在大宋和遼國的統治高層之間,大宋向磨古斯出售武器裝備已經是心知肚明的事情,但是耶律金貴沒有在這上面做文章,只是在文中對宋遼兩國幾十年和平做了一番吹噓,通篇就是一篇謳歌和平的範文。

王靜輝將報紙放在桌上,轉身對旁邊的彥生說道:“什麼叫使節?這就是使節!呵呵,沒有想到耶律金貴還是如此人物,這和他的資料有些出入啊,這種方式決非是一個草包所能夠做出的,單憑此舉就已經勝過絕大多數人了!”

彥生笑着說道:“那又有何用?現在我大宋站在上風,他遼國又能奈我大宋如何?!”

王靜輝擺擺手說道:“呵呵,在實力面前,這些舉動不過是惹人笑話的小動作而已,國與國之間不會因爲一句和平或是一紙協約便可以並存下去的,更何況宋遼兩國百年積怨,太祖太宗皇帝的仇並不是耶律金貴在報紙上這幾句話便可以抹殺的!”

“先生如此稱讚耶律金貴難道是有什麼所指麼?”彥生問道。

“敵對兩國國運如何並不是一兩個人做什麼事便可以改變的,不過這耶律金貴別出心裁,實在是難能可貴,至少在言語面上便可以把大宋圈得死死的,會很是迷惑一些大宋那些讀書把腦袋讀死的書生。”王靜輝笑着說道,“自春秋戰國以來的縱橫家對事件的看法只有結果沒有過程,儘管耶律金貴還沒有最後的結果,但從想法上是沒有錯誤的。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時候不能不佔據道義的制高點。畢竟遼國和大宋是“兄弟”之邦,現在耶律金貴這麼一做反倒是遼國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所以這個耶律金貴實在是難得得很!”

彥生聽後點點頭說道:“先生可有什麼對策?”

“不就是筆桿子上的問題麼?這還用我來教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你們情報局底下也不是有幾個厲害的刀筆吏麼?這麼長時間沒有用過他們會倒退的,多打賞一番,給他們個機會來體現我大宋纔是真正的文治之邦,異國小兒不過是魯班門前弄大斧而已!”王靜輝笑着說道。

“先生教訓的是!相信他們總能夠在春秋大義上找出辯駁耶律金貴的話來!”

“好了,情報局的事情你就多用點兒心思,耶律金貴那裡想必朝廷早就有想法了,其他兩家報紙也就算了,王介甫居然讓《大宋新華報》刊登此文,估計早就有了對策,他兒子王雱可是天章閣侍講出了名的神童,呵呵……這後面還有很多有看頭的東西,彥生就慢慢看吧!”王靜輝笑了笑說道。

“彥生,你在情報局的工作非常繁忙,日後就不用天天到我這裡來了,我在西園巷給你買下了一處地產,距離情報局衙門不是很遠,環境也不錯,以後你住在那裡吧!”王靜輝回過頭淡淡地說道。

彥生聽後臉色一變,說道:“先生你又要趕我們走?!”

王靜輝回過身笑着說道:“你們都是我的好學生,不過日後你們還要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況且你們也都到成家立業的年齡了,該有自己的一處家了。蘇子瞻交友廣闊,我已經委託他給你們兄弟幾人去找賢良淑女了,若是你們自己有合適的,我也就不插手你們的兒女私情了。我已經給你們兄弟幾人購置了房產和田產,他日你們若是無心官場,自可回去做個富家翁,不過我教你們幾個不容易,國家還處於求才若渴的時候,能爲國家和百姓多做些好事的話,我不贊成你們隱退!”

彥生聽後還想要說些什麼,但是王靜輝擺擺手說道:“你們都已經長大了,以後的路還很長,日後可就要靠你們自己來奮鬥搏得自己的前程和聲名,我和你們師母也不會憑空消失,你們大可平日無事的時候回來看看我們,剩下來的就不用擔心了!”

王靜輝說完後便慢慢走出書房,在門口的時候轉身又說道:“你回去和皇城司的劉大人說說,讓他們幫忙看看耶律金貴的隨從都是些什麼人,有過什麼樣的經歷,尤其是和我們有沒有交集的人,以我看來耶律金貴還是想不出這樣的好辦法的,多半還是別人給他出的主意,把他挖出來!”

正如王靜輝所想的那樣,沒有過幾天,大量諷刺耶律金貴的文章朝大宋三大報紙洶涌而來,在得到王靜輝的暗示之下,《大宋商報》、《大宋明鏡報》對此並沒有太多的反映,只是把其中文采頂尖者挑出來發上兩篇,而且也不是在頭版上,這也是王靜輝的態度——在絕對實力面前,這些小動作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而謂之“朝廷喉舌”的《大宋新華報》則就不一樣,這幾日翻開《大宋新華報》的話,就可以發現報紙的顯著位置上都是反諷耶律金貴的文章。

大宋的態度在它的報紙已經表露無遺了,彥生的情報局已經在遼國南京道宋遼邊境處的一處客棧暗中對遼國使者的信使進行了一次行動,在迷翻信使之後獲得了耶律金貴給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的信件,信件上面的內容則是希望耶律洪基能夠慎重考慮遼國兵力佈局,至少不能夠削弱燕雲十六州的兵力,如果有可能的話要在擊潰磨古斯之後在燕雲十六州地區重兵壓境,用以震懾大宋。

對於這麼一份珍貴的情報,大宋是非常重視的,早在行動開始之前,大宋情報局就派出了專門能夠模仿人筆跡的人才跟隨,並且彥生也是親自坐鎮河北,信件到手之後立刻就送到隔壁房間彥生的手中。彥生小心收好信件之後便擬寫了另外一封信,讓模仿筆跡者寫好重新封裝放回到信使身上。這次行動相當完美,不過彥生秘密進入遼國來主持這次行動實在是太過冒險,好在沒有出什麼問題,這封已經被更換的信件足夠讓契丹人迷惑的了,至少也是暫時把遼國的兵力全部引向北方臨潢府的方向。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229章 軍費第53章 爭取第67章 扭轉第55章 難治第220章 三封信第234章 去職第93章 病危第397章 外交第168章 傳警第330章 壓力第409章 草原第52章 心意第326章 談判第225章 舌戰第312章 反治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62章 亡羊補牢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148章 風起第72章 妙用第77章 兩難第398章 脅迫第94章 農書第306章 斷仇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93章 扯動第432章 劫船第219章 許諾第310章 衝突第33章 拜訪第311章 釋疑第229章 軍費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251章 乘風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279章 矛盾第180章 默契第306章 斷仇第266章 有別第41章 點撥第7章 讓利第252章 攤牌第130章 一人第347章 賀壽第348章 試刀第129章 銷路第268章 預警第1章 英雄第160章 驚雷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173章 拒受第104章 議事第49章 彌合第127章 利誘第271章 重建第359章 責問第310章 衝突第364章 伏兵第71章 奇思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1章 英雄第48章 治療(下)第15章 印刷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286章 契機第78章 制舉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347章 賀壽第400章 女直第302章 取捨第370章 誘導第406章 錦州第284章 野心第244章 一語成第326章 談判第82章 結婚第433章 出擊第204章 激將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427章 廉政第358章 挑撥第163章 雙刃劍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242章 地產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332章 送行第393章 扯動第37章 修書第107章 無謂第186章 漂白第208章 迫降第66章 互援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5章 競拍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
第229章 軍費第53章 爭取第67章 扭轉第55章 難治第220章 三封信第234章 去職第93章 病危第397章 外交第168章 傳警第330章 壓力第409章 草原第52章 心意第326章 談判第225章 舌戰第312章 反治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62章 亡羊補牢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148章 風起第72章 妙用第77章 兩難第398章 脅迫第94章 農書第306章 斷仇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93章 扯動第432章 劫船第219章 許諾第310章 衝突第33章 拜訪第311章 釋疑第229章 軍費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251章 乘風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279章 矛盾第180章 默契第306章 斷仇第266章 有別第41章 點撥第7章 讓利第252章 攤牌第130章 一人第347章 賀壽第348章 試刀第129章 銷路第268章 預警第1章 英雄第160章 驚雷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173章 拒受第104章 議事第49章 彌合第127章 利誘第271章 重建第359章 責問第310章 衝突第364章 伏兵第71章 奇思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1章 英雄第48章 治療(下)第15章 印刷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286章 契機第78章 制舉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347章 賀壽第400章 女直第302章 取捨第370章 誘導第406章 錦州第284章 野心第244章 一語成第326章 談判第82章 結婚第433章 出擊第204章 激將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427章 廉政第358章 挑撥第163章 雙刃劍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242章 地產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332章 送行第393章 扯動第37章 修書第107章 無謂第186章 漂白第208章 迫降第66章 互援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5章 競拍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