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

王韶的建議也徵得了楊崇嶽的同意,楊崇嶽也希望能夠快些拿下西平府,不過他對火器的重視程度更甚於王韶,現在宋軍的手中有不少火器,但是一開始誰也沒有想到宋軍能夠在四五天的時間內便已經推進到西夏的核心區域了,火器大半還都在嘉寧軍司和白池城所存放等待轉運。

楊崇嶽知道王順能夠推進的這麼快,遇神殺神,遇佛屠佛,手中便是仗着火器衆多──王順的定西軍可能是大宋“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了──與其說是六萬騎兵,不如說是十萬騎兵──剩下的四萬“騎兵”不是乘着馬匹的步卒,便是駕駛着牛車後面拖拽着弩炮、弩箭的“技術兵種”,定西軍手中的牲畜具有強大的運輸能力,不僅可以將它的步卒用馬匹投放到戰場上,更是能夠攜帶衆多的火器一路快速前進。一開始的時候楊崇嶽還納悶爲什麼王順會帶上這麼多的火器上路,以至於自己的糧食儲備反而沒有帶多少,現在他才明白王順這一路都是搶過來的,党項部落他一個沒有拉下的搶了一遍,所有的糧食都被洗劫一空,糧食不夠了便殺羊,在獲得了保靜城之後更是獲得了充足的補給,使之不用再爲糧食而擔憂。

“這個人可真得實在是夠瘋狂啊!怎麼他就沒有學會駙馬的穩重呢?!”楊崇嶽在心中嘀咕着。

幾乎所有地宋軍將領都害怕被党項人截糧道。所以才拼命的帶糧食上路,但沒有想到宋軍對西夏突然發起的滅國戰爭如此迅速,以至於乾脆便把党項人給堵在了城裡面,還沒有來得及發揮騎兵作戰的優勢,便被宋軍團團圍在城池裡面了。面對現在的現狀,楊崇嶽雖然對王順的戰績表示羨慕。但若是從來一次地話,他寧可還是多帶糧食少帶火器──對於出身名將世家的楊崇嶽來說,糧食便是戰爭中的一切,尤其是自己兵力佔優的情況下,只要保證糧食的供給,穩紮穩打絕對可以消滅敵人,像王順這樣的冒險舉動,就是打死他也學不來的。

西平府已經被團團圍住,在朝堂上牢記歷史的傳統同樣也被宋軍在戰場上發揚光大──他們想要如同七十年前党項人圍困宋軍一樣,要把党項兵一點一點的困殺在這城池當中。所有的宋軍將領心中都憋着一口氣,想要報七十年前地仇,也算給前者一個交代。

王韶和楊崇嶽照樣布好了鐵桶陣防止城內党項軍逃竄,然後便兩人坐鎮南門──今天他們要將手頭上所有可以投擲出去的火器全部傾瀉到党項人的頭上,試試能不能擊垮党項軍的守城意志。雖然他們兩人沒有王順這麼瘋狂。但兩軍所攜帶的火器數量加在一起也是非常可觀地,尤其是楊崇嶽這一路上來還沒有什麼值得他動用火器的目標,更是一發都沒有使用過。與其兩人在南北兩個方向同時使用火器,還不如集中到一起來使用,儘管西平府的城牆可不是耀德城那樣不結實的土牆。幾發燃燒彈肯定奈何不了西平府,但這東西除了瞬間的爆炸威力之外,更是名副其實地“燃燒”。集中使用火器還可以更好的震懾城內的守軍。

一次十五枚酒桶般大小地燃燒彈經過投石機的投擲,高高的飛起奔向西平府的城牆,除了有一枚落到了城牆的斜面上,還有四枚越過了城牆飛到了城裡面,其他十枚都準確的擊中了城牆上,更是有四枚直接將南門的城樓炸上了半空,王韶和楊崇嶽不用望遠鏡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幾個人影被炸飛出來,見此情景,他們兩個人心中都在默默祈禱。希望城內守軍大將剛纔在城樓裡面,這樣一次轟擊的價值可就真是值得了。

樑永能不知道耀德城地守將就是這麼被王韶給炸死的,但他對保安軍中出現的大宋火器已經印象非常深刻了,所以他當時在登上城樓觀察敵情之前,心中泛起了一陣猶豫,就在着一猶豫當中,城樓上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

第一次燃燒彈射擊之後,王韶正準備下令進行第二次發射的時候,在一旁的楊崇嶽一擺手阻止了王韶下令,“將軍,咱們還是要看看這爆炸效果怎麼樣,然後再做打算!”

王韶皺了皺眉頭,不過他最終忍住了沒有說話,不多時便可以看到城內燃起了大火──越過城牆所發射的燃燒彈點燃了城內的民房,不過城中冒出來的黑煙很快便被撲滅了。

“將軍,這次我們所攜帶的燃燒彈實在是比較少,攻擊城牆也未必百發百中,倒是不如全部投擲到城中,以燃燒彈的威力,焚燬半個西平府是沒有問題的。西平府雖然是號稱西夏第二城池,在我大宋也不過算是個中等城池罷了,在這麼小的城池中硬生生的擠進十萬騎兵,如果用燃燒彈……不過恐這場大火下來,西平府也就省不下什麼了!”楊崇嶽淡淡的說道。

“此策甚妙!”王韶此時纔不會管西平府是否完好無損,他是個軍人又不是個文官,換言之他只要勝利,至於建設的事情自然會由後續的文官來解決問題。他心中明白這裡可不是熙河,朝廷拿下熙河是爲了更好的進攻西夏,所以纔會賦予他治理熙河的權力,在熙河地區打仗的時候能夠保全的就保全,不能保全的纔會大開殺戒,而靈州是什麼地方?可能等這場滅夏之戰過後,就是連熙河他可能都待不下去了。對於今後的命運歸宿,王韶心中早就有數了,他的軍旅生涯已經快要走到盡頭,所以現在地他更看重的是軍功。尤其是在哪個還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王順能夠勢如破竹一般連克兩城的情況下,他都要紅眼了!

見王韶採納了自己的建議,楊崇嶽心中僅有的那點顧慮也消除地一乾二淨,兩人連忙將中型投石機根據西平府的城池走向,開始分佈投彈地點。當然在這個時候,大宋最先進的觀察器具熱氣球也開始了它第一次戰場應用──楊崇嶽的軍中就有熱氣球。雖然不多,但三個熱氣球已經是足夠用來觀察城內情況了。

對於熱氣球,宋軍內部基層將士還是有些新鮮的,但這東西已經在大宋衆多算得上規模的城市中都可以看到,這次同來歸屬王韶所節制的雄信軍便在自己的駐地見到過這東西。不過熱氣球的升空卻給城內的党項人以強烈地心理壓力,他們不明白這個大傢伙怎麼會懸浮在空中,在看到熱氣球升空的時候,西平府的城頭上甚至發生過一陣騷亂,但被立刻鎮壓了下去。

有了熱氣球和望遠鏡的幫助,觀察員將城內的建築分佈畫成簡圖投到地面。不多時西平府地城內分佈圖已經擺在了王韶和楊崇嶽的案前。根據這份簡圖,兩人確定了最佳的燃燒彈投擲地點,四十部中型投石車分佈在西平府的南、東、西三面城牆,一起向城內投擲了大量的燃燒彈,一時間西平府內陷入了一片火海。

事實上由於這個時代地石油開採多是採集地表露頭的石油。而這種油礦多是分佈在西北,所以党項人對大宋以前的一種燃燒彈──猛火油還是有一定了解地,並且他們的軍中也裝備了一些類似的火器,只不過由於戰爭方式不同,党項人對此並不熱衷。只有少量存貨而已。但現在宋軍所使用的燃燒彈威力卻遠遠超乎党項軍的想象,爆炸猛烈,燃燒迅速。並且碰着什麼就燒什麼,好在現在沒有颳大風,否則西平府能不能承受得住宋軍這一次火攻還很難說。

趁着城內被燃燒彈攪成一片火海而陷入混亂的時候,王韶和楊崇嶽也沒有閒着,使用震天雷,通過弩炮向南門城牆進行精確射擊,然後趁城牆上的党項兵亂做一團的時候,派出了一個突擊隊,將四匹馬駕在車上。上面拖着僅存的三顆燃燒彈直接衝向了南門,還沒有等城牆上地党項兵發覺的時候,他們便已經衝入了城門洞中,將這三顆燃燒彈並排放在城門邊上,然後設置好引香後,迅速撤離。

整個行動快速有效,這個突擊隊在返回的路上僅有一人因爲城牆上的党項弓箭手射中了手臂,其他人完好無損,不過他們纔剛走了一半,一聲轟天巨響在城門洞中爆發出來,都把遠離的馬車給掀翻,正在觀察敵情的王韶和楊崇嶽只是感覺到迎面吹來了一股熱風,耳朵便已經暫時失去了聽覺。

待到南門城門硝煙散去,所有的人才發現南門已經被炸塌,城門早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不過令王韶比較可惜的是,党項人對這靈州城牆顯然下過一番功夫,可不是耀德城那樣的城牆所能夠相比的,這麼大威力的爆炸僅僅是將城門洞給炸塌了,城牆依然還是屹立在那裡。如果要是口子再寬上一些,那完全可以讓騎兵衝進去大殺四方一番,最終王韶還是忍住了這種誘人的想法。

樑永能和他的部隊在經過了宋軍的火器洗禮之後,看着已經被炸塌的南門,都是緊鎖眉頭──宋軍用強弓和牀弩封鎖了那片區域,自己人卻沒有辦法將那片缺口添上,這對於守城的一方來說實在是太不利了,只得在南門區域部署了更多的守軍來預防宋軍夜襲。

宋軍真的如樑永能所料的那樣前來夜襲──不過人沒有進來,各式炸彈通過弩炮飛了進來,將他枕戈待旦的守軍炸得鬼哭狼嚎。對與這樣戰果,樑永能欲哭無淚,而王韶和楊崇嶽則是惋惜的搖搖頭──他們手中可沒有燃燒彈了,否則直接扔進去,連炸帶燒,保證能夠讓城內的守軍大出血,說不定趁亂殺進去也不是不可能。

隨後的兩天都是小打小鬧,樑永能不知道外面的情況,不過西平府這裡是最危險地地方。最佳辦法便是突圍去興慶府,只有到了那裡然後結合忠於梁氏的本部人馬纔有可能和宋軍一拼。

“真的有一拼的能力嗎?!”樑永能在心中默唸道,這兩天他不是沒有想過突圍,可是這兩個城門的城池好守是好守,但想要跑就沒有這麼容易了,兩個城門任何一個方向上都有和自己軍力相等同的宋軍。雖然他們並不都是騎兵,但在突圍地過程中,宋軍手中的小型牀弩、弩炮、投石機簡直就是索命的閻王,死死的將党項兵堵在了城門口進退不得,每次突圍這是丟下爲數甚多的死屍而已。

這兩天對於宋軍來說是極爲清閒的,經過幾天的急行軍,將士們都有些疲勞了,不過圍困西平府正好給他們修正的時間──堵人家門口不過是用弩炮和牀弩,外加少量的強弓兵和弩箭兵,大部分人都是處於極爲輕鬆的修正狀態。而王韶和楊崇嶽則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終於在第三天等來了他們所需要地火器,準確的說是大量的燃燒彈。

這一次是種諤親自將自己軍中所攜帶的燃燒彈加上後勤運送上來的燃燒彈一齊交給了王韶和楊崇嶽──西平府對於大宋來說意義非常,僅次於這次行動地最終目標興慶府,不過現在看來想要攻打興慶府還是需要等上幾天,等攻打興慶府的時候。後勤部隊早就將嘉寧軍司那裡的燃燒彈存貨全運上來了,所以他才如此大方。

不過在這幾天等待燃燒彈的過程中,王韶和楊崇嶽也沒有閒着──大宋火器是宋軍中的新寵,加之作戰效能非常高,在最初經過幾場戰鬥贏得了宋軍將領地信賴後。宋軍將領都習慣將火器攻城列爲第一選擇,而事實上在七八年前的宋軍火器並不受到很大的重視,在慘烈地攻城戰當中。宋軍將領更加信服自己手中的裝備──投石機、牀子弩、巢車、望樓車等等數不清的攻城器械。

儘管在王靜輝看來這些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武器過於簡陋,但不要忘記這是在冷兵器時代,而火器不過是剛剛開始萌芽而已,除了壯大萌芽狀態的火器之外,他對宋軍的其他武器裝備也是非常上心的。可惜的是他不是魯班或是戰國時代的墨家人,無法設計出更加精良地武器──經過千多年的發展,這些早就在春秋戰國時代出現原型的武器系統已經被中國人完善的爐火純青,幾乎到了增一份顯肥,減一份則瘦的地步。除了在弩箭上加裝了荊輪機鉤之外,王靜輝在此方面便無其他革新性的創新了。不過這並不代表王靜輝黔驢技窮,他還有別的高招進行完善──分拆組裝的思想便是他提出來的,不過是由華英書院物科學生和他的弟子無心會同工部、三司衙門和樞密院共同完成的。

在王靜輝的時代,“模塊化”早就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名詞,但在現有的條件下要想做到武器系統的模塊化無異於癡人說夢,但是將投石機等笨重武器分拆成散件運輸到戰場上快速組合,這是絕對可行的,同時這也是王靜輝推行武器系統標準化的一種嘗試──先前他在弩箭上的標準化嘗試以慘敗而告終,極大的打擊了他的同行者們,不過這些人很快便將目光從小巧複雜的弩箭系統轉向了投石機、望樓。車等笨重武器上來,得到了相當大的成功──大型裝備依然是非常困難,但中型投石車等裝備卻做到了易如反掌。

王韶和楊崇嶽便指揮軍隊四處伐木製作這些標準件,然後組裝──他們的軍隊中沒有像王順那樣“闊氣”,有自己的工匠營,組裝出來的東西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不過即便如此,又使他們衆多的攻城裝備中多了許多厲害的角色。

這兩天宋軍的熱氣球每天都要升空觀察城內的情況,不過真到進攻的時刻,王韶到不希望碰見能夠放飛熱氣球所需要的無風天氣了──他們又等了兩天,等到王韶的心都快要長草的時候,老天終於在最後時刻幫了他一把,同時也將城內的党項兵推入了深淵──數十顆燃燒彈被投擲到城內的時候,藉助大風,火焰終於在西平府中肆虐起來,任樑永能如何驅趕兵士救火也無濟於事。

大火將城內樑永能四處設置的箭樓街堡等攻勢全部化爲烏有,連自己的十萬兵士也被燒死了兩萬,城內的居民更是慘不忍睹,在大火中四處都可以聽到人們絕望的哀號聲。

王韶可沒有什麼心情來考慮城內百姓如何,他現在想得只有勝利,想要得到西平府──哪怕是一座廢墟也可以!大手一揮,列陣有序的宋軍開始向西平府在四個方向上攻城!

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66章 互援第186章 漂白第29章 文化產業第51章 難眠第252章 攤牌第420章 馬屁第335章 定西軍第313章 亂局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81章 硫球第353章 合力第377章 刺殺第192章 難耐第158章 芥蒂第170章 預示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125章 煩心第18章 印鈔機第307章 投身第163章 雙刃劍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8章 起步第79章 新生第381章 硫球第300章 反對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406章 錦州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38章 宴請第58章 憂慮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13章 亂局第44章 目的第45章 試探第51章 難眠第258章 統計局第174章 質疑第80章 參謀第240章 禁忌第322章 期待第169章 頂缸第119章 體檢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195章 放火第409章 草原第67章 扭轉第358章 挑撥第395章 內訌第354章 圖利第89章 貪污第391章 突襲第422章 根本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276章 事故第375章 海上第410章 鐵與血第386章 疑惑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406章 錦州第419章 志向第332章 送行第139章 關節第216章 亮旗第409章 草原第197章 搶劫第412章 抉擇第197章 搶劫第64章 懇求第18章 印鈔機第328章 歸宋第202章 攻守第374章 創意第427章 廉政第120章 志向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300章 反對第186章 漂白第354章 圖利第220章 三封信第347章 賀壽第330章 壓力第303章 縱橫第93章 病危第93章 病危第347章 賀壽第122章 曹太后第16章 借書第364章 伏兵第238章 宴請第297章 擴張第291章 蛻變第354章 圖利第331章 捨棄第51章 難眠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06章 賞賜第227章 狀元第427章 廉政
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66章 互援第186章 漂白第29章 文化產業第51章 難眠第252章 攤牌第420章 馬屁第335章 定西軍第313章 亂局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81章 硫球第353章 合力第377章 刺殺第192章 難耐第158章 芥蒂第170章 預示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125章 煩心第18章 印鈔機第307章 投身第163章 雙刃劍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8章 起步第79章 新生第381章 硫球第300章 反對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406章 錦州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38章 宴請第58章 憂慮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13章 亂局第44章 目的第45章 試探第51章 難眠第258章 統計局第174章 質疑第80章 參謀第240章 禁忌第322章 期待第169章 頂缸第119章 體檢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195章 放火第409章 草原第67章 扭轉第358章 挑撥第395章 內訌第354章 圖利第89章 貪污第391章 突襲第422章 根本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276章 事故第375章 海上第410章 鐵與血第386章 疑惑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406章 錦州第419章 志向第332章 送行第139章 關節第216章 亮旗第409章 草原第197章 搶劫第412章 抉擇第197章 搶劫第64章 懇求第18章 印鈔機第328章 歸宋第202章 攻守第374章 創意第427章 廉政第120章 志向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300章 反對第186章 漂白第354章 圖利第220章 三封信第347章 賀壽第330章 壓力第303章 縱橫第93章 病危第93章 病危第347章 賀壽第122章 曹太后第16章 借書第364章 伏兵第238章 宴請第297章 擴張第291章 蛻變第354章 圖利第331章 捨棄第51章 難眠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06章 賞賜第227章 狀元第427章 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