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重建

“駙馬調教的人自然是不會差到哪裡去了!前幾日進宮面聖的時候,某還向聖上要人,不過聖上卻說駙馬小氣不肯割讓弟子從軍。其實改之不用參與到特種兵部隊訓練中來,讓無心或是那個獨自一人火燒嘉寧軍司的冰封就可以!”文彥博笑着說道。

“先生教訓的是!”王靜輝此上應付着,不過在他心中,自己所培養的書童有些人最終還是要獨立出去的,自己也不可能將他們永遠留在身邊,像無心這樣的書童年紀也快要到二十了,自己在他們身上花的功夫就是爲了能夠有朝一日爲國家服務,無心的培養方向正是領兵作戰的將領,放在自己手中難免太可惜了點。

不過也並非是哪個書童放出去都可以的,至少冰封就不可以隨便的安置,王靜輝可以將冰封短暫的借調出去充任教官之類的工作,便絕不可能容忍冰封被別人所用,他在冰封身上花的心思實在是太多,單就是刺殺樑乙埋這件事說什麼也不能夠解密。

“寬夫先生,自治平三年起大宋便開始量的先後向遼國、西夏、吐蕃諸部、高麗派遣大量的和尚、道士,一方面傳經送法,在這些國家、部落內部宣揚宗教,發展教民大肆修建佛寺、道觀以轉移其財力;另外一方面也是藉此來掩護大量的密探來刺探其內部消息,時到今日已經快有五年了,派遣出去的密探雖然還不能夠真正的打入這些派遣地統治高層,但傳回來地信息卻是使大宋對其有了新的認識,不會這些地方一知半解了。相信日積月累之下,終究有一日他們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王靜輝淡淡的說道。

“嗯!那時某還在外地爲官,這件事是富韓公主持的,如果某沒記錯這還是駙馬所倡議的,太上皇當初沒有想過要指望這些人,不過到現在來看僅僅四年多時間成績斐然,朝中諸位大臣對駙馬的遠見深表佩服!不過駙馬今日提及是否對此有什麼建議?!”文彥博停下來轉身對落後一步地王靜輝說道。

王靜輝也停下來看着文彥博笑着說道:“寬夫先生謬讚了。這不過是些許小聰明,比不得太上皇及各位大臣的大智慧!時至今日這些派遣到大宋周邊地區國家和部落當中的探子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不過學生以爲現在我大宋內部對這些密探返回地情報應用卻有些落後了,這也是當初謀劃此事的時候沒有想到進展會這麼順利所致。所以學生想要和先生商量一個解決之法,免得浪費了這些資源,這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大宋現在還沒有專門處理這些密探返回情報的機構,目前負責處理情報的便是劃歸在樞密院,大量的情報混雜在一起也讓文彥博這個樞密院的頭領感到有些頭痛,原本在樞密院工作的文官官員是比較清閒的,但現在卻沒有了往日地優哉的心情,平時可以在工作時間下棋看書或是約上三兩好友到城外釣魚都變成了奢望。

原本樞密院就是個軍事機構,不過派往各國的探子所返回的情報幾乎是無所不包。除了各國地軍事情報之外,還有政治結構、官員之間的恩仇、種種政治勢力的傾軋,就連各國盛產什麼、礦藏、都市繁榮情況等等都一股腦兒的涌向樞密院那本來就大的院子,要不是中間路途遙遠通信不暢。樞密院的官員單單就是爲了處理接收情報也會被逼得發狂。儘管樞密院上下對此意見很大,不過他們卻是不敢耽擱的,朝中重臣一旦要討論關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時候,大量地情報都會一掃而空,而王靜輝的駙馬府更是每天都要有人專門將一些駙馬所指定的情報送去,這些人的需要就是文彥博也不敢多言。

不過文彥博也是很有心眼兒的,保安軍之戰中把王靜輝的情報系統也給暴露了出來,儘管只有小小的一部分,但文彥博和其他知情的人都知道駙馬自己有情報系統在敵國,除了快捷的信息傳遞系統之外,僅僅是駙馬地情報反饋給樞密院參謀部的情報就要比其下屬所獲得的情報要準確的多,至少發現樑格嵬大軍調動行蹤和樑乙埋行程的情報都是王靜輝的情報系統所提供的,那速度更不用說了,以於到郭逵當時專門找王靜輝實現情報共享。

文彥博不是傻子,不用說駙馬的情報系統是依託在商業發展的基礎上的,這和自己依託寺廟伴侶發展沒有什麼不同,不過對於情報處理上,兩者之間肯定有不少的差距——樞密院可以大張旗鼓的幹,但駙馬府總共就這麼幾個人,這種事情又是及其機密的、駙馬所依靠的人便只有他那幾個書童,怎麼王靜輝就可以這麼清閒?!

文彥博皺着眉頭說道:“這些密探所返回的情報對我大宋有着很要的作用,不過處理起來非常繁雜,樞府爲此分出了很大的精力,不過作用還是非常勉強,不知駙馬有何好的建議?”

王靜輝說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些情報都是身處敵國的探子千辛萬苦所得到的,其珍貴程度不必學生多言,不過以學生之見,樞密院更看得的是軍事方面的情報,中書省的各位相公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多是關注其敵國的政治方面的情報,其實據學生所知密探所返回的情報中還有很多經濟情報,這麼多種類的情報要是都交由樞密院來處理,不僅會給原有編制下的官員以極爲沉重的負擔,並且因爲所需不同往往會忽略牛很多其他方面非常有價值的情報,這就實在是太可惜了!”

駙馬的話正是說在了文彥博的心中,對於文彥博來說,情報固然很重要。但給樞密院帶來地負擔也極爲沉重,中書省等各個部門向樞密院索要情報也都是用得着的時候才伸手,用不着的時候連問都不問。類似今天王靜輝說起的河北邊境少數州府出現蝗災,也許等文彥博回到樞密院仔細察看的話,也許會發現遼國愛災的情報早就呈送上來了,到時候中書省翻查起來,這知情不報的責任終歸還是由樞密院來背這個黑鍋。好在這次駙馬提前把這件事引爆了,若是等到明年真地北方有蝗災爆發,那追究責任起來,恐怕自己會在這個問題上栽上個大跟頭也說不定。這可就實在是太冤枉了。

見到文彥博點頭表示同意後,王靜輝接着說道:“學生以爲將情報全部都交給樞密院來處理是十分不妥的,中間也容易出現很多紕漏,事後牽連起來未免有些冤枉,所以學生想要建議朝廷能夠專門成立一個機構,專門來處理所有從國外傳回來的情報,並且進行分類分析,根據朝廷各個部門的需要來送交給不同的部門。這樣也防止了推諉扯皮的麻煩,不知寬夫先生意下如何?!”

成立類似後世國家機器中重要的一環——國家情報系統,是王靜輝提出加強對敵國甚至是自己的同盟國和藩屬國情報收集的時候便已經想到的,不過當時因爲大宋在這方面的工作還處於空白的起步階段。沒有必要專門成立這樣的機構,況且大宋統治高層也沒有因此嚐到甜頭,不要說讓他說服當時的韓琦富弼來成立這樣的機構,就是自己的老丈人也未必同意。

現在大宋地情報事業發展迅速,這是王靜輝當初始料不及的,這也是宗教勢力在現在這個階段強橫的生命力所造成的,至少現在的遼國本來在歷史上就是佛教盛行,加上大宋有意的推波助瀾。使得佛教在遼國的傳播更加氾濫,幾近到了成災的地步——遼國地銅錢數量在以看得見的速度銳減,除了其銅礦缺乏之外,其根本原因便是大宋派遣的“高僧”們鼓動信徒大肆建立寺廟,大量的鑄造銅質佛像——這也是王靜輝當初建議的“毒丸”之一,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可沒有周世宗這麼大的魄力,可以頒佈法令銷燬銅質佛像來鑄錢!

當然除了宗教因素,還有王靜輝的“經濟大棒”策略使得宋朝人更容易打着貿易的幌子來進入遼國,在宗教、文化、經濟的三重作用下。大宋地情報觸角至少在遼國發展的極爲順利,現在關遼國的情報源源不斷的反饋到大宋。僅遼國就是如此,更不要說大宋當前最主要的敵人西夏了,大宋接收的情報量在後世也許算不得什麼,但對於一個情報系統僅僅還處於嬰兒階段的大宋來說,樞密院作爲唯一處理機構,所承擔的壓力極爲繁重,還要承擔其中的政治風險,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王靜輝只是一個後世受到很好教育的軍醫,他可不是國家情報系統中的一員,對於真正的情報系統是如何來運作的,他在這方面真是一個比菜鳥還不如的人,這個時代的傑出歷史人物很多,但若是真能夠明白情報系統對於大宋重要性的人,翻來覆去還真挑不出幾個。至少王靜輝還可以根據後世一些影視情節說得頭頭是道,算來算去他無奈的發現這件事還真的離開自己不行,大宋情報系統運作越來越跟不上形勢發展的情況下,他只能自己跳出來根據自己主中的想像來重新構建大宋的情報系統架構了。

“將情報事務從樞密院分離出去?!”文彥博心中想到,不過他倒不是很疼這種權力,這樣的事務一個處理不好只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掌控這方面的權力固然很誘人,不過承擔的風險和自己的收益明顯不成正比,把這個該死的麻煩打包清理出去倒是不錯的選擇,到時候出了什麼問題自己也不用擔心被政敵給算計了,並且以後樞密院也從“打工”的地位升職到“消費者”,這可是一天一地的變化,樞密院也從打雜的搖身一變成爲大爺。王靜輝就是從這個角度出發來“引誘”文彥博把情報的接收處理權力給吐出來,他相信文彥博雖然意識到情報的重要性,但也會因爲其中所蘊含地風險而退縮。畢竟皇帝趙頊要變法,大量提拔了一批年輕官員進入朝廷的要害部門。這對文彥博自己的地位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儘管趙頊不會讓變漢派一枝獨秀,不過舊黨陣線的地位將會受到挑戰,王靜輝相信文彥博會權衡利弊做出他所希望的選擇。

“駙馬的想法倒是很好,不過爲什麼剛纔在福寧殿議事地時候沒有提及?”文彥博心中雖然早就想把情報系統這大包袱甩出去,不過此時還是非常有興趣的問王靜輝。

“學生也是在剛纔的議事中偶然想起,不瞞寬夫先生。學生旗下的產業有很多也分佈在遼國和西夏,藉着經營地使得也或多或少的得到一些情報,不過適才學生遞給各位大人紙條的時候,朝廷重臣似乎還不知道大宋境內發生了這等嚴重事件。所以學生心中以爲是現有的情報系統已經無法跟上朝廷的需要。現在不過是一件小事,他日難免會造成一些難以挽回的損失,這對朝廷是極爲不利的,所以學生纔會想到對現有的情報系統加以改良,不過這樣地想法也僅僅是一個雛形而已,學生思慮不周,還要請寬夫先生抽出時間多多指教學生!”王靜輝慢慢的說道。

“好敏捷的心思!”文彥博心中暗自讚歎道,儘管他也很清楚。這絕對不是王靜輝臨時興趣一起而想到的,肯定是已經籌謀了許久藉着這次機會來搭順風車,不過即使如此也是讓人非常欽佩地,尤其是已經被情報纏得快要死過去的文彥博更是如此,唯有他這樣的直接負責人才知道其中的辛苦。但苦無解脫之法,現在王靜輝既然已經開口提到此事,不用說駙馬已經有了大致的方案,說是請自己指教,恐怕早就有安排了。文彥博也知道駙馬做事的態度,就算自己不支持這個計劃,駙馬也會在後面的日子中尋找機會來促成此事實現,他現在正陷在裡面,更沒有必要阻撓駙驏,況且駙馬的馬屁拍地他很舒服。

文彥博笑呵呵的說道:“駙馬乃是我大宋年輕俊傑中少有人物,老夫哪裡有什麼能耐來指教駙馬,不過是見得多了些,若是有空,駙馬儘管過府一敘,某必當掃榻以迎!”

王靜輝笑着躬身向文彥博行弟子禮,不過心中也在暗笑文彥博恐怕是早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甩開情報系統了。既然自己有這個需要,而又能夠得到他的支持,這是再好不過的了。大宋情報系統要改革,很大程度上要看文彥博肯不肯把這個地盤讓出來,雖然王靜輝也有其他的手段讓文彥博低頭,不過能夠和氣的解決問題哪怕繞些遠路也是值得的,況且文彥博和司馬光同爲大宋政治版圖上舊黨的中野領袖之一,他的意見對司馬光地影響是很大的,剩下來的王安石相對想來就要好辦多了。樞密院與中書省的大佬們點頭同意,只要自己能夠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建立更加專業的大宋情報系統就算掃除了最主要的障礙,剩下的小問題就不足爲懼了。

接下來的幾日,王靜輝一邊等着遼國那邊關於蝗災的情報,一邊絞盡腦汁的謀劃大宋情報系統的框架和動作方式,這對他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大宋情報系統將會由他來奠基,這中間可馬虎不得。

王靜輝列出了一列清單,上面標註着情報系統的作用和地位——地位很重要,王靜輝可不希望出現類似明朝錦衣衛的強勢情報機構,要是落入一個野心家的手中,那實在就是一場災難,王靜輝既然清楚這個危害,自然在這個問題上是慎之又慎,多次拜訪文彥博、王安石和司馬光來尋求他們的意見——他也要儘量的把這兩個政治派別都給捲進來,這樣不僅能夠使得自己的札子儘快被通過,也註定了今後大宋情報機構中也會出現新舊兩派——皇帝趙頊注重的是權力的制衡,而王靜輝更加註重的是勢力的平衡。王靜輝知道王安石的青苗法和免役法肯定會遭到朝廷保守派重臣的反對,不過有皇帝趙頊的支持,王安石的都有清洗御史臺的能力,更不要說在情報系統中佔據有利地位,在他的眼中最佳勢力平衡便是在於保守派能夠佔據情報系統中最主要的權益——王安石的氣焰也是需要他時不時的給降降溫的。

僅僅過了幾日,擺在王靜輝面前又是一道關於蝗災的情報——遼國自大定府以南,夏末入秋的時候發生了一場規模很大的旱災加蝗災。

第365章 叛亂第283章 天波第62章 亡羊補牢第246章 燃燒彈第138章 新事業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358章 挑撥第180章 默契第236章 人情第353章 合力第223章 收帳第426章 圈套第377章 刺殺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60章 將至第22章 想法第65章 反覆第427章 廉政第160章 驚雷第139章 關節第180章 默契第12章 算賬第301章 設套第273章 奠基第124章 財源第286章 契機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386章 疑惑第207章 樑太后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303章 縱橫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51章 難眠第80章 參謀第319章 天變第34章 波瀾第31章 安排第111章 巧合第423章 抽血第188章 實力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134章 王靂第206章 兵敗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32章 武策第395章 內訌第323章 倒計時第210章 獵人第43章 轉機第115章 苦惱第212章 正名第206章 兵敗第118章 不悔第270章 推薦第257章 變而變第416章 勒索第168章 傳警第427章 廉政第191章 風滿樓第191章 風滿樓第223章 收帳第83章 思慮第296章 反間第394章 生疑第403章 稅法第219章 許諾第57章 天機第413章 清單第252章 攤牌第174章 質疑第131章 新時代第325章 內應第395章 內訌第204章 激將第4章 鑑寶第145章 急招第139章 關節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164章 推託第36章 上崗第250章 堅持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201章 追殺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27章 埋伏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110章 蟻穴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71章 奇思第362章 分裂第421章 創新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64章 伏兵第178章 第一槍第370章 誘導第159章 命苦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18章 不悔第426章 圈套
第365章 叛亂第283章 天波第62章 亡羊補牢第246章 燃燒彈第138章 新事業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358章 挑撥第180章 默契第236章 人情第353章 合力第223章 收帳第426章 圈套第377章 刺殺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60章 將至第22章 想法第65章 反覆第427章 廉政第160章 驚雷第139章 關節第180章 默契第12章 算賬第301章 設套第273章 奠基第124章 財源第286章 契機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386章 疑惑第207章 樑太后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303章 縱橫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51章 難眠第80章 參謀第319章 天變第34章 波瀾第31章 安排第111章 巧合第423章 抽血第188章 實力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134章 王靂第206章 兵敗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32章 武策第395章 內訌第323章 倒計時第210章 獵人第43章 轉機第115章 苦惱第212章 正名第206章 兵敗第118章 不悔第270章 推薦第257章 變而變第416章 勒索第168章 傳警第427章 廉政第191章 風滿樓第191章 風滿樓第223章 收帳第83章 思慮第296章 反間第394章 生疑第403章 稅法第219章 許諾第57章 天機第413章 清單第252章 攤牌第174章 質疑第131章 新時代第325章 內應第395章 內訌第204章 激將第4章 鑑寶第145章 急招第139章 關節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164章 推託第36章 上崗第250章 堅持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201章 追殺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27章 埋伏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110章 蟻穴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71章 奇思第362章 分裂第421章 創新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64章 伏兵第178章 第一槍第370章 誘導第159章 命苦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18章 不悔第426章 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