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

bookmark

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止步

邇英殿,偏殿。

趙煦看着蘇軾,對這個大宋的文化偶像非常景仰。

普天之下,包括司徒在內,都在爲趙煦的大婚做準備。

舉國大慶的時候,蘇軾連續的三道奏章,讓朝廷倍感不安。

聽聞學士有名愛妾朝雲,評斷他“一肚子不合時宜”,如今看來,的確是夠中肯。

不過趙煦並不生氣,他好奇的是,以大宋如今三億五千萬貫以上的歲入,爲何在大蘇眼裡,卻還有那麼多嗷嗷待賑的百姓?

大蘇道出了一個讓大宋老百姓痛苦已久的問題——積欠。

積欠,就是老百姓們欠朝廷官府的錢糧。

這部分錢糧產生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部分就是正常的兩稅,諸如災荒,如果沒有嚴重到需要朝廷免除兩稅的時候,是一樣需要上繳的。

但是如果上繳,老百姓就留不下存糧和種子,地方官力求“安靜”,害怕影響政績,往往不予上報,只讓老百姓“寬展”到下一年上繳,這就形成了一種“積欠”。

第二部分就是“撲買”,大宋很多資源,如碼頭、礦藏、酒坊、冶坊,很多屬於國家所有,百姓承包,每年都要繳納“榷課”。

但是做生意一定有賺有賠,比如蘇油剛穿越過來的時候那次淯井鹽戶逃亡事件,就是因爲資源枯竭而榷課不止,造成了百姓欠下官府太多榷額,償還不上只好逃亡。

第三部分就是“官物”,朝廷徵收的物資,需要百姓送到徵收地,纔算是完成,如果半路上遇到洪水暴雨造成了損失,就要算在老百姓頭上,需要賠償。

還有一種“官物”,就是貧戶的種子、農具、耕牛甚至土地,或者完成役務運輸的騾馬,貧戶自身沒有,往往需要向官府借。

如果遇到災荒比如洪水,或者騾馬耕牛染病而亡,這些東西也是要賠的。

高滔滔上臺之後,履行寬政,減免了大量的苛捐雜稅,大力鼓勵生產,安石相公時代留下的那些青苗貸、市易錢之類的專項欠逋,高滔滔予以了一體的罷免。

此外還有如不合理的附加性稅收如“寬剩錢”,“頭子錢”之類,同樣予以了罷免。

應當說,這些措施取得了極大的成效,也的確給華夏大地帶來了蓬勃的生機。

但是因爲以前大宋的底子太薄,這些措施所照顧得到的,大多還是三四等以上,最起碼薄有田畝,基本有能力自食其力的那些百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蘇油的治國理念當中,大宋的政策,當然要首先向有能力納稅的那部分人傾斜,先得保證國家有足夠的稅收,扎牢基本盤,之後才說得到其他。

以蘇油如今的身份,他也絕對不敢如此“示恩天下”,畢竟這些錢糧,的確是老百姓欠國家的。

他只能通過種種舉措讓老百姓增加收入,早日讓老百姓能填上這個坑,而絕不敢建議朝廷“罷除”。

而到了今天,終於有人站出來說出了這一條。

不合時宜蘇子瞻,時常蘇油頭疼,不過也很讓他驕傲。

君臣間卻沒有直入話題,高滔滔在簾內先是問道:“畢觀母子,都安好吧?”

蘇軾躬身道:“多謝太皇太后關懷,弟妹與侄兒都好,小嬸孃給侄兒取了個小名,叫杵兒。”

杵兒比扁罐漏勺好不了多少,更小,趙煦不禁好笑:“改日有空,我也去看看。”

高滔滔嘆息一聲:“聽說賤名好養活,以司徒仙卿之富貴豁達,也不免此俗,足見愛子之心,人皆有之。”

“天子牧養萬民,自當長以此心。內翰近日連上三章,老身看過着實憂慮,大宋如今歲入三億五千萬貫,如何天下還有此等待賑之民?”

蘇軾說道:“國朝人口一億六千餘萬,四千萬戶,其中一二等戶不足千萬,三四等戶兩千餘萬,而剩下的千萬五等以下,實賴朝廷賑之。”

“以小幺叔之能,河北四路三年振興,尚不能彌滅五等戶,何況其餘?”

趙煦立即爲偶像辯護:“司徒振興河北,先保國用、民用,使有產之民盡其地力,無產之民盡其身力,從今年開始,寬政漸及五等以下,蓋事有先後,非不作爲也。”

蘇軾躬身道:“是,然以小幺叔之能,大力推行,使河北畝增兩倍,從一石增到四石,方能有此政績。”

“敢問陛下,大宋如今畝產四石之府路,又有多少?”

趙煦頓時啞了。

蘇軾又說道:“兩浙災傷,陛下不以臣愚鈍,命臣按治,杭州號稱天下首善之區,民間殷富,亦經三年,方纔恢復。”

“而浙西,浙南山區,百姓因災積欠者,每縣一兩千戶,幾乎佔了人口的一半。臣離任之日,尚且艱難。”

“臣前請朝廷兩浙路百萬石寬免,亦遭御史彈劾,不敢入都門。國政如此,其餘人臣,有敢言民之疾苦者?”

“大宋蜀中、汴京、兩浙,向稱富足;陝西、河北,得朝廷傾斜,如今頗爲寬鬆;至於新得之地如河西、寧夏、南海,因商貿發達,物產豐饒,輕徭薄賦,弊病沒有積累起來,百姓也頗爲安樂。”

“然百姓大體安樂,並非說明積欠不嚴重,大宋積欠最嚴重的地區,恰恰在汴京、兩浙、以及京西南北,荊湖南北,淮南東西,江南東西等久治之區。”

“其中荊湖、廣南,人戶不多,積欠數額,於百姓雖幾近難以承擔,然於朝廷,其實也沒有多少。”

“數量多的,以臣所知,兩浙一路,便有兩百萬貫。”

“其餘淮南、東南,差近此數。”

“至於汴京,臣不得而知,想必戶部有數目可查。”

“這些積欠,看起來數目巨大,其實只存在與賬目之上,而收上來的那些,都成了供養胥吏的‘津貼’,根本落不到朝廷的手上。”

“這是地方州縣,藉由朝廷追繳積欠的名目,行殘民之實。”

“與其這樣,不如趁陛下大婚之際,一體罷免,則天下欣悅,萬民歸心,福報必後至也。”

高滔滔問道:“蔡京如今就在提舉戶部,一向稱能,如何內翰奏章當中,卻似乎對戶部不太信任?”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蘇軾嘆氣:“蔡京的確是‘能臣’,但是他絕不是‘仁臣’。”

“任兩淮都轉運使期間,雖然政績斐然,號稱大治,然也只是有產者益其產,而無產者益其貧。”

“只不過無產者素不供賦稅,因而在朝廷的各種奏章、統計上,看不見罷了。”

“但是陛下,如今積欠加身,尚無法爲朝廷供稅的那些人,和如今解脫負擔,努力生產,爲朝廷供給三億五千萬貫歲入的那些人一樣,卻都是陛下的子民啊!”

“蔡京也絕不會冒國朝的忌諱,提請朝廷改正。更不會將國用施於貧戶。反倒會以其生計窘迫,使之入工礦,且薪水絕不會給得太豐厚,因懼役力有失也。”

“此不堪力諫,善設巧施,司馬公所謂‘才勝於德’者。”

“他只會遵照朝廷旨意行事,而且一定能夠完成得很好。他的‘能’,就是能在這裡。”

“明君得之,則爲伊呂,昏君用之,即成刁易。”

“但是有一點好,就是他如今執掌戶部,只要陛下明申旨意,蔡京一定能善體聖心,舉措周備,解我朝之大患。”

“如陛下有意施此善政,臣卻保薦蔡京,非他決不能行也。”

應該說蘇軾的心比較軟,他的目光並沒有被大宋如今的興旺發達所迷惑。

如果蘇油在此,就會把這個問題剖析得更加明白——大宋百姓的生活的確已經好了起來,但是這是總數上的巨大提升,卻不是最大範圍內的普遍性提升。

後世有一個詞語,很清楚地道明瞭這裡邊隱藏的巨大危機——貧富差距。

也就是說,如今的大宋,四分之三的人口已經在跑步提升,但還有四分之一的人卻在原地踏步,他們之間的距離,不是減小了,而是擴大了!

但是這些人的疾苦,被掩蓋在了繁榮底下,因爲連納稅人都不是,朝中幾乎不可能有替他們呼喊的聲音。

這個矛盾,目前還不是大宋的主要矛盾,但是這個矛盾,曾經是諸多王朝覆滅的主因,絕不能任其擴大和加重。

要解決,就要先發現,蘇軾自己估計都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的嚴重性,但是至少,他已經看到了。

高滔滔嘆息道:“如此看來,其實子瞻也非不明白用人之道。”

“當年你兄弟叔侄,三人同試製科,仁皇退朝回宮,喜曰:‘今日爲國朝得三宰相也。’”

“言猶在耳,如今明潤已歷相位,而子由位至左郎,不日當有掖進。”

“你雖然成績最好,卻一路蹉跎,子瞻啊……”

蘇油躬身:“臣在。”

“若是官家納你此諫,你的仕途,從此就絕於制翰、尚書了。你,明白嗎?”

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比爛的世界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九百四十八章 審理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美食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打出手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軟模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敵人的陽謀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高永昌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九百九十八章 魚驚石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蹤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十六時辰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
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比爛的世界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九百四十八章 審理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美食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打出手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軟模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敵人的陽謀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高永昌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九百九十八章 魚驚石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蹤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十六時辰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