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

第一百九十八章套小張

宋人的道德邏輯非常奇怪,那就是你搞出提升生產力的東西,可能還能得到大家稱讚,可你要是搞出讓生活更加舒適的東西,還用到自己身上,那就好像私德有虧一樣。

蘇油準備將玻璃板用到八公臥室,龍老頭的精舍,學宮校舍,土地廟去,反正自己在那邊待的時間長,還能得一個敬老尊賢的好名聲。

當然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的玻璃板製作出來後,還要用轉軸砂輪在上面進行雕刻。

板上都是靠眉山城這邊的景象,主要集中在玻璃板底部,亭臺,城牆,樓閣,田野,道路,溪橋……

小一號的內層是對岸的景色,主要集中在中上部,丘陵,汀渚,花樹,雲朵,藍天。

經過砂輪雕刻後,玻璃板上的景物營造出一種浮雕效果,加上內外層之間的空間距離,形成一種視覺上的立體感。

這在玻璃雕刻中,稱爲凹雕,雕完後要翻一面欣賞。

雕鏤工藝是程家雕版坊完成的,因爲玻是反的,只有於工他們這樣的置版老手才搞得出來。

雕完後,還要上油彩。

中間幾層圓筒,纔是移動的部分,江波,車馬,牛羊,魚兒,船帆,飛鳥……

這個沒法雕,不過難不倒大宋工匠,先用玻璃絲盤出來,然後貼到圓筒上。

還沒有琺琅彩,只能用釉料填充,所得顏色比較清淡。

發聲裝置也是重點,因爲燈很大,所以音樂滾筒可以存儲大量信息,於是蘇油設計了三種寬度的簧片,分別對應高中低聲部,將單一發聲變成和絃。

曲譜就得改成三個聲部才行,這事情二十七娘搶過去了,天天和八娘,王弗在一處度曲,順便打聽小蘇的八卦。

蘇油覺得二十七娘會很失望,因爲小蘇的八卦,不就是讀書,讀書,呃,讀書嗎?

各家分好工,蘇油這邊還有事兒,那就是設計機械傳動部分。

走馬燈機械部分不復雜,但是相對精細,石富拿來黃銅板,蘇油用鐵筆和鐵規直接在銅板上做圖,剩下的就是石富用小鋼鋸將工件切割下來,然後上老虎鉗用小銼打磨出來。

石富的手藝越來越精湛,用他自己的話說,搞這東西會上癮。蘇油理工實驗室架子上琳琅滿目的木製機械傳統結構,也漸漸被換成了黃銅構件。

剩下的時間裡,蘇油還要組織娃子們在龍腦樟苗圃和茶樹苗,還有大理帶回來的梨樹苗,核桃樹苗的根部圍上曬席,裡邊堆上厚厚的稻草保溫,以對抗倒春寒的到來。

於是蘇油這段時間裡變成了城裡鄉下兩頭跑,累的是他,高興的是黃雛。

商務情報傳來,整個四川都遭遇了一場倒春寒,不過好在這已經是這場氣候變化的最南邊,吳中一帶未受影響。

官府已經動了起來,漕幫的漢子有活幹了。

經過這場事情,蘇油通過龍昌期,向州縣提了一個建議,在四川周圍丘陵地帶,開墾梯田。

除了增加耕作面積不說,山區溫度比平原河谷,本來就存在一個溫差,相應的,育秧的時間比平原地區會晚上兩週的時差。

這樣就可以從宏觀上解決部分倒春寒帶來的不利因素,相當於將雞蛋放到了兩個籃子裡。

當然成本會很高,但是以川中豪強們對土地的熱情,給出一定的優惠的政策,可操作性還是很強的。

如果川中豪強們願意的話,眉山江卿可以提供一件在山區測量等高線的神器——經緯儀,還可以提供測量隊伍,幫助大家發財。

此策被張恕送到成都,身爲四路轉運使的張方平都感覺看不透,眉山江卿這是助人爲樂上癮了?爲了體國公忠的稱號這麼拼?

事有反常即爲妖,張方平一邊將還在羅浮山飛鳴禪院瞎比比的蘇洵召回來,你趕緊回眉山,看看你們江卿到底想幹啥。

一邊寫信給自己的兒子,事情可以做,不過得一步步來,小子這是你撈政績的好時機,聽說陵井周圍不少丘陵可以用作耕地?你小子要是能讓井上糧食自給自足無需外運,三年後老子給你一個上上考績,誰都放不出個屁來!

……

矚遠樓忘雨軒,幾家董事頭碰頭的開會。

“看看,看看,小狐狸還是鬥不過老狐狸!”程文應抖着手裡的小報,對蘇油說道。

史洞修也嘆氣:“明潤這招瞞天過海加釜底抽薪,這下變成作繭自縛了呢。”

按照蘇油的想法,是通過這方法鍛鍊測繪隊伍。同時將豪強們吸引到土地開墾上,從而減少競爭對手,給眉山商業集團贏得從容起步的關鍵時間。

結果方平一生唯謹慎,不上這套!

蘇油摸着下巴:“沒關係,套不着老張,我們套小張。嗨這本來就是好事情,怎麼被姻伯和世伯說得跟陰謀詭計似的?”

史洞修還有些肉痛:“賢侄,雖說都是爬坡上坎,可開出來的都是水田啊,我們當真不……”

蘇油笑道:“姻伯,資金都有個投資回報率的問題,土地梯田,對我們來說,回報率太低了。”

“真要對種地感興趣,還要高回報的話,陝西纔是黃金寶地。”

史洞修奇道:“那邊兵荒馬亂的,怎麼還成好去處了?”

蘇油說道:“高風險高收益嘛,一來那邊種糧有個好處,不愁賣,立刻就能換成解鹽鹽引,或者銀子,銅錢。二來那邊的地都是現成的熟地,第三回報率真高,世伯你想想,從益州,京師運糧草到陝西,刨去那麼高昂的運費都還有賺,直接種地出糧賣給軍隊,省出的運費是多少錢?”

這其實也是除軍屯,民屯之外的第三種屯田方式——商屯。

不過這法子至明代纔出現。

明代繼承宋制,行鹽引制度,就是令商人運糧至邊境入倉,政府按其道路遠近和運糧數量的多少發給鹽引,商人持鹽引到內地取鹽販賣。

後來,商人們索性僱人在邊疆屯墾,就地繳糧換取鹽引,這個辦法叫“開中”。

它不僅使政府節省軍糧運輸費用,而且使邊疆的荒地得以開墾,是一項相當好的法子。

當然,前提是明軍打得蒙古人嗷嗷叫,而別像大宋這般被西夏人打得嗷嗷叫才行。

史洞修也明顯意識到了這一點,連連搖頭:“使不得使不得,只怕是肉炊餅打狗喲……”

幾人正說得熱鬧,就聽有小廝前來稟告:“張知縣來訪。”

衆人連忙起身迎接,張恕一看:“喲,明潤也在,龍山長真是不管你了?”

說起這個蘇油就悻悻然:“每天早晚加起來,那也是四個時辰,一點不少。平日裡還要見縫插針地背筆記。”

張恕哈哈大笑:“誰都是這樣過來的。”

蘇油就更嫉妒了:“張學士可不是。”

張恕一下子笑不出來了:“明潤,以後在我面前別提我父親大人,壓力很大的。”

說完想起一事:“子瞻呢?我還沒找他算賬呢!”

這就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了。

蘇洵去綿州時,路過成都,就順便拜訪了張方平,張方平一見蘇洵就許爲國士,然後問起:“聽聞你們家子瞻學問不錯,他現在在幹啥呢?”

蘇洵就回答:“子瞻最近在重抄《漢書》。”

張方平是出了名的記憶力超強,所謂“書過眼不再讀”,聞言瞠目結舌:“文字尚看兩遍乎?”

事情傳回眉山,蘇軾氣得把書都摔了:“此老特未知世間人尚有看三遍者!”

天選之人,惹不起惹不起。

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五十章 沙金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獎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一百七十四章 範先生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說說外官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五百章 女騎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朝會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七百章 烏龍第三百章 再見張方平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十章 講究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
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五十章 沙金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獎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一百七十四章 範先生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說說外官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五百章 女騎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朝會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七百章 烏龍第三百章 再見張方平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十章 講究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