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追擊

九月二十七日,李世績、郭孝恪到達長安,李淵對李世績和郭孝恪二人千里歸唐的行爲大爲加賞了一番,讓兩人的爵位保留不變,各拜爲州總管。

李世績聽聞李隱仍在柏壁與宋金剛交戰後,便主動請纓前往柏壁相助李隱,李淵同意了他的請求,任命他爲行軍總管,帶兵數千北上支援李隱。

李隱自七月初至柏壁與宋金剛對峙,到現在已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期間宋金剛幾乎每天都去唐軍營寨前挑釁尋戰,但李隱都是閉營不出,任由宋金剛如何挑釁,都是拒不迎戰,宋金剛也是無可奈何之極。

不過雙方的主力雖沒接戰,但河東戰場上的各種廝殺,卻一點都不少,小隊騎兵的繞後偷襲戰、夏縣的攻防、救援、伏擊戰,雁門關的侵擾圍堵戰……

另外,劉武周還幾次三番的親自率軍進攻河西城,但都被李仲文給擊退了,身邊沒了那左武衛大將軍姜寶誼的束縛,李仲文指揮軍隊的水平,似乎一下子提升了不少,河西城仍能堅守至今,李仲文確實是功不可沒。

在得知李世績將要帶兵前來柏壁的消息後,李隱頓時大喜過望,親自帶人出營十里,去將李世績迎接了到了營寨中。

李隱與李世績兩人,自上次一別,又是一年多的時間未見了,此時再度相聚,又是共處同一陣營,心情都是大爲暢懷。

爲了給李世績接風洗塵,李隱召集軍中將佐,至其軍帳中舉行晚宴,一同熱鬧了一番。在李隱的軍中,無論是什麼身份的人,都是不許喝酒的,爲了慶賀李世績的到來,李隱原本想破例允許大家喝果子酒的,但卻被李世績給嚴詞拒絕。

晚宴中,李世績便坐在李隱的下手位置,兩人互相傾談了許久,李隱意氣風發的向李世績道:“據探子傳來的消息得知,宋金剛的兵糧已經快要見底了,此次二弟來到柏壁,正好與我一同破敵!”

李世績欣然道:“如此甚好,我們兄弟終於可以一同在戰場上殺敵衛國了!”

宋金剛的軍隊糧食,這時確實已快要吃光了。

造成其糧食短缺的原因,一爲劉武周南侵之時,受所控制地盤的限制,本就沒多少儲糧,二是在成功的吞併了河東廣大地區後,雖得糧不少,但軍隊擴充得也大,每天消耗的糧食不可勝數。

另外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李隱的屯兵柏壁後,那些不停的各種干擾之策了,這對宋金剛的軍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極大的加快了宋金剛軍隊缺糧的時間。

此時的宋金剛大帳中,燭光昏暗,不知從何時開始雙鬢已變得發白的宋金剛,這時正臉露愁容的聽完了軍需官的報告。

軍需官走後,宋金剛踱步到了軍帳門前,將門布掀起,一陣寒風猛的迎面吹來,讓宋金剛不由的打了個冷顫。

“天也快要下雪了!”宋金剛口中喃喃說了一句。

“將軍,小心受寒了!”護衛軍帳的親兵關切的說道。

宋金剛聽後,默然不動,靜靜的在那站了許久,才返回軍帳之中,然後強打起精神來,走到了河東戰場的地圖前面,心中不停的默唸道:“一定還有扭轉局勢的轉機的,轉機處在哪?”

最終,宋金剛將目光定格在了河內郡與澤州(原長平郡)、潞州(原上黨郡)三處地方,這三處地方現在的控制者,是當年名震天下的魏公李密。

李密已在河內郡蟄伏了一年多,因爲有黃河天險,不易攻伐,且他僅有一郡之地,所以王世充便沒將他放在心上,一心忙着稱帝之事和攻佔大唐的地盤,所以李密得以在河內郡站穩腳跟。

當河東局勢糜爛,李密野心再起,在誰都不注意他的時候,忽然帶兵出擊,一舉攻下了大唐的澤州和潞州,現在手上有着精兵兩萬,有影響河東局勢的能力。

當李隱屯兵柏壁之時,宋金剛便派人去與李密聯絡,想與之結盟共抗李隱,然而李密對此既沒反對,也沒拒絕,態度着實讓人有些捉摸不透。

但是這時,宋金剛已到了敗亡的邊緣,宋金剛若敗,僅憑李密他自己,肯定是無法保全的,若是讓李隱抽出手來,李密也只能滾回河內郡去。

所以宋金剛覺得,李密此時定會出手相助自己,於是他揮筆寫了一封書信,連夜派人送給李密。

在信中,宋金剛向李密坦言,他軍中已無糧食,翌日便回撤軍至仍有些許存糧的介休城,到時他將會在那與李隱決一死戰,懇求李密務必前來相助,若是戰勝李隱,他願勸劉武周與李密平分河東,永結同盟!

武德二年十月十四日,宋金剛率軍離開柏壁,以將軍尋相殿後,自己則率主力開始向北逃竄,在柏壁屯兵多時的李隱,終於對戰意盎然的衆將士,下達了出擊的命令,親自帶兵向宋金剛追擊而去。

一路疾奔後,李隱在呂州(今霍縣)的時候追上了尋相的軍隊,將他打得大敗,接着繼續乘勝追擊逃敵,一晝夜走了二百多裡,大小戰役打了幾十場。

當大軍追至高壁嶺(今靈石縣東南二十五里,又名韓候嶺)的時候,兵部尚書屈突通抓住李隱的馬繮繩規勸道:“大王打敗敵人,追擊逃敵到了這裡,功勞也足夠了,不斷深入,就不愛惜自己嗎?況且士兵們飢餓疲憊,應當在此停留紮營,等到兵馬糧草都齊備了,然後再進擊也不晚。”

李隱搖頭道:“宋金剛無計可施才逃跑,軍心渙散;功勞難立,失敗卻很容易,機會難得,失去卻很容易,一定要趁此機會消滅他。如果我們滯留不前,讓他有時間考慮對策加強防備,就不可能輕易打敗他了。本王盡心竭力效忠大唐,怎麼能只顧惜自己的身體?”

於是不顧屈突通的勸阻,繼續打馬追擊,將士們見此,也不敢再提飢餓與疲憊,緊緊追隨着他繼續殺敵。

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213章 內憂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236章 吳國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244章 戰後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242章 援軍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161章 屈突通歸降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三章 魂殤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257章 鎮虎牢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244章 戰後第209章 長安醉仙樓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226章 徵北大將軍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122章 竇建德第188章 大婚第122章 竇建德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242章 援軍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149章 渡河第200章 李世績第257章 鎮虎牢第247章 尉遲恭VS李元吉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九十三章廝殺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272章 鴆酒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244章 戰後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121章 蘇定方第266章 告發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102章 井陘關第三章 魂殤第110章 戰火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232章 最虛弱的時刻第134章 說李靖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101章 樓煩郡第101章 樓煩郡第129章錢糧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四十章 烏骨城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220章黃蛇嶺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129章錢糧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158章 長安故城
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213章 內憂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236章 吳國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244章 戰後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242章 援軍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161章 屈突通歸降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三章 魂殤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257章 鎮虎牢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244章 戰後第209章 長安醉仙樓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226章 徵北大將軍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122章 竇建德第188章 大婚第122章 竇建德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242章 援軍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149章 渡河第200章 李世績第257章 鎮虎牢第247章 尉遲恭VS李元吉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九十三章廝殺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272章 鴆酒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244章 戰後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121章 蘇定方第266章 告發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102章 井陘關第三章 魂殤第110章 戰火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232章 最虛弱的時刻第134章 說李靖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101章 樓煩郡第101章 樓煩郡第129章錢糧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四十章 烏骨城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220章黃蛇嶺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129章錢糧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158章 長安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