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里卷戎旌(中

“食祿乘軒著錦袍,豈知民瘼半分毫?

滿斟美酒千家血,細切肥羊萬姓膏。

燭淚淋漓冤淚滴,歌聲嘹亮怨聲高;

羣羊付與豺狼牧,辜負朝廷用爾曹。”

明馮夢龍《廣笑府》

——騙字數的分割線——

而在號稱是東貴西庶、南蓄北實的長安城內,最爲精華和繁榮的區域。

正好居於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之間的光祿坊,橫跨數條街王氏邸園一隅偏院之中;前任的宰相,晉陽王氏的門面和代表人物,現任的白身庶人王鐸,也穿着一身寬鬆的灰綾瓜背文長袍,正在慢條斯理的用餐當中。

只是相比被遣散了上千名奴婢後,猶自強制羈留在這座宅子裡,各種擔驚受怕、惶恐不安或是日夜悲慼的那些王氏族人、親眷和門人、清客們;

曾經號稱是五姓七望中的門面和翹首,最好奢事享受和門面排場,每日非鐘鼎不食以數十美姬環繞侍奉起居,別號“三樂堂老”的王鐸,此刻卻是看起來相當淡定和從容。

他正對着一幅吳道子的《明皇受篆圖》團座在茵席上,脫漆的木盤上僅有一碗雞油博託和三片銀屑餅構成的簡單飲食,甚至給他用一雙木製筷著,給不經意間吃出某種身處大內的廊下賜食,悠然自得而雍容得體的做派來。

當然了真的淪落到了這一步境況,王鐸反而有些大徹大悟明瞭的意味,而開始自行那遠離聲色、節慾修身的手段;就仿若是深得過往五柳先生(陶淵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脫境界使然了。

當然了,他另一件更有名的軼事則是與懼內有關。傳聞之前他擔任諸道行營都統征討黃巢時,將同出五姓七望名門崔氏的妻子留在京城,只帶寵愛的姬妾隨行。

結果一日部下來報:“夫人離開京城前來,已在半路上了。”王鐸驚慌的問道:“巢賊漸漸從南逼近,夫人又氣沖沖自北方趕,旦夕之間,就要到達,這可怎麼辦?”

時有幕僚開玩笑道:“不如投降黃巢。”王鐸也不禁大笑。結果沒想到居然被一語成讖了。

要知道他當年也是主張招撫黃逆的推手之一,但未曾想到如今掉轉了個過來,卻是黃賊首想要招撫他這個故相公了。

沒錯,就是那個如今佔據了長安的反賊之首黃巢,想要招撫他爲所用。

因此,不但一方面派人看守住他的宅邸,隱隱以合族上下上百口親眷爲要挾,還讓已經降賊金吾大將軍張直方,親自上門來勸說他這位因爲棄逃兵敗之故,而被貶斥退居在家思過的前堂老。

但他好歹也是五姓七望之首——晉陽王的在京族長,曾是當世屈指可數出鎮入閣的宰臣之一;世上門閥體面的楷模與樣範,怎麼可以就這麼輕易的在逆境之中,降順和從了一班粗鄙不文的草賊呢。

就連那黃巢也不過是當初區區一介落地的士子,放在早年就算是想要投貼於自己的門下,都會被展板的防閣給馬上丟出去的卑微之輩,如今卻是要稱孤道寡的那自己這些“國家體面”,來作爲陪襯和裝點。

然而如今正當是賊焰囂張的勢比人強之下,他也只能是半是虛以逶迤、半是暗有所指的,用一些含混不清的推諉手段先吊着對方,坐待情勢的發展和走向再說了。

當他在用餐用到一半之時,方有一名鬍鬚花白而身穿陳舊黑衫的老蒼頭,團手屈膝在他的身旁低聲的講述到:

“如今在城中的街市上,都是那些辜負皇恩、不思報國的貪鄙忘義之徒,肆意橫行一時啊。”

“城內的那些微賤小民,僅僅因爲這些賊軍當中處決了那些爲禍街市的五坊小兒,又抄了諸多宦臣的及其爪牙和走卒的所在,就輕易爲之鼓舞、號走相慶了。”

“那些斗升小吏,國朝有何嘗薄待過彼輩,然而既然賊勢囂張,輕易爲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誘,而一心要爲賊賬目和報效使然了。。”

“前日裡曾有同壽、仁壽各主、駙馬易裝潛奔,卻爲彼輩所揭破而重新淪爲賊手。兩駙馬更是爲賊所逐殺於街頭。。”

“又有大臣蕭太常、李水部聯袂出走北門,被坊裡卑鄙之徒告發當場而身陷囹圄,。”

聽到這裡,王鐸也不由在心中充斥起來某種兔死狐悲的情緒,而暗自嘆了一口氣。

哪怕這些賊軍眼下只對名聲敗壞而風評甚惡的內宦及其相關所屬黨羽下手;但誰又能保證他們日後不會欲塹難填得,繼續對於自己這些國之棟樑也行那抄沒破家之事呢。

更何況,在這些大內宦者和外朝大臣之間,雖然平時不乏彼此對立和爭端不止,但是在維持國家權威的根本上,還是基本厲害與立場一致的。

因此,如今長安城中正當是尊卑悖逆、倫常盡喪、羣魔亂舞的一片暗無天日啊。

然而,南方與之相關另一個大患——太平賊,可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雖然據說慈悲不怎麼濫殺無度,但是卻更加過分的喜歡折辱和苛酷體面人;

尤其是多以爲那些泥腿子張目和申冤情由,抄沒了地方頭望的豪姓、大族之家後,將其盡數充爲卑賤的奴役,號做“勞動改造”,這可是前古未有所聞的惡事啊。

至少相比之下,願意招攬和留用他們這些朝廷故舊的黃巢,到還算是能夠顧及到斯文體面的存在了。

這時,外間再度有小心翼翼的聲音聲音響起。

“啓稟主人,有新任宮臺禮儀使崔繆,過府相候了。。”

王鐸不由的心中一動,這個曾任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的崔繆,乃是五姓七望中清河崔氏的小房別支,也是最早投賊的朝廷守臣了;因此據說也是頗得黃逆的信重。

此番承蒙他主動前來話事,只怕是那黃巢已經迫不及待要行那登極稱制之事了啊。

——湊字數的分割線——

拿下襄陽城門指數須臾之間的事情,但是後續平定襄陽城內的參與抵抗力量,卻是足足讓人用了三天多時間。

至少那些瀕臨絕境的義營兵和門第私兵,在守衛各自主家堅決抵抗到最後的手段上,表現出了與在城牆上時判若兩人的各種鬥志和韌性心。

在此期間也不是沒有人派出代表來,想要籍此提出獲得相對優待和保全的條件來;比如讓他們帶着細軟和部曲退出城外,或是將某些人家從太平軍日後清算的黑名單上剔除云云。

爲此他們甚至劫奪和挾持了退逃入內城和牙城的殘餘守軍,以及大批節衙、運司、鹽鐵院所屬的官吏,並控制了諸多官私倉稟,以此做爲交涉的籌碼和代價。

只可惜大勢在握的周淮安,已經看不上他們這點小打小鬧的臨陣投機了。傻子纔會在大局已定之下,還給自己留下這些夾生飯式的手尾和後患呢。

因此在圍繞着內城半徑的一大圈以內,由許多大戶、豪族和官宦、富商人家的宅邸,被相繼點燃、摧毀和拆平了一處又一處,剩下來的人也只能接受了,不投降接受後續的審判,就要馬上去死的後果。

不過,當週淮安在前呼後擁之下,大部踏入這座被清理之後顯得處處殘破的城市,還是一片心情大好的。

因爲佔據了襄州襄陽城這個數水交匯,羣山遮蔽的南北轉運樞紐和望要大邑之後;不但意味長江中游流域的江漢平原盡入太平軍的掌控當中,而徹底閉合上受到來自北面威脅的天然門戶所在。

同時也代表着逐步打開北上關中道路,而於正在關內攻城略地的黃巢義軍大部隊,就此南北呼應而最終聯成一線的諸多可能性。

乃至是向東越過桐柏山脈的阻隔,再度威脅到淮西各州,或是沿着長江中上游的天然勝勢,隨時再度進取下游的江東兩浙或是淮南沿海的無限機會了。

只是,打下襄州這個深入南陽盆地的前出要點之後,太平軍不是不可以在更進一步的全取南陽盆地,乃至整個的山南東道的精華地區。但是相應後續的戰線供給和地方維持的消耗,就嚴重超出了太平軍的計劃之外了。

畢竟,現在已經是收穫前後的八月初了。來自官軍五路進攻帶來的後果正在持續擴散開來;荊州境內是打得一片殘破,又耽誤了基本的農時,基本上不要指望又任何收成了。

而其他受到戰火和變亂影響的嶽、衡、譚各州,同樣也是不同程度的嚴重減產和歉收結果;光是爲了重建這些地方的屯莊和工場,兼帶避免地方上發生大規模的饑荒和流亡,就需要從嶺外調集過來大量的糧食填補缺口。

光是收到戰火波及的屯田所下大小莊子就達到了一百六十七處,其中有三分之一完全被摧毀或是幾無可以利用的地方;剩下的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和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又之前的戰果和斬獲作爲補充,但是維持荊南、湖南和部分江西、江東局面的穩定,還要推進深入地方的武裝清繳和鎮反工作,安置更多的屯莊和收聚流亡人口,已經是相當吃力的事情了。

在將這些地方充分消化和控制住,並且堅持到來年獲得收成之前,實在沒有辦法在增加山南道這個大包袱,乃至進行更加持久的戰爭行動了。

當然了,周淮安如果效法那些傳統藩鎮軍閥們的做法,自然就省事省心的多了。通常只要派兵把邊界和路口、要衝一封鎖,就可以任境內無處可去的百姓自生自滅於鄉野、山林好了;或者乾脆驅趕流民到別地去就食,來減輕治下的維持負擔。

但是周淮安想要將他們變成自己治下的動員基礎和產能,就需要追加投入更多的資源和人手;畢竟地盤擴大和對地方深入清理之後,同樣需要大量的相對合格而可靠的人手,來保證在基層的基本執行力和行政效率。

此外這次的變亂中還體現出來太平田畝制度的一個隱形的好處。就是作爲安置屯莊和編管地的所在,爲地方的太平軍所屬據守住各處要衝和重點區域,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雖然事後再遣散安置回去,同樣需要一筆不菲的投入。

至於山南東道境內七州也不能輕易的放過;在清洗了地方勢力之後,效法江東兩浙的故事委派和扶持一些地方駐隊以維持局面,以作爲與朝廷和藩鎮勢力之間的緩衝區繼續存在。

因此,在接下來當地最爲暑熱的月份當中,他不得不坐鎮在襄陽城中。陸陸續續的花費一段時間來頒佈相應的賞罰獎懲號令,以及其他的軍伍修整、再編、補充和轉運,戰後地方的休養生息和緩解饑荒的苗頭,組織生產自救等等,千頭萬緒的善後處置事務。

第一百七十七章 波譎3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775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第901章 烽火晝連光(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雲翻3第689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雲翻4第四百章 人心不盡足(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無題(這章算昨天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興起三第六百零八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無題第886章 虜陣橫北荒(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1030章 虜陣精且強(續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三十章 突現第658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續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943章 列卒赤山下第680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立言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二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685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續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一百零五章 盤底第五百八十三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719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雨覆2第二百五十六章 崢嶸第四百六十八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五百五十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中第676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操厲冰雪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中第786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中第778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1010章 行歌歸咸陽(續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頃第1031章 虜陣精且強(續二第919章 按劍心飛揚(中)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十一章 活下去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潮動2第821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城池未覺喧(上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中)如約補償的二更來了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五百六十九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第897章 羽書速驚電(下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716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復起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續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
第一百七十七章 波譎3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775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第901章 烽火晝連光(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雲翻3第689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雲翻4第四百章 人心不盡足(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無題(這章算昨天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興起三第六百零八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無題第886章 虜陣橫北荒(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1030章 虜陣精且強(續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三十章 突現第658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續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943章 列卒赤山下第680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立言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二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685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續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一百零五章 盤底第五百八十三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719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雨覆2第二百五十六章 崢嶸第四百六十八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五百五十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中第676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操厲冰雪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中第786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中第778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1010章 行歌歸咸陽(續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頃第1031章 虜陣精且強(續二第919章 按劍心飛揚(中)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十一章 活下去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潮動2第821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城池未覺喧(上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中)如約補償的二更來了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五百六十九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第897章 羽書速驚電(下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716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復起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續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