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

漢京,則天門。

京城百官、地方朝集使、四邊封臣諸侯,俱身着禮服。

冠冕堂皇。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秘書省秘書監柳元上前宣讀詔令,則天門前百官都驚訝的發現,今天的詔書開頭有些不太一樣了。

在最早還是中書門下爲中樞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詔令開頭都是門下二字。後來以內閣爲首,則改稱閣下。還有一段時間則是用大華皇帝詔令這樣的擡頭,而今天,居然用了奉天承運皇帝這麼一個開頭。

奉天承運皇帝。

有人在想着這六個字的含義,覺得加上奉天承運四個字,立即感覺又上了一個檔次。

而也有一些人心裡則在默默的腹誹着皇帝的厚臉皮,還給自己臉上貼金,居然加上這麼一個奉天承運的光環。

衆議院院長許敬宗一直想着再進一步,他希望自己任滿衆議院長五年之後,能夠入閣。雖然說衆議長和內閣宰相以及翰林院學士都是平級,但大學士和宰相在大家的公認中,還是要更顯貴權重的。

此生若能入內閣爲相,那將來就還有機會成爲次相甚至是首相。

首相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心裡琢磨着,皇帝既然給自己臉上貼金加了奉天承運兩個字,那麼也許自己可以往這方面運作運作,比如弄點祥瑞,又或者提議爲皇帝上個尊號什麼的。

秘書監柳元高聲宣唱詔令。

皇帝的詔令很長,一次冊封漠百八百諸侯,光是那份名單就很長了。

隨着柳元的宣讀聲,百官又發現了一個情況。

宣讀了半天,居然沒有聽到一個胡虜名字。

張李王陳,崔盧鄭裴······

全是漢姓漢名。

“這些名字取的還挺有意境的。”

“聽說是翰林院的學士們幫着取的。”

既然爲漢家封臣,那當然得用漢名。漠北的這些鐵勒封臣們,雖然一個個金髮碧眼,高鼻樑深眼窩,偶爾夾雜着一些大餅臉小眼睛,但此時全都穿着大華的紫緋官袍,戴着樑冠,圍着玉帶,倒也似模似樣的。

從今往後,他們就是漢家臣子。

從今天開始,不論過去他們是索頭辮髮,還是披頭散髮,反正以後都得按漢家的衣冠禮儀束髮着冠,身着右衽袍服。

甚至身爲大漢的封臣,他們需要學習漢話漢字,在封地內必須推行漢化教育,使用漢字做爲官方文字,以漢話做爲官話。

“這種景象,真是從來未有過,盛世景象啊。”

漠北鐵勒九部,五百多個大小封臣,全都跪伏在則天門前,接受大華皇帝的冊封詔令。

這景象,確實讓大華的漢臣們一個個深爲感慨。

真正的四方來朝。

大唐貞觀之時,那時大家覺得中原王朝已經達到了歷代所未能及的巔峰。但今日一見,其實遠不如也。

大唐貞觀之時,能夠把新羅百濟倭國都征服爲新疆土嗎,能夠吞併漠南,又讓漠北諸侯都跪伏在這裡,成爲大華的新封臣嗎?貞觀之時,能夠將諸侯分封到南洋,分封到信度,分封到西域去嗎?

沒有。

但大華做到了。

短短三年,卻已經超過了大唐的二十餘年天下。

這份氣度,這份包容,這份開放,才成就了今天的這份偉大與榮耀。

一個又一個被唸到名字的漠北諸侯,激動的起身上則天門,從皇帝的手裡接過分封的詔書、印章,還有領主的徽章以及皇帝的賜劍。

天子賜給他們旌旗,賜給他們劍與盾,象徵着他們爲帝國守衛疆土。

“臣李不屈拜見皇帝陛下!”

堅昆侯李不屈登臺,跪伏皇帝面前。

張超手握天子劍,來到李不屈的面前。

長劍搭到李不屈的肩膀之上。

“朕,漢家天子、大華帝國皇帝,在此正式冊封你爲大華堅昆開國侯,蒼天爲鑑,從此以後,牢記你的職責,守護你的榮耀,爲大華屏藩!”

李不屈跪在張超面前,他激動的抱住皇帝的腿,親吻皇帝的靴子。

“臣李不屈對天起誓,永遠忠於大華帝國,永遠忠於大華皇帝陛下,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永爲大華屏藩,永固邊疆!”

大華帝國的首相馬周在一邊頒給李不屈分封詔令,帝國翰林院大學士房玄齡頒給李不屈堅昆侯金印,帝國貴族院長魏徵頒給李不屈旌旗徽章。

最後,張超賜給李不屈三樣物品,領主鎧甲、盾牌、長劍。

捧着這些御賜之物,李不屈激動的面色通紅。

八百諸侯。

從國公到國侯,再到伯子男爵。

一個接一個的上前。

儀式有些冗長,但大家都很認真的觀禮。

連張超,今天都沒有覺得不耐煩。雖然給次性授封,確實很耗費時間,但這一切來之不易,也非常珍貴。

好在公侯伯的賜封儀式花的時間長點,張超還會跟他們說幾句話,但到了數量衆多的子男爵時,則要簡單的多,皇帝劍尖一點,然後頒給賞賜,爵士們就迅速退下。

就在此時,漢京往東五千裡外的東海之上。

扶桑。

皇太子張璟正在難波品嚐自己勝利的美酒。

難波距離京都很近,這裡是倭國的新都,也就是後世的大阪,因爲是臨海港口,所以被蘇我氏主張遷都至此。

但遷都不過一年,倭國就亡國了。

難波已經被改名華津,原來的倭國王宮,已經成了張璟的太子行宮。

議事殿,文武齊聚。

既有東征的將軍們,也有皇帝選派來的扶桑道文官們。

“諸位,倭國已經被我們攻滅,如今戰事平定,恢復倭國的秩序,恢復生產是重中之中。地方民政這一塊,孤相信陛下選派來的諸位大臣們。”

倭國原有五畿七道,而現在大華將倭國設爲扶桑道,原五畿七道,加上蝦夷人的地盤,被統改設爲九個州。

六十餘個令制國,則改爲六十餘個縣。

扶桑道九州六十餘縣,由扶桑道宣撫使爲首的地方官們治理,宣撫使之下有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還有各州刺史、各縣縣令等。

這一個個的衙門,正在陸續建成,人員也都是中原朝廷任命來的。

扶桑道做爲太子采邑,與朝廷其它直轄道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其它道的宣撫使是地方道最高長官,但在扶桑,宣撫使上面還有扶桑國相,還有議長,再上面還有太子殿下。

扶桑道宣撫使衙門既受中央朝廷直接管轄,同時又還得接受太子府的節制,受到雙重管轄。

新任的扶桑道宣撫使是太子的老熟人,皇帝張超的親傳弟子李感。

也是李績的兄弟,不過如今他叫徐感。

這位本來是武將,不過這次被皇帝選爲扶桑道宣撫使,改任文職。

徐感也是堂堂實封國公,擁有百里封地,深得皇帝信任,這次選他來扶桑,自然也是爲太子保駕護航的。

“感謝太子殿下的信任,臣此次受陛下委任前來扶桑,一定竭盡全力,將扶桑治理好。”

站起來先表個態,徐感態度很好。雖然以前他跟着張超一起的時候,張璟都還沒出生呢,張璟小的時候,沒少跟他屁股後面跑。

但如今張璟是太子殿下,他現在又是調到太子的采邑任宣撫使,所以這個君臣的定位得把握好,不能亂。

“徐宣撫,你對扶桑治理有何計劃呢?”

張璟笑問。

“來之前,臣已經想過這個問題。思來想去,其實太子殿下過去在琉求和朝鮮的地方治理辦法就非常的成熟,臣以爲,把那些辦法拿過來用就好了。”

治理一個新徵服的地方,其實也很簡單,尤其是現在這種情況,太子的軍隊那是打的倭人毫無反抗意志。

所以他們可以完全放開手,擼起袖子大幹一場。

“臣來之前,陛下曾經召臣談過話。陛下說,倭國原是田地國有制,因此我們征服倭國之後,可以據此將倭國所有的田地礦產等都收歸國有,然後清查倭國人口,重編戶籍,給倭人百姓分田。”

“將田分給倭人承包經營。”徐感重點指出這句。

分田實爲租田,而且按丁口限制,並不允許超過限額。按口租田,每口租給十畝。一家有幾口,那麼就租多少畝。這些田地,每五年重新按戶籍人口再重分一次。

張璟也在皇帝給他的信裡知道了這事。

這是擺明了要翻臉了。

田地礦產等收歸國有,這就等於直接搶走倭國貴族豪強們手裡的田地了。而租田給倭人百姓,實行兩稅法,那倭人百姓以後只納租卻不用繳稅,因爲他們沒有自己的田產,他們的田是佃租朝廷的。

理論上來講,收回倭國的所有田產,其實是收到了太子張璟的手裡。張璟成爲了扶桑最大的地主,張璟每年坐着收租,然後朝廷根據張璟手裡的田畝數量,按兩稅稅額,再要求他上繳三分之一的田賦就好了。

張璟交的稅很低,收的租卻很高,一進一出,其實賺了很多。但這也算是皇帝給太子的一項收入了。

太子很明白皇帝的這個政策真的推行的話,就是要在倭國打土豪分田地了,這是要完全清洗掉倭國上層的意思了。

這將掀起一**清洗!

“徐宣撫就收田分田一事拿出一個詳細的章程來,等計劃周全了,我們再正式推行。”考慮良久,張璟最後還是決定按皇帝的計劃來。

眼下打土豪分田地,清洗倭人上層,雖然有點不地道,但征服外族,有時候這些事情是必須去做的。

今天的清洗,能換來日後的長治久安,完全是值得的。

“爲了以防萬一,軍隊這邊要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張璟轉頭對軍方將領們道。

既然要出手,就不能給對方機會。8)

第1477章 審判第458章 龍武--封朔方節度使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120章 翻臉第1157章 夜宴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908章 感謝二狗狗娃的萬賞!第907章第664章 皇帝的荒島求生第1034章 誰是下一個?第977章 不作會死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480章 借刀殺人第667章 偷工減料第467章 八百里加急第638章 殺人有賞第545章 敢立軍令狀第330章 旌以專賞、節以專殺!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1157章 夜宴第1473章 誠意第655章 男爲奴女爲妓第579章 教太子殺人第1297章 皇帝近衛軍第610章 童子軍第1318章 選妃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715章 吃醋第496章 這裡人傻錢多,速來!第271章 鳥盡弓藏第823章 李太尉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1136章 征服第510章 大帥開課了第1527章 二營長第1492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1206章 天佑大唐第1506章 強權即是公理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可以納2妾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1160章 帶太子去青樓第1180章 先斬後奏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1597章 待價而沽第214章 開山立派第1055章 武三娘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1591章 越獄第836章 神機營第1042章 同室操戈第一百五十四章 回家娶媳婦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936章 求票第880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第384章 毛衣皮褲第732章 貞觀元年第1445章 天網第37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583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1222章 清君側第185章 查小三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960章第242章 被遺忘第527章 不能慣着皇帝的臭毛病第81章 殺豬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123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可以納2妾第882章 太子殺招第925章 君臣決裂第七十八章 組團第1171章 肉身成聖第831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1597章 待價而沽第五十一章 逃之夭夭第1056章 黨錮第199章 縣君第1294章 開元第794章 我只認李超第999章 勤王詔第1580章 朕不是李淵第541章 腳踏式打禾機第1307章 中風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367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750章 上將第849章 皇后病重第1263章 張若華第357章 戰利品第1468章 殺功臣第1148章 御口欽定第1382章 改土歸流第245章 僞君子第二十九章 翻臉
第1477章 審判第458章 龍武--封朔方節度使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120章 翻臉第1157章 夜宴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908章 感謝二狗狗娃的萬賞!第907章第664章 皇帝的荒島求生第1034章 誰是下一個?第977章 不作會死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480章 借刀殺人第667章 偷工減料第467章 八百里加急第638章 殺人有賞第545章 敢立軍令狀第330章 旌以專賞、節以專殺!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1157章 夜宴第1473章 誠意第655章 男爲奴女爲妓第579章 教太子殺人第1297章 皇帝近衛軍第610章 童子軍第1318章 選妃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715章 吃醋第496章 這裡人傻錢多,速來!第271章 鳥盡弓藏第823章 李太尉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1136章 征服第510章 大帥開課了第1527章 二營長第1492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1206章 天佑大唐第1506章 強權即是公理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可以納2妾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1160章 帶太子去青樓第1180章 先斬後奏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1597章 待價而沽第214章 開山立派第1055章 武三娘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1591章 越獄第836章 神機營第1042章 同室操戈第一百五十四章 回家娶媳婦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936章 求票第880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第384章 毛衣皮褲第732章 貞觀元年第1445章 天網第37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583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1222章 清君側第185章 查小三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960章第242章 被遺忘第527章 不能慣着皇帝的臭毛病第81章 殺豬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123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可以納2妾第882章 太子殺招第925章 君臣決裂第七十八章 組團第1171章 肉身成聖第831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1597章 待價而沽第五十一章 逃之夭夭第1056章 黨錮第199章 縣君第1294章 開元第794章 我只認李超第999章 勤王詔第1580章 朕不是李淵第541章 腳踏式打禾機第1307章 中風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367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750章 上將第849章 皇后病重第1263章 張若華第357章 戰利品第1468章 殺功臣第1148章 御口欽定第1382章 改土歸流第245章 僞君子第二十九章 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