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衝破險境

黃巢與尚讓收集戰敗的軍隊,渡過長江向東轉移,又進攻鄂州(武昌),攻進其外城。由於朝廷的救兵來到,農民軍繞城而走,轉戰到江西,進攻江西的饒州、信州、杭州、衢州、宣州、歙州、池州等州城。

農民軍在江陵兵敗後,有幾千人到達浙北,進犯杭州的臨安縣。在此鎮守的錢鏐採用伏擊與虛張聲勢等戰術,以少勝多擊敗農民軍先頭部隊,隨後又故意在地名爲八百里的地方散佈假消息:“臨安屯兵八百里”。農民軍不知是計,以爲八百里都有官軍,就不敢進攻臨安。

高駢作爲諸道行營兵馬都統,責任更加重大,他到廣陵後,傳檄徵發天下兵馬,得到淮南本地的軍士和各道軍隊共七萬人,朝廷因此也對他很器重。

當農民軍在江西的饒州(鄱陽縣)、信州(上饒市)一帶轉戰時,高駢命大將張璘、樑績渡過長江討伐農民軍。

880年四月,張璘率軍渡江襲擊農民軍將領王重霸,王重霸戰敗,投降了官軍。張璘又率軍屢次襲破黃巢的軍隊,農民軍在交戰中沒有佔到優勢,吃了虧,於是黃巢退保饒州。農民軍將領常宏對前途沒有信心,又帶自己的數萬人投降了官軍。

張璘率官軍乘勝進攻饒州,饒州被攻破,官軍於四月十九日佔領饒州城,李罕之、畢師鐸、秦彥、許勍等將官紛紛投降淮南的官軍。

此時,已是五月,黃巢率軍駐紮在信州,農民軍中又發生了傳染疫病,導致士氣低落,黃巢也一籌莫展。而北方諸道官軍也已兵臨淮南,準備共同圍剿農民軍。

官軍這邊已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戰敗草賊的奏報天天都發往京師長安,這其中有很多是假消息。但朝廷百官也懶得辨別真假,都上表向唐僖宗表示祝賀,朝廷覺得農民軍將要被消滅了,似乎已萬事大吉。

黃巢果然能屈能伸,面對困境,他的意志沒有被擊垮,而是決定採用緩兵之計,先用重金賄賂張璘,謊稱要投降朝廷。然後再派人送了大量財物賄賂高駢,請求高駢代向朝廷保奏做官。

高駢也想引誘黃巢投降,或者找機會滅掉黃巢,這樣他就可以立下大功,因此,高駢爲他向朝廷求節鉞冊封。這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當時,昭義、感化、義武等多道官兵已奉命調至淮南,高駢擔心各路官軍分享其功勞,上奏說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平定草賊,不需要再派這麼多官軍了。

朝廷見形勢一片大好,不需要再花費捉襟見肘的財力、物力了,就下詔遣散了諸道官軍,讓他們各回原鎮。

黃巢的軍隊經過一段時間修整,軍力開始恢復,又得知諸道唐兵已經北渡淮河離開後,決定與高駢絕交。黃巢故意要求高駢提供很多軍事物資,高駢不答應,黃巢就揚言要與高駢大戰。

驕橫的高駢這一次氣急敗壞,到手的鴨子竟然要飛了,他命令張璘立即進攻。可是張璘此前收到了很多賄賂,也認爲黃巢已經不是對手了,因此對軍隊放鬆了管理,士氣直線下降。

而黃巢,對這場戰爭則提前做好了準備,以有備之師攻不備之軍。在靈山下的一場大戰,朱溫、葛從周、張歸厚、張歸霸等農民軍將領一起出擊,分路合圍,張璘這員猛將雖然厲害,但好漢架不住人多,農民軍也是憋足了一股怨氣,張璘竟然就此死在了亂軍之中。

曾經屢戰屢勝的張璘在此戰中被起義軍擊斃,官軍大敗。黃巢消滅了高駢的精銳之師,爲渡長江北上打開了通路,因而獲勝後勢力大振。

而此時的高駢失去了精銳部隊後,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雄風”,開始懼怕黃巢的威勢,擁兵數萬守住廣陵(揚州),稱病不出,以保存實力爲主,不再主動攻擊起義軍。由於他閉門不戰,在長安流傳着高駢已與黃巢勾結的流言。

農民軍乘機擴大戰果,880年六月,黃巢的部將攻陷睦州(浙江建德縣)、婺州(金華市)。六月二十八日,黃巢率軍又北上攻陷宣州(安徽宣城市),進一步靠近長江天險。

形勢變好了,江淮地區參加義軍的人數也多了。七月,在馬鞍山市採石磯這個地方,黃巢率領15萬大軍渡過長江,快速向北運動,圍攻南京的六合縣、滁州的天長縣,兵勢變的強盛。

此時的淮南軍將領畢師鐸,本來就是從農民軍中投降高駢的,他知道農民軍來無影去無蹤,擅長流動作戰,因此勸告高駢說:“朝廷倚仗於您這樣的大吏,江淮的安危全仰仗於您,如今草賊乘勝長驅北進,我軍應及時佔據險要之地阻擋賊軍,否則,一旦賊軍北上,就難制服他們了,將會成爲中原的大患。”

高駢說:“現在援軍已遣回,張璘又戰死,我也沒有實力打敗賊軍了,唯有靠爾等嚴加防備,不宜主動出擊,否則,我這老本也會拼光的。”

不僅如此,高駢還給朝廷上表告急,表文說:“黃巢賊衆六十餘萬,屯駐在天長縣,距我駐地不到五十里。”

高駢的這個表文在長安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因爲此前宰相盧攜極力推薦:“高駢有文武之才,平定黃巢賊軍不在話下。”表文送達朝廷後,官員上下因失望而產生恐懼。這正驗證了那句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唐僖宗下詔,譴責高駢此前狂妄自大遣散了諸道官軍,致使黃巢乘官軍防守不嚴而渡過長江。

更慘的是,唐王朝苦心構建的企圖阻擋黃巢北上的軍事防禦體系瓦解了。而黃巢也沒有再理會高駢這個昔日的冤家對手,而是繼續北上,他的心裡念念不忘的是長安的巍峨宮殿,廣陵只是一座城而已。

農民軍將要北渡淮河,唐宰相豆盧瑑請求唐僖宗授予黃巢天平節度使的官職,這其實是緩兵之計,目的是想等到黃巢上任時,再進行討伐。

但宰相盧攜說:“盜賊們都是貪得無厭,即使給黃巢節度使之職,也不能制止他,還是要調集諸道軍隊扼守泗州,派汴州節度使統率大軍攻擊黃巢賊衆,迫使草賊再退往江、浙一帶,然後可以將其趕入大海。”

唐僖宗對這個表面很好的主意同意了,但計劃不如變化,朝廷調兵遣將還沒到位,淮河以北各州都相繼告急,此時的農民軍勢頭很猛。宰相盧攜感覺情況不妙,宣稱身體有疾病,不再上朝。

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1. 鳳翔內亂21. 鳳翔內亂29.兩個皇帝31.秦宗權稱霸22. 朱溫投降24. 長安易手1. 後宮干政的大唐4. 南下之旅28. 倒黴的皇帝3. 避實擊虛6. 二士爭功20. 《檄黃巢書》5. 意見不和14. 反攻倒算26. 李克用告狀7. 永遠的王仙芝28. 倒黴的皇帝25. 戰陳州1. 後宮干政的大唐19. 橫行西川15. 龍尾陂30. 官軍的長安5. 意見不和5. 意見不和12.潼關大決戰22. 朱溫投降27. 河中鎮之亂1. 後宮干政的大唐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1. 後宮干政的大唐13. 黃巢當皇帝9. 廣州府31.秦宗權稱霸17. 空長安3. 避實擊虛29.兩個皇帝13. 黃巢當皇帝17. 空長安24. 長安易手10. 戰襄陽6. 二士爭功6. 二士爭功31.秦宗權稱霸9. 廣州府29.兩個皇帝19. 橫行西川26. 李克用告狀28. 倒黴的皇帝15. 龍尾陂30. 官軍的長安5. 意見不和25. 戰陳州20. 《檄黃巢書》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7. 永遠的王仙芝5. 意見不和30. 官軍的長安26. 李克用告狀4. 南下之旅8. 陳兵江南5. 意見不和10. 戰襄陽10. 戰襄陽7. 永遠的王仙芝22. 朱溫投降1. 後宮干政的大唐30. 官軍的長安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1. 鳳翔內亂7. 永遠的王仙芝25. 戰陳州22. 朱溫投降24. 長安易手15. 龍尾陂8. 陳兵江南30. 官軍的長安1. 後宮干政的大唐26. 李克用告狀29.兩個皇帝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6. 二士爭功13. 黃巢當皇帝24. 長安易手22. 朱溫投降1. 後宮干政的大唐25. 戰陳州16. 沙陀軍來了28. 倒黴的皇帝19. 橫行西川14. 反攻倒算26. 李克用告狀4. 南下之旅27. 河中鎮之亂22. 朱溫投降13. 黃巢當皇帝12.潼關大決戰
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1. 鳳翔內亂21. 鳳翔內亂29.兩個皇帝31.秦宗權稱霸22. 朱溫投降24. 長安易手1. 後宮干政的大唐4. 南下之旅28. 倒黴的皇帝3. 避實擊虛6. 二士爭功20. 《檄黃巢書》5. 意見不和14. 反攻倒算26. 李克用告狀7. 永遠的王仙芝28. 倒黴的皇帝25. 戰陳州1. 後宮干政的大唐19. 橫行西川15. 龍尾陂30. 官軍的長安5. 意見不和5. 意見不和12.潼關大決戰22. 朱溫投降27. 河中鎮之亂1. 後宮干政的大唐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1. 後宮干政的大唐13. 黃巢當皇帝9. 廣州府31.秦宗權稱霸17. 空長安3. 避實擊虛29.兩個皇帝13. 黃巢當皇帝17. 空長安24. 長安易手10. 戰襄陽6. 二士爭功6. 二士爭功31.秦宗權稱霸9. 廣州府29.兩個皇帝19. 橫行西川26. 李克用告狀28. 倒黴的皇帝15. 龍尾陂30. 官軍的長安5. 意見不和25. 戰陳州20. 《檄黃巢書》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7. 永遠的王仙芝5. 意見不和30. 官軍的長安26. 李克用告狀4. 南下之旅8. 陳兵江南5. 意見不和10. 戰襄陽10. 戰襄陽7. 永遠的王仙芝22. 朱溫投降1. 後宮干政的大唐30. 官軍的長安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1. 鳳翔內亂7. 永遠的王仙芝25. 戰陳州22. 朱溫投降24. 長安易手15. 龍尾陂8. 陳兵江南30. 官軍的長安1. 後宮干政的大唐26. 李克用告狀29.兩個皇帝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6. 二士爭功13. 黃巢當皇帝24. 長安易手22. 朱溫投降1. 後宮干政的大唐25. 戰陳州16. 沙陀軍來了28. 倒黴的皇帝19. 橫行西川14. 反攻倒算26. 李克用告狀4. 南下之旅27. 河中鎮之亂22. 朱溫投降13. 黃巢當皇帝12.潼關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