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兩個皇帝

唐僖宗一路逃難時,但襄王的兒子李熅(yūn)因身患疾病,跟不上唐僖宗,在寶雞被朱玫的軍隊俘獲,朱玫把他帶回到鳳翔。

李熅是唐肅宗的第五代孫子,朱玫進駐鳳翔後,野心大發,就劫持了李熅,又收羅了一百餘名朝廷官員,準備控制朝政。

朱玫對原宰相蕭遘(gòu)說:“田令孜禍國殃民,皇上此前幾年流離失所,好不容易返回長安,皇上卻把拯救皇室的功勞歸於宦官田令孜,將朝廷大權委任給他,田令孜又包藏禍心,才召致王重榮興兵作亂,惹出這些事。我們應當匡扶唐室,擁立明君。”

朱玫對外面的百官說,“我決意立李熅爲一國之主,不同意者斬!”

886年四月,朱玫脅迫李熅爲嗣襄王、監軍國事,並告諭天下,實際上就是讓李熅作爲代皇帝發號施令。

朱玫讓蕭遘(gòu)撰寫呈請李熅繼皇帝位的表文,但蕭遘以自己文采不好推辭不寫,朱玫就改讓鄭昌圖撰寫。

朱玫自己兼任左、右神策十軍使,挾持李熅及收羅的朝中百官,返回京師長安。

在長安,朱玫大肆封爵拜官,重用鄭昌圖擔任宰相,並派使臣到河北、江淮等地尋求地方藩鎮主帥的支持。各藩鎮見朝政混亂,連唐僖宗都自身難保,大家也沒有更多的選擇,於是接受朱玫加授官爵的佔十分之六七。

此前留在河中府的朝中官員崔安潛等人,也向襄王李熅進呈表章,擁立他爲國之主。

淮南節度使高駢此時也開始巴結了,此前他被撤去都統職務後一直耿耿於懷,現在得知可以加官進爵,就主動上表勸襄王李熅稱帝,朱玫立即對其加封,幾乎是官復原職。

前宰相蕭遘以身體有病爲託辭,不接受封官,回到老家永樂縣去了。

鳳翔節度使李昌符、邠(bīn)寧節度使朱玫本來共同謀劃擁立李熅爲國主,但朱玫自己做了宰相,獨攬朝政大權。

這引起李昌符的氣憤,他不接受朱玫封給他的官職,轉而向暫停留在興元府(漢中市)的唐僖宗進表章,表示要擁立他,唐僖宗很高興,就加封李昌符爲檢校司徒。

朱玫對李昌符的背叛很生氣,就派遣部將王行瑜率領寧、河西兵五萬追乘輿,感義節度使楊晟戰數卻,棄散關走,行瑜進屯鳳州。

朱玫派遣手下將領王行瑜帶領邠寧、河西的五萬軍隊追趕唐僖宗,感義節度使楊晟(sheng)前來交戰,但楊晟戰敗,最後放棄了散關退走。王行瑜率軍進駐鳳州。

當時,由於各道進貢給朝廷的錢糧物品大都送到了長安,給了李熅、朱玫,而在興元的唐僖宗卻沒有。唐僖宗手中缺乏供養隨從和軍隊的錢財糧食,也想不出辦法,整日哭泣。

大臣杜讓能說:“楊復光與王重榮同破黃巢,共同收復京城,他們的關係較好。現在的樞密使楊復恭是楊復光的兄弟,不如派人去勸說王重榮,並讓楊復恭寫一封信給他,也許王重榮會迴歸朝廷。”

唐僖宗同意了這個建議,就派遣右諫議大夫劉崇望到河中府,勸說王重榮,王重榮這次果然聽從了,還獻出十萬匹絹,並且主動要討伐朱玫來爲自己贖罪。

此時期,唐朝實際上出現了兩個皇帝。

河中的王重榮被唐僖宗拉攏過去了。李克用鎮守晉陽,也成爲兩方拉攏的對象。

五月,襄王李熅派使臣赴晉陽賜給李克詔書:“皇帝在避難途中因禁軍發生變亂,不幸死去,我今被各藩鎮推舉,已接受冊封,請愛卿遵從大多數人的意願,聽從長安的詔令。”

朱玫也給李克用寫信了,勸他聽從襄王李熅,李克用得知擁立李熅都是朱玫謀劃的,很生氣。

手下幕僚勸說李克用:“皇帝因避難流離失所,天下都歸罪於你和王重榮當初向長安發兵,現今朱玫另立新君,如果不殺朱玫,廢黜新君李熅,我們難以向天下人交代啊。”

李克用認爲此話有理,他就燒了襄王李熅的詔書,囚禁派來的使臣,並向鄰近各道發出檄文。

李克用的檄文說:“朱玫謊稱皇上駕崩,欺騙藩鎮,我派三萬軍隊討伐此逆賊,希望大家共同起兵建立功業。”

唐僖宗也派人拉攏李克用,李克用同意歸附唐僖宗,但他仍上表堅持要朝廷懲治朱溫當年謀害他的罪行。唐僖宗讓楊復恭轉告李克用說:“待聖駕回到長安,會有安排的。”

六月,唐僖宗派隨從御駕的都將楊守亮帶領二萬軍隊從金州出發,前去與王重榮、李克用聯合討伐朱玫。這楊守亮、楊守信兄弟本來不姓楊,因爲被楊復光收爲養子,改爲楊姓。

到了七月,朱玫的部將王行瑜率軍進攻興州(陝西略陽縣),感義節度使楊晟又棄鎮而走,王行瑜又佔領文州(甘肅文縣)。

唐僖宗趕緊派遣保鑾都將李鋋(chán),扈蹕(bì)都將宋文通、陳佩帶禁軍駐紮在略陽縣東南的大唐峰,抵擋王行瑜的叛軍。

兩軍相持了一段時間,到了九月,朱玫的部將張行實攻打大唐峰,被李鋋等擊敗。

朝廷的金吾將軍滿存也與在興州(略陽縣)的邠寧軍交戰,再次奪取興州,官軍進駐到略陽縣北邊的萬仞寨。

朱玫的軍隊在戰場進展並不順利,而在長安的百官還夢想着長期站穩京城,太子太師裴璩(qú)等人勸襄王李熅稱帝。到了十月,李熅繼皇帝位,改元建貞,遙尊唐僖宗爲太上皇

15. 龍尾陂4. 南下之旅19. 橫行西川29.兩個皇帝1. 後宮干政的大唐30. 官軍的長安8. 陳兵江南6. 二士爭功28. 倒黴的皇帝5. 意見不和31.秦宗權稱霸21. 鳳翔內亂18. 戰長安18. 戰長安29.兩個皇帝22. 朱溫投降16. 沙陀軍來了30. 官軍的長安17. 空長安16. 沙陀軍來了5. 意見不和4. 南下之旅23. 宰相王鐸9. 廣州府1. 後宮干政的大唐27. 河中鎮之亂9. 廣州府5. 意見不和4. 南下之旅15. 龍尾陂8. 陳兵江南21. 鳳翔內亂24. 長安易手30. 官軍的長安11. 衝破險境25. 戰陳州16. 沙陀軍來了9. 廣州府20. 《檄黃巢書》24. 長安易手31.秦宗權稱霸30. 官軍的長安18. 戰長安27. 河中鎮之亂6. 二士爭功30. 官軍的長安11. 衝破險境4. 南下之旅10. 戰襄陽26. 李克用告狀4. 南下之旅14. 反攻倒算11. 衝破險境11. 衝破險境6. 二士爭功24. 長安易手1. 後宮干政的大唐24. 長安易手23. 宰相王鐸5. 意見不和7. 永遠的王仙芝16. 沙陀軍來了18. 戰長安6. 二士爭功29.兩個皇帝7. 永遠的王仙芝20. 《檄黃巢書》7. 永遠的王仙芝5. 意見不和7. 永遠的王仙芝19. 橫行西川12.潼關大決戰31.秦宗權稱霸19. 橫行西川19. 橫行西川8. 陳兵江南18. 戰長安14. 反攻倒算12.潼關大決戰26. 李克用告狀3. 避實擊虛12.潼關大決戰24. 長安易手9. 廣州府13. 黃巢當皇帝22. 朱溫投降28. 倒黴的皇帝15. 龍尾陂15. 龍尾陂18. 戰長安16. 沙陀軍來了10. 戰襄陽19. 橫行西川17. 空長安6. 二士爭功27. 河中鎮之亂5. 意見不和
15. 龍尾陂4. 南下之旅19. 橫行西川29.兩個皇帝1. 後宮干政的大唐30. 官軍的長安8. 陳兵江南6. 二士爭功28. 倒黴的皇帝5. 意見不和31.秦宗權稱霸21. 鳳翔內亂18. 戰長安18. 戰長安29.兩個皇帝22. 朱溫投降16. 沙陀軍來了30. 官軍的長安17. 空長安16. 沙陀軍來了5. 意見不和4. 南下之旅23. 宰相王鐸9. 廣州府1. 後宮干政的大唐27. 河中鎮之亂9. 廣州府5. 意見不和4. 南下之旅15. 龍尾陂8. 陳兵江南21. 鳳翔內亂24. 長安易手30. 官軍的長安11. 衝破險境25. 戰陳州16. 沙陀軍來了9. 廣州府20. 《檄黃巢書》24. 長安易手31.秦宗權稱霸30. 官軍的長安18. 戰長安27. 河中鎮之亂6. 二士爭功30. 官軍的長安11. 衝破險境4. 南下之旅10. 戰襄陽26. 李克用告狀4. 南下之旅14. 反攻倒算11. 衝破險境11. 衝破險境6. 二士爭功24. 長安易手1. 後宮干政的大唐24. 長安易手23. 宰相王鐸5. 意見不和7. 永遠的王仙芝16. 沙陀軍來了18. 戰長安6. 二士爭功29.兩個皇帝7. 永遠的王仙芝20. 《檄黃巢書》7. 永遠的王仙芝5. 意見不和7. 永遠的王仙芝19. 橫行西川12.潼關大決戰31.秦宗權稱霸19. 橫行西川19. 橫行西川8. 陳兵江南18. 戰長安14. 反攻倒算12.潼關大決戰26. 李克用告狀3. 避實擊虛12.潼關大決戰24. 長安易手9. 廣州府13. 黃巢當皇帝22. 朱溫投降28. 倒黴的皇帝15. 龍尾陂15. 龍尾陂18. 戰長安16. 沙陀軍來了10. 戰襄陽19. 橫行西川17. 空長安6. 二士爭功27. 河中鎮之亂5. 意見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