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反攻倒算

黃巢確實贏了,贏的他自己都出乎意料,太快了,也太帥了。大半年前,他們還被高駢的官軍追着跑,一批不爭氣的將領還投降了官軍。

可是現在,黃巢竟然住進了皇宮,登上了金鑾殿。他的腦子中有時還閃現出戰爭時的殘酷,窮途末路時的難堪,心力交瘁時的困境。此時,心情實在難以言表……。

但黃巢不知道的是,他的號令其實傳的並不遠。

農民起義軍一向不鞏固佔領的地區,軍隊前進,就把佔領的地方都放棄了。這在起事的初期,由於力量不足,確實無法固守。

但黃巢進了長安後,真正控制的只是關中的部分地區、河南的部分區域。長江以南佔領的區域隨時被官軍奪走。而那些表面上歸順的唐朝各鎮軍閥,只是牆頭草而已,也隨時會叛變的。

黃巢此時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沒有及時組織力量追擊唐僖宗,唐僖宗向西逃跑的過程中,仍然可以發號施令,舊朝廷的軍事力量和官僚體系都還在,這些人仍然認爲只有李氏纔是正宗的君主,而黃巢只是草賊王。

唐僖宗的車駕向西逃走,快到鳳翔縣時,此前被貶爲鳳翔節度使的前宰相鄭畋,趕到眉縣的斜谷,在道路旁迎接聖駕。

鳳翔節度使鄭畋請求唐僖宗留在鳳翔,唐僖宗說:“此地距離賊寇太近,朕暫且到興元(漢中市),徵發天下兵馬收復京師。愛卿要全力抵禦東邊的賊軍,召集陝西和周邊的官軍。”

鄭畋說:“時局混亂,道路堵塞,不能時時向陛下奏報,請授予我便利從事的權力。”唐僖宗同意,寫下授權給他的詔書。

唐僖宗逃往興元(漢中市)的路上,缺乏糧食,只有漢陰縣令李康用騾子運糧獻給這一行人。唐僖宗問到:“你僅是縣令,怎麼能考慮這麼周全?”李康說:“我也想不到的,是度支員外郎張浚教我的。”

對於張浚,唐僖宗沒有印象,度支員外郎只是從六品上的官銜,屬於管理朝經費開支的官員。張浚正在商州避亂,唐僖宗召他到成都任職。幾年後,張浚竟掀起了滔天巨浪,此處暫且不提。

唐僖宗雖然要留住漢中,但也擔心這裡不安全,還是準備去成都,並且派人告訴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東川節度使楊師立,請他們作好迎駕的準備。

鳳翔節度使鄭畋返回鳳翔,召集軍府將吏商議討伐農民軍的大事,但諸將認爲黃巢軍勢力大,建議等各地勤王軍隊來了後再做打算。但鄭畋義憤填膺,火急攻心,暈倒在地,後雖被救醒,卻暫時無法說話。

此時,正好黃巢派的使者來到鳳翔勸降,鳳翔的監軍彭敬柔恭敬對待使者,並擺宴席接待,表示願意歸降。

在宴席吃飯的時候,諸將都哭泣,使者感到非常奇怪。幕僚孫儲解釋說:“鄭相公因風痹不能前來,我們都很悲傷。”但實際是鄭畋和很多屬下將官不願意接受黃巢的招撫。

鄭畋醒來後來得知這一狀況,認爲人心尚未討厭唐朝,就召集將官深明大義,終於得到諸將的支持。此後,當黃巢再派使者來勸降,鄭畋毫不猶豫殺死使者。

鄭畋在鳳翔積極加固城壕,打造器械,訓練軍士,約請臨近的各道官軍合兵討伐農民軍,得到了肯定的答覆。鄭畋於是派兒子去向唐僖宗報告這些情況。

唐僖宗到達興元(漢中市)時,迫不及待的向天下諸道頒發詔書,命令各道調發全軍收復京城長安,任命鄭畋爲京城四面諸軍行營都統。

河北的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治所在河北定州市,他得知長安被攻陷時,哭了好幾天。不等皇上下詔,他就派遣二千人從小道前往漢中,保護皇上,如此忠心實在少見。

當時,還有數萬朝廷的禁軍分守關中各地,鄭畋派人把他們都召集到鳳翔來,官軍的勢頭又逐漸旺盛了。

而在長安,由於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主動迎接黃巢進城,因而受到黃巢的信任,那些不願意投降農民軍的官員藏在他家中的夾牆內。但張直方還與身在鳳翔的鄭畋暗通消息,沒有不透風的牆,消息泄露後,張直方被農民軍處死,藏身在他家的一批官吏也被殺死。

農民軍對官員的殺戮是空前的,前宰相豆盧瑑、崔沆,左僕射於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御史中丞趙濛、刑部侍郎李溥、京兆尹李湯扈都來不及逃走,藏匿在民間,結果被搜查出來後都被處死。農民軍還挖了前宰相盧攜的墳墓泄憤。這也造成了官軍與農民軍的對立,有時是水火不容,對農民軍是不利的。

爲了應對鄭畋組織的官兵反撲,黃巢也不敢大意輕敵,他派遣使者到河中,向河中留後王重榮索要軍糧,由於要的次數比較多,使者前後達數百人。

河中的官民無法負擔,紛紛叫苦。王重榮就對部下說:“起初我背叛朝廷歸順草賊,是爲了使河中免於災難,如今黃巢又調糧食又要軍士,我們總有一天難以承受,不如再起兵抗拒黃巢。”大家都表示贊同,王重榮就下令把黃巢派來的使者全部處死。

得知河中的王重榮又迴歸朝廷,黃巢大怒,派兵征討。命令大將朱溫從同州發兵,黃巢的弟弟黃鄴從華州發兵,兩軍會合進攻河中。但王重榮卻能征善戰,毫不示弱,竟然打敗了黃巢的兩路軍隊,還繳獲四十多船的糧食和兵器。

王重榮大勝後,更是鐵了心要與黃巢爲敵,他又派使者與義武節度使王處存結盟,把軍隊開拔到渭河以北紮營,臨近長安。王重榮成爲農民軍的勁敵,後來也給農民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唐朝廷獎賞王重榮的迴歸朝廷,任命他擔任河中節度使。

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得知皇上出幸,派遣三千步騎兵前往迎接,並上表請求鑾駕到成都來。當時,形勢很亂,漢中的軍隊和儲備物資也不夠多,田令孜也想挾持皇上到他親哥哥陳敬瑄那裡。

這個田令孜本姓陳,是因爲被田姓人家收養而改姓田,後又被送進宮裡做了太監,沒想到他在宮裡如魚得水,把皇子哄騙的團團轉,皇子做了皇帝后,他就順理成章平步青雲。

田令孜此時的如意算盤打的挺不錯,如果皇上到了成都,他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了。而在他的鼓動下,唐僖宗也答應前往成都避難。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成都是四川的心臟,這裡土壤肥沃物質富饒的,民風淳厚。“天府”一詞,文獻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秦策一》中,當時的“天府”是用來形容秦都咸陽所在的“關中盆地”。

這麼好的地方,皇帝當然願意來。曾記否,當年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就是逃往四川蜀地,唐僖宗這是效仿他太爺爺的太爺爺啊。

27. 河中鎮之亂28. 倒黴的皇帝30. 官軍的長安18. 戰長安28. 倒黴的皇帝16. 沙陀軍來了27. 河中鎮之亂23. 宰相王鐸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6. 沙陀軍來了21. 鳳翔內亂22. 朱溫投降18. 戰長安6. 二士爭功8. 陳兵江南15. 龍尾陂10. 戰襄陽26. 李克用告狀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5. 意見不和1. 後宮干政的大唐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4. 反攻倒算24. 長安易手27. 河中鎮之亂12.潼關大決戰10. 戰襄陽12.潼關大決戰23. 宰相王鐸12.潼關大決戰9. 廣州府10. 戰襄陽18. 戰長安28. 倒黴的皇帝29.兩個皇帝27. 河中鎮之亂29.兩個皇帝26. 李克用告狀15. 龍尾陂7. 永遠的王仙芝18. 戰長安15. 龍尾陂24. 長安易手25. 戰陳州26. 李克用告狀7. 永遠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31.秦宗權稱霸28. 倒黴的皇帝25. 戰陳州14. 反攻倒算14. 反攻倒算11. 衝破險境9. 廣州府19. 橫行西川15. 龍尾陂10. 戰襄陽9. 廣州府19. 橫行西川14. 反攻倒算16. 沙陀軍來了20. 《檄黃巢書》7. 永遠的王仙芝21. 鳳翔內亂31.秦宗權稱霸10. 戰襄陽17. 空長安20. 《檄黃巢書》5. 意見不和13. 黃巢當皇帝1. 後宮干政的大唐30. 官軍的長安20. 《檄黃巢書》12.潼關大決戰20. 《檄黃巢書》18. 戰長安3. 避實擊虛18. 戰長安10. 戰襄陽23. 宰相王鐸31.秦宗權稱霸26. 李克用告狀28. 倒黴的皇帝5. 意見不和3. 避實擊虛8. 陳兵江南1. 後宮干政的大唐18. 戰長安23. 宰相王鐸10. 戰襄陽12.潼關大決戰14. 反攻倒算
27. 河中鎮之亂28. 倒黴的皇帝30. 官軍的長安18. 戰長安28. 倒黴的皇帝16. 沙陀軍來了27. 河中鎮之亂23. 宰相王鐸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6. 沙陀軍來了21. 鳳翔內亂22. 朱溫投降18. 戰長安6. 二士爭功8. 陳兵江南15. 龍尾陂10. 戰襄陽26. 李克用告狀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5. 意見不和1. 後宮干政的大唐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4. 反攻倒算24. 長安易手27. 河中鎮之亂12.潼關大決戰10. 戰襄陽12.潼關大決戰23. 宰相王鐸12.潼關大決戰9. 廣州府10. 戰襄陽18. 戰長安28. 倒黴的皇帝29.兩個皇帝27. 河中鎮之亂29.兩個皇帝26. 李克用告狀15. 龍尾陂7. 永遠的王仙芝18. 戰長安15. 龍尾陂24. 長安易手25. 戰陳州26. 李克用告狀7. 永遠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31.秦宗權稱霸28. 倒黴的皇帝25. 戰陳州14. 反攻倒算14. 反攻倒算11. 衝破險境9. 廣州府19. 橫行西川15. 龍尾陂10. 戰襄陽9. 廣州府19. 橫行西川14. 反攻倒算16. 沙陀軍來了20. 《檄黃巢書》7. 永遠的王仙芝21. 鳳翔內亂31.秦宗權稱霸10. 戰襄陽17. 空長安20. 《檄黃巢書》5. 意見不和13. 黃巢當皇帝1. 後宮干政的大唐30. 官軍的長安20. 《檄黃巢書》12.潼關大決戰20. 《檄黃巢書》18. 戰長安3. 避實擊虛18. 戰長安10. 戰襄陽23. 宰相王鐸31.秦宗權稱霸26. 李克用告狀28. 倒黴的皇帝5. 意見不和3. 避實擊虛8. 陳兵江南1. 後宮干政的大唐18. 戰長安23. 宰相王鐸10. 戰襄陽12.潼關大決戰14. 反攻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