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沙陀軍來了

外部的形勢對黃巢不利,他不再派兵向長安以西擴張,轉而控制長安以北的地區。

881年四月,黃巢派部將王玫前往邠州,接管邠寧節度使職務。邠寧節度使的治所在邠州,位於陝西咸陽的邠縣、也稱彬縣或彬州。

但邠州此前只是名義上歸順了黃巢,因此,當王玫到達後,受到邠州別將李重古、邠州通寨鎮將朱玫這兩位將官的武力反抗。

此二人上表重新歸順唐朝廷,並且合兵攻擊王玫。王玫初來乍到,毫無根基,最終被殺死。

唐朝廷接到表章後,任命李重古爲邠寧節度使、朱玫爲節度副使。李重古派朱玫率兵前去與農民軍作戰,聽從鄭畋指揮。

當時,除了這些藩鎮主將,還有一位叫李克用,不得不提,此人是唐末最具威力的風雲人物,當之無愧的三大男主角之一(黃巢、朱溫、李克用)。

前面提到,山西代北監軍使陳景思與沙陀族人瞿稹、李友金回到代州招募了三萬軍士,準備前往陝西勤王,與農民軍作戰。

由於這些軍士大多是胡族人,性情比較彪悍,李友金對這些軍士難以控制。李友金就遊說陳景思,讓他上奏朝廷,希望召回在雁門當地有威信的沙陀族人李克用來領兵。

陳景思於是派人到成都行宮向唐僖宗請奏,唐僖宗頒下詔書批准了陳景思的請求。李友金是李克用的族父,他立即帶着詔書,率領五百騎兵到韃靼部落迎接李國昌、李克用父子。

李國昌、李克用何許人也?在此值得濃墨重彩詳述一番。

李克用是在856年生於神武川的新城(山西雁門關北部),本姓朱邪。他的祖父朱邪盡忠是山西代北沙陀部落酋長,唐朝中期時叛離吐蕃歸附唐朝。吐蕃派出大軍前後圍追堵截,沙陀部且戰且走,經歷數百戰,朱邪盡忠戰死,其子朱邪執宜率領餘部一萬餘人進入山西代北地區。

朱邪執宜後來因有軍功逐步升遷,歷任蔚州刺史、雲州守護使、太原行營招討、沙陀三部落軍使。

後來又因鎮壓龐勳領導的農民起義,朱邪執宜在874年被唐朝任命爲振武節度使(治所在單于都護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皇帝賜名李國昌。

李國昌的兒子李克用,年輕時就射箭技術驚人,15歲就隨父出征,衝鋒陷陣,軍中稱之爲“飛虎子”。鎮壓龐勳農民起義後,李克用也因功被封爲雲中郡牙將。

李國昌的勢力在當時越來越大,引起了唐朝廷的警惕。唐朝皇帝因擔心李國昌在振武本地勢力太大,調任他爲雲州(大同市)刺史、大同軍防禦使,但李國昌卻稱病不赴任。

878年,李國昌的兒子李克用已升任沙陀副兵馬使,戍守蔚州(河北蔚縣)。在同族人的幫助下,李克用除掉朝廷派來的大同防禦使段文楚,又佔據了雲州。

由於李國昌已佔據振武,而李克用實際佔據了雲州(大同),朝廷不想讓這兩個地方都被李氏父子佔有。

878年四月,朝廷調振武節度使李國昌擔任大同節度使,目的是希望他父子只佔據云州這一個地方,但此父子二人不答應,開始對抗朝廷,還合兵攻陷遮虜軍,併入侵山西的忻州地區。

唐朝廷調遣(河南滑州)義成軍、(河南許州)忠武軍、(山西潞州)昭義軍、(河南懷州)河陽軍四個鎮的兵馬在晉陽(太原市)會合,共同抵禦沙陀軍,但官軍最終戰敗。

此時是880年二月,正是黃巢剛佔據長安三個月的時候,李克用的沙陀族軍隊二萬餘人趁勝進逼晉陽(太原)。

朝廷爲了對付李克用,派出黃河以北地區的兩路軍隊與李克用作戰:

一路是大同軍節度使李琢,屯駐在代州.

另一路是幽州(今北京市)的盧龍節度使李可舉,屯駐在雄武軍轄區(天津薊縣)。另外還有吐谷渾部族首領赫連鐸的軍隊一起討伐李克用。

當時,李克用派遣部將傅文達守護蔚州,部將高文集守護朔州。本來,朝廷的軍隊並沒有勝算的把握,但官軍卻採用離間計,成功勸降了李克用的部將高文集,高文集獻出了朔州,這對李克用無疑是後院起火。

朔州守將高文集歸降朝廷後,產生了連鎖效應,沙陀酋長李友金(李克用的族父)、薩葛酋長米海萬、安慶酋長史敬存等人,也都投降了大同軍節度使李琢,開城門迎接唐官軍。

李克用得知高文集叛變非常憤怒,當時他正在雄武軍(天津薊縣)抵抗燕軍。880年七月,他準備從雄武軍轄區率軍隊開往朔州,討伐高文集。

盧龍節度使李可舉得知此情報,派遣行軍司馬韓玄紹率軍在藥兒嶺(薊縣西)截擊,李克用的軍隊中了埋伏,此戰殺死李克用的軍士七千餘人。

而在雄武軍境內,上萬沙陀軍士也被盧龍節度使的燕軍殺敗,李克用的部衆潰散了。

大同軍節度使李琢又率軍進攻附近的蔚州,守將傅文達戰敗投降,李國昌的沙陀軍隊被擊敗,其部衆全部潰散。

李國昌、李克用兵敗後,在雁門一帶已經無法安身,只好帶領宗族向北逃入陰山,投靠韃靼部落。

唐朝官軍大勝,唐僖宗下詔任命赫連鐸爲雲州刺史、大同軍防禦使。

赫連鐸擔任大同軍防禦使後不久,又通過反間計,賄賂韃靼部落的頭領,希望他們殺掉李國昌、李克用父子。

韃靼首領也擔心李克用賴在這裡不走,李克用得知了這個消息,趁與韃靼首領遊獵之機,以精湛的射箭技術征服他們,並表示自己不會久留此地,因而消除了韃靼部落對他的擔憂。

但李克用並沒有明確的去向。正在這個時期,他的族父李友金帶着唐僖宗的詔書,率領五百騎兵到韃靼部落,迎接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前去征討黃巢。

唐僖宗不是不知道李克用回來後的後果,李克用是桀驁不馴的人,但皇上此刻最擔心的是能不能打敗黃巢的軍隊,這是敵我矛盾、生死之戰。相比之下,官軍與李克用之間只是內部矛盾。

881年五月,朝廷任命李克用兼任代州刺史、雁門以北行營兵馬節度使,命令他討伐草賊立功贖罪。這對李克用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立即前往代州奉詔,率領蕃族和漢族軍士一萬人向南經過石嶺關關隘,進入太原境內,宣稱前往長安平亂。

李克用派人給(晉陽)河東節度使府送牒文,要求節度使府沿途準備酒食以供軍用。

此時的河東節度使是鄭從讜,他對李克用根本不信任,提供的物資不夠豐富。李克用很生氣,要他登城答話,但鄭從讜不與他見面,而是緊閉城門,嚴加戒備。

河東節度使的治所在晉陽,就是太原府,戰略地位突出,但內部也矛盾重重,過去兵變頻發,難以遏制。

但這個鄭從讜多謀善斷,治理有方,兩次擔任河東節度使。他派人去犒勞,李克用的軍隊駐紮在汾東,駐留多日也不走。李克用認爲犒勞的東西不夠多,還放縱沙陀軍士搶掠當地居民,城中大爲驚恐。

鄭從讜派人向振武節度使求救,此時的振武節度使是契苾璋,他率漢軍與突厥、吐谷渾兵趕來支援,在晉王嶺與李克用的軍隊交戰,攻破了沙陀軍的兩個營寨。

但李克用隨後率主力軍反攻,卻把契苾璋的軍隊追趕至晉陽城南,契苾璋進入晉陽城。

李克用的沙陀軍隊沒有收斂,又繼續搶掠陽曲縣、榆次縣。既然被阻擋在此,李克用也不願意繞道前往陝西境內勤王,那樣的話,可能退路會被河東的軍隊切斷,並且又逢天下大雨,因此他又率軍隊撤回去了。

但北方其實已沒有他的地盤,李克用率軍向北又攻陷忻州、代州,並留在代州不走了。河東節度使鄭從讜派教練使論安率軍隊駐紮在陽曲縣的百井,防備沙陀軍的劫掠。

但這個論安在百井防守不到一個月,就私自回到晉陽,鄭從讜大怒,立即以擅離職守之罪殺了論安全家。

鄭從讜又派都頭溫漢臣前往百井駐守,防備李克用。契苾璋也率軍返回振武軍的駐地。

19. 橫行西川17. 空長安30. 官軍的長安31.秦宗權稱霸15. 龍尾陂11. 衝破險境18. 戰長安4. 南下之旅22. 朱溫投降14. 反攻倒算12.潼關大決戰13. 黃巢當皇帝25. 戰陳州15. 龍尾陂13. 黃巢當皇帝11. 衝破險境22. 朱溫投降18. 戰長安12.潼關大決戰4. 南下之旅3. 避實擊虛18. 戰長安23. 宰相王鐸20. 《檄黃巢書》23. 宰相王鐸12.潼關大決戰25. 戰陳州3. 避實擊虛19. 橫行西川4. 南下之旅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7. 空長安9. 廣州府22. 朱溫投降3. 避實擊虛5. 意見不和5. 意見不和16. 沙陀軍來了21. 鳳翔內亂25. 戰陳州29.兩個皇帝23. 宰相王鐸15. 龍尾陂14. 反攻倒算17. 空長安31.秦宗權稱霸16. 沙陀軍來了6. 二士爭功13. 黃巢當皇帝15. 龍尾陂12.潼關大決戰4. 南下之旅11. 衝破險境3. 避實擊虛6. 二士爭功22. 朱溫投降21. 鳳翔內亂7. 永遠的王仙芝7. 永遠的王仙芝7. 永遠的王仙芝15. 龍尾陂5. 意見不和13. 黃巢當皇帝23. 宰相王鐸4. 南下之旅12.潼關大決戰7. 永遠的王仙芝10. 戰襄陽30. 官軍的長安8. 陳兵江南9. 廣州府25. 戰陳州16. 沙陀軍來了30. 官軍的長安16. 沙陀軍來了20. 《檄黃巢書》12.潼關大決戰27. 河中鎮之亂4. 南下之旅25. 戰陳州29.兩個皇帝16. 沙陀軍來了1. 後宮干政的大唐26. 李克用告狀19. 橫行西川1. 後宮干政的大唐10. 戰襄陽15. 龍尾陂12.潼關大決戰11. 衝破險境13. 黃巢當皇帝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9.兩個皇帝30. 官軍的長安13. 黃巢當皇帝22. 朱溫投降
19. 橫行西川17. 空長安30. 官軍的長安31.秦宗權稱霸15. 龍尾陂11. 衝破險境18. 戰長安4. 南下之旅22. 朱溫投降14. 反攻倒算12.潼關大決戰13. 黃巢當皇帝25. 戰陳州15. 龍尾陂13. 黃巢當皇帝11. 衝破險境22. 朱溫投降18. 戰長安12.潼關大決戰4. 南下之旅3. 避實擊虛18. 戰長安23. 宰相王鐸20. 《檄黃巢書》23. 宰相王鐸12.潼關大決戰25. 戰陳州3. 避實擊虛19. 橫行西川4. 南下之旅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7. 空長安9. 廣州府22. 朱溫投降3. 避實擊虛5. 意見不和5. 意見不和16. 沙陀軍來了21. 鳳翔內亂25. 戰陳州29.兩個皇帝23. 宰相王鐸15. 龍尾陂14. 反攻倒算17. 空長安31.秦宗權稱霸16. 沙陀軍來了6. 二士爭功13. 黃巢當皇帝15. 龍尾陂12.潼關大決戰4. 南下之旅11. 衝破險境3. 避實擊虛6. 二士爭功22. 朱溫投降21. 鳳翔內亂7. 永遠的王仙芝7. 永遠的王仙芝7. 永遠的王仙芝15. 龍尾陂5. 意見不和13. 黃巢當皇帝23. 宰相王鐸4. 南下之旅12.潼關大決戰7. 永遠的王仙芝10. 戰襄陽30. 官軍的長安8. 陳兵江南9. 廣州府25. 戰陳州16. 沙陀軍來了30. 官軍的長安16. 沙陀軍來了20. 《檄黃巢書》12.潼關大決戰27. 河中鎮之亂4. 南下之旅25. 戰陳州29.兩個皇帝16. 沙陀軍來了1. 後宮干政的大唐26. 李克用告狀19. 橫行西川1. 後宮干政的大唐10. 戰襄陽15. 龍尾陂12.潼關大決戰11. 衝破險境13. 黃巢當皇帝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9.兩個皇帝30. 官軍的長安13. 黃巢當皇帝22. 朱溫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