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永遠的王仙芝

高駢的到來對王仙芝來說,確實不是好消息,面對接連不斷的失敗,王仙芝有些失意了,心想:“難道我要成爲第二個陳勝、吳廣?還是要成爲第二個項羽?我還沒殺進京城呢,可不能失敗。”

北上申州戰敗後,王仙芝只好又率軍南下,一路上繼續招兵買馬,鼓勵受苦受難的窮人加入,隊伍又擴充到幾萬人。

而曾元裕也新官上任三把火,率官軍窮追不捨,王仙芝一路往南,始終甩不掉追兵。中部的荊南有高駢的官兵擋道,是不能去的,只能往湖北的東南方向逃。

一個多月後,王仙芝的農民軍走到湖北黃梅縣,但官軍採取前堵後截的方式,他們人多,哪裡都是官軍的地盤。

不幸的是,農民軍在黃梅山一帶被包圍了,王仙芝把將領們召集到一起商量如何怎麼辦,大將尚讓請求儘快突圍出去。

王仙芝說:“看來這次凶多吉少,你們大家都趕快組織突圍吧,尚讓帶領主力盡快往北走,去找黃巢。我也儘量闖出去,如果走不了,看來我將要死在這裡啦。以後你們一定要繼續與官府鬥,我對不住大家了。”

初春的冷風還在嗚嗚的吹,農民軍經過幾次戰鬥,受傷的人很多,氣氛低沉。官軍守住山下的各條要道,路都堵死了,夜晚,各將領帶着自己的人馬分頭組織突圍,又是一番血拼。尚讓在其他將領的掩護下,從山上直接向下衝,沒走主道,最終帶幾千人突圍成功,其餘的死傷慘重。

經過多次激戰,起義軍死傷五萬人,王仙芝在突圍中不幸被俘。官軍與農民軍的屍體遍野,河水、道路被染紅了,兵器扔的到處都有。

如果軍師尚君長還活着的話,王仙芝也許不會敗的這麼慘。尚君長在農民軍中號稱“賽諸葛”,很有計謀,王仙芝每次戰敗後能東山再起,都有尚君長的功勞。這也難怪,當王仙芝得知尚君長被殺後,一定要爲他報仇。

王仙芝就是唐僧肉,誰得到他誰就立大功,曾元裕殺死王仙芝,將其首級被傳到京師請賞。唐僖宗大喜過望,在萬歲殿大宴羣臣,喝到半夜才散場。

第二天,朝廷頒下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忠臣曾元裕,戰場殺賊,勇猛無敵,傳寇首來獻,平我大唐心頭之患,封平盧節度使,鎮守青州。欽此!”

王仙芝死了,黃巢還在。大將尚讓突圍出去後,帶領餘部一路向北尋找黃巢去了,跟隨的有李罕之、畢師鐸、許勍(qíng)、常宏等將領。此時的黃巢,正在圍攻亳州,尚讓前來與黃巢會合。黃巢對王仙芝的死趕到很悲傷,當天晚上,全軍祭奠。

第二天,衆人重新抖擻精神,黃巢說:“王大將軍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滅亡唐朝的決心不變,昏暗的朝廷不會長久,老百姓都沒有活路,會跟着我們一起幹的。各地的節度也都各自看管自己的地盤,沒人真心爲朝廷賣命,只要兄弟們同心協力,利用他們的矛盾,用我們的長處制服他們的短處,我們一定能打到長安,讓皇帝老兒下臺,到時候我們一起共享榮華富貴,黃某決不食言!”

農民軍經這麼一鼓動,馬上氣氛高漲,彷彿長安就在眼前,大家高呼“跟隨黃頭領,打到長安城,爲王大將軍報仇!”

大家一致共推黃巢爲首領,號稱“沖天大將軍”,推舉尚讓爲副首領兼軍師。黃巢爲了改變農民軍散漫的現象,開始設置官職屬僚,尚讓、朱溫、黃揆、葛從周、孟楷等人都作爲大將各領一支隊伍。

878年三月,黃巢率農民軍揮師北上,一舉攻克沂州(臨沂市)、濮州(鄄城縣、濮陽縣、範縣一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攻下這兩個地方了,但很難守住,官軍一來只好撤走。

朝廷擔憂起義軍在該地擴大,威脅東都洛陽的安危,下詔免去崔安潛的諸道行營都統職務,急調張自勉爲東北面行營招討使追剿起義軍。

黃巢在濮州遭到張自勉的忠武軍攻擊,張自勉會打仗,起義軍屢次戰敗。當時,北有黃河阻擋,南有忠武軍阻截,起義軍處境艱難。

黃巢面對困境,只得先暫時低頭,他假意答應投降,請唐朝天平節度使張揚代奏朝廷。唐僖宗下詔任命黃巢爲右衛將軍,但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要求黃巢至鄆州解散軍隊。

沒有軍隊就沒有了談判的籌碼,這個道理黃巢肯定是明白的,他答應投降也只是緩兵之計,解散軍隊的要求當然只是朝廷的一廂情願。

朝廷還在等着黃巢的投降呢,黃巢知道北方此時難以立足,大家一商量,決定還是先避開官軍鋒芒再說,反正就是你弱我就打,你追我就走。

農民軍想從滑州(滑縣)攻打宋州、汴州,也就是攻打商丘、開封一帶,但被招討使張自勉的軍隊阻擋。黃巢又轉而進攻衛南縣(滑縣東),接着再進攻許昌一帶的葉縣、陽翟(禹州市)等地,目標還是對準東都洛陽,至少在心理上讓朝廷感受到這一點,引起朝廷的心理恐慌。

這洛陽作爲東都,有一段時期其實就是唐朝的都城。從唐高宗到唐玄宗的大唐盛世時期,洛陽與長安一樣是唐朝的都城,地位不低於長安。。

《舊唐書》說:“隋大業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意思是從隋大業元年開始,洛陽成爲隋朝的都城,現在是唐朝的都城。

大權獨攬的武則天曾將東都洛陽改稱爲神都,她建立武周政權時,以神都洛陽作爲首都。對於武則天而言,藉助神都,她可以擺脫關隴貴族的勢力,又具有特殊的意義

而農民軍要想進入陝西重地,必然要經過洛陽,這是繞不過的坎,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洛陽其實又是長安的天然屏障,作爲一座大型城池,洛陽的重要性比潼關天險還要重要。黃巢當然知道這個地位的重要,因此也是時時把目標對準東都洛陽。

18. 戰長安27. 河中鎮之亂12.潼關大決戰21. 鳳翔內亂10. 戰襄陽13. 黃巢當皇帝22. 朱溫投降11. 衝破險境26. 李克用告狀12.潼關大決戰4. 南下之旅19. 橫行西川7. 永遠的王仙芝18. 戰長安4. 南下之旅20. 《檄黃巢書》18. 戰長安10. 戰襄陽19. 橫行西川5. 意見不和16. 沙陀軍來了9. 廣州府17. 空長安22. 朱溫投降11. 衝破險境31.秦宗權稱霸8. 陳兵江南8. 陳兵江南16. 沙陀軍來了16. 沙陀軍來了25. 戰陳州31.秦宗權稱霸18. 戰長安1. 後宮干政的大唐30. 官軍的長安29.兩個皇帝12.潼關大決戰20. 《檄黃巢書》20. 《檄黃巢書》1. 後宮干政的大唐17. 空長安14. 反攻倒算8. 陳兵江南18. 戰長安17. 空長安19. 橫行西川17. 空長安8. 陳兵江南31.秦宗權稱霸9. 廣州府19. 橫行西川20. 《檄黃巢書》16. 沙陀軍來了9. 廣州府19. 橫行西川1. 後宮干政的大唐8. 陳兵江南1. 後宮干政的大唐11. 衝破險境30. 官軍的長安24. 長安易手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0. 戰襄陽31.秦宗權稱霸16. 沙陀軍來了6. 二士爭功27. 河中鎮之亂22. 朱溫投降30. 官軍的長安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8. 陳兵江南21. 鳳翔內亂29.兩個皇帝9. 廣州府15. 龍尾陂18. 戰長安1. 後宮干政的大唐12.潼關大決戰24. 長安易手21. 鳳翔內亂12.潼關大決戰14. 反攻倒算15. 龍尾陂7. 永遠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1. 後宮干政的大唐5. 意見不和22. 朱溫投降23. 宰相王鐸28. 倒黴的皇帝9. 廣州府12.潼關大決戰5. 意見不和7. 永遠的王仙芝27. 河中鎮之亂12.潼關大決戰7. 永遠的王仙芝
18. 戰長安27. 河中鎮之亂12.潼關大決戰21. 鳳翔內亂10. 戰襄陽13. 黃巢當皇帝22. 朱溫投降11. 衝破險境26. 李克用告狀12.潼關大決戰4. 南下之旅19. 橫行西川7. 永遠的王仙芝18. 戰長安4. 南下之旅20. 《檄黃巢書》18. 戰長安10. 戰襄陽19. 橫行西川5. 意見不和16. 沙陀軍來了9. 廣州府17. 空長安22. 朱溫投降11. 衝破險境31.秦宗權稱霸8. 陳兵江南8. 陳兵江南16. 沙陀軍來了16. 沙陀軍來了25. 戰陳州31.秦宗權稱霸18. 戰長安1. 後宮干政的大唐30. 官軍的長安29.兩個皇帝12.潼關大決戰20. 《檄黃巢書》20. 《檄黃巢書》1. 後宮干政的大唐17. 空長安14. 反攻倒算8. 陳兵江南18. 戰長安17. 空長安19. 橫行西川17. 空長安8. 陳兵江南31.秦宗權稱霸9. 廣州府19. 橫行西川20. 《檄黃巢書》16. 沙陀軍來了9. 廣州府19. 橫行西川1. 後宮干政的大唐8. 陳兵江南1. 後宮干政的大唐11. 衝破險境30. 官軍的長安24. 長安易手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0. 戰襄陽31.秦宗權稱霸16. 沙陀軍來了6. 二士爭功27. 河中鎮之亂22. 朱溫投降30. 官軍的長安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8. 陳兵江南21. 鳳翔內亂29.兩個皇帝9. 廣州府15. 龍尾陂18. 戰長安1. 後宮干政的大唐12.潼關大決戰24. 長安易手21. 鳳翔內亂12.潼關大決戰14. 反攻倒算15. 龍尾陂7. 永遠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1. 後宮干政的大唐5. 意見不和22. 朱溫投降23. 宰相王鐸28. 倒黴的皇帝9. 廣州府12.潼關大決戰5. 意見不和7. 永遠的王仙芝27. 河中鎮之亂12.潼關大決戰7. 永遠的王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