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三月賭約

安重榮是朔州人,在河東北部擁有不小的影響力,此刻聚集在朔州的各派勢力中:朔州豪強自不必說,一見安重榮,臉上那神情已有唯其馬首是瞻的意思;白承福是安重榮的故交,而且當年曾受過安重榮的恩惠;其它從各地聚攏過來的各路義軍,原本就是石晉政權下的豪強武者,因不服契丹統治晉北而造反,其中有一些還曾是安重榮的下屬。

因此折德扆在代南折騰了幾個月,安重榮一來,馬上就有喧賓奪主之勢!

這情況別說折德扆,就算是他的手下也都看出來了,一個小校靠近了折德扆,眼神中露出兇狠之色——這是問折德扆是否要動手。折德扆雖然沉着臉,卻彷彿沒有聽見。

——————————

安重榮也知道事不宜遲,遲恐生變,這日中午,就在朔州老家大擺筵席,將朔州內外能請到的人都請來了。宴席之上,朔州本地豪強自是各種追捧,安重榮與老家親戚說了一會鄉情,與白承福談了一會舊誼,又和曾有過交往的各路義軍談了一點往事,眼看宴會上氣氛越來越熱,白承福小心翼翼地問道:“安老哥,不是聽說你在雁門關執掌兵權嗎?怎麼有空跑朔州來?這次來,應該不會只是回家吧?”

安重榮回顧了白承福一眼,笑吟吟道:“自然不是,此次來是代表朝廷來表彰各位的。”

“朝廷?”

“表彰?”

“朝廷還管我們嗎?”

……

宴席上一時熱鬧了起來,有說這個的,有說那個的。折德扆仔細分辨,發現衆人的語氣似乎並不是很反感石晉王朝的樣子。

這次折德扆在晉北鼓動起義,白承福率領吐谷渾部首先起事,然後是蔚州、應州以及太行山各寨義軍紛紛來歸。最後由於朔州豪強揭竿而起,大軍便進駐朔州——因朔州是代地離雲州最遠的地方,背山靠河,東南又依靠着雁門關。契丹大軍若來,義軍足可依靠地利與之一戰,就算戰事不利,也還有雁門關的退路——如果石晉那邊肯收留的話。不但如此,還有不少人在去年就高呼着要內附石晉。

不過對於晉北的這次起事,洛陽那邊的反應一直顯得頗爲曖昧,像安重榮、藥元福等人,一直都是主張趁勢打過去直接收復雲州的,但石敬瑭哪裡肯在這個時候得罪契丹人?因此明明是打開雁門關就可以收回朔、應、寰三州的。洛陽那邊卻一聲不吭。

不過雖然一聲不吭。倒也沒有跟着契丹的步子聲討他們。打着任你們折騰的意思。而朔州這邊,首事者折德扆心向天策,自然不想內附——那樣自己一番辛苦豈不是給石敬瑭做了嫁衣?白承福對此也閉口不談。所以內附纔沒有成行。

即便如此,在安重榮等有心恢復國土的宿將的主導下。關內仍然進行了私下的援助,雁門關隔日開閉,不禁商旅往來,這相當於是爲朔州這邊提供了物資的補充——這也是今天安重榮一入朔州就受到熱烈歡迎的緣故。

——————————

安重榮揮手讓衆人靜下來,這才說道:“朝廷那邊,從來就沒有放棄各位啊。當初暫借燕雲給契丹牧馬,實在是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但陛下對此早有打算,收回燕雲的計劃一直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只是沒想到諸位心急,陛下還沒發動呢,諸位就已經動手了。”

他說着笑了起來,安家的父老子弟也幫着笑。

折德扆聽着安重榮這話,心中也笑,卻是冷笑,石敬瑭割讓國土,到了安重榮口中卻是輕飄飄一個“借”字就遮掩過去了,割地和“借地”那是兩碼事!雖然滿天下的人內心都不大相信借地一說,但現在契丹願意“還”了,則“借”字倒也勉強說得過去。這也是今日安重榮敢來朔州招降的原因——如果放在契丹願意歸還燕雲之前,安重榮若敢代表石敬瑭踏入朔州,就算他是朔州人的驕傲,父老也會當面唾他一臉口水。

只從此處,便可直契丹出讓燕雲對石敬瑭來說意義之大,這可不只是一片領土,還牽涉到他得國執政的合法性。

安重榮又道:“各位桑梓,各位父老,各位兄弟,各位英雄好漢!你們這次在代地造契丹的反,幹得漂亮啊!當初諸位動手,陛下雖然沒有正式下旨,但內心也沒忘記諸位啊,只是礙於和契丹還有盟約在,不好破臉,但暗中還是與契丹有所交涉,所以這幾個月來,蕭轄裡的大軍纔沒有南下,這些是大家不知道的。至於命我等要好生接應諸位,雁門關因此常開不閉,商旅往來不絕,這些就是大家都清楚的了。是不是?”

衆人聽了無不點頭,親天策的人這時已經暗暗焦急了起來,折德扆心中更是冷笑,他可不信石敬瑭會爲了朔州義軍去和契丹人交涉——他要是這麼做,那他就不是石敬瑭了!

安重榮還要繼續勸說,折德扆忽然插口道:“安叔叔,小侄想請教一個問題。”

安重榮瞥了他一眼,竟沒讓他說話,徑道:“這個待會說,今天有更重要的事——按照陛下和遼主耶律德光的約定,朔州借給契丹牧馬的借期已滿,今天朔州可以迴歸了!”

這話一出,好幾個安家的青年子弟就都高興得跳了起來!歡呼“萬歲,萬歲!”

幾個父老更是顫巍巍站了起來,就要面洛陽方向而拜。

折德扆心道:“這就叫做‘作秀’吧!”張邁帶過來的一些現代詞彙,如今已在天策唐軍中傳開了。

折德扆知道自己不能客氣了,不等幾個朔州父老跪下,猛地站起來。大聲道:“朔州內附石晉,不知要內附幾天?”

那幾個父老正跪到一半的父老一下子停在那裡,十分尷尬。

白承福道:“兄弟,你這是什麼意思?”他的年歲。足當折德扆父叔輩,這段時間因需要折德扆牽線要投靠天策,便都只以兄弟相稱。

折德扆道:“說什麼將燕雲十六州借給契丹牧馬,這是哄三歲孩子的狗屁話!石敬瑭當初就是爲了自己做皇帝。這才引胡馬南侵,爲此不惜割裂國土,自古賣國求榮的無恥之輩,沒有比得上這姓石的!這樣的人,算什麼皇帝,他昨天可以爲了一己私慾賣了燕雲,賣了朔州。明天就可以再賣一次!”

這下輪到安重榮臉色沉了下來,喝道:“折小子,你胡說什麼!”

“胡說?我哪句胡說了?”折德扆雖然小一輩。這時卻絲毫不讓。昂首道:“石敬瑭割裂國土。天下皆知!”

安重榮道:“那只是借!而且契丹人如今也願意還了!”

“借?”折德扆笑道:“如果不是天策鷹揚將軍攻破了漠北,眼看就要攻入臨潢府,抄契丹人的老家。這是逼得契丹走投無路了!要不然,有吃沒吐的契丹會這麼好歸還漢家土地?我敢在此放言。燕雲十六州絕不是他石敬瑭借給契丹的,而是契丹爲了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用燕雲十六州來做條件的!”

安重榮臉色黑了起來:“折小子,這裡是朔州,不是府州!有些話可不能亂說!”

“亂說?”折德扆道:“你可敢與我打賭!”

“賭什麼!”

折德扆道:“我賭這次石晉三路大軍北上,一定不敢與契丹交戰,卻說不定會與天策交戰!說白了,這次石敬瑭是繼續勾結胡人,要幫契丹人打天策唐軍,助胡攻漢!讓我們自家人打自家人!這燕雲十六州,就是契丹人開給石敬瑭的價錢!”

此言一出,滿堂大譁。

安重榮的臉黑得猶如墨汁一般,石敬瑭和契丹的真實協議,當着滿朝文武的面他斷不肯說,但安重榮作爲石晉軍方高級將領,自然早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推測到折德扆所言只怕就是真相,然而這個時候如何能夠承認,如果承認,那就仍然是石敬瑭勾結番邦,其卑劣程度比之出賣燕雲十六州那也不遑多讓,尤其對燕雲百姓來說,家園田土、祖墳所在這麼被皇帝賣去買回,如何能夠接受?

對這件事情,安重榮其實也十分不滿,但這時他身爲石敬瑭的臣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再說自己在雁門關誇下了海口,這時自然不能不硬扛下去,冷笑道:“你胡說八道,可有證據?”

折德扆道:“我是不是胡說,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個月,事情就會揭曉!安叔叔,你可敢與賭麼!”

安重榮微一猶豫,正想如何繞過去,折德扆不給他思考的時間,又道:“看來你也是相信石敬瑭與契丹仍有勾結!所以你不敢賭!”

他轉向衆人,說道:“諸位,諸位!如今天策鷹揚軍已攻破漠北,耶律德光去年剛被天策張龍驤張元帥擊敗,這次臨潢府若再被攻破,契丹就有滅族之禍,到時候別說收回燕雲是遲早的事情,就算把契丹來個一鍋端也不在話下!現在契丹根本就守不住燕雲了,既然這樣,咱們爲什麼還需要契丹假好人?石敬瑭丟掉的土地,咱們自己拿回來不就是了?沒必要讓契丹拿去做人情,用我們漢家的土地收買沙陀皇帝,再用漢人的軍隊去攻打漢人!”

鏘鏘鏘幾聲,幾個安姓少年竟拔出到來!

白承福等臉色一變,折德扆橫刀出鞘,寸步不讓道:“怎麼,被我戳到痛處,這就要撕破臉了?好,石敬瑭要助胡攻漢,你安重榮要爲虎作倀,不妨就從朔州殺起!就算今日你殺得了我折德扆,死了之後姓折的也仍然是爲國守土、卻死在漢奸手上的好漢!”

幾個安姓少年已向折德扆逼去,亦有幾個義軍拔刀爲折德扆助勢,雙方眼看一觸即發。

衆人無不驚惶,就連白承福也忍不住後退。

安重榮猛地一喝:“住手!”

衆少年被他一喝,這才退後兩步,看他示下。

安重榮指着折德扆道:“契丹人還沒殺過來呢。你就要挑撥我們漢人自己殺漢人了?”

折德扆冷笑道:“我敢斷言,契丹人不敢過來的!再說,剛纔是誰先拔刀的?”

安重榮道:“若非你口無遮攔,指鹿爲馬。焉會激起我朔州子弟的義憤?”

折德扆道:“我若是指鹿爲馬,你爲何不敢與我打賭?若不是你心中有鬼,何怕別人指責?”

安重榮今天宴會一開,本來已經掌握了整個局面。但這時被折德扆一迫,朔州城內,除了少數死忠之外,大部分的人都變成了觀望態度,這些代地義軍既是爲民族大義而聚集起來,雖然內附中原對他們來講更加順理成章,但若石敬瑭真個是賣國擊漢,他們便都不願跟隨。

安重榮眼光從衆人臉上掃過,心道:“幾年不見。折家小子倒是變得厲害了。他老子當年也沒這等機變!”哼了一聲。道:“你要賭,下什麼賭注!”

衆人見安重榮敢接盤,精神都是一振。

折德扆道:“三個月內。石晉一定助胡攻漢!若我真是胡說八道,願在朔州城頭。用鐵鉤鉤我舌頭,活活吊死!”

衆人一聽,渾身都起雞皮疙瘩,哪有對自己這麼殘酷的人!

折德扆不管安重榮神色越來越黑,又道:“如果三個月內,石晉果然助胡攻漢,安叔叔,你敢不敢到祖墳上自裁以謝天下!”

一個安家長老道:“折小子你打的好算盤,就憑你一條小命,能與安將軍相提並論?”

大堂之內,忽然有人大噓,卻都是和折德扆交好的人——過去幾個月折德扆爲了反胡事業殫精竭慮,但凡有點心肝的人見了無不欽佩,因此他年紀雖小,卻已甚得人心,若不是威望不足,就算是安重榮也休想輕易入得朔州。

折德扆道:“好!安叔叔身份貴重,我的命抵不過你的命,那就抵你一顆眼珠子——若你輸了,那就是有眼無珠跟錯主子,要你一顆眼珠子,不過分吧!”

安重榮哈哈一笑,道:“我若與你賭,那是擡高了你的身份,若不與你賭,卻顯得我心虛了。也罷,老夫賭了!”

幾個朔州父老忙叫道:“將軍不可!”

一個安姓少年跳出來道:“憑你也配跟我叔叔賭?我來與你賭命!”

安重榮一揮手道:“退下!”又對摺德扆道:“我與你賭,乃是因爲我胸懷坦蕩,所以不怕。但我既奉朝廷大軍軍令,要令朔州內附,這件事情關係國家大勢,不是你用一場賭約胡攪蠻纏就能繞過去的!小子,我與你父親相交一場,不願留難你,你就退出朔州吧。免得你我相殺,又落得個漢人自相殘殺的口實。”

折德扆道:“我若退出,石晉得了朔州,便可進入敕勒川進攻天策唐軍駐紮在那裡的汗血騎兵團了。萬一你與那石敬瑭一般無恥,竟然不履賭約,我奈你何?”

說到這裡,他聲聲句句,只是你我,連叔叔都不叫了。

安重榮怒道:“我豈是如此之人!你少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折德扆笑道:“在下就算是小人,安將軍也不見得是君子。有些事情,還是防範於未然的好,所謂口說無憑,單單一個賭約就要我讓出朔州,真將我折德扆看成三歲小孩了。”

安重榮道:“你待怎樣?”

折德扆道:“你我都退出朔州,三個月內,朔州自治。三個月內,若是你贏,朔州內附,若是我贏,我仍回朔州來,與各路義軍一起共抗契丹,絕對不讓朔州落入與胡爲友、爲虎作倀之輩手中!”

衆人一聽,心中都想:“這樣不錯。”這樣就是維持現狀,能讓衆人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考慮選擇,而且有這份許諾,一旦契丹攻擊朔州,西北可以求救於薛復,西南可以求救於雁門,對聚集於朔州的義軍來說乃是萬全之策。

他們一起望向安重榮,要看他決斷。

安重榮何等老辣的人,一看衆人眼光就知道他們的心意,哈哈一笑,道:“好。老夫答應你,不過不能盡如你言。朔州必須易幟內附,但我保證三個月內,朝廷軍馬不會開入朔州城。”

折德扆道:“爲何是不入城。而不是不入境?”

安重榮道:“朝廷這次要收回的不止是朔州,還有其它十五州。雁門關東北是朔州,正北是應州,此爲北上雲州必經之路。三個月內。我軍必定北上,到時候豈能受你之限,誤了國家大事?”

折德扆道:“好!雖然我絕不相信石敬瑭,但你安叔叔人品還沒敗落,我願信你一次。願你信守承諾,否則天下英雄盡皆有眼,必不會讓人食言而肥!”

兩人就當着衆義軍的面,三擊掌爲誓。

——————————

這場宴會以歡歌笑語開場,卻以心情沉重結束。衆人都離開後。幾個安家心腹留後。一個少年道:“叔,爲何要與他打賭!”

安重榮道:“不與他賭,剛纔就得殺起來!這裡雖然是我們地頭。但咱們安家在朔州也不能隻手遮天,更何況有吐谷渾和各路義軍窺伺在旁。折德扆這小子經營了這麼久,也難說他們會是什麼立場。再說,朔州是父母之鄉,我焉能在此打開殺戒。”

他吩咐下去,讓衆父老子弟設法接掌朔州,一個安家老者道:“重榮你要回去?不留朔州了。”

安重榮道:“我留此無益!再說我也得回雁門關到留守身邊去。折小子的有些憂慮不是沒道理,但我不能讓它發生!”

——————————

那邊折德扆出了安家,一個少年上前道:“剛纔爲何不殺了那安重榮!”

旁邊一人道:“他們人多,這裡又是他們的地頭,我們未必殺得了他。”

“就算殺不了,也不該答應他們退出朔州。”先前那少年道。

“現在我們留在朔州,也沒什麼好處了。”折德扆道:“朔州已有部分人人心思變,留在這裡只會彼此掣肘,最後是造成漢人內訌的局面。不如暫且退出,將有限的力量用來對付契丹人。”

衆少年都服此論。

折德扆便回營去,將兩個營的兵馬調集起來,衆人問何去何從,折德扆道:“咱們既是抗胡,便是北上!去應州!”

“若石晉又來收應州,該怎麼辦?”

“那咱們就退出應州,進入雲州,懷仁縣還在我們手裡呢。”

“那石晉如果又進入雲州呢?”

折德扆道:“石晉若真敢抗胡,那是漢家之幸,連元帥都會高興的。曹元忠將軍已在雲州,若真有那天,曹將軍會有命令下來的。”

折德扆要開離朔州時,不少鄙夷石晉的義軍都來跟隨,人數達二千餘人之衆,折德扆大喜,心道:“這次雖退出朔州,但來歸的便都是忠義之輩了。郭威將軍常說,兵不在多而在精,精兵首要在心專。在朔州時,人心雜亂,現在人少了,心思卻純淨了,等到應州安定下來,我卻可以設法整編了。”

三千人馬纔要出發,白承福趕了來,對摺德扆又是戀戀不捨,又是心有愧疚。

折德扆道:“白族長一人前來,是不打算跟我離開了。”

白承福道:“我不是一個人,而是拖家帶口整個吐谷渾,不能說動就動。不過你放心,若契丹人打你時,我就是拼了全族的性命,也會趕來救援。”

折德扆笑道:“有族長這句話,便不枉了咱們相交一場。其實白族長留在這裡也好,這朔州是天下人的朔州,不是他們安家一姓的。有白族長留在這裡,安重榮就算要使什麼手段,也要有所顧忌。”

——————————

消息很快傳到雲州,耶律屋質扼腕嘆息道:“可惜,可惜,竟然沒打起來。”

——————————

耶律屋質聽到消息的時候,折德扆的人馬也已經開應州,剛好撞上南下的趙普,兩人互道別來之事,折德扆聽說曹元忠願意接掌應州,頓足叫道:“曹將軍怎可如此!”

他被賭約所限,退入應州,跟曹元忠與契丹協議接管應州,無論在輿論上、政略上還是戰略上,那都是兩回事。

折德扆道:“秦西傳來的訊息已經很明顯了,契丹人就是要讓我們和石晉自相殘殺。但石晉與我天策,於河東一帶暫時並不接壤。石晉三路大軍要與我軍交接,一是通過朔州——這條路只要安重榮能守約,就已被我封死。另外就是經過應州——如今高行周部已在蔚州境內,蔚州在應州之東,如果高行周再西進一步,那我們天策軍和石晉軍就撞上了!”

趙普道:“所以我不能與高行周部衝突。”

“怎麼不衝突?”折德扆道:“契丹人是步步爲營。既然會想到叫朔州交給石重貴,怎麼可能不設法讓高行周西進?那肯定會衝突的。除非我們退入敕勒川——但這樣不行,這樣我們半年來的心血就全都白費了!”

折德扆這幾個月以大義名分鼓動得代地處處烽火,他人馬到處,隨地就食,且代地各處,甚至燕地的漢家豪強都暗中表示願意奉他調令,一旦天策大軍壓境,折德扆再振臂高呼,那時候就能收外攻內應之奇效了——但他如果退入敕勒川那就不一樣了,到時候人心一變,莫說要叫燕代豪強再信任他,就算手底下的三千忠義之士也可能起二心。

趙普道:“咱們自然不能退出代地。但高行周若來,咱們也不與他衝突?”

折德扆一時不解。

趙普道:“咱們現在不是天策唐軍啊,咱們是晉北義軍,義軍與石晉朝廷的軍隊,可以不衝突的。”

折德扆轉爲大喜,道:“妙,妙,妙!對對對!高行周若來,咱們就幫他打契丹——當然前提是他們要打的是契丹!”

趙普道:“我們不但可以敦促他們打契丹,他們若不打契丹,而打天策大唐時,我們還可以以大義名分指責於他,陷他們於不仁不義中,不好動手。”

折德扆點頭稱是,又道:“石晉的兵馬大多被我們在關中打怕了,只是敕勒川那邊莫要派人來就好。以薛將軍的眼光智慧,想來不至於如此,至於高行周,若在應州遇到天策大軍,他或敢一戰,但要他攻入敕勒川,我料他沒這個膽魄!”

趙普道:“但這次有些事情,總讓我覺得詭異。曹元忠將軍也不是第一次出使,怎麼會看不出接手應州於我不利?但他卻還是答應了,我總覺可能有些什麼事情我們不知道。因此我覺得還是小心一些,派人去平安城給薛將軍提個醒,請他千萬別在這個時候派軍入代接掌應州。”

折德扆道:“有理!”

他們既然有了這番打算,就不進駐應州城,而是進入應州西南的河陰縣。

——————————

然而世界上有時候怕什麼就來什麼。

就在趙普派人趕赴平安城的時候,一支兵馬已經從平安城出發,嚮應州方向開來。

——————————

差不多在同時,高行周收到了來自東路大軍主帥杜重威的命令,手掌在案上一拍,道:“拔營,準備西進!”

諸部將領命後,一個少年上前道:“爹爹,是要去收復雲州?”

“不是,”高行周有些喟然道:“主帥讓我們西進,無論如何要和天策打一仗!”

那少年大是不痛快,說道:“跟汗血騎兵分個高低是咱們白馬銀槍的夙願!但耶律朔古還在幽州呢,蕭轄裡還在雲州呢!這個時候去打天策,要被人罵的!”

高行周嘆道:“你一個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但……唉,君命難違,將令更不可違!我若不奉命,下一次來的就不是催戰的使者,而是來砍我頭的符彥卿了。”

第一六一章 開疆拓土八百里第一七六章 韓家父子第一四三章 戮胡十萬成我名第三十二章 陌刀之下無仁慈第一九五章 最後的陌刀?火龍舞第一一六章 秋收前夕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一三六章 北庭分裂之二第一九零章 堅城第一八六章 十州易幟!第一七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一章 橫槊掃千軍第十五章 八倍山第八十章 玉門攻防第九十四章 親離衆叛第四十八章 搶妻第十六章 血色之夜之一 附地圖第十六章 鐵門關之會第一六二章 伐交之一第一五五章 激戰!第六十章 馬賊第二九八章 大閱兵第九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十五章 兵家無秘籍第三章 燈下谷第四十四章 又得千金第三十六章 以戰養戰第一四零章 鍊金術之二第九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一七四章 開荒大元帥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一三五章 北庭分裂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一六六章 入他耶律德光的老孃!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一零六章 歸師必遏第一六二章 套南失陷第九十九章 兵權與大義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六章 敦煌第二七一章 上京會戰之六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三章 燈下谷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九十一章 汗血王座第三章 燈下谷第四章 食敵而肥第三十四章 襲途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七十七章 小將突圍第五十一章 畏唐威德之一第一七六章 尾聲第二四九章 全面緩衝期的到來第三零四章 遼津第六章 殷鑑第八十三 “活捉閻老狗!”第二二七章 國家未來之一第二八六章 河北烽火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二零七章 各方算計第二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八十四章 玉門破敵!第一二四章 士子西行第一八九章 哪裡人氏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二六零章 羣儒舌戰第五章 設阱人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六章 敦煌第十四章 破敵趁勝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一四零章 鍊金術之二第二十五章 轉移第四十六章 安胡策第一零三章 四面唐歌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一六三章 士子之心第二十四章 大雲寺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三二五章 遼西走廊第一六三章 士子之心第二十八章 北庭驚警第十四章 汾陽兵典第二六五章 晉北餘音第五十八章 火牛雷豬第一五五章 激戰!第一零二章 向東——葛羅嶺山口!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七十八章 狹路相逢之二第二四九章 全面緩衝期的到來第二零七章 各方算計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一三六章 饑民
第一六一章 開疆拓土八百里第一七六章 韓家父子第一四三章 戮胡十萬成我名第三十二章 陌刀之下無仁慈第一九五章 最後的陌刀?火龍舞第一一六章 秋收前夕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一三六章 北庭分裂之二第一九零章 堅城第一八六章 十州易幟!第一七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一章 橫槊掃千軍第十五章 八倍山第八十章 玉門攻防第九十四章 親離衆叛第四十八章 搶妻第十六章 血色之夜之一 附地圖第十六章 鐵門關之會第一六二章 伐交之一第一五五章 激戰!第六十章 馬賊第二九八章 大閱兵第九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十五章 兵家無秘籍第三章 燈下谷第四十四章 又得千金第三十六章 以戰養戰第一四零章 鍊金術之二第九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一七四章 開荒大元帥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一三五章 北庭分裂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一六六章 入他耶律德光的老孃!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一零六章 歸師必遏第一六二章 套南失陷第九十九章 兵權與大義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六章 敦煌第二七一章 上京會戰之六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三章 燈下谷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九十一章 汗血王座第三章 燈下谷第四章 食敵而肥第三十四章 襲途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七十七章 小將突圍第五十一章 畏唐威德之一第一七六章 尾聲第二四九章 全面緩衝期的到來第三零四章 遼津第六章 殷鑑第八十三 “活捉閻老狗!”第二二七章 國家未來之一第二八六章 河北烽火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二零七章 各方算計第二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八十四章 玉門破敵!第一二四章 士子西行第一八九章 哪裡人氏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二六零章 羣儒舌戰第五章 設阱人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六章 敦煌第十四章 破敵趁勝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一四零章 鍊金術之二第二十五章 轉移第四十六章 安胡策第一零三章 四面唐歌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一六三章 士子之心第二十四章 大雲寺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三二五章 遼西走廊第一六三章 士子之心第二十八章 北庭驚警第十四章 汾陽兵典第二六五章 晉北餘音第五十八章 火牛雷豬第一五五章 激戰!第一零二章 向東——葛羅嶺山口!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七十八章 狹路相逢之二第二四九章 全面緩衝期的到來第二零七章 各方算計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一三六章 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