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奏

三月,生機盎然的三月,三月是世間萬物盡情展現生命魅力的季節。鄱陽湖的三月也一樣,岸芷汀蘭,芳草萋萋,湖面上漁船來往,在平靜的湖面上激盪起一陣陣浪花。大自然對鄱陽湖是慷慨的,優美的環境,豐富的特產,千年長響的石鐘山忠實地提示着人們,歷史是不會因個人的原因而停留的。

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站在船頭,看着這美景,楊一心裡不由想起王勃這千古絕唱。與石達開約見的地點楊一選擇在這鄱陽湖面上。在後世的年代裡,楊一也曾經在空閒的時節,桃李喧囂的都市,躲藏到這大自然中來,每日裡傾聽籟,享受大自然帶來的這一份寧靜也祥和。有很多時候楊一曾經想永遠地停留在自然的懷抱裡,可現實不允許,只要上頭一聲令下,就算楊一躲在天涯海角,他們都有辦法能找到自己,每次與自然的告別就意味着又一次驚險旅途的開始。如今老天爺把楊一送到這個世界來,雖然躲開了那種刀口舔血的生活,可楊一又來到一個他不能逃避責任的世界。天朝上邦,泱泱大國如今以淪落成這般田地,人爲刀徂,我爲魚肉堂堂中華竟成了別人嘴角里的一塊肥肉,人人以能吃之而後快。

既然老天爺安排自己來到這個年代,就讓自己盡力來改變一切吧。

樓船很華麗,雖然楊一沒有刻意要求,但留守湖口的李柱子還是很賣力地弄來這一艘華麗的樓船,其級別有點像現在的豪華遊艇。

把石達開約到這湖面上來談判,楊一是本着公開的原則,希望在這裡石達開能放棄戒心,和自己達成共識。楊一來的時候只帶了兩個警衛,這也是想表達自己的誠意。

三兩個姣好的女子彈奏着美妙的樂意,當先的一個女子手持鐵板高唱水調歌頭,一曲大江東流去,浪淘盡千古英雄,道盡了人世間多少滄桑和無盡的豪邁。

相約的時間到了,湖面上依舊是一片平靜,偶爾有幾隻水鳥掠過水麪。激起一道道漣漪,微風吹面,使人心曠神怡,吹皺了這煙波浩淼的湖面。終於遠遠地看見一條快船朝樓船這邊趕來,應該是石達開來了。楊一趕緊讓人把船停靠在草鞋山邊的小碼頭上,等待着石達開的到來。來船在湖面上行駛地飛快,風帆鼓起,船鉉兩邊各有四隻擼在不斷擊打着湖面,飛也似地朝着楊一這過來。

湖面起風了,來船越來越近,肉眼已經能夠看見船上人的輪廓,楊一趕緊喊到船頭,整一整衣襟,怎奈疾風勁吹,吹亂了頭髮,吹起了衣帶。

終於可以清楚地看見石達開了那高大魁梧的身軀了,南人多瘦小,石達開也許算的上是個異類,來自廣西邊陲的他居然也生得如此高大。石達開一付清朝習慣的打扮,既然名義上已經投降,原來太平天國的那一套行頭也就不好意思在穿出來行走了。

雖然看起來有些憔悴,但看得出來石達開出來前是仔細收拾過的。一件海藍色的長袍,一頂鑲有綠玉的小帽,衣着雖然看起來都很普通,但質地絕對是上乘的,襯托出石達開這些年的地位和寶貴。

楊一站在船首,衝着石達開拱手稱道:“石先生,楊一在此等候多時了。”就在楊一打量石達開的同時,石達開也在觀察楊一,怎麼看都象一個公子哥的楊一,怎麼就把太平天國的百萬大軍消滅了?沒想到自己和同僚們居然敗在這麼一個小白臉手上,而且敗得如此痛快,雖然有自己人內訌的原因,但自己不也幾次敗在楊一手上了嗎?看來楊一真的是太平天國的剋星,也只能這樣解釋了。

這段日子石達開過的很不開心,回想起當年一同起兵造反的兄弟,永安封王的朋友們,如今還健在的就自己一個了,太平天國的輝煌大業已經是昨日黃花,不復存在了,想想還真有點揪心。如今自己也要面對命運的最後裁決,一切都看老天爺的安排吧。看着意氣風發的楊一在召喚自己,石達開也趕緊拱手回禮道:“楊大人,石達開路遠,來的遲了,大人莫怪。”兩船相靠,停穩後一塊踏板被架在兩船工之間,石達開順着踏板來到了楊一的樓船之上。

上得樓船,石達開意識地觀察了一下樓船的人員,除了幾個彈奏唱歌的女子,再有就是楊一和兩個貼身的警衛,看到這一切,石達開放心許多,暗地裡鬆了口氣,看來楊一沒安什麼壞心,這應該也算是一個好兆頭吧,石達開雖說這一趟來也沒抱着能安全回去的希望,來之前他已經交代手下,讓他們加強戒備,如果自己兩天內沒有音迅,大家就可以各自逃命去了。

來到這裡,石達開也只能抱着能爲手下的兄弟謀一條活路,也別無他求。

酒菜已經擺好,歌舞雙開始上演,楊一把石達開讓到坐位上,揮揮手道:“開船吧。”風帆升起,樓船徐徐繞着草鞋山行駛。

兩人客氣幾句,喝了幾杯後,石達開開門見山地問道:“楊大人,石達開今天來到這裡,一切聽憑大人的處置。”

楊一也不客氣,對石達開這樣的一代梟雄,他服氣的是你的實力,你跟他再客氣,沒有實力他一樣不鳥你,所以楊一道:“石先生既然如此坦率,楊一也不矯情了,先生能棄暗投明楊某很高興,關於先生的趨向問題楊某是這樣安排的。首先先生將受封爲安徽巡撫,繼續抵掌兵權,不過先生得到我辦的軍校內去學習一段時間,掌握一下指揮和運用新式部隊的要領,其次,武昌南昌兩地的部隊,要進行改變,去劣存優,不合格的一律遣返回家,朝廷發給安家費,留下來的一律由我派去的教官進行訓練,訓練好後再交給先生指揮,如何?”

對於楊一的安排,石達開還是很滿意的,畢竟以前有過太平軍投降的先例,楊一的處理辦法大致都是一樣的。這些情況石達開也都是瞭解過的。當年的李秀成和陳玉成都是這樣安排的。抱着必死決心而來的石達開能落下這麼一個結果,也還能有什麼好說的。如果真要說在什麼不滿,那就是石達開以前在太平天國的地位比李秀成和陳玉成高,如今反過來了,但這也沒有什麼好埋怨的,誰讓自己過來的遲了。

知道了結果,石達開心也算安了,這纔有心思去欣賞歌舞,石達開端起桌子上的酒杯道:“楊大人,石達開一介草莽出身,如今還是個窮途末路之人,竟然能得大人如此垂青,石達開感激不盡,借大人的酒在下敬大人一杯,從今往後石達開聽憑大人差遣就是。”說完石達開一口乾掉杯中美酒。說這番話的時候,石達開是真誠的。

既然石達開表態了,楊一也不能失禮,趕緊地端起酒杯迴應道:“如此最好,今後大家一起爲我中華的強盛共同進退。”說完楊一也一口而盡。兩人放下酒杯相視而笑。

這時候,船上的歌女正高唱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當中的舞女也把一把寶劍舞的寒光閃閃。樓船外的風更猛烈了,吹得兩邊的綵帶嘩嘩做響。

解決了石達開的問題,楊一心中最大的一塊石頭算落了地,有了石達開的加盟,楊一的手上又有了一張好牌,今後運轉起來就更自如了。

石達開連夜回武昌安排新軍接收部隊的事情,處理好一切後石達開直接到南京去軍校報到,接收南昌和武昌的事情楊一叫給了李柱子去辦。不知道對南京這樣一個故地,石達開重遊之後會有什麼感想?

上海,楊一又回到了他起家的地方上海。幾個女人早就在門口迎接自己的男人回家,只是沈家姐妹看起來有些憔悴,沒辦法,誰讓她們是沈家的女兒。這一次楊一回來主要的是把老婆們都接到北京去,原來在上海的產業楊一都準備交給手下打理,夫人們今後都別再參與管理了,女人們手上有了權利和金錢,遲早要弄出事情來。

回家的第一天晚上,楊一特意把沈家姐妹單獨叫到一邊。好好的安慰了一番,表面上看起來她們都很正常,楊一的心也放下許多,在宣佈把女人們都接到北京去的消息後,霍小玉她們三個無不歡欣鼓舞,女人嘛只要能在自己心愛的男人身邊,比什麼都強。沈家姐妹在聽到楊一這個決定後,開始也吃了一驚,隨後也表示接受。沈清霜手頭的情報機關,楊一也讓她交給餘薪和趙本初,沈清霜也沒有表現出不情願的意思,這倒讓楊一覺得有些不正常,但時間緊迫楊一也沒有時間去考慮太多。

後工廠內依舊是一片熱鬧的景象,雖說許多部門已經開始遷移,但西門子認爲一邊遷移一邊生產,這樣就不會耽誤部隊對武器的需求。西門子的這個主意讓楊一想起了二戰時蘇聯人的工業大遷移,那時候也是邊遷移邊生產,看來這個辦法是德國人想出來的。

“BOSS,你給圖紙我弄明白了,不過其中有一種東西做起來麻煩?”西門子習慣性的叫楊一作老闆,作爲楊一工廠的總工程師兼廠長,西門子的確是個很合適的人選。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認真和自律在西門子身上體現無疑。楊一給他的圖紙不是別的東西,是地雷、水雷的鐵絲網的圖紙。兩樣東西的圖紙都是楊一犧牲了晚上和女人門親熱的時間弄出來的,楊一太需要這兩樣東西了,地雷是防禦戰中的極品武器,水雷是軍艦最頭痛的東西。

英國皇家海軍是楊一目前最頭痛的對手,戰列艦可怕的炮火對近海目標來說,每一次齊射都是一次災難。水雷就是弄出來對付英國人的海軍的。

鐵絲網這玩意在這年頭用來防禦不要太好用了,洋鬼子你不是厲害嘛,弄幾道鐵絲網在陣地前,再挖上戰壕,要不堆上掩體,再架起機槍,這中華大地就是洋鬼子的墳墓,來多少殺多少。

只要把這幾樣東西弄出來,再多生產幾挺機槍,打起防禦戰來楊一心裡一點都不擔心。想到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人用重機槍兩天消滅英法聯軍五個師的壯舉,楊一有點興奮了。

西門子說的不好弄的玩意是水雷,楊一接過圖紙,聽西門子一解釋。頓時汗就下來了,原來楊一忘記了這年頭還沒有電焊機,圖紙上很多零件是用電焊機焊接的,楊一畫的時候也是分開畫的,而西門子理解成了需要螺絲連接起來,所以說弄起來比較困難。

“是啊,是不好弄,有困難。”楊一看着圖紙,也不知道該怎麼和西門子解釋。

“BOSS,你看這樣好不好,這幾個零件都可以相互組合起來,成爲一個零件,一次性車出來,這樣可以省掉許多工序。”西門子一邊說一邊拿着筆的圖紙上圈畫着。

看來當初把西門子從普魯士弄來實在是太正確了,西門子在機械技術上的才能是卓越的,創造性也是一流的,所有的意見都提在點子上。連楊一也挑不了什麼毛病了,可以說是現有條件生產出水雷的最佳辦法。

楊一對西門子的意見很滿意,不住地點頭道:“好,不錯,非常好。”誇得西門子臉上都開花了。

地雷和水雷的外殼以及引爆裝置西門子已經弄出來了。在火藥的問題上TNT太先進,現在弄出來有點過分,硝酸甘油不穩定,弄不好會炸到自己。黑火藥就不用說了,太原始。歐洲人早就發明和使用了苦味酸,而且目前楊一的工廠裡普通使用的就是苦味酸。苦味酸雖然也是高爆炸藥,但在楊一還是覺得威力不夠,楊一決定用苦味酸的升級產品,黃色炸藥。楊一從口袋裡摸出一張紙,這一次不是圖紙,而是黃色炸藥的化學配方,有了黃色炸藥,地雷和水雷的威力將得到大大的提高。

西門子接過楊一給的配方,楊一一再交代西門子,黃色炸藥弄再來以後先在水雷和地雷上使用。楊一的後工廠現在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幾次從歐洲美國弄回來的技術人員,現在都已經被楊一開始開出來的高工資腐蝕,擔當起了兵工廠技術骨幹的大梁,本國學徒的培養也初見成效,大批學徒如今也已經能獨當一面,這都是楊一最願意看到的事情,加之認真負責的西門子坐鎮,楊一基本上不用操心了。鐵絲網的工藝最簡單,西門子很快就弄出來了一次成型的生產流程,只是西門子對楊一弄這種帶釘子的鐵絲網表示不理解,楊一也沒時間和他去解釋。

江浙和上海一帶是楊一苦心經營的老窩,真要放棄還真有點捨不得,可英國人的艦隊太可怕,上海離海岸太近,工廠不遷移以後就是人家的死靶子。

聯軍的入侵迫在眉睫,楊一現在最缺乏的就是得力的人才,楊一首先想到的就是左宗棠,左宗棠是個人才,得想辦法把他弄出來幫忙,留在湖南太可惜了,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擰道聖旨讓左宗棠出來當浙江巡撫,現任浙江巡撫陳玉成現在在廣州呢,乾脆直接升爲兩廣總督,也能師出有名。

楊一在上海也沒呆幾天,很快就踏上了返回北京的道路,北京畢竟是首都,那是掌控天下的要地,離開時間太長怕是要出亂子。

楊一用了八天的時間從上海趕回了北京,老婆們都在後面慢慢地北上。回到北京楊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天下的官員做了一次調整,這一次調整主要是爲了應付即將到來的戰爭。

李秀成被任命爲直隸總督,陳玉成是兩廣總督,石達開安徽巡撫的任命也下來了,劉銘傳還是做他的兩江總督,左宗棠被楊一用一道聖旨正式任命,斷然沒有違抗的道理,這些就是中國文人的弱點。

三月底,廣州,虎門炮臺在陳玉成的嚴厲督促下修建的速度很快,陳玉成把從洋人那繳獲來的大炮都架在虎門炮臺上,如今的虎門炮臺比起以前的規模有了很大的提高,戰鬥力也得到很大的加強。俘虜的洋人按照楊一的指示,都押到韶關一帶的礦山裡去幹活了,這些洋人,楊一可是把他們當寶貝的,將來的能換大錢的。新軍沒有虐待俘虜的習慣,洋人們除了正常勞動,其他待遇還是可以的。

有了新的炮臺,陳玉成有信心和決心在廣州挫一挫洋人的銳氣。洋人入侵,廣州首當其衝,不在廣州打一下,陳玉成心裡不平衡。可戰爭這東西有時候打的就是絕對的實力,單有信心和決心是不夠的。陳玉成把主力遷往了韶關,廣州只留下一萬守軍。陳玉成這樣做心裡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陳玉成以爲,只要在廣州把洋人打疼了,洋人一定追過來報復,到時候自己在韶關就能好好地和洋人較量一下了。

四月初,湖南。左宗棠接到了前往浙江上任的聖旨,他知道這是楊一的安排,左宗棠除了對楊一的感激外,還生出了士爲知己者死的情懷。兩輛馬車,一輛拉着左宗棠的家小,一輛裝滿左宗棠的書,一個丫環,一個家人,老婆孩子,這就是左宗棠上任的隊伍。

兩湖總督的行轅內,曾國藩設宴給自己的老鄉餞行,酒過三巡後,曾國藩對左宗棠道:“兄乃經世大才,此去必定鵬程萬里前途不可限量。”左宗棠摸出自己在浙江考察寫下的筆記交給曾國藩道:“大人,楊大人在兩江推行的新政,效仿西洋列強的經濟之道,這乃是強我中華的良方,兩湖改革之事就拜託大人了。”

直奉,保定城內。李秀成新官上任,其實李秀成早就已經是實際上的直隸總督了,這一次不過是名正言順罷了。到任後的李秀成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在天津城外組織修建防禦工事,大沽炮臺按照楊一的戰略意圖是可以直接放棄的,沿白河兩岸,英國人艦炮打擊範圍之內,是最好的阻擊洋人的戰場。不出意外,天津城下應該是和洋人上岸用步兵和自己做戰,而新軍就沿着白河兩岸的官道,迭次阻擊,將洋人引到天津城下,待洋人成強弩之末的時候,一舉殲滅之。

東北,聶士成這一次是帶着聖旨去的,東北三省的總督,這官不少。俄國人是聶士成的主要對手。俄國人雖然在武器裝備上比英法兩國要落後,但哥薩克的騎兵驍勇善戰,俄國士兵的堅韌頑強,這都是英法兩軍所不具備的優勢,相對來說,聶士成以三萬新軍對抗接近十萬的俄國部隊,其艱苦程度是最大的。

上海,兵工廠的遷移已經基本結束,第一批地雷和鐵絲網也批量生產出來運往天津,西門子也把水雷的生產工藝徹底地弄出來了,就等着在南京新落成的兵工廠內批量生產。南京是新軍在南長江流域內定的最後防線,南京城外新軍士兵已經開始在修建工事。新軍的戰壕戰術即將是英法聯軍的惡夢。

浙江南部的海面上,劉十八和他的兄弟劉遠已經成爲新軍水師的最高指揮軍,海軍方面楊一實在找不到得力的將領來負責。弄個只會在陸地上打仗的外行來指揮,那是李鴻章在北洋水師乾的傻事,自己當然不能學。劉十八他們雖然不是很通軍事,但這浙江海面他們的老窩,打正規戰不行,打起游擊戰來就是他們的強項了,楊一正是用他們這一點,新軍所有的艦艇都在這浙江海面上的羣島中隱藏起來了,任務就是不斷地打擊英法聯軍的補給線。楊一教他們的方法是,專門對付運輸船隊,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躲,反正這浙江海面上有多少島嶼有多少暗礁沒有人比海盜出身劉十八更清楚了。

印度,英國人在亞洲最大的殖民地,在撲滅了印度大起義後,英國人採用收買分化的辦法,大大的加強了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印度徹底地成爲了英國在亞洲的奴隸。

和俄國人不同,英國人更相信自己的海軍,儘管從英國到中國要走很遠的路,但英國人還是選擇了從海上到中國的路徑,當然直接從俄國進入中國也不是不行,不過那也得讓俄國人答應才行啊,大家從克里米亞才親熱過的,俄國人在克里米亞吃了大虧,時刻提防着自己的盟友英法兩國呢,引狼入室的事情俄國人是不會做的,所以英法聯軍也只有走海路到中國了。

英法兩國爲這一次戰爭可說是下足了血本,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皇家海軍出去了半數以上的主力,加上法國人的六十艘軍艦,聯軍艦隊一共兩百艘各型戰艦,領銜的是皇家海軍的五大主力戰列艦,“僕次茅次”號,“皇家方舟”號,“胡伯”號,“女皇萬歲”號,“溫莎公爵”號,這五艘戰列艦爲商務目的皇家海軍編隊,基本上就是英國海軍橫掃世界的本錢,別的不說,單說這五艘戰列艦上的火炮數量就多達一千多門,每次齊射就是五百多門大炮在射擊,光這五艘軍艦就可以對方圓一千米以內的所有目標進行不間斷的炮火覆蓋,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樣的齊射用起炮彈來也格外的多。

兩百艘戰艦護航,英軍五萬,法軍十萬,大小船隻一千餘艘從英吉利海峽出發,沿非洲海岸航行,繞過好望角,出大西洋入印度洋,達到聯軍的第一個集結點——印度。

聯軍統帥部由皇家陸軍元帥威而金森伯爵,皇家海軍上將亞當斯,法國陸軍元帥讓、卡爾蒙多,法國海軍中將費而南多四人組成,經過兩國協商,聯軍總指揮由威而金森元帥擔任,統帥聯軍海陸兩軍近二十萬大軍,單就兵法上來說,聯軍勞師遠征,補給線過長,這已經犯了兵家大忌,不過這些都是中國兵書上纔有的,洋鬼子不懂,近百年來,西方列強仗着先進的武器在世界上到處燒殺搶掠,無往不利,要不是第一次聯軍的全軍覆沒,他們幾時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在聯軍士兵看來,上一次失敗,更多的是由於輕敵,而這一次,只要大軍一到,在中國境內那還不是暢通無阻,到時候逼着中國皇帝投降,再讓中國割幾塊土塊,賠上一大筆銀子,這戰爭就算結束了,這樣的論調在聯軍中已經形成共識,聯軍士兵也都普遍抱着輕鬆的心態,基本上把這次戰爭當成一次旅遊和發財的機會,也不怪士兵們會這樣想,工業革命以來,歐洲人在世界各地橫行無阻,非洲、美洲、大洋洲、最後是亞洲是中國,無一不屈服在先進的歐洲國家面前,而如此規模巨大的遠征,在歷史上也是頭一次,這更增添了兩國士兵的信心。

和普通士兵不同,作爲聯軍的統帥,威而金森元帥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中國人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殲滅有艦隊護航的五千聯軍,說明他們有相當的戰鬥力,但就軍事上而言,威而金森元帥是反對這樣的戰鬥的,就算有印度和新加坡爲跳板,但這仗打起來也不輕鬆,先別說彈藥的問題,到了中國以後,這二十萬人吃飯的問題就夠頭疼了,臨行之前,老元帥一再要求首相大人,讓他派人前往俄國,敦促俄國儘快出兵,可俄國人把部隊集結在邊境上以後,除了派了些小部隊過中國搶一點糧食財物,還有就是弄些女人回來,並沒有進一步進入中國,擴大戰爭規模的意思,看來英法聯軍不打出個樣子來,俄國人是不會主動出擊的,想到這些,老元帥罵了一聲:“該死的俄國野蠻人,擺明了是來撿便宜的。”

開戰之前,英國和法國也考慮到是否從印度出發,從中國的西部進入中國內陸,但很快被否定,中國西部惡劣的地形和糟糕的氣候就是中國最好的屏障,就算能克服這些困難,但西藏離北京路途遙遠,打到北京也不知道猴年馬月的事情了,打持久戰這可是英法聯軍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再說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是東南沿海和首都北京,西藏那鳥不生蛋、鬼不拉屎的地方,打下來也沒什麼油水,中國皇帝是否在乎都是個問題,更別說拿他們來要挾中國皇帝投降了。

來到印度的第一件事情,老元帥就把統帥部的幾位成員召集到他的辦公室來,討論一下對中國戰爭的具體細節,在威而金森元帥看來,這仗不能象上一次那麼打了,眼下中國的軍隊不比以前,情報上說許多中國軍隊都裝備了歐洲最新式的步槍和大炮,這不用說,一定是該死的普魯士人乾的好事,幸好來之前普魯士人攝於英法兩國外交上的壓力,已經同意停止對中國武器上的出口。

統帥部的人員很快就集合到威而金森的辦公室內,威而金森讓參謀打開地圖,用手指着中國沿海上的一個島嶼道:“先生們,爲了徹底地解決中國問題,這一次戰爭也許會持續很久,那麼我們就需要一個更接近中國的地方作爲戰略跳板,我個人認爲,我們在佔領中國南部最發達的城市廣州後,就應該立刻佔領這個地方。”衆人順着威而金森的手指看去,只見地圖上赫然寫着兩個字——臺灣。

北京,威而金森想到的,楊一也想到了,站在地圖前,看着中華的大好河山,楊一又一次感到自己肩膀上的責任,很快楊一就皺起了眉頭,因爲楊一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楊一立刻叫來張鍵,指着這地圖上的臺灣島:“先生,如果你是聯軍的統帥,你會怎麼利用這個島嶼?”

張鍵不假思索地就回答道:“那還用說,哪裡還能找到這麼理想的補給地點和戰略跳板?”張鍵說完之後自己也驚出一身冷汗,眼睛死死地看着楊一,兩人異口同聲地說道:“快,立刻進宮。”

四道聖旨很快就從紫禁城裡發出來,目的地分別是兩江總督劉銘傳,福建總督張懿德,兩湖總督曾國藩,水師提督劉十八,聖旨上要求張懿德立刻派一位得力人員到臺灣,組織起當地百姓,一旦聯軍入侵,一定要憑藉有利地形,使聯軍在臺灣不得安生,劉銘傳和曾國藩要全力支持福建方面,要人給人,要糧食給糧食,要銀子給銀子,要武器給武器,同時要求水師,竭盡全力從側面策應臺灣的防禦,狠狠打擊聯軍的補給線,絕對不能讓臺灣成爲聯軍優良的集結地和補給站,隨着聖旨一起到達的還有軍情的報告,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情報的重要性楊一是十分清楚的,早在消滅第一隻英法聯軍後,楊一就已經讓情報部門派人前往印度和南洋,設法在當地華人的幫助下,建立起情報系統,隨時報告聯軍的情報,聯軍先頭部隊纔到印度,數十隻滿載情報的信鴿就已經從印度起飛,飛往中國大陸。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威而金森和楊一都想到的臺灣,有一個人早就想到了,而且還提前做出了行動,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曾國藩支援到臺灣的李鴻章,石達開投降到英法聯軍被消滅,再到北京平叛,李鴻章時刻都牽掛着全國的局勢,曾國藩把李鴻章推薦到福建來當一個參將,李鴻章雖然不滿意,但也沒辦法,李鴻章到了福建以後,正值福建各地小刀會和天地會的起義,李鴻章很快得到總督張懿德的重用,他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李鴻章先是利用自己和新軍的關係,通過劉銘傳買了一部分的先進步槍,武裝起一隻三千多人的洋槍隊,然後憑藉這隻部隊,短短三月內就把幾路起義人馬殺得個血流成河,起義的火焰很快就被李鴻章撲滅了,當時正值奕忻在北京造反,國內形勢不明朗,張懿德的請功摺子也沒能上交,李鴻章的封賞也就一直沒着落,也就在這時候,李鴻章通過對新軍和楊一的瞭解,已經清晰地分析出奕忻必然失敗的結局,奕忻一旦失敗,楊一和洋人之間的戰爭就不可避免,洋人再來就不可能像上次那樣只來個幾千人馬,很有可能是幾萬,或者是幾十萬,這樣的戰爭打起來,那麼很可能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如果不幸言中,那麼臺灣島的戰略地位就可想而知了,想清楚一切的李鴻章當即向張懿德請命,率五千人馬上島,剿滅倭寇。

張懿德雖然捨不得李鴻章這樣的人才離開自己的身邊,但考慮到這臺灣離福建太近,東洋倭寇一旦在臺灣站住宅區腳,沒準以後就形成明朝那樣的百患,到時候朝廷怪罪下來自己是吃不消的,張懿德沒有想到,所謂的倭寇進犯,不過是李鴻章派人放出的流言,這時候的小日本,自己老家還讓美國人弄得雞飛狗跳,哪有心思來中國搗亂,李鴻章順利地來到了臺灣,他清楚地知道,一旦戰爭爆發,臺灣不是自己的墳墓,就是自己飛黃騰達的開始。

來到臺灣後,李鴻章第一件事就是安撫民心,然後以防禦倭寇爲理由,拿着福建總督張懿德的將令,把臺灣的大小兵權都抓在自己手裡,相對臺灣官員來說,李鴻章怎麼都是個上差,手裡還有兵權,只要李鴻章不妨礙大家發財,就讓他折騰去吧。但凡近海防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敵人消滅在海灘上,可洋人軍艦的威力李鴻章是知道的,別的不說,看看新軍大炮的厲害,就知道洋人應該更厲害,所以,憑藉自己手上的兵力在海灘上和洋人打,肯定是行不通的。李鴻章把防禦陣地設在了離海岸距離較遠的地方,同時還在臺灣中部的山區建立了兵站,囤積糧食彈藥,以備日後長期的堅守,爲了防止洋人順利地上島,李鴻章還準備了大量的火藥,一旦洋人打過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基隆高雄這些港口炸個稀巴爛,免得留給洋人,還聽說洋人的船都是燒煤的,那基隆的煤礦也要炸了去,免得便宜了洋人,就在李鴻章準備在臺灣大幹一場的時候,朝廷的任命下來了,楊一沒有忘記李鴻章,李鴻章被任命爲福建提督,李鴻章離開臺灣回到福州,緊接着就見到了朝廷的又一道聖旨,加強臺灣防禦,這時候,李鴻章才知道自己已經走在前面,既然已經開始,就沒有回頭的道理,李鴻章立刻向張懿德表示,自己願意與臺灣共存亡。

李鴻章的請求很快就得到批准,不過這一次李鴻章得到新的援助,不再是孤立的,劉銘傳從浙江給福建送來了三千新式步槍和三十挺重機槍,全是兵工廠新出產的傢伙,還有一百個軍官負責訓練臺灣島上的部隊,爲了表示對楊一命令的堅決執行,劉銘傳還調調撥出一個團的兵力,外加一個重迫擊炮團交給李鴻章使用,有了這兩千增援和新到的武器,李鴻章守衛臺灣的信心更足了,不但如此,湖南的曾國藩考慮到福建臺灣一帶,民風孱弱,士兵戰鬥力低下,曾國藩身爲李鴻章的老師,弟子有困難,怎麼會袖手旁觀,所以曾國藩不但給福建運來大批糧食,還送來了五千兵勇,這樣一來,臺灣島上的李鴻章能用上的部隊就多達兩萬餘人,加上李鴻章的提前準備,守住臺灣,已經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情了。

戰爭已經一觸即發,聯軍主力已經到達他們的第二個集結地點——新加坡。

多年以後,李鴻章回憶起自己在臺灣的經歷時坦言,在臺灣問題的處理上,是其一生最閃光的時刻。也正是由於李鴻章對戰爭發展做出的提前預判,並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才使得臺灣防禦不至於倉促啓動。

印度,聯軍內部就作戰的計劃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原因是威而金森元帥提出的進佔廣州以後,先奪取臺灣爲跳板和補給站的計劃,遭到了統帥部其他人的置疑。老到沉穩的威而金森元帥把中國軍隊當成了一個對等的對手,充分考慮到這場戰爭可能出現的艱難,所以才提出這一穩健的方案。客觀的來說,這一戰略是正確的,如果完全按照威而金森元帥的方案來執行,佔領臺灣以後,以強大海軍爲依託的聯軍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可以說聯軍完全處於不敗之地,就算在中國內陸遇到挫折,也可以迅速從海上撤退,到時候臺灣完全可以充分發揮其機動性,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聯軍可以說想打哪就能打哪。

慶幸的是,威而金森的這一作戰方案,在戰爭初期遭到了聯軍統帥部其他人的置疑,通過表決以後,這一方案被否定。被否定不是因爲這一戰略是錯誤的。而是因爲這一戰略和聯軍發動戰爭的初衷和目的相違背。英法兩國之所以發動戰爭,一是由於上一次聯軍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大批聯軍士兵甚至兩國公使都成了中國人的俘虜,別的不說,單就在國際上影響上來說,英法兩國敗給了中國這樣一個落後的國家,已經成爲了全歐洲的笑柄,這是兩國絕對不能容忍的。

其次,儘管有印度和新加坡作爲進攻中國的跳板,但聯軍的補給線還是相當漫長的,糧食可以就地掠奪,武器彈藥就必須遠送了。從這一點上來看,英法兩國最期望的結局是速戰速決,以最快的速度迫使中國皇帝投降,在英法兩國的印象中。中國和印度不同,中國的士兵是頑強的,百姓是難以馴服的,想把中國完全變成殖民地是不現實的。要想讓中國屈服,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中國的皇帝屈服,而中國最容易向西方屈服的就數中國的皇帝了。

最後是兩國想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什麼好處。英國人目的明確,就是要中國單方面無條件投降,然後賠償鉅額戰爭賠款,釋放聯軍戰俘和公使,中國全境向兩國開放中國的海關由英法兩國來管理,鴉片貿易合法化,要求中國進一步割讓香港附近的幾塊領土。法國人的胃口也不少。英國人的要求他們也一樣要求,另外還要求中國割讓廣西大部分領土,這樣他們在安南的殖民地就能連成一片。

綜上所述,兩國政府目的很明確,用最短的時間結束戰爭,從戰爭榨取最大利益。正因爲如此,皇家海軍主將亞當斯,法國陸軍元帥讓、卡爾蒙多極力主張先打廣州。拯救出僑民後,留下一部分軍隊據守廣州和香港,主力立刻揮師北上,在中國最富庶的地區江浙一帶大肆破壞後,立刻繼續北上,從天津大沽口登陸,迅速拿下北京,到時候中國皇帝想不投降都難。

儘管這一方案在威而金森看來不夠嚴密,但軍事是爲了政治服務的,從兩國利益的角度來說,後一方案更符合兩國的利益。也正因爲如此,李鴻章在臺灣得到了更多的準備時間。

威而金森雖然覺得後一方案有些不妥當,但本着對皇家海軍和陸軍的信任,加之對手是個落後的國家,二十萬聯軍怎麼打都不至於失敗吧,更何況還有俄國人在中國東北的十萬大軍,所以威而金森同意了這個方案。

和英法兩國不一樣,俄國人在賠款上倒沒有什麼太多的要求,他們更多的是想要土地,只要聯軍一動手,俄國公使就會跳出來充當和事佬,也權和談爲理由,要求中國割讓土地,反正他看上的土地都是些寒冷荒涼的地方,俄國人想當然的認爲,中國政府也不會太心疼這些地方。退一萬步來說,要挾不能達到目的,英勇的俄羅斯士兵也應該能達到目的。俄國人心底的想法是,能不打仗就能得到的好處,那就別打仗。也就是由於俄國人不是十分積極的態度,使得戰爭初期未能形成聯軍預計中的對北京形成南北夾擊的態勢。

中國,東北,聶士成已經到任一個多月了,面對俄國人在邊境的騷擾,聶士成只能忍耐,一邊動員邊民內遷,一面在距離邊境兩百多公里的地方建立起第一道防禦陣地。四月的南方已經是春意盎然,百花爭豔,而這邊境一帶依舊是冰天雪地,這樣的季節俄國人也不會主動進攻,更別說他們並不是十分想擴大戰爭的規模。聶士成來到東北後,首先是聯絡當地士紳,積極準備防禦,其次考慮到東北特殊的地理環境,聶士成加大了騎兵部隊的建設力度,以當地騎術熟練的青年爲基礎,組建了一支三萬餘人的民間騎兵部隊。平時這些青年都是百姓,只是定期接受聶士成派將官的訓練,一旦戰爭爆發,他們立刻應徵入伍成爲戰士。聶士成也不是不想有一支固定的騎兵部隊,可是現在全國部隊裝備都很緊張,就算所有兵工廠加足馬力生產,每月也只能生產出步槍5000支,更何況還要生產子彈、炮彈、機槍、迫擊炮等其他武器,最近楊一還讓西門子他們弄地雷和水雷,這生產任務就更緊張了,新一期的兵工廠雖然已經在安徽的皖南山區開工但畢竟是遠水,救不了渴。

考慮到天津是北京的門戶,也是聯軍首先的攻擊目標,楊一在天津和北京一帶部署了六萬全新裝備的四個步兵師,唯一的一個重炮旅也部署在天津,楊一所能集中到的三萬騎兵,也放在了天津。還有七萬裝備相對落後的步兵,他們的任務就是沿白河兩岸的官道迭次防禦,打擊消耗聯軍,拖延聯軍前進的速度,爲主力部隊在天津城下聚殲聯軍做裝備。

聶士成能帶到東北的,只有五千裝備新式武器的一個混成旅,除了機槍和迫擊炮,部隊沒有其他任何重型武器。所以聶士成一面請求楊一多分配些武器好讓他就地武裝當地的青年。

1860年4月20號,新加坡的港口已經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船隻在補充淡水和給養,陸軍不斷地登上運輸船隻,英法兩軍大小船隻共計兩千一百零六支已經準備就緒。聯軍旗艦“女皇萬歲”號戰列艦發出命令,全軍出發。艦隊開始緩緩地行駛出港灣,朝中國而來,領先的正是戰列艦“皇家方舟”號。隨着艦隊的出發,南大平洋海面升起烏雲一般的煙霧,歷史上最龐大的一支以風帆結合蒸汽動力的艦隊正朝中國殺將過來。

廣州,陳玉成苦心經營的虎門炮臺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各種口徑的火炮五百多門,海面上也拉起了道道鐵索,作爲阻擋聯軍艦隊的屏障。炮臺修築的很堅固,而且有的炮位建築地也很隱蔽,應該說陳玉成充分吸取了以前清軍失敗的教訓,炮臺附近還修建了完整的步兵工事,防禦聯軍步兵登陸。廣州城內,大部分居民在部隊的勸說下,已經開始陸續遷離廣州,到鄉下或者更遠的地方去躲避戰火,廣州城外已經修築好衆多堅固的工事,陳玉成是決心和聯軍在廣州好好較量一下了。就連已經撤退到韶關的重迫擊炮旅,也被陳玉成調回了廣州。另外,陳玉成還人韶關調回了一個新式裝備的步兵師,這樣陳玉成手頭的六萬大軍在半數以上都部署在了廣州一帶,兩個新式裝備步兵師也有一個在廣州前線。

時間是1860年4月30日,一路順風順水的聯軍艦隊終於出現在南中國海的海面。任何侵略者都會披着和平的外衣,英法聯軍也不例外。聯軍首先向廣州城裡的陳玉成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陳玉成立刻棄城投降,大英帝國和法蘭西人民都是熱愛和平的,戰爭嘛那都是由於中國人不聽話才引起的。

是啊,鴉片是有毒的,在英國販賣鴉片是有罪的,所以英國人才把鴉片賣到中國來,還要求鴉片貿易合法,還要求不徵收關稅,就連中國的海關他們也要插手管理,這就是所謂的和平條件。讓中國人都做他們的奴才,任他們魚肉,就不會有戰爭了。中國人要想真正成爲自己的主人,只有不懈的努力使自身強大起來,經過頑強的戰鬥,使世界不敢小覷中國,也才能使中國在世界上有說話的餘地,這一點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第8章 和談(下)第3章 婚姻大事(2)第8章 領兵蘇滬(1)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20章 三戰廬州(1)第22章 海疆萬里第5章 中外合資第23章 新的世界格局第17章 小刀會第8章 和談(中)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12章 國事家事第5章 軍火買賣(1)第5章 離別第31章 打援第10章 苦戰(1)第1章 風雨飄搖第10章 苦戰(4)第4章 練兵第4章 練兵第7章 鎮壓第12章 女兒情懷(3)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2)第8章 和談(上)第10章 苦戰(1)第18章 兩江總督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4章 序幕第22章 海疆萬里第1章 風雨飄搖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6章 烽煙四起第10章 滬上名妓(1)第1章 底線第13章 安內第10章 苦戰(1)第4章 序幕第10章 苦戰(8)第10章 苦戰(7)第13章 遠方來客(1)第9章 起步第6章 發展(2)第13章 遠方來客(1)第37章 京華風雲第34章 流水不爭第40章 圍城第20章 李家(2)第21章 橫掃兩岸第18章 新中國第6章 發展(2)第23章 挺進北非第8章 協議搶劫(1)第10章 苦戰(7)第12章 歸途第4章 德國朋友第10章 滬上名妓(2)第7章 鎮壓第21章 橫掃兩岸第12章 女兒情懷(3)第4章 寒冬第2章 家第18章 廬州(3)第5章 離別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10章 滬上名妓(1)第2章 家第15章 揚威於海上第13章 遠方來客(1)第33章 赴會第18章 廬州(1)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二部第十九章第3章 婚姻大事(2)第10章 苦戰(2)第3章 前奏第23章 挺進北非第1章 回到舊社會第19章 選擇第20章 三戰廬州(4)第11章 幕後第18章 新中國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第5章 軍火買賣(1)第22章 各懷鬼胎第5章 離別第4章 序幕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1)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2)第21章 經濟危機第29章 外患第10章 苦戰(6)第1章 我叫瀋陽第6章 浙南沈家(2)第34章 流水不爭第20章 大義第9章 起步第9章 宣戰第21章 三戰廬州(2)第6章 浙南沈家(1)第19章 選擇
第8章 和談(下)第3章 婚姻大事(2)第8章 領兵蘇滬(1)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20章 三戰廬州(1)第22章 海疆萬里第5章 中外合資第23章 新的世界格局第17章 小刀會第8章 和談(中)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12章 國事家事第5章 軍火買賣(1)第5章 離別第31章 打援第10章 苦戰(1)第1章 風雨飄搖第10章 苦戰(4)第4章 練兵第4章 練兵第7章 鎮壓第12章 女兒情懷(3)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2)第8章 和談(上)第10章 苦戰(1)第18章 兩江總督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4章 序幕第22章 海疆萬里第1章 風雨飄搖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6章 烽煙四起第10章 滬上名妓(1)第1章 底線第13章 安內第10章 苦戰(1)第4章 序幕第10章 苦戰(8)第10章 苦戰(7)第13章 遠方來客(1)第9章 起步第6章 發展(2)第13章 遠方來客(1)第37章 京華風雲第34章 流水不爭第40章 圍城第20章 李家(2)第21章 橫掃兩岸第18章 新中國第6章 發展(2)第23章 挺進北非第8章 協議搶劫(1)第10章 苦戰(7)第12章 歸途第4章 德國朋友第10章 滬上名妓(2)第7章 鎮壓第21章 橫掃兩岸第12章 女兒情懷(3)第4章 寒冬第2章 家第18章 廬州(3)第5章 離別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10章 滬上名妓(1)第2章 家第15章 揚威於海上第13章 遠方來客(1)第33章 赴會第18章 廬州(1)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二部第十九章第3章 婚姻大事(2)第10章 苦戰(2)第3章 前奏第23章 挺進北非第1章 回到舊社會第19章 選擇第20章 三戰廬州(4)第11章 幕後第18章 新中國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第5章 軍火買賣(1)第22章 各懷鬼胎第5章 離別第4章 序幕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1)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2)第21章 經濟危機第29章 外患第10章 苦戰(6)第1章 我叫瀋陽第6章 浙南沈家(2)第34章 流水不爭第20章 大義第9章 起步第9章 宣戰第21章 三戰廬州(2)第6章 浙南沈家(1)第19章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