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首輔的病

徐寶祿升任吏部尚書,錢進是一點都不意外的。他出任廣東布政使這些年,轄內百姓過得還算富足,也沒什麼大的變故發生,每年的考評至少能得個上評。

不過,若是首輔有意提拔徐寶祿,不應該是他親自開口啊。回想起首輔書房內那副猛虎下山圖,錢進心裡不由得嘀咕起來:莫非首輔已有退意?這是在推選接班人?

當然,首輔就是首輔,若是他舉薦一名弟子還被大臣們說三道四,那他這幾十年在朝堂上白混了。果然,梅祭酒和曹尚書等人雖然面色不悅,但也只能默認了。

出人意料的是,接下來首輔一不做二不休,把梅祭酒提名的方仕等人也一一給否了,理由便是賣官案尚未蓋棺定論,這麼快就商議候補人選似乎不妥。

這一次,梅祭酒等人終於沉不住氣了。

在朝堂上混,無非是你敬我一寸我讓一尺,說白了就是一種利益交換。你舉薦自己的門生出任吏部尚書,我的弟子佔個主事的名額都不行?

對於梅祭酒等人的聲討,首輔一點沒有退讓。

錢進心裡疑惑。往常首輔行事倒還中正平和,今日的種種卻透着股奇怪。不過細細一想也說得過去。他既然給徐寶祿拉起了大旗,當然不會再讓其他官員安插這麼多釘子進來。等徐寶祿上位,下屬官員的任命自然會有他自己的主意。

最終,這場紛爭在首輔的一再堅持下還是偃旗息鼓了。

接下來,又有幾名地方大員上了幾個奏章。朝堂上的大員們各懷心事,也無心議政,因此便不了了之。皇帝見狀便打算退朝。

工部曹尚書突然奏道:“陛下,這次賣官案查辦的漂亮。聽說從頭到尾都是天子侍講錢進主持的。老臣以爲,此等良才應該重賞。”

皇帝笑了笑,說道:“曹尚書之意甚合朕心。朕已經賞了他銀子,還給了他一個錦衣衛的千戶當。曹尚書以爲如何?”

曹尚書內心震撼。他辛辛苦苦爬了幾十年才爬到工部尚書這個位子上,而錢進來京城才幾個月就成了錦衣衛的千戶,真是人比人氣死人。不過,他面上依然笑道:“臣以爲,錢侍講是新科狀元,陛下要賞也應該賞個文官給他當,如此方不負錢侍講的滿腹詩書啊。”

皇帝沉思了一下,也覺得曹尚書言之有理,於是問道:“那依曹尚書之言,朕該賞個什麼官職給他?”

“依老臣看,如今吏部給事中一直空缺,不如便由錢侍講出任如何?”

皇帝猶豫了一下,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妥。六科給事中是高祖皇帝設的,到自己這一朝,因爲有首輔在,各科道的給事中作用便不再那麼明顯,因此六科的給事中便沒有滿員。比如吏部這幾年便一直沒有設這一職位。

說白了,給事中就是皇帝的近侍,一般由年老者出任,主要爲監察六部而設,但只有正七品的品級。按理說,錢進無論才華,還是辦事能力,出任給事中一職都足夠勝任。可這一官職如此重要,爲何曹尚書單單舉薦了錢進呢?

想到這裡,皇帝定了定神,說道:“曹尚書之言很有道理,只不過得先問問錢侍講自己願不願意?朕不會做那強迫他人之事。”

錢進一直注意着曹尚書這邊,聽到陛下詢問,他當即回道:“陛下,臣資歷尚且,不能勝任,還請陛下另尋良才。”

適才他便已經想明白了。曹尚書是陰險狡詐之人,首輔剛剛舉薦了徐寶祿,他這邊就舉薦自己出任吏部給事中。這擺明了是讓自己跟徐寶祿去鬥啊。

再說了,自己纔來京城沒多久,若是這麼快就身居要職,難免會有人嫉妒。到時候自己只要一個小小的失誤,說不定就是被羣起而攻之的結果。這便是“捧殺”,講究的是殺人不見血,卻比真刀真槍的更爲陰毒。

如此淺顯的道理,錢進能明白,首輔豈能不明白?只見李首輔衝曹尚書笑了笑,說道:“此事不妥。年輕人還需多些磨練,切莫做那揠苗助長之事。”

曹尚書陰沉着臉不再說話。

今日朝堂上完全是李首輔唱的主角,把權臣二字詮釋了一遍,其他如梅祭酒、曹尚書之流全成了跑龍套的。其他大臣有與首輔交好的,也有坐山觀虎鬥的,便成了這朝堂上的觀衆。

一場好戲就這麼落幕。

…………

內廷御書房,皇帝趙無極屏退了左右,連蔡公公等近身太監也不例外。御書房裡只剩下了錢進一人。

皇帝也不言語,抓起書案上的一支大狼豪筆龍飛鳳舞地寫了起來。不多久,或許覺得今天意境差了點,他將毛筆一扔,在桌上那張白宣上濺起一道墨汁,乍一看倒有點像是一朵梅花,只不過是黑色的。

錢進瞥了一眼皇帝的無心之作,奇到:“陛下,今日爲何如此煩悶?”

皇帝嘆了口氣,說道:“首輔的病加重了。”

“敢問陛下,太醫那裡怎麼說?”

“昨夜首輔不慎暈倒,幸虧家裡發現的早……”皇帝黯然說道:“太醫說是瘻症,也沒好的法子治……”

錢進心中駭然。瘻症就是痔瘡,本是一個平常的病症,可看陛下的神情,李首輔這病顯然已經不輕了。

回想起他第一次去李府時,首輔便飲綠豆酒,吃飯也不多。看來,首輔是早知道自己的病情的,可他偏偏自己扛着。這一次病發,老人家比不得年輕人,恢復能力差,需要精心調養才行。於是他當即說道:“陛下,首輔需要調養身體,微臣請求陛下准許首輔回蘇州老家養病。”

“朕又何嘗不知道首輔需要休養。昨天,首輔去了太后那裡一趟,言之鑿鑿說你可以保陳國五十年基業長青;今日,他又舉薦了徐寶祿出任吏部尚書。朕已隱隱感覺,首輔……像是在安排後事了。”

錢進也吃了一驚。一來是沒想到首輔居然這麼看得起自己;二來,今日朝堂上首輔寸步不讓,原來他早已知道自己拖不起。

對於瘻症,眼下陳國的醫治手段有限,只能用涼性的藥慢慢拔除身體裡的燥火。他想起前世自己經常吃魚腥草來降火,於是跟皇帝建議道:“陛下,首輔若是不肯回鄉休養,不如去南方求藥。有一味草藥叫魚腥草的,或許能解首輔之急。”

皇帝正愁沒得法子治首輔的病,當即便喚來蔡公公,急道:“小菜瓜,傳旨洪門達,限他二十天之內採來魚腥草來,違令者斬。”

蔡公公見皇帝心情不好,領了旨意便趕緊準備出宮。

錢進在後頭說道:“蔡公公,勞煩你跟洪門達說清楚了,藥必須去蘇州採,而且必須用老根。”

蔡公公嘴裡答應着,人已經飛奔出去。

皇帝看着蔡公公走遠,才說道:“朕也想過,若是能直接下一道聖旨讓首輔告老還鄉那是最好。可是朕也知道,首輔若是沒有政事寄託,只怕不出一個月他便會撒手西去。”

錢進點了點頭,人活一世,總是需要些精神寄託的。

他拜別了皇帝,當即便去了李府。今天首輔沒有去文淵閣,退朝之後便在東書房休養,批閱奏章之事也全託付給了太后。

見到錢進氣喘吁吁的樣子,首輔將手中的書放下,笑道:“還是毛毛躁躁的啊。”

錢進見首輔暫時無事,心裡也稍安了一些。他行了一禮,尷尬笑道:“平日裡來的少,讓首輔見笑了。”說話間,他打量了一下首輔的臉色,發現確實比平日蒼白,便關切的說道:“首輔之於陳國,便如棟樑之於大廈,需多愛惜些身體。”

“呵呵呵……”首輔笑了笑,卻不小心岔了氣,咳嗽了好一陣才說道:“一時半會還死不了。”

錢進連忙遞上一杯溫茶水,看着首輔喝了兩口才將茶碗放回桌上:“陛下已經派人去蘇州採魚腥草去了,到時候自然是藥到病除。”

首輔搖搖頭,說道:“沉痾舊疾,已非草木之力能夠奏效了。”頓了頓,他繼續說道:“徐寶祿雖然在朝中根基一般,但爲人處世極爲老練,到時候有他助你我是放心的。”

“首輔不必勞神這些,眼下多休養纔是正理。晚輩雖然不才,說句大言不慚的話,等這海禁一除,到時候晚輩也不會怕了誰。”錢進說這話並非誇海口。等他在海上站穩腳跟,誰還能奈何他?

首輔盯着錢進瞧了半響,問道:“是不是也不用怕陛下了?”

錢進詫異。一直以來,他對皇權從來都欠缺敬畏之心。外公坐了八年大牢,外婆慘遭賊人殺害,恩師楊應和的父親也沒有得到善終,這些都是因果。只是,皇帝對他還算不錯。可首輔是怎麼瞧出這些來的?

首輔見錢進不答話,便長嘆了一聲,說道:“罷了……以後的事誰又說的清呢?老夫也不求你什麼,只希望你以後行事多爲黎民百姓考慮。”

“首輔,就不能跟晚輩說說外公當年的事嗎?外婆又是死於何人之手?”查辦賣官案期間,錢進託洪門達帶着自己去了趟鎮撫司的案牘庫,卻發現與外公相關的卷宗全都不見。因此,他對當年之事更加疑惑。

看首輔的表情,他是知情的。只是,他似乎有難言之隱。錢進也不好爲難的他,於是又說了幾句體己話便起身告辭。

走到門口的時候,首輔開口說道:“當年之事,你外公其實全都知情,等你有空了去問問他吧。”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朝堂裡的事無需擔憂,老夫就算要走,也會拉幾個墊背的。”

錢進躬身行了一禮,又道了聲珍重,便出了李府。

第八十章 徐寶祿抵京第七十二章 好一頓板子第七十六章 一地狼藉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六十七章 高遠現身第九章 到京都第一百零九章 傷第三章 天正公(一)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十七章 結青絲第一百零八章 退敵第二十九章 北望京都第十一章 提司尋親(一)第四章 天正公(二)第十章 夜出居庸關第七章 一舉殲滅第一百零六章 韃靼騎兵現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九十六章 三百勇士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十一章 提司尋親(一)第七十一章 皇帝的允諾第三十四章 結復社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三十六章 第一桶金第十九章 金臺明的選擇第二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章 倭寇乍現第四十八章 閒話文淵閣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三十二章 楊梅詩會(二)第一百章 靜公主的前世今生第三十四章 結復社第五十九章 致富之道(二)第八章 閱兵典禮第七十六章 一地狼藉第九十章 激辯(一)第八十四章 艾米莉尋夫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五十六章 兄妹閒聊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一百零八章 退敵第八十一章 首輔殯天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二十四章 書生詠歎調第二十九章 北望京都第二十六章 襲百戶銜第二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三十四章 結復社第六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七章 初聞海戰第七十五章 又現黑衣人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六十章 致富之道(三)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五十三章 錢進的報恩第九十五章 對面的鄰居第四章 寶兒裹足第二十三章 桂榜題名時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三十三章 楊梅詩會(三)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七章 一舉殲滅第九十八章 密謀第一章 故人來訪第五十九章 致富之道(二)第六十三章 襲殺第二十八章 兩封家書第二十七章 雲三娘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二十三章 桂榜題名時第二十二章 安慶公主第三十章 秉燭夜談第七十八章 首輔的棋局第九十六章 三百勇士第九十一章 激辯(二)第十四章 鬥訟(二)第九十一章 激辯(二)第二十章 遊食出京第一百零八章 退敵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五十八章 致富之道(一)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十五章 雪夜火鍋第二十五章 新貴第十八章 議修炮樓第八十三章 入主文淵閣第二十二章 金臺明的往事第十三章 鬥訟(一)第十九章 金臺明的選擇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九章 縣衙敘話第二十三章 桂榜題名時第二十八章 算命先生第二十二章 金臺明的往事
第八十章 徐寶祿抵京第七十二章 好一頓板子第七十六章 一地狼藉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六十七章 高遠現身第九章 到京都第一百零九章 傷第三章 天正公(一)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十七章 結青絲第一百零八章 退敵第二十九章 北望京都第十一章 提司尋親(一)第四章 天正公(二)第十章 夜出居庸關第七章 一舉殲滅第一百零六章 韃靼騎兵現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九十六章 三百勇士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十一章 提司尋親(一)第七十一章 皇帝的允諾第三十四章 結復社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三十六章 第一桶金第十九章 金臺明的選擇第二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章 倭寇乍現第四十八章 閒話文淵閣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三十二章 楊梅詩會(二)第一百章 靜公主的前世今生第三十四章 結復社第五十九章 致富之道(二)第八章 閱兵典禮第七十六章 一地狼藉第九十章 激辯(一)第八十四章 艾米莉尋夫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五十六章 兄妹閒聊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一百零八章 退敵第八十一章 首輔殯天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二十四章 書生詠歎調第二十九章 北望京都第二十六章 襲百戶銜第二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三十四章 結復社第六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七章 初聞海戰第七十五章 又現黑衣人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六十章 致富之道(三)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五十三章 錢進的報恩第九十五章 對面的鄰居第四章 寶兒裹足第二十三章 桂榜題名時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三十三章 楊梅詩會(三)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七章 一舉殲滅第九十八章 密謀第一章 故人來訪第五十九章 致富之道(二)第六十三章 襲殺第二十八章 兩封家書第二十七章 雲三娘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二十三章 桂榜題名時第二十二章 安慶公主第三十章 秉燭夜談第七十八章 首輔的棋局第九十六章 三百勇士第九十一章 激辯(二)第十四章 鬥訟(二)第九十一章 激辯(二)第二十章 遊食出京第一百零八章 退敵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五十八章 致富之道(一)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十五章 雪夜火鍋第二十五章 新貴第十八章 議修炮樓第八十三章 入主文淵閣第二十二章 金臺明的往事第十三章 鬥訟(一)第十九章 金臺明的選擇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九章 縣衙敘話第二十三章 桂榜題名時第二十八章 算命先生第二十二章 金臺明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