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結復社

三日後的清晨,四合院來了位陌生的訪客。

錢進端起茶壺抿了口茶,將對面那人打量了一遍,卻發現眼生的很。來人是名年輕書生,約摸二十幾許,穿一身青布舊長衫,身材高挑,卻很瘦。

“錢侍講,鄙人李士隱,江西人士。”那青年書生首先開口說道。

“哦,江西哪裡?”錢進聽得來人與外公是同鄉,不由好奇道。

“江西平昌府。”李士隱直奔主題:“錢侍講,我已經拜入楊師門下,說起來應尊稱您一聲三師兄。”

錢進聽得此話,雖然內心震驚,面上卻無表情,只問道:“可有什麼憑證?”

李士隱起身頌道:“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錢進聽得此話心中大定。這李士隱所頌出自《新格物學》開篇第一句話。錢進出平昌府時,二師兄宋天學便以此句作爲暗號。外人即便得了這句話,也不甚明瞭。因此,這李士隱是自己同門無疑。

他起身扶住李士隱的手臂,臉上也洋溢着和煦的笑容,問道:“楊師收得高徒,實在是可喜可賀之事。卻不知李兄排行第幾?”

“錢侍講叫我師弟即可。說來慚愧,來京之前我並未見到楊師,是二師兄宋天學代爲收徒的。”李士隱答道。

錢進未聽到楊師音訊,不免有些悵然若失。與楊師分別已經一年多了,也不知道他現在到了何處。本來楊應和就瘦,平時又不大會照料自己,不知道他現下過得如何。

李士隱見錢進不言語,便說道:“宋師兄說你在京城並無太多根基,讓我前來相助於你。本欲在京城安頓好了再來拜會,卻不想這段時日聽到師兄高中狀元,前幾日又在楊梅詩會上將代孝儒氣得吐血。我便忍不住提前來拜會了。”

錢進笑了笑,只問道:“可曾參加會試?”

“在江西之時,我便與師兄坐而論道。師兄嘗言,新格物學是一門奇術,格之可造化億萬百姓,我深以爲然也。去年江西秋闈,我本來得了個第一,與宋師兄相識之後,我便斷了這會試的心思。既有如此奇術,我還去參加會試便有些捨本逐末了。”

錢進拍了拍李士隱的肩膀,卻無言以對。堂堂江西秋闈第一,居然被宋天學忽悠來給自己打下手。看來,以後只能對這位師弟好一點來彌補了,於是他問道:“現下安頓在何處?”

“暫住江西同鄉會館。”

“我這裡倒是還有幾間空房,師弟不如搬來同住?”

李士隱沉吟了一下,說道:“還是別了。京城不比地方,現在師兄又是名人,以後若是被人知曉我與你的關係,恐被人所乘。”

錢進想了想,李士隱說的也有些道理。他來京城沒多久,家中人口便已被皇帝打探清楚。這京城多密探,路上隨便遇到某個人,說不定就是錦衣衛或者東廠的探子。

想到這裡,他從裡屋取出兩個金元寶,說道:“師弟剛來京城,想必各處用度不少,這些銀子你先拿着。”

李士隱也不推脫,拿了元寶便直接塞在衣袖裡。

錢進看了大爲讚賞。若是這李士隱左右推脫,他不免會生出輕視之心。要知道自己這一門最大的特點便是不講這些虛禮,該吃的要吃,該拿的要拿。眼下這李士隱的做派倒是有幾分楊應和的影子。

李士隱將元寶收拾妥當之後,正色說道:“師兄,來之前我便有一番考慮。咱們門下弟子過少,以後要將新格物學發揚光大,最不可缺少的是人。趁現在殿試放榜還沒多久,咱們也應該網羅些有才之人。”

“你有何良策?”錢進問道。

李士隱思索片刻,說道:“落榜的寒門學子纔是重點。這些書生舉家之力來京城參加會試,落榜之後只怕連返鄉的盤纏都沒着落。他們多半會在京城尋一門差事,或入豪門當個師爺,或給富商大賈充當賬房先生,以圖三年之後的會試。”

“依你說,這些寒門學子可能接受新格物學?”

“寒門學子多是農戶、匠戶、軍戶出身,卻最接地氣。新格物學若要發揚光大,能夠依仗的便只有這些人。”

錢進聽得此話,深以爲然。京城多紈跨,整日遛狗鬥雞,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卻“只知其味,不知其源”。若是與他們講什麼格物之道,只怕是對牛彈琴。

只是,陳國嚴禁結黨營私,若是被皇帝知曉自己網羅這麼多書生,到時候怕是有口難辯。想到這兒,錢進有些擔憂的說道:“我陳國禁朋黨,到時候朝廷查下來,只怕會無辜牽連一批人。”

“師兄所慮極是。此前我也細想了一下,便以結復社爲名最爲妥當。復社在陳國由來已久,最早也是方便陛下體察民情。師兄現已成了天子侍講,到時候自可遊說陛下,重結復社。陛下既然立國號爲‘仁武’,想必也是希望有一番作爲,這些許小事應該不難。”李士隱答道。

聽得這番話,錢進對這位師弟的評價又拔高了幾分。

眼下正是他缺人用人之際。開酒坊需要人,開裁衣坊也需要人。雖然有金臺明和蠶娘幫襯,但蠶娘是女子,金臺明也只喜歡野史外傳。等丁偉回來,作坊的人手想必是不用發愁的。

現如今他最缺的其實是個參謀。對於朝堂之事,錢進不感興趣,他最關心的是如何賺大把的銀子。可他現在任了個天子侍講,以後這朝堂之事總要出謀劃策。不知道宋天學從哪裡給他物色了這麼個奇才,真是雪中送炭啊。

“師兄……師兄?”旁邊李士隱見錢進發呆,便忍不住叫了兩聲。

錢進回過神來,笑道:“讓師弟見笑了,剛有點走神。我覺得這結復社之事可行,只是這事還得勞動師弟出面聯絡。到時候師弟將所需花費報個數目上來,銀兩的事我來解決。”

李士隱聽罷,笑道:“師兄不用擔心銀子的事,結復社花不了幾個錢。這些寒門學子用不了多久都能找到自己的營生,咱們只需定期以講學的名義召集便可。”

錢進聽到這裡,忍不住撫掌讚道:“師弟真乃神助也。”

李士隱聽得錢進讚賞,不免有些臉紅,說道:“師兄見笑了。宋師兄嘗言,新格物學要發揚光大,這重任得落在師兄頭上了。我只是略盡綿薄之力而已。”

“哎……咱們門下都是一些不願做官之人,卻單單把我推出來做官。”錢進悵然道。

李士隱聽罷,笑而不語。

…………

皇宮內,代孝儒正對着年輕的仁武皇帝哭訴。

自楊梅詩會之後,坊間便盛傳他被新科狀元氣得吐血。當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他一張老臉掛不住,便強拖着還有些虛弱的身體跪在承天門外,要求面見陛下。

仁武皇帝也是左右爲難。一邊是夫子後人,一個是自己欽點的狀元。夫子後人自然是要關照,可殿試才發榜不到一個月,他若把這新科狀元給罰了,那就等於自己扇了自己一個響亮的耳光。

“小菜瓜,你說這事咋辦?”仁武皇帝不想接這個球,直接踢給了蔡公公。

蔡公公絞盡腦汁,左思右想,終於開口說道:“回陛下,代先生與錢侍講斗的是詩,又沒有動武。奴才認爲此事還是和解爲妙。”

仁武皇帝聽了重重的點了點頭,對代孝儒說道:“先生,小菜瓜說的很有道理。不如大事化小?”

代孝儒聽了這話,頓時聲淚俱下道:“陛下,那小子在詩會上對我那是極盡羞辱之能事啊。依我看,這小子除了潑婦罵街,哪裡會作詩啊?“

旁邊蔡公公聽了這話,出言訓斥道:“先生莫要胡言亂語,這錢進的詩詞才藝可是陛下親自考定的。豈容你在這裡胡言亂語?”

仁武皇帝揮了揮手,說道:“罷了,先生請先退去吧。”

那代孝儒沒有得到仁武皇帝的正面答覆,雖然心有不甘,卻也只能躬身退去。

見代孝儒走了,仁武皇帝直接問道:“小菜瓜,你說這事該咋辦?”

“陛下,您不如再給錢侍講幾個月的假,也算對他的懲戒了,對這代孝儒也算是有個交代。”

“也罷。本來只打算給他一個月的時間玩耍。既然這代孝儒要個說法,便再讓錢進玩三個月吧。”仁武皇帝悻悻地說到。

若是讓錢進聽到此番話,估計他會高興得跳起腳來。他現在缺的不光是錢,還有時間。

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七十七章 質問太后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二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十四章 擦屁股的事第一百一十章 籌建鐵血堡第十一章 提司尋親(一)第九十八章 密謀第四十一章 重逢第十二章 把酒論英雄第七章 一舉殲滅第九十九章 明王府第二十四章 書生詠歎調第九十九章 明王府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三十三章 楊梅詩會(三)第五十七章 我就是來找茬的第二十四章 書生詠歎調第四十二章 文氏的決定第十六章 洪治帝崩第十三章 徐寶祿登門第四十章 離別第四十五章 朝議第十六章 洪治帝崩第二十八章 算命先生第四十章 離別第五十七章 我就是來找茬的第一章 舊地憑弔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六十九章 六眼火銃第三十二章 楊梅詩會(二)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一百零五章 皇帝又溜號了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九十九章 明王府第二章 冬至團圓第一百零五章 皇帝又溜號了第五章 新格物學第二十二章 安慶公主第九十五章 對面的鄰居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二章 韶州縣令第二十章 丹桂飄香月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六十五章 徐寶祿升官第六十七章 高遠現身第八十六章 初見竇瑪力第三十三章 楊梅詩會(三)第六十二章 分道揚鑣第六十八章 應劫之說第八十七章 翰林院第一百零九章 傷第一百零一章 狂蜂與浪蝶第三十一章 楊梅詩會(一)第九章 到京都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八十章 徐寶祿抵京第九十七章 酒精考驗第一百零一章 狂蜂與浪蝶第三十九章 旖旎第六十九章 六眼火銃第十四章 鬥訟(二)第八十九章 堪輿全圖第三十章 秉燭夜談第九十九章 明王府第九十五章 對面的鄰居第五十三章 錢進的報恩第一百零一章 狂蜂與浪蝶第六十八章 應劫之說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五十五章 刺隱第一章 舊地憑弔第十一章 他鄉遇故知第一章 故人來訪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十二章 提司尋親(二)第五十三章 錢進的報恩第二十二章 安慶公主第四十五章 朝議第一百零三章 帶我走吧第十一章 提司尋親(一)第二十五章 新貴第二章 冬至團圓第六十章 致富之道(三)第二十八章 兩封家書第六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六十六章 首輔的病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一章 舊地憑弔第七十八章 首輔的棋局第二十五章 新貴第三十九章 旖旎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八十八章 謀定而後動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第九十七章 酒精考驗第二十三章 再見蘇文盛
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七十七章 質問太后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二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十四章 擦屁股的事第一百一十章 籌建鐵血堡第十一章 提司尋親(一)第九十八章 密謀第四十一章 重逢第十二章 把酒論英雄第七章 一舉殲滅第九十九章 明王府第二十四章 書生詠歎調第九十九章 明王府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三十三章 楊梅詩會(三)第五十七章 我就是來找茬的第二十四章 書生詠歎調第四十二章 文氏的決定第十六章 洪治帝崩第十三章 徐寶祿登門第四十章 離別第四十五章 朝議第十六章 洪治帝崩第二十八章 算命先生第四十章 離別第五十七章 我就是來找茬的第一章 舊地憑弔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六十九章 六眼火銃第三十二章 楊梅詩會(二)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一百零五章 皇帝又溜號了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九十九章 明王府第二章 冬至團圓第一百零五章 皇帝又溜號了第五章 新格物學第二十二章 安慶公主第九十五章 對面的鄰居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二章 韶州縣令第二十章 丹桂飄香月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六十五章 徐寶祿升官第六十七章 高遠現身第八十六章 初見竇瑪力第三十三章 楊梅詩會(三)第六十二章 分道揚鑣第六十八章 應劫之說第八十七章 翰林院第一百零九章 傷第一百零一章 狂蜂與浪蝶第三十一章 楊梅詩會(一)第九章 到京都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八十章 徐寶祿抵京第九十七章 酒精考驗第一百零一章 狂蜂與浪蝶第三十九章 旖旎第六十九章 六眼火銃第十四章 鬥訟(二)第八十九章 堪輿全圖第三十章 秉燭夜談第九十九章 明王府第九十五章 對面的鄰居第五十三章 錢進的報恩第一百零一章 狂蜂與浪蝶第六十八章 應劫之說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五十五章 刺隱第一章 舊地憑弔第十一章 他鄉遇故知第一章 故人來訪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十二章 提司尋親(二)第五十三章 錢進的報恩第二十二章 安慶公主第四十五章 朝議第一百零三章 帶我走吧第十一章 提司尋親(一)第二十五章 新貴第二章 冬至團圓第六十章 致富之道(三)第二十八章 兩封家書第六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六十六章 首輔的病第二十九章 北首輔第一章 舊地憑弔第七十八章 首輔的棋局第二十五章 新貴第三十九章 旖旎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八十八章 謀定而後動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第九十七章 酒精考驗第二十三章 再見蘇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