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

張居正父親今年七十二了,一身老毛病痼結,什麼時候過世,已非古典醫學所能干涉。

按歷史天壽,也不過三年後的事情了。

所以朱翊鈞必須提前籌劃——屆時張居正孝期致仕當如何處理?

肯定不能再像歷史上一樣簡單下詔奪情那麼簡單。

彼時是什麼情況?

門生堵着門罵張居正不孝。

舉薦的故吏連番背刺反水。

就連引爲同道的臣僚,都噤聲不敢聲援,個個請辭致仕。

天下沸反盈天,國子監諸生嘲諷於士海儒林,說書人戲子譏誚於街巷市井,甚至連商販都橫插一腳,散佈揭帖。

馬自強、沈思孝、艾穆、吳中行、張瀚、王世貞……不勝枚舉——甚至野史還說,給首輔先生急哭了,以拔劍自刎來向上門辱罵的衛道士哭訴無奈。

總之,以別有用心之人作爲中堅,裹挾道德衛士,數不過來的人在張居正身上踩了一腳,師生反目的戲碼,再點綴上野史,瞬間便引領風潮,直接將張居正打入了道德的無底深淵。

封建王朝特有的戲碼,鬥倒一個人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從道德上將其搞臭。

人臭了,與其相關的一切也就都臭了,什麼新政啊,主張啊,乃至爲其作詩說好話的人啊,都是臭的。

以張居正奪情之事爲分界點,其威望劇烈下滑,一些原本的同道要麼告老還鄉,要麼乾脆形同陌路。

相應地,內閣執政的成本,瞬間攀升,與日俱增——首輔道德敗壞至此,還能做出什麼好新政?

別說擰成一心了,連面和心不和都難以做到。

與此同時,張居正的心態和行事方式,在遭遇此事後,也發生了劇烈改變——居正自奪情後,益偏恣。

各自走向極端之後,國事又怎麼可能按部就班得好下去呢?

守孝啊守孝。

連朱翊鈞身爲皇帝也覺得棘手萬分。

歷史上萬曆難道沒支持張居正奪情麼?

左一句“今宜以朕爲念,勉抑哀情,以成大孝”,右一句“元輔朕切倚賴,豈可一日離朕,父制當守,君父尤重”,說得還不夠麼?

沒用。

皇帝哪裡大得過禮法,你有刀兵廷杖,我也有青史昭昭。

那是沒有國朝故事嗎?那復起的大學士可太多了。

永樂六年六月楊榮丁憂,十月起復;宣德元年正月金幼孜丁憂,隨即起復;景泰四年五月王文丁憂,九月起復;成化二年三月李賢丁憂,五月起復,比比皆是。

同樣沒用。

祖宗成法這個時候就不好使了,還得看《禮記》的原教旨主義。

所以,朱翊鈞必須未雨綢繆。

而此事的鋪墊,要潤物細無聲,從微末官員開始,所謂金革無避古有訓,起應徵闢從馳驅,守孝百日,就可以出來幹活了。

至於後面?大明朝內憂外患,還怕少了外敵?

人心的慣性,具有無窮力量,朱翊鈞自然要善加運用。

等奪情奪個幾年,大家都養成習慣了,屆時張居正再奪情,就能堵住衛道士的嘴了。

剩餘的別有居心之輩,若是不能裹挾封建衛道士,還能有幾分聲勢呢?

朱翊鈞自信一笑。

不過……

他千算萬算,卻沒想到,張居正搖了搖頭:“陛下也說了,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可奪親也。”

“我父含辛茹苦將臣養育,臣如今背井離鄉不能適逢跟前也就罷了,豈能連身後事也算計。”

朱翊鈞愕然看向張居正。

恩?

怎麼回事。

這老頭歷史上可不是這個態度。

張居正看向皇帝,欣慰笑了笑:“至於新政……陛下屆時自能爲之,若是還有心起復臣,臣再爲陛下鞠躬盡瘁。”

朱翊鈞默默吸了一口冷氣。

壞事。

看來讓人太放心也不是好事。

他直直搖頭。

“先生不要戲言,如今內閣之中,高先生體弱多病,難堪操勞;呂公性格柔弱,不能獨當一面;王崇古精擅戎事,私心過重。”

“正因有先生在,內閣才能代朕總攝六部五府、九邊十三省,並推行考成法、籌劃度田。此非有先生之能不能爲,先生一去,六部千頭萬緒,內部未必能壓制,朕也孤掌難鳴。”

“別說三年,便是一年,都離不得先生。”

“國家大事,纔是大孝啊!”

朱翊鈞一把抓住張居正的手腕,頃刻吐出一大段話。

張居正聽皇帝擡出閣部之爭的隱患出來說事,不由撇了皇帝一眼——原來你還知道內閣職司與六部不明,怎麼先前沒見一句話?現在倒是成皇帝的藉口了。

他搖了搖頭:“陛下,並非臣有意與陛下糾纏,也請陛下體諒父子之情。”

見張居正這話發自內心,朱翊鈞不由陷入沉思。

歷史上首輔先生就是這個說法,我先回去守孝,完事了再回來——“是臣以二十七月報臣父,以終事皇上。”

之後雖然奪情,卻還是第一時間奏請,將母親接入京城奉養。

感情顯然並不塑料。

忠孝如果能兩全,誰也不想讓親人去得孤苦伶仃。

朱翊鈞斟酌片刻,誠心勸道:“先生,與其對墳長哭三年,不如提前將父母接到京城孝養,屆時扶棺歸鄉,守孝百日,難道不是更能全先生的天倫之情嗎?”

這話說罷,張居正苦笑連連:“陛下言之有理,卻顯然是不懂鄉野散人。”

“臣此前將父母接入京城數次,要麼念着家中雞鴨無人餵養,要麼抱怨城中沒有熟識,無聊透頂,住了不消半月,便會吵着回去。”

“臣根本無從盡孝。”

氣候錢財倒是次要的,他張居正的身家,弄個冬暖夏涼的莊園並不難,主要還是父輩們呆不住。

朱翊鈞撓了撓頭。

張居正這描述,既視感莫名強烈。

不過話裡的意思,顯然還是有所鬆動。

若是能將其父母接來京城,守孝的事也不是不能商量——主要還是得替父母盡孝,心裡那道坎才能邁過去,至於形式,反而次要。

朱翊鈞思忖片刻,立刻有了主意,沉吟道:“朕聽聞先生常服大藥,龍精虎猛,不如,再生個孩子如何?”

“就說你如今比之前政務愈顯繁忙,讓他們入京看顧一二孫子……”

張居正如今的小兒子張允修才七歲,多個弟弟妹妹也很正常。

朱翊鈞迎上張居正愕然的眼神,理直氣壯道:“就聽朕這法子,保管好使,如此先生便可在京奉養父母,也好忠孝兩全。”

好不好使且不說。

張居正遇到皇帝這樣百般挽留,心中也是不由感到欣慰。

想到這裡,張居正的態度有所鬆動。

他遲疑片刻:“臣……回去試試,回去試試。”

朱翊鈞認可地露出笑容:“今年朕先給先生父母稍加封賞,讓他們入京領旨,順便盤桓些時日。”

張居正無奈點了點頭。

二人又對金革無避所起復之事,進行了細緻商討。

選了些官吏,以國朝戎戰之時,百日卒哭之後,計劃陸續起復於薊遼、兵部兵科、戶部戶科、禮部鴻臚寺諸夷館、京營等。

移風改俗,總要有個過程。

……

太陽漸漸升高,到了頂頭的位置。

讓早春的皇極門內外,多了一絲溫暖。

戚繼光跟着一衆京外官吏照班次序立,站着沐浴日光,只感覺冬天過去後,征戰多年留有不少暗傷的腰腿,舒服了不少。

當然,肯定是沒有戴着護膝跪着等候來得舒服。

可惜今次皇帝制外開恩,不必跪拜——按照規制來說,參將見朝,在京營者不讚跪,在外者贊跪。

戚繼光每次入京面聖都跪習慣了,突然不讓跪還有些不太自在。

這次中樞單獨召他入京,卻冷落了總督劉應節,讓戚繼光難免頗有些憂慮。

他其實並不在乎這些額外的獎賞、虛榮。

戚繼光更看重的是,這次兵事能否順利,能否給薊遼邊境,打得一拳開。

隆慶二年十二月,董狐狸合兵三萬,犯青山口、鐵門關。

隆慶四年,再合一萬兵犯榆木巔。

去年二月,率部千餘騎進犯挐子谷。

四月,受土蠻汗驅使,進犯界嶺口。

六月,又以百餘騎進犯窟窿臺等地。

九月,又陳兵董家口,耀武揚威。

直到天氣轉冷後,纔有所收斂,眼下雪化了,恐怕又要作亂。

這種心腹之患,能否一舉掃滅,可比他戚繼光區區個人榮辱要重要多了。

若是在官場上得了些無關緊要的好處,反而影響了劉應節的態度,進而壞了大事,那纔會讓人痛心疾首。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在東南面對倭寇如此,在薊遼面對韃靼,他戚繼光同樣是這個態度。

時人都道他少年意氣,隨口而言,殊不知,這就是他的心學本體。

在薊遼時,他有感而發,“吾人常當使勞苦功業邁於身上之功名。寧發達遲,挫抑多,即不受用於身,亦必受用於子孫。他人有功揚之,他人慾取吾之功讓之。”

這既是對劉應節的服軟表態,又何嘗不是他的真心話?

爲了一時的好處,影響大局,纔是不智之舉。

他與屬下將領時常言傳身教,“夫功名有分,天地最忌多取”,豈不就是這個道理?

實事有十分,而功名至七八分,那就可以坦然受之,同樣不會有太多麻煩。

這就是戚繼光的爲官之道——“爲將者,或立功而不蒙酬祿,或行好而人不見知。”

正因如此,當初他才求到譚綸這個老上司頭上,一再請求從京營那個鍍金的跳板離開,去到邊關。

同樣也正是如此,他每每見到中樞來人,無論什麼視閱侍郎,什麼巡按御史,什麼兵科給事中,他都是陪着小心。

要怎麼討好就怎麼討好,說要受跪拜他就直接跪拜。

王夫子說得好啊,良知現成,外人嗤笑貶損,亦不過過眼雲煙。

恩……最近李贄的理論也說得好啊,他是爲了大明朝局勢進步而爲之,小節而已,反倒不重要。

總而言之,戚繼光最在乎的,便是邊塞兵事,其餘的委屈,統統可以忍耐。

只可惜。

有些事不是他想拒絕就能輕易拒絕。

中樞叫了他入京,他也不能舔着臉讓使者把劉應節一起叫上。

甚至於,昨日他到張居正府上求見,卻被拒之門外,他當時立刻就讀出其中含義——召他入京的,不是慣例,也不是內閣、兵部,而是皇帝。

這更沒有戚繼光自作主張的餘地了。

皇帝年歲尚淺,戚繼光不知道皇帝突然復了接見外官的制度,也不知皇帝爲何點中自己,更不知道皇帝所爲何事。

他現在只能想好,屆時與皇帝奏對時,如何將韃靼的情況深入淺出說明;如何讓皇帝相信,這一戰必然能勝;以及,如何將功勳能耐,都推到總督劉應節身上,也好緩和彌補與其的關係。

正思索間。

皇極門上一道華蓋緩緩出現。

左右掖門內,分立東西的序班外官,立刻肅容正色,目不斜視。

不鳴鐘鼓,太監、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等近臣,隨着華蓋魚貫而出。

華蓋下方,一名少年模樣的明黃色身影,衆星拱月。

戚繼光看了一眼不敢多看,連忙低下頭。

這時候隊列前後糾儀官又出聲提醒,直視天顏。

戚繼光又隨着大流,擡頭看了上去。

只見那身着袞服的少年天子,並未落座,反而憑着城門樓而立,似乎是爲了讓外官能看清他的面容。

“太祖時,每遇外官來京奏事,常召見賜食,訪民間疾苦。”

“雖縣丞典史有廉能愛民者,或齎敕獎勵,或封內醪金幣以賚之。”

“迨宣、成、弘之間,引爲成例,召見外官,興致太平,實繇於此。”

“朕登極以來,仰虞舜諮牧養民之心,慕祖宗綜覈吏治之軌……”

聲音清亮中帶着沙啞。

戚繼光本來見皇帝神態動作之老成,一時忘了是個少年天子,此時聽了音色還沒變化完全,纔回過神來。

他作爲正二品的左都督,位置靠前,當能看清楚皇帝的身形面容。

今上雖年歲不大,身形卻尤顯協調,雙臂、肩膀飽滿健康,渾然不似先帝被酒色掏空的痕跡。

當初先帝被高拱、張居正逼着出宮閱兵,雙腿夾馬時,一副顫顫巍巍的模樣,戚繼光還記憶猶新。

反而這位少年天子,恐怕是真沒把騎射課業落下啊。

戚繼光看着皇帝的胳膊與肩膀,頻頻頷首。

皇帝說了兩句場面話,便下了城樓。

同時,導引官則是引着一衆外官,分批逐次去往皇極殿面聖。

戚繼光被分到最後一批,跟着一些陌生面孔,跟在導引官身後,亦步亦趨走向皇極殿。

皇極殿乃是大朝會所在,位於紫禁城中軸線,面朝午門,恢弘大氣。

戚繼光來過三次,不算陌生,卻還是攝於其大氣,小心謹慎跟在導引官身後,生怕行差踏錯。

入得殿中。

方纔導引官當先行禮:“宮禁邃嚴,臣等密邇天顏,惟見陛下神姿勃發,聖容天授,敢不敬拜?”

說着,便躬身長揖到地。

戚繼光作爲儒將,對這些繁文縟節略知一二。

主要還是外官不乏知縣、主簿之類的小官,從未見過皇帝,很有必要有人給其做個榜樣。

跟着一塊入宮的幾名官吏,紛紛有樣學樣,朝皇帝行禮,口中混而不一地複述着導引官的話語。

戚繼光混雜其中,並不顯眼。

中書舍人手持起居注,居御階之側,取古螭頭載筆之意。

朱翊鈞坐在御座上,看着入殿的幾人,先認了認臉。

他按照吏、兵二部給的名單,逐一喚人:“四川江油縣知縣常春喬何在?”

話音剛落,就有一名二十七八歲出頭的官吏出列,神情忐忑:“陛下,俺……臣在!”

朱翊鈞笑了笑:“不必緊張,你今年做得很好。”

常春喬擦了擦汗:“都是臣分內的事。”

朱翊鈞翻開此人履歷,開口道:“你的前任趙佐,買運倉糧,每石扣減腳價銀四分,共侵盜入己銀二千二百四十四兩有奇;攤派加稅,朝廷定額十分,只收三分,欠稅三萬一千四百五十兩有奇。”

“這些,你一年就追繳回來了,可有什麼心得?”

朱翊鈞和顏悅色,溫聲引着這位縣令說話。

前任有窟窿是常態——當然,趙佐已經以侵克邊糧銀兩數多,依監守自盜例論斬了——但後繼者通常也是兩手一攤,白眼一翻,口稱前任餘孽,不關我事。

像常知縣這樣,替朝廷追繳的,屬實難得。

常春喬努力控制着口音,心中還要措辭,實在辛苦:“陛下,趙佐欠的銀款,都在府上藏着,我把地窖一打開就看見了。”

“欠的稅款就沒得啥子說頭了,都是幾個大戶欠下,乃是賀知府所包庇,臣替賀知府做平了帳,他將幾個大戶留給臣做了羔羊,稅也就收上來了。”

朱翊鈞神色一動,搖頭道:“常知縣倒是告起御狀來了。”

他說這廝這麼緊張,原來是給上訪做心理建設。

常春喬坦然承認:“巡按四川御史孫代不肯受理,臣只好跟陛下說。”

朱翊鈞笑了笑:“朕知道了。”

說罷,朝鄭宗學使了個手勢,讓其轉告都察院。

隨即又翻到下一頁:“瑞安主簿汪玄壽何在?”

立刻便有一四十上下的中年小吏出列:“陛下,臣在。”

除了兩京各縣高一級外,別處的縣主簿,都是正八品官身。

朱翊鈞例行溫和一笑:“吏部對你的考語是,才能出衆,品德高尚,擬升你爲知縣,你以爲如何?”

汪玄壽被突如其來的好消息,弄得有些措手不及。

他擡頭看了一眼皇帝,試探性地推辭道:“臣功勞不顯,恐怕不當蒙此拔擢。”

朱翊鈞從不爲難老實人,他寬慰道:“你功勞顯不顯,自有吏部卷案可查,你在百姓間傳唱的聲望,也有御史與錦衣衛暗訪,卿不必推辭。”

“反倒是科臣王希元申辯說,刀筆吏不可爲正印有司,你又以爲如何?”

王希元是隆慶五年進士,去年選的吏科給事中。

縣令是一縣堂官,在正印有司之屬,俗稱,一把手。

王希元的意思也很清楚。

區區事業編,連個國子監學籍都沒有,不應該遴選到一把手的位置上——不管刀筆吏業績如何,其天花板得牢牢焊死。

汪玄壽聽了這話,不知爲何,突然挺直了胸膛:“陛下,臣以爲,這個一縣主官,臣做得好!”

朱翊鈞滿意地笑了笑:“那卿回去後,可要再接再厲了。”

說罷,他揮了揮手,示意其可以跟着內臣離開了。

隨後,朱翊鈞又陸陸續續點了幾人,都是簡單說上兩句。

或勉勵,或寬慰,或誇讚,當然,也有批評。

譬如贛州府知府黃學海,本是來受賞的,卻在入京後,被御史巡按江西監察御史燕儒宦發現,交盤庫藏少銀九千餘兩,查系庫役楊禹光等侵盜。

朱翊鈞自然是將黃學海功過兩抵,打發回去配合調查了。

也有超規格拔擢的。

譬如南昌府豐城縣縣令,作爲收稅模範,被宣進京受賞,結果前腳剛走,十二月十三日夜,便有強盜越城劫庫。

按照江西巡撫凌雲翼的奏報,該縣彙報最初丟失銀兩爲二千七百餘兩,後來增加到六千餘兩,八成是內部勾結匪盜所致。

朱翊鈞當廷就給這縣令拔擢爲知府,讓其立刻回去收拾爛攤子,不要怕這種報復,有仇報仇,繼續好好收稅,朕看好你云云。

戚繼光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也不知皇帝是不是事先演習過,其談吐措辭,處置應變都極有章法。

符不符合民間傳聞且不說,至少在戚繼光眼中,當真是英明睿知,天縱之才了。

戚繼光與其說是驚喜,不如說有些期盼。

兵事,終歸是國力,牽扯糧食、吏治、兵器、制度方方面面。

一個有心國事的皇帝,對兵事,天然有着無可比擬的助力。

他早年意氣風發,近年才逐漸意識到——海波能不能平,韃靼能不能滅,不是他們這些邊將一廂情願,而是御座上這位,能不能好好作爲。

戚繼光默默觀察着皇帝,思緒萬千。

皇帝陸陸續續逐一談話,不知不覺間,戚繼光才發現殿內只剩自己了。

果然,御座上的皇帝翻開最後一頁,朝殿內問道:“總理四鎮練兵事務兼鎮守山海總兵左都督戚繼光何在?”

戚繼光連忙出列,下意識就要下跪。

而後想起今天導引官的囑咐,才改爲長揖到地:“臣戚繼光,拜見陛下。”

行禮後,戚繼光餘光突然看到皇帝從御座上站起身來,緩緩走下御階。

他正納悶之際,突然發現自己雙手被一把握住。

戚繼光愕然被扶起,只見皇帝朝自己笑道:“戚卿,譚綸此前椎心泣血將你託付給朕,朕就不與你生疏了。”

“走,朕有二十萬銀兩,要作爲軍餉親手交予你。”

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80.第79章 郢人運斧,折衝尊俎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71.說個事情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
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80.第79章 郢人運斧,折衝尊俎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71.說個事情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