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白馬嘯西風》
遽聞先生仙去,有些彷徨,駐足在夜色裡的公園,望着發亮的屏幕,似乎周遭燈光、疏影都變得不真切,或許消息也是假的,一如早年情況。
然而眼前的空間並沒有扭曲,手機裡的消息卻瞬間爆了,先生走了,那個江湖結束了!
幼年因爲家境原因,知曉先生較晚,知曉先生的著作反而要早些時間,先生一十五部作品,多數都翻拍出多個影視版本。
那時,在小小的熒幕上,對先生的作品一見傾心,不自覺的迷戀上機靈古怪的黃蓉、能打出降龍十八掌的傻小子郭靖,以及豪飲美酒、重情重義的喬幫主,癡戀‘神仙姐姐’的段譽,等等人物不一而足。
先生筆下的人物總是刻畫的活靈活現,讓人見之生喜,再難忘卻,無論是正派,或是反派,都讓人感覺的那麼真實,或癡愛,或憐憫!
記得小學的時候,總會和小夥伴沾沾自喜的介紹,宋朝有一個大俠,叫郭靖,那是“爲國爲民”的英雄,他老婆可聰明瞭,他能使出“降龍十八掌”,尤其是打出‘亢龍有悔’的時候,龍影翻飛,老帥了;聽大人們說清朝的時候,會很不識趣的湊上去,雖然不是很明白,仍舊會趁機說上一句,乾隆是漢族人,他有個孿生兄弟,叫陳家洛。
這種現象直到後來上了初中,對歷史有了瞭解,知道金庸先生其人,那一刻,稚嫩的臉蛋瞬間就紅了,滾燙的,趕緊用雙手捂住,生怕同學察覺。
這些往事,每每想起,總會莞爾一笑,偷偷暗樂。
從那時候起,開始癡迷於先生的武俠小說,一發不可收拾。因爲當時正在上初中,學校是私立的,閉校的軍事化管理,沒有時間去買書,只得求走讀的同學幫忙購買,就是購買到了,也不敢帶到教室,偷偷的壓在寢室枕頭下,每日睡覺前,用小電燈翻看幾頁。
每次都對自己說只看幾頁,每次卻都會多看幾十張。
初中三年,尤格外喜愛語文,除了自小喜歡國學,也是因爲很崇拜語文老師李龍。
李老師上課基本不帶課本,和其他老師的照本宣科相比,他總能從課文標題開始侃侃而談,縱橫古今,談笑風生。
說談笑風生實在並不誇張,李老師的課我們總能踊躍發言,說錯了也不會捱罵,笑聲更是迭起,那時候經常抱怨語文課時間爲何不設長一些,因爲和其他相比,它並沒有四十五分鐘,僅僅是短短的幾分鐘,甚至是要更短。
有一次,記不清李老師在給我們上什麼課文,聊到了武俠,聊到了金庸先生,老師說,他當時在看先生小說的時候,一不小心看了個通宵,猶不過癮!
說起金庸先生,以及他的小說,老師講的愈發津津有味,有些經典段落,老師能隨口背上幾段,譬如黃蓉女裝初現、黃蓉爲七公做菜等場景。
着實驚爲天人!
自此,更加敬佩老師,也愈發崇敬先生!
先生十五部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及《越女劍》,都買來看過,如今放在家中,隨時翻看。如此猶不解味,知曉先生已修訂多個版本,開始蒐集各個版本來看。
先生的文章熔歷史入武俠,真真假假,好似那就是史實,再加上先生妙筆,字句生花,真是文章天成,妙手偶得!
就如黃易先生所說:“金庸就像一個‘黑洞’。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任何人靠近他,就會化爲烏有,根本沒法比”
先生的小說,是從《射鵰》三部曲看起,尤愛《笑傲江湖》《連城訣》和《白馬嘯西風》。先生筆下武俠世界,每一部都足以令人陶醉,都值得老師那般秉燭夜讀,但或許個人性格的緣故,更喜歡令狐沖和水笙。
而《白馬嘯西風》則更喜歡時不時的吟誦結尾,初、高中的時候,喜歡那句:“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麼法子?”後來漸漸愛上:“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此刻,先生驟然仙逝,去了另一個我們也不瞭解的世界,武俠的魂走了,屬於武俠的一個時代結束了!
或許後來,還會有更好的武俠小說,更優秀的武俠小說家,但我心中的武俠大師,武俠的魂,唯有金庸先生!
武俠世界,先生是無可替代的,就如先生在《白馬嘯西風》結尾所寫的那樣:“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最後,鞠躬,送先生——
俠之大者斯人已逝;碧海潮生江湖絕跡。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