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聽外面人喊馬嘶的聲音,好像又有戰事要發生了。公子身邊沒有大將在,你就出去幫幫袁公子吧?”
高順的坐騎和武器都遺落在了下邳,這次前往河內。高順也沒有向袁買索要坐騎,一路上都是和家眷擠在一輛馬車裡,沉默寡言,顯得很是消沉。
聽到外面有人喊馬嘶的聲音,高順之妻徐氏輕聲規勸高順,幫袁買出點力既可以報答人家的收留之恩,更重要的是可以讓高順慢慢恢復鬥志,讓他重燃一個將軍的野望!
高順從車簾的縫隙裡向外眺望,只見士卒們匆匆奔跑,一副大敵當前的樣子。說實在的,這袁公子手下訓練的人馬實在不怎麼樣,不要說和自己麾下最精銳的“陷陣營”相比是天壤之別,就是比起自己訓練出來的普通隊伍也是不及。
“是麼?當真如此麼?”一念及此,高順突然在心底裡一聲冷笑,“既然你高順這麼能耐,爲什麼連自己的主公都保不住?竟然還嘲笑人家麾下的兵不行,真是不知羞恥!就你這樣的人,還配的上統兵麼?”
“夫君,你倒是說話呀?下去幫幫公子吧,你要是不便啓齒,讓妾身向公子說去。我看袁公子十分欣賞夫君,若是知道你肯幫他,一定會非常高興。”徐氏輕輕推着高順的胳膊,柔聲規勸。
高順是個好男人,從來不會輕易對自己的女人發脾氣,雖然心裡對於再次掌兵一百個排斥。但是也沒有對妻子怒目相向。
只是雙手抱着後腦勺斜靠在馬車上。喃喃的道:“一個敗軍之將,靠着別人施捨才能活下去的人,有什麼資格大言不慚的去幫別人?這天下的將軍,哪個用兵不勝過我高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靜觀其變罷了!”
“唉……”看着丈夫意氣消沉的模樣,徐氏無奈的搖搖頭,雙眉緊蹙,卻也無可奈何。
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迎面而來的曹軍吶喊聲和馬嘶聲已經清晰可聞,據探子回報。大約只有六七裡的距離了。
袁買在一處空曠的地方暫時駐馬。召集沮鵠、諸葛瑾、周倉還有幾名校尉級別的將領召開軍議,共商對付曹軍的辦法。一開始的時候,袁買也想到過馬車裡的高順,也動過請他下來幫忙退敵的念頭。但是權衡之後。最終摒棄了這個念頭。
高順現在意氣消沉。對於自己手下的隊伍一點也不熟悉。而且曹軍人數兩倍於己;萬一這一戰再輸了,將會徹底摧毀高順的自信心,一代良將弄不好從此就垮了。當然。這只是袁買的一個顧忌,至於是否正確,袁買也不敢妄言,只是有這方面的擔憂而已。
另外,既然高順不願意從馬車裡出來助戰,說明在他的心裡還沒有接受自己這個主公,至少在他心裡自己還不能取代呂布的地位。那樣的話,勉強他也沒有多大的意思,只能循序漸進的慢慢來,還不如趁這個機會鍛鍊下自己的統兵能力。
要想樹立權威,必須有讓人信服的能力。自己可以沒有曹操、周瑜那樣統率千軍萬馬的軍事才能,可以沒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謀略。但要想成就一番霸業,作爲君主,至少應該達到優秀將領的指揮能力纔算得上一位出色的主公。
正所謂一代風流人物,上馬可橫槊用兵,下馬能題詩賦詞,便是如此!
統率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着戰爭的磨礪一步步積累的。而這場遭遇戰,正是袁買鍛鍊自己的好時候。
雖然敵衆我寡,但袁軍地利佔優,向前三里路就是黎陽城。實在打不過就跑,迅速的撤進黎陽,憑着城池據守,曹軍兵力只有兩倍的優勢,要想破城,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明之後,必然會有援軍趕到,屆時自然可以反敗爲勝。
袁買隊伍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一條十字路口,部隊正由東向西前進,前方距離黎陽大約兩三里路的距離。而與這條東西驛道交叉的南北路也是一條官驛大道,往北一百八十里,就可抵達袁紹的大本營鄴城。
此刻,曹軍正在這條南北相向的道路上進軍,由南面的黃河渡口逶迤而來,距離袁買現在所處的岔路口大約六七里路的距離。
袁買向南凝目看去,只見這條驛道寬約四丈,可以容納六匹馬並行。在驛道的兩側都是被雨水沖刷的半人高的壟溝,因爲天氣已經進入了初冬,溝裡面變的乾涸起來。
驛道兩側是大片的樹林,生長的多是未成材的楊木與榆樹,因爲季節的變化,枯枝敗葉落滿了一地,一派秋風蕭瑟的模樣。
望着眼前的這一幕,袁買突然想起了諸葛孔明初出茅廬的第一功,正是在新野的山林中火燒夏侯惇,才樹立了自己的聲望。眼前的地形,正是展開火攻的絕妙地段。
“周倉、沮鵠何在?”
“末將在!”兩人一起站出來領命。
袁買目視前方,一手按在“沖霄劍”的劍柄上,鎮定自若的下令:“你二人各自率領一千五百人分佈與驛道的兩側,在曹軍趕過來之前,把枯枝樹葉堆到驛道兩側的溝壑裡,在路面也適當散落一些枯葉;然後在兩邊樹林裡埋伏,多多準備硫磺、火硝,等曹軍過來之時,兩邊同時放箭,引燃溝壑之中和路面上的枯枝樹葉,火燒敵軍!”
“此計大妙!”諸葛瑾雖然不懂得用兵之道,但對於袁買縱火燒敵的計謀,還是忍不住叫好。
“公子妙算,末將等一定不負所托。”
周倉和沮鵠也同樣對袁買的計劃欽佩不已,一起作揖致敬。然後各自點了一千五百人,以最快的速度去收集柴草,準備火燒曹兵。
看到周倉和沮鵠去了,袁買又拍了拍諸葛瑾的肩膀叮囑道:“子瑜先生帶着兩百人,護送着家眷先趕往黎陽城,把曹軍來襲的消息告訴城中的守軍,讓他們做好接應的準備。萬一我軍與曹軍接戰不利,便會退入城中,據城死守,以待援軍!”
“諸葛瑾謹遵公子之命!”
諸葛瑾也沒有推辭,自己幾斤幾兩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一介書生,雖然不說是手無縛雞之力,但是估計連個兵卒也打不過,留下來也沒有多大的作用,還是先進黎陽城,做好接應準備纔是當務之急。便帶了二百名士卒,護送着輜重和家眷直奔黎陽而去。